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几岁的不满、烦恼、彷徨多数是因为一些荒唐的事情。等你成了凡夫俗子,就不会再为朋友的几句话,别人的一点批评又哭又闹,借酒浇愁了。
几乎每个 20 几岁的人都有些排斥“世俗”这个词,由此,20 几岁的人面对金钱、名誉、人气等,一方面渴望拥有,另一方面却加以否定。尤其是 20 几岁,在肯定现实和批判现实的声音中无所适从。他们一般会说那些只是“年轻时的犹豫不决”,但事实并非如此。
其原因是,与 20 几岁之前有所不同,20 几岁的人生舞台已经不再是排练,而是真正的表演了。面对现实的矛盾与犹豫不决,只会吞噬着 20 几岁人们的灵魂和未来。
假如 20 几岁能在矛盾面前,选择让自己不会后悔的一条路,这便是“世俗的智慧”。只要自己下定决心做一个彻底的俗人,就能毫不犹豫地做出符合现实而且明确的选择。不仅如此,为一些无足轻重的琐事而烦心的情况也会愈来愈少。
20 几岁的不满、烦恼、彷徨多数是因为一些荒唐的事情。等你成了凡夫俗子,就不会再为朋友的几句话,别人的一点批评又哭又闹,借酒浇愁了。
一天,李莉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胜出,被她梦寐以求的惠普公司录用。但是,上班第一天,她就预感到在公司的工作会不顺利。因为,她听说自己的领导脾气火爆得全公司尽人皆知。平时因为性格好而颇受好评的李莉鼓励自己,多理解领导一些,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于是,她就这样开始了在公司的工作。但是,与领导共事比想象中要糟得多。只要有一点小小的失误,领导就会出言侮辱自己,甚至没有失误,领导也会吹毛求疵。长久以来,不仅没有学到东西,反而使自己变得神经紧张,更容易失误和犯错,李莉也常常因此而失眠。
后来,李莉怀疑不是领导的性格有问题,而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渐渐地开始失去自信。尽管她为自己无力反驳领导而感到沮丧,但还是不想提出辞职。
几个月后,朋友建议面容憔悴的李莉去看心理医生。再这样下去,一个好端端的 24 岁的女孩儿就要活活变成“女鬼”了,任何人看到李莉这副模样都知道她得了忧郁症。
又过了四个月,朋友再次见到李莉时,她已经恢复了正常。容光焕发的她说,是心理医生帮助了她。
李莉回忆说,前几次治疗,医生只是静静地听她讲自己的故事,其间只是简单地说几句话而已。尽管如此,能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心事,就已经让她感觉轻松了很多,因此李莉非常积极地配合治疗。直到有一天,她说:“我也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我的个性温顺,也没有什么私心。但是,为什么领导就是刻意刁难我呢?”
“等等……”医生打断了她的话,“你一直说自己个性温顺,无欲无求,但事实并非如此。你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头脑,性格也属于精打细算型的。对那个恶劣的领导,你没有反抗,这是因为这样做对你有利。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吃亏的是你,但实际上你才是掌握局势的人。经过你的精打细算,同事们在这段时间里已经站到了你这一边。但有一点要注意,不要让她们发现你软弱的本性。一旦被她们发现,你的优势就要化为泡影了。”
李莉心里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她一旦想到自己只是在利用上司,所有的压力就消失了。从此,李莉和从前不一样了,她在领导面前恭恭敬敬,在同事面前装着受了欺侮的样子,可转过身就把不愉快全部忘掉。
最终,这位领导因为和公司里的人无法相处,不得不提出辞呈,而李莉仍然愉快地在公司里工作。
20 几岁,假如你要想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就先适应这个世界吧!
在与医生谈话之前,李莉不断地听到周围的人对她说“你心肠好,就忍一忍吧”“你脾气好,就忍耐一下吧”之类的安慰话。但是,这些话反而让她更加难过,因为在无情的现实面前,那些“好人终有好报”的安慰,反而更让她感到绝望。
李莉的个性并不是精打细算型的。最多,她只有那么一点连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利己之心而已。但是,医生夸大并强调了李莉的这个特点。长期以来憎恶领导却又无可奈何的李莉,在听过医生的分析之后改变了恼人的想法,认为自己是在控制领导,因此心胸也变得宽广了。承认自己也是个能操纵别人的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中,不知不觉也产生了相应的能量。
这样,人既能够不为憎恨而失去理智,又能够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李莉就选择了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分内的工作,而不是提出辞呈或者与领导抗争。
20 几岁的你也许会说:“我没有做错,为什么却有人故意刁难我?”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你应该认为这些人是在自掘坟墓。
世界上可以让人常胜的游戏唯有双赢游戏。只想自己赢而不考虑别人的人早晚会失败。这个世界再不公平,也不属于恶人或自私的人。如果不想在不幸中生活,那就应该丢掉“正在被人欺负”的观念。你要做的只是调整好压力,等待那些恶人引火自焚。不过,人们最不会处理的人际关系就是“等待”,要学会“等待”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