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离娄》)
得到民众的支持,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以民为本”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人性管理理论是仁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历史经验教训使得上古统治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先秦儒家继承了这种观点,莫不围绕着“民”来思考治国之道,如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宪问》)。民本主义的管理智慧贯通于爱民—养民—富民—教民的系统工程之中。其中“教民”与儒家的人性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在人性管理理论中,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心皆具仁、义、礼、智这“四端”,那么,作为管理者就要“善教”——对百姓教以人伦,以发展其“善端”,增长其善性,实现仁政管理目标。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正在成为许多企业的目标,但事实上,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包括对员工真正的关心和尊重,平等地对待公司中的每一个人。让每个员工都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而由此激发出的劳动热情将是无穷无尽的。
惠普很早就已经开始实践“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早在20世纪40年代,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就下定决心,不让惠普成为一家只会“雇用人和解雇人”的公司。在当时那个电子工业还完全依赖政府支持的年代,这种提法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衰退时期,当公司的生意遭到严重打击时,休利特和帕卡德这一集体经受住了考验,他们并没有解雇员工,而是让包括自己在内的公司全体员工减薪10%,同时每人减少10%的工作时间。就这样,惠普在没有牺牲任何一个员工的情况下,成功地经受住了衰退期的风风雨雨。
惠普的这一用人哲学不但实行得早,而且还在不断地自我更新。公司的目标总是在改写和再版,并附上公司哲学的重申之后交给公司的每名员工。公司目标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公司所取得的成就是每个人所取得的成就联合起来的结果。”惠普强调自己对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员工的承诺,这一哲学一直被认为是惠普取得成功的直接驱动力量:“首先,我们公司到处都应有能力很强且富于创新的员工。第二,公司的各个阶层都应有激发员工热情的目标和领导。处于重要领导岗位的员工应该不仅能够激发自己的热情,他们在激发合作者的热情方面的能力也应是经得起挑战的。”修订后的公司目标陈述的导论总结道:“惠普不应是一个紧张的、军事化的公司组织,而应是这样一家公司,员工们享有自由,并能选择最适合他们各自责任领域的方式去实现总体目标。”
从惠普公司实行的“开放式实验仓库”政策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惠普对其员工是何等的信任。在惠普,实验仓库是用来保管电子和机械元部件的地方。这一政策意味着惠普的工程师们不仅可以自由动用这些设备,甚至还被鼓励把它们带回家去供私人使用。这个政策的主旨就在于,不管工程师们动用这些设备的目的是否与其工作的项目直接相关,他们的上司相信,通过在工作场所或家中摆弄一下这些设备,这些工程师会从中学到东西,并由此履行了公司致力于创新的承诺。曾有这么一个传说,有一次,休利特在星期六来参观一个车间,发现实验仓库区的门被锁住了。于是他立即到维修间取来钳子,接着就把仓库的门给撬开了。星期一一早,人们发现了他留下的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请别再锁上这道门了。多谢合作。比尔。”
总之,惠普公司最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始终如一地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维持对自己承诺的一贯性以及其办事方法与态度的连续性。因此,无论在惠普的哪个部门,人们都会看到员工们在谈论他们公司的产品质量,言语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何等的自豪。而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精力和热情,才使惠普能获得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功。
企业的活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企业管理的中心也是人。“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其关键在于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体地体现和落实。
1.要做到对内以员工为本,对外以顾客、用户为本。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2.要突出员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
企业的构成主体是员工,他们是企业发展快慢、生产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是企业构成的主体,更是企业的主人,因此,以人为本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这样员工才会真正感到自己是主人,才会真正体现出“乐在工作”的价值观。
3.要把培养、造就员工成才列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的成长。因此,企业发展的目标不仅要包括经济发展和效益增长,还要包括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造就企业人才。
4.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和企业环境
不断疏通和理顺各种关系,为各类人才得以展示其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和企业环境。员工能动性的发挥,创造性成就的取得,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企业文化和人际环境的和谐与否至关重要。因此,企业一定要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使每个员工工作顺心和舒心。这样员工才会乐在工作,才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