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它们均是地方割据政权,实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运用权术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五代中的最后一个王朝后周,建立了宋朝(北宋)。宋太祖畏忌拥护他当皇帝的骄兵悍将,巧设计谋,使将领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等,乖乖地交出了兵权。整个宋朝重文轻武,因此很难产生杰出的将帅。相比之下,宋初的曹彬和潘美比较突出,为国家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曹彬(公元931~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正定)人。出身将门,父亲曹芸官至成德军节度兵马使。曹彬少时聪颖,长大后从军,气质敦厚,人称“有远大器,非常流也”。他的从母张氏,乃后周太祖郭威的贵妃。凭着这层关系,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后,曹彬升任潼关监军、晋州兵马都监。赵匡胤跟随柴荣南征北战,出任殿前都点检,掌握了禁军大权,逐渐萌生野心,广泛结交军队将领,扩展自己的势力。但是,曹彬保持中立态度,非公事不登上司之门。宋太祖开国后,召见曹彬,说:“我以前常欲亲汝,汝何敢疏我?”曹彬说:“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唯恐获过,安敢妄自交接陛下?”宋太祖据此认识到曹彬为人诚实,堪可重用。
北宋初建时,国土只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有北汉和辽国的威胁,南有南唐、吴越、荆南(南平)、南汉、后蜀等割据政权。北汉联合辽军,趁机南侵,给新建的宋朝造成了麻烦。宋太祖命曹彬和王全斌率兵回击。曹、王连战皆胜,巩固了西北边防。曹彬因此升任左神武将军、枢密承旨。
宋太祖坐稳了皇位,接受赵普的意见,根据“先南后北”的战略部署,发动了旨在统一天下的征讨战争。先灭荆南,再灭后蜀。建德二年(公元964年)冬,曹彬、王全斌奉命率兵进攻后蜀。后蜀末帝孟昶荒淫腐朽,武备松弛,宋军势如破竹,次年正月便攻占成都,孟昶投降。王全斌因胜而骄,放纵士兵抢掠女人和财物。曹彬严厉约束部下,除图书典籍外,一无所取,并劝王全斌尽快班师。宋军回到京城,宋太祖获知王全斌的情状,立命将有关人员下狱审讯。曹彬因“清介廉谨”,授官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心中不安,说:“西征将士俱得罪,臣独受赏,这样不妥。”宋太祖说:“卿有茂功,又不矜伐,理当受赏,此乃国之常典,不必辞让。”其后,曹彬又击败北汉的侵犯,于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进位检校太傅。
曹彬在攻灭后蜀的战争中建立了功勋,潘美则在攻灭南汉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才干。潘美(公元921~987年)字仲询,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其父潘璘是个低级军官,只当过军校。潘美少时倜傥,有大志,曾说:“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后周世宗柴荣刚刚即位时,他以补供奉官身份,参加了高平之战,因功出监陕州军。宋太祖开国后,陕州军节度使袁彦不甘臣服,企图独立,潘美单人独骑,前去游说,晓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的道理。于是,袁彦入朝,跪拜宋太祖,宋太祖大喜,说:“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朝,成我志矣!”随后,潘美随宋太祖平定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反叛,因功任秦州团练使、潭州防御使。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宋太祖以潘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兼朗州团练使,率兵进攻南汉。南汉后主刘□性格刚愎,任性暴戾,把国家政务交给宦官龚澄枢、陈延寿和女巫樊胡等全权处理,自己只顾在后宫里寻欢作乐。宋军很快攻克贺、桂、昭、连等州。刘□听到消息,反而高兴地说:“这些地方本属湖南,北军攻取后就满足了,不会再南下了。”然而,宋军继续进兵。刘□骤然惶惧起来,派人请求缓师。潘美不准,传达宋太祖的旨意说:“能战则战,不战则守,不守则降,不降则死,不死则亡。除此五种出路,别无选择。”刘□只得硬着头皮,整顿兵马扼守险要之地,负隅顽抗。次年,潘美一场火攻,南汉十五万大军溃败而逃,宋军直逼广州。龚澄枢等献一“妙计”,说:“北军南来,贪图的是吾国珍宝,不妨一把火烧了它,他们必定不战自退。”刘□同意,放火焚烧了府库储藏和宫殿楼阁。但是,宋军并未退兵,刘□慌忙准备十几只大船,装满金银珠宝,企图从海上逃跑。不曾想宦官乐范,窃取了大船,溜之大吉。刘□走投无路,自缚投降。潘美知广州兼市舶使,继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兼岭南转运使,彻底平定了南汉的残余势力。
宋太祖在削平荆南、后蜀、南汉后,开始把矛头指向吴越和南唐。为了集中兵力,他与吴越暂时结盟,主攻南唐。南唐后主李煜,不图自强,只想委曲求存,保住自己的一方乐土。他向宋太祖称臣,自请削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主,同时搜刮大量金银绢帛,贡献汴京,以示恭顺。宋太祖并不领情,决定攻灭南唐。为了师出有名,先召李煜入朝。李煜担心自投罗网,自称有“病”拒不奉诏。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以曹彬为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潘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合兵于江陵,统兵十万,战船千艘,进攻南唐。李煜慌了手脚,一面命其弟李从镒,以厚礼进贡;一面命筑城聚粮,打算坚守。十一月,曹彬、潘美大军顺长江而下,攻克池州(今安徽贵池)、当涂(今安徽当涂)、芜湖(今安徽芜湖),进抵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长江北岸),准备建浮桥渡江。消息传至金陵,李煜正和群臣饮酒填词。有人说:“长江天堑,自古以来没有人能搭浮桥过江的,宋军也不例外。”李煜深以为然,说:“我早说过,宋军不过是孩子玩游戏罢了。”谁知宋军十分了得,轻而易举地就渡过长江天堑,击溃南唐兵马,俘斩数万人,进兵至金陵城下。李煜吓懵了,赶忙派大臣徐铉去汴京,请求缓师。徐铉面见宋太祖,说:“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还说:“李煜以小国敬奉大国,如同儿子侍奉父亲,没有过失,为什么征伐他呢?”宋太祖反问说:“你说父亲和儿子能分成两家吗?”徐铉苦苦哀求缓师。宋太祖正颜厉色地说:“天下一家,国无二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开宝八年(公元975)十一月,曹彬、潘美大军攻破金陵。李煜打算自焚,临时却又没了勇气,率领群臣投降。曹彬生性宽仁,破城前突然假装生病,不能理事。诸将前来问疾。曹彬说:“我的病,非药石所能治。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我自愈矣。”诸将全都答应,焚香发誓,承诺遵守军纪。因此,金陵城破之日,避免了一场抢掠和杀戮。曹彬接受李煜的投降,说:“归朝后俸禄有限,你可回去多收拾些行装。”李煜回宫。有人担心,说:“放他回宫,万一出什么差错,责任非轻。”曹彬笑着说:“他既能出降,怎会舍得死呢?”
曹彬和潘美再建功勋。曹彬升任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潘美升任宣徽北院使。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死,其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继续执行宋太祖的既定政策,致力于统一大业。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攻灭吴越,次年攻灭北汉。曹彬和潘美参加了攻灭北汉的战争,战后,曹彬兼任侍中;潘美加开府仪同三司,封代国公,改封韩国公。其间,曹彬受人诬陷,一度出为太平军节度使。宋太宗很快发现,曹彬是被冤枉的,又恢复了他的官职,封鲁国公,待之愈厚。
宋太宗完成了宋太祖未竟的事业,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和江南地区。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他第二次发兵进攻辽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次用兵,规模浩大,调集兵马三十万人,分为三路:东路军以曹彬为统帅,出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境),进军幽州;中路军以田重进为统帅,出飞狐口(今河北涞源北),攻打蔚州(今河北蔚县);西路军以潘美为统帅,杨业为副,出雁门,进取云中(今山西大同)。中路西路进军顺利,收复了一些地方。但是东路遭遇辽军主力,因军困粮缺,仓皇撤退。退到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时,被辽将耶律休哥的骑兵打得大败。宋太宗在后方遥控军队,急命中、西路军缩短战线,退回原防,并命潘美、杨业,护送云、应、寰、朔四州百姓内迁。由于军令下达迟缓,各部之间配合不力,杨业成了一支孤军,仍然英勇奋战。杨业身受数十处创伤,最后中流矢,堕马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
这次攻辽战争的失败,是宋太宗错误估计形势和指挥失误的结果。曹彬获“失律之罪”,降为右骁卫上将军。潘美在杨业之死上负有责任,降为检校太保。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潘美改为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数月后病死。追赠中书令,谥武惠。曹彬重新被起用,任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后来改任平卢军节度使。宋真宗赵恒即位后,曹彬进位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曹彬病死。追赠中书令、济阳郡王,谥武惠。
曹彬和潘美同为名将,同为国家统一而战,有着大致相同的经历和功勋,死后的谥号也是一样的。《宋史》给予二人很高的评价,尤其是曹彬,说:“君子谓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为宋良将第一。”但是,后世根据杨业一门忠烈而演绎成的杨家将故事,曹彬和潘美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尤其是潘美,被改叫“潘仁美”,阴险奸诈,私通辽国,有意刁难和陷害杨家,干了无数坏事。这只是文人的想象和虚构,切莫当做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