人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重视、被人欣赏。这是一个人最为正常的心理,一顶不显山露水的“高帽子”更会被受赞者欣然接受。即使对那些口口声声说讨厌被恭维的人也一样有效。《笑笑录》中就记载了这样一则笑话。
有学生二人要去邻近的府衙做事,临行前去拜见他们的老师。老师嘱咐他们说:“如今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则可以了。”其中一个人立即回答:“老师直言不谬,当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没有几个人了。”一句话说得老师喜出望外。两位学生从老师那离开后,相视而笑:“我们的高帽子已经成功送出一顶了。”
刘墉是乾隆朝下著名的大臣,他才思敏捷,能言善辩。一天,刘墉陪乾隆爷去承德避暑山庄。在大佛寺,乾隆爷见那大肚弥勒佛,便随口问道:“爱卿,弥勒佛为何冲朕笑啊?”
刘墉答道:“启禀皇上,皇上您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世的活佛,今天来此,故佛见佛笑!”
乾隆爷戴上了刘墉送上的“高帽子”,十分高兴。但又随口问道:“那佛见卿也笑,又是为何?”
刘墉愣了一下后有了巧妙的回答:“回皇上,佛见臣笑,乃是笑臣成不了佛。”
试想,如果对乾隆爷的第二个问题也如第一个问题那么回答,势必惹得皇上龙颜大怒。而刘墉的回答却巧妙地通过贬低自己,突出地体现了乾隆至高无上的尊贵,满足了皇上的虚荣心,从而摆脱了困境。
喜好虚荣,爱听奉承是人类共有的弱点,有功归上正是迎合了这一点。在古代做臣下的,最忌讳自表其功,十个有九个不会有好下场,一旦你的表现和业绩超过了君王,就可能会有致命的危机。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不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使得刘邦始终对其耿耿于怀。所谓功高可以,但千万不能震主,否则,作为下级的你是没有好日子过的。所以,把功劳让给你的上司,多送他高帽子,是明智的处世方法,更是稳妥的修身之道。
更有甚者,竟然花钱来买别人的奉承。有个穷人清高傲气,从不肯讨好富人。富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奉承我呢?”穷人说:“你有你的钱,又不肯白送给我,为啥要奉承你?”富人说:“那好!我把钱送2/10给你,你奉承我吗?”穷人答:“这不够公平,我还是不奉承你。”富人说:“那么,分一半给你,总该奉承我了吧?”穷人答:“那时我和你已平等了,为什么要奉承你!”富人说:“那么,我把家当全给你,总该奉承我了!”穷人答:“到那时候,我已是富人了,更用不着奉承你了。”当然这是一个笑话,但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内心对奉承话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