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很容易骗人,因为人们习惯于“以貌取人”,看不见表面善良、内里狡诈。
有心作恶或有意骗人的人,最喜欢利用人们这种思考判断上“以貌取人”的“惯性”弱点,制造可乘之机!
以貌取人、以貌视物或许不是一项缺点,却真的是一项弱点。这种“习惯成自然”所养成的成见,虽然让人能够迅速辨别当下所见的事物,却也容易同时“圈妆人们的思考与判断,特别是在不经意的时候,最容易引起误判。
明朝时,某个县城的街市上,有一家金饰店,有一天,来了一个“跛脚”的人。尽管他走路不方便,却穿得十分体面,当他一走进店内,也不管与人熟不熟悉,一开口就向店主大发牢骚,说县令非常残暴,竟然为了一点小事,就把他毒打成伤,一副气呼呼的模样,还说一定要报复等。
这时,店主忙着做他的事,听归听,做事归做事,并不十分在意。只见这人说着说着,就从衣袖里抽出一片很大的狗皮膏药,也没打声招呼,就在打造金饰的炉边将膏药熏烤起来,似乎准备等膏药软化后,用来贴敷身上的伤口。
这种借用店内炉火的事,在金饰店是常有的事,算是一种服务吧。尽管不认识这个人,但来者是客,店主基于“方便人”的心理,根本不疑有诈,谁知道等到膏药熔化后,“跛脚汉”竟然出其不意地将膏药往店主的脸上糊去。刹那间,店内陷入一片慌乱,本能地忙着处理被偷袭的头脸,那人却趁这个机会,将铺中所有金饰席卷而逃!等店主得救后,“跛脚汉”已经逃得不见踪影了。
另外有个县城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户卖米人家,在大门口放置了几个米袋,有一天,忽然来了一名跛脚大汉,挺着个硕大的肚子,一瘸一瘸地走了过来,然后,气喘吁吁地坐在米袋上面休息。
附近有不少人都看到了,但工作的工作,闲聊的闲聊,没有人去在意这种事情,毕竟方便过路人嘛,没什么大不了。
过了一些时间,大家在不经意之间,似乎感觉那人站了起来,而且一瘸一瘸地又走了。可是,没多久之后,这户人家却发现少了一袋米。
经过大家追查,才发现那人“跛脚”是假的,“大肚子”也是假的,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方便夹带米袋罢了!消息传开后,在平静的乡间引起了莫大的议论,成了大家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趣谈。
这真是手法活灵活现,犹如见到当今大家熟悉的社会新闻,可见盗贼的师承,还真是源源不绝呢!
唐朝初期的滕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由于生性荒淫好色,在他管得到的下属官员中,只要有稍具姿色的妻妾,他一定不会放过。如果没有机会下手勾搭,就会想办法,以“王妃召见”为由,将这些官夫人们骗到王府来,然后一个个成为他魔掌下的赤裸羔羊,很少有人能够幸免。
当时,有一个新到任的官员叫崔简,他的妻子郑氏刚从家乡来到住所,不幸的是,很快就被滕王“盯”上了,这种难堪的事,让崔简坐立难安。想要拒绝,却惧怕滕王的权势威胁;想要听命,恐怕从此就得乖乖地当个龟孙子,当然更加咽不下这口气。
正当崔简左右为难的时候,妻子郑氏却不太在乎,而且以很笃定的语气说:“这有什么好担心的。”说完,郑氏便大摇大摆地自个儿去了滕王府,让崔简傻了眼,顿时不知要说些什么才好!
当郑氏进了王府之后,滕王早已口水直流、欲火难耐,一个飞身,手脚齐上。
这个时候,有备而来的郑氏马上高声尖叫:“大王哪会做这么无礼的事?你一定是个狗奴才,来人,快来人……”
话还没说完,郑氏便脱下鞋子猛烈敲击滕王的头部,同时双手并用,乱抓滕王的头脸,当下便让滕王挂彩出血、灰头土脸。
这一骚动,引来了王府里面的大大小小,连在后宫的王妃听到惊动声后,也马上跑了出来。王妃一见到这种光景,可想而知,横眉竖目不说,简直气得半死,立刻冲了上来,要滕王立刻将郑氏放回去。
滕王满脸豆花,百味杂陈,尴尬和怒气都有,接着一连十多天都躲在宫中,不敢现身出来处理政事。当事人崔简,却每天都战战兢兢地往王府跑,随时准备晋见赔罪。还好,当时皇上对于滕王的行为早就相当不满,经过这件事后,更是对他严加管束,所以滕王也不敢过于张扬,或者是想要报复,“色胆”从此不再那么嚣张。
想与做的智慧
有胆有识,才不会成全坏事!或许,人生最大的无奈是没有本事,最大的欠缺是没有胆识。当人受到“动弹不得”的困境煎熬时,没作为、不行动,或许日子还是可以过,但是辗转反侧睡不好觉、受制于人的日子,终究是不好过的!倒不如拿出勇气有所行动,为改变困境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