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这里是遗忘的角落,困守贫穷长不醒;而今,这里是待放的花蕾,生机无限展新姿:山青了,水绿了,路宽了,灯亮了,人笑了……这里就是火田镇的山田村!昔日“春插田、夏除草、秋不饱、冬难熬”的乡亲们都变成了“讲文明、着新装、用手机、住楼房”的新型农民。说起山田的变化,村民们就会众口一词的称赞一个人——现任村支部书记何延生!
临危受命 凝聚核心民心
山田村位于火田镇南部,与四个乡镇6个村15个村民小组接壤,是一个典型的边缘山区村,自然地形和人文环境都很复杂。1997的10月份,因为“村务管理紊乱,治安状况混乱,核心民心散乱”的“三乱”状况持续时间太长,村民意见太大,镇党委迫于无奈作出了让山田村支村委成员集体下课的决定。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何书记临危受命,接任了支部书记。
何书记祖籍衡阳常宁,1957年出生,19岁时被月下老人送到了山田村。虽然读书不多,但却朴素本分,爱学习勤钻研,能吃苦耐劳,被当时在镇萤石矿工作的一个亲戚相中,带他到矿上做了炊事员,随后又干过推销员,任过副矿长。期间,他还通过考试取得了助理工程师职称。后在该矿亏损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接任了矿长,并在一年时间内扭亏为盈,不但偿还了10多万元债务,还上交利润50多万元。睿智实干的特质被大家所公认,更使得镇主要领导刮目相看。1997年10月,在广大村民的强烈要求下,镇领导忍痛割爱,让他回到负债累累、人心涣散的山田村担任支部书记。
他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人心齐,泰山移!山田村虽然自然环境差,经济条件差,但是,只要核心巩固了,民心唤回了,什么事都能干成。因为有了这个思想准备,面对困境,他没有退缩。他在上任后的第一个党员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是山田人,也没有三头六臂,但我有一颗真诚的心。我愿与大家同舟共济,让山田村更美,让山田人更富!”
一句话,十多年。何书记凭着自己的赤诚之心,朴素实干,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创造了一个个佳绩,巩固了核心,换回了民心。
其实,他的做法并不新奇。上任伊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村部。他把自家准备建房子的6万元钱拿出来,并争取到上级政府的支持,在邻村土地上——全村出口必经的交汇地建好了村部,解决了多年来流动办公的尴尬。他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装电话。当时,电信部门嫌山田村太分散,怕得不偿失,不愿在山田村架设程控电话,何书记三番五次与电信部门协商,求爷爷,告奶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电信部门的领导被何书记的真诚所打动,终于把程控电话拉进了山田村……电话通了,信息多了,山田村与外界的距离也就近了,特别是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联络更加方便了。
除了干实事,用实干打动人,何书记还特别注重人文关怀,用真情感动人。给老党员或贫困户送温暖是他上任以后一直坚持下来的亲民之举。他养了一口5亩多水面的鱼塘,常年喂养了十多头猪,逢年过节他总会给老党员或困难户送去鱼和肉,以示关心。后来村里逐渐有了积蓄,他便立下一条规矩:每年拿出一点钱,买些鸡鸭鱼肉或是大米,送给老党员困难户以示慰问。这些举措虽然只是解决了一时之需,花费也不是很大,但却赢得了恒久的信任与支持。
高瞻远瞩 构建绿色银行
山田村的最大特点就是山多,全村共有3万多亩,遗憾的是,由于长期掠夺经营,致使绝大部分成了荒山野岭。望着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头,何书记十分惋惜,他想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小岗人分田单干的事情,“何不学学小岗人把山分到户呢?”1999年冬,几经考虑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在党员会上力排众议,大胆做出了分山到户的决定,人均分得山场面积300多亩,实行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号召广大村民积极造林。并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的方式,明确产权,统一利益分配标准:村协调组织管理,收取少量管理费,组与农户则按二八分成。这是一个被认为冒着政治风险的举措,这一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农户的造林积极性,随后几年来,全村造林工作高潮迭起,实际造林两万多亩,其中新造抚育松杉林11000多亩,新造垦复油茶4000多亩,开发低改楠竹5000多亩,种植厚朴药材200多亩。目前,多数林木都进入了收益期,村民年人均林业收益达到2000多元,其中油茶收入人均达到1200多元。预计三五年后林业收入人均可达5000元以上。这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虽说长富在山,但他也知道林业不是山田的唯一优势,山上长木,山腹藏宝。他凭借自己曾经搞过矿产的有利因素,想方设法引进了两个外地老板开发村里的萤石矿和锰矿,既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又为村集体每年增加了数万元的收益。
巧策运筹 舞动绕山玉带
山田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11个村民小组分布在30多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1500多村民出门就是走山路,坎坷不平、弯多坡陡、又窄又险的羊肠道使得山里的东西出不去、外面的东西进不来,严重制约着村里的经济发展。“要是能把村里的路都硬化了该多好呀!”2002年3月的一天,在一次与村民的闲谈中,他感受了村民们迫切的心声。对,要想富,先修路!一念之下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村里的路硬化好!
他不失时机地抓住了“三三五”和通畅工程建设的机遇,跑县城,跑株洲,多方“化缘”筹集资金20多万元,启动了村道建设工程,按照“弯路取直,窄路拓宽,坎坷抹平,整体硬化”的要求与目标,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自筹解决了全部修路资金460多万元,硬化里程28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彻底改变了手提肩挑的状况。条条水泥路就像舞动的飘带在山间缠缠绕绕。村道硬化,都是村里牵头组织,组里自筹资金实施硬化的,其资金主要来自公开竞拍林木的林业收入。村道硬化,绿色银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
此外,由于村内山高林密,光照不足,1800多亩农田中80%的只能种植单季稻,水利设施也很差。为了有效改善水利灌溉条件,他主动摒弃了“等靠要”思想,发动群众,按照“就近蓄水,保障灌溉”的思路,多次掀起了修塘筑坝高潮,累计新建骨干山塘15口,防渗山塘20口,新修防渗灌渠3000多米,确保了农田旱涝保收。他还在相继解决了有线电视、农网改造等问题之后,今年又主动联系联通公司,安装了信号塔,解决了手机无信号的难题。
丹心为民 锻造和谐安康
山田村地广人稀,而且周边环境复杂,一直是个矛盾多发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每年的民事案发七八十起,多数是一些林木盗伐、失窃偷盗之类的纠纷,处理起来很棘手,因此积案较多。不但弄得镇村干部束手无策,而且使得多数老百姓人心惶惶。何书记上任后,治安维稳和林政秩序问题就一直是他最牵挂的事。他一方面及时调处不断发生的矛盾纠纷。他上任之初,三天两头就有人向他反映林木被盗问题,多数是外乡镇的村民到本村管辖的山上盗伐林木,引发纠纷。这类纠纷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因为涉及外乡镇,调解难度也很大。既要阻止矛盾激化,又要联络各方领导,还要实地踏看山场,许多时候,一天在大山里来回跑上个百儿八十里是常事。特别是碰到连发案的时候,那就更惨了。往往几天几夜都不能回家。另一方面,他不辞辛劳,多方联络协调,把周边乡镇村组的主要负责人请到山田村,共同完善了《封山育林公约》,通过不厌其烦地抓协调抓规范抓落实抓整顿,通过两年多的努力,还是有效改变了村内的治安状况,林木盗伐现象逐渐减少,现在基本做到了既少外扰,又无内患。
何书记丹心为民,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记得是2008年9月的一天,老家打来电话,说是父亲病重,请他赶快回家一趟。何书记一路急赶到家,看到父亲已经奄奄一息,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暗自告诫自己:自从结婚离开父亲后,极少对父亲近侍尽孝,这次一定要多陪陪父亲!第二天中饭时候,他接到了村民打给他的电话,说是邻村山上发生大火,本村近万亩山林受到威胁。他心急如焚,犹豫片刻之后,他跑到父亲床头,扑通一声跪下了,陈述了因由之后,含泪告别,立即往回赶。在路上,他用电话一边询问火情,一边指挥灭火,他指示村主任一定要阻挡火势向村内蔓延!等他赶到现场时已经是天黑了。他顾不得兼程奔波的疲累,顽强地带领群众灭火。这场大火反反复复烧了三天,他一直坚持在山上,等到确信火灭了,本村近万亩山林保住了,他才想起父亲来,急忙打电话问哥哥,哥哥告诉他:就在他离开他们的时候,父亲也离开了他们,现在已经入土为安了。这一噩耗让他倍感愧疚,一时把持不住,晕倒在地,村民们看着这一切,一个个唏嘘不已,赶忙将他扶回家……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反之亦然。在何书记的带领下,现在的山田村班子坚强,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村民收入快速增长,村民们盖别墅楼,用自来水,走水泥路,生产生活条件都有了根本性改善。计生、综治工作连年被评为先进,他本人更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先后十多次评为县、镇先进个人,模范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为民办实事带头人。
路修好了,山田村不再是独处深山人不知,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如今的山田村:满目青山松竹杉,林间遍地是鸡鸭;玉带绕山车如梭,和谐安康在农家!这的确是一道颇具特色的风景。看着这一切,山田人笑了,何书记也笑了。
大山披绿,公路无言,只在默默地承载希望;小村巨变,山田有幸,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2011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