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村长迈克在草原上走,以寻找魔鬼。迎面碰到一个人,他们互相问好后,对方问:“你往哪里去?”
“我去寻找魔鬼。”村长迈克回答。
“为了什么?”对方问。
“我想除掉他,解救村民。”村长答道。
这时对方说:“我就是魔鬼。”
村长迈克一听,就向他冲过去,双方打了起来。迈克终于战胜了魔鬼,把他打倒在地,接着拔出短刀,准备下手。
这时,魔鬼止住了他,说:“村长,且慢下手,你可以杀死我,但先听我说几句话好吗?”
“说吧。”村长迈克说。
“你杀死我没有一点好处,”魔鬼说,“如果你饶了我,你就有好处。”
“有什么好处?”村长迈克问。
“你让我活命,我保证每天早晨在你枕头下放20个金币。这样,一直到你生命的最后一天。”魔鬼说。
村长迈克一听到这话,就马上动摇了,想:我打死他,有什么好处?他又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魔鬼,魔鬼有千千万万。我饶了他的命,每天就可以得到20个金币!于是,村长迈克同魔鬼订了协议,放走了魔鬼。
第二天早晨,村长迈克发现枕头底下真的有20个金币。他心里大喜。
这样,持续了一个星期,村长迈克对谁也没有说过这件事。
有一天早晨,村长迈克醒了,手伸到枕头下摸钱,但没有一个钱。村长迈克感到纳闷,心想,大概是魔鬼忘记了,明天他一定会放好两天的钱的。
但是,第二天枕头底下还是没有钱。村长迈克又等了一天,还是没有钱。这时村长迈克冒火了,就出去寻找魔鬼。
在同一草原上的同一地方,他们又相遇了。
“喂,骗子!”村长迈克对魔鬼说,“你是怎么对待我的?”
“我得罪了你什么?”魔鬼问。
“你保证每天给我20个金币,起先我倒是每天收到的,可是现在,我已连续几天没收到钱了。”
“村长啊,”魔鬼回答说,“我一连几天给你钱,后来就不愿给了。如果你不满意的话,我们再来决斗。”
村长迈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自己已战胜过魔鬼一次。
但这一次,魔鬼举起了村长迈克,摔在地上,并且坐在他的胸上,拿出短刀,准备下手。
这时,村长迈克说:“魔鬼,你可以杀死我,但请允许我提一个问题。”
“提吧。”魔鬼答应了。
“一个星期之前,我们碰面后进行了较量,我胜了你。为什么现在我们两个都毫无变化,你却战胜了我?”
魔鬼笑着说:“原因是第一次你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同我决斗的。而这一次,你找我是为了要钱,为了个人复仇,所以我才能轻易地战胜你。”
处于优势地位的村长迈克,最终没能抵挡住魔鬼糖衣炮弹的侵袭,败在了魔鬼的手中;魔鬼之所以能够取胜,完全借助了人的欲念,挑拨起人内心欲念的相争,从而让为正义而战的村长迈克,败在了自己的私欲下。态度和信念的转变,是村长迈克失败的根源。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貌似强大的人的内心是多么脆弱,人们常常抵挡不住自己日益膨胀的私欲,因为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毁掉了自己的美好人生!
信念和态度是双刃剑,不同的信念和态度,会支配人不同的行动。它可以助你成功,也可以让你失败,它可以让你伟大,也可以使你平庸。正确使用好这把双刃剑,是人获取不同人生的关键。
目标再伟大,也离不开行动,行动是否得当,要依赖信念和态度的支配。积极健康的态度和信念,会激励进取的步伐,朝向伟大的目标迈进,消极低迷的态度和信念,会阻碍进取的步伐,引导人走向堕落和失败!
收起我们的功利之心,让我们向幸福美好的人生迈进!
人生是一个充满冒险和诱惑的旅程,每时每刻,我们都面临着种种诱惑,前进途中,如果被这些诱惑吸引,那么我们就会放慢甚至放下前进的步伐,沉迷其中,最终原地徘徊不前,一事无成甚至因成为“魔鬼”的俘虏而追悔莫及;反之,我们能看淡这一切,超脱这一切,那么我们的前进步伐会很轻松,打败前进途中的一切“魔鬼”。态度和信念决定一切,拥有美好的心态,我们才能看清人生的道路,不受那些私心杂念的束缚,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快乐的心,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看淡一些,放下一些,我们的人生才会幸福!
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甚至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能有不同的梦想,我们只能在努力实现了一个梦想之后,才能继续追求下一个更大的梦想,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梦想,更需要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巨大的努力。
没有谁的成功是从天而降、不经历风雨的,成功往往是和刻苦、勤奋、努力等词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些词都是要付出行动和努力的。没有播种,哪来收获;没有辛苦,哪来成功;没有磨难,哪来荣耀;没有挫折;哪来辉煌。行动,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
大量事实证明,许多成功者的最大特点就是敢想敢做,敢想可以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也可以使一个人为之付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但是光是敢想还远远不够,因为,“行动才是力量”。只有行动才可以改变命运,唯有行动也才能创造伟大。一万个空洞的幻想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我们总是在憧憬,有计划而不去执行,其结果就只能是一无所有。成功,一定首先是敢想,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敢做。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美国,一个黑人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去买衣服。在一家服装店里,一个白人店员挡住她的女儿,不让她进试衣间去试穿,并且傲慢地说:“这个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储藏室里有一间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你们只能去那里。”可这位母亲根本没有理睬她的话,她只是冷冰冰地对那位店员说:“今天,如果我女儿不能进这间试衣间,我们马上就换一家店买衣服!”无奈的女店员为做成生意,只好让她们进了这间所谓的“白人专用试衣间”,而自己站在门口望风,生怕被人看到。那个情景,在女儿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次,这个女儿在一家店里因为摸了摸帽子而受到白人店员的训斥,女儿的母亲再次挺身而出:“请不要这样对我的女儿说话。”然后,她对女儿说:“康蒂,你喜欢这个店里的哪顶帽子,现在就把那顶帽子摸一下吧。”女儿听后,快乐地按母亲的吩咐,真的把每顶自己喜爱的帽子都摸了一遍,而那个女店员只能愣愣地站在一旁干瞪眼。
对于这些歧视和不公,这位黑人母亲对女儿说:“记住,孩子,这一切迟早都会改变的。要知道这种不公正不是你的错,你的肤色和你的家庭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无法改变也没有什么不对。要改变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只有做得比别人好、更好,你才会有机会。”
从那一刻起,不卑不屈成了女儿受用一生的财富。她坚信只有教育才能让自己获得知识,做得比别人更好;教育不仅是她自身完善的手段,还是她捍卫自尊和超越平凡的武器!她15岁时便成为丹佛大学的学生,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她能讲流利的俄语,是俄罗斯(苏联)武器控制问题的专家。她还学过9年法语,并弹得一手好钢琴。
后来,这位出生在亚拉巴马伯明翰种族隔离区的黑丫头,荣登《福布斯》杂志“2004年全世界最有权势女人”宝座,她就是美国第66任国务卿——赖斯。对很多美国人来说,赖斯就是个谜。她娴静而不乏强硬,温和而不失威严。只要她愿意,她可以非常果断强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她愤怒的时候,她从不大喊大叫,但声调会变得冷漠,语速会放慢,手会握成拳,眼睛会眯成缝,具有惊人的震慑力。
赖斯曾经回忆说:“母亲对我说,康蒂,你的人生目标不是从‘白人专用’的店里买到汉堡包,而是,只要你想,并且为之奋斗,你就有可能做成任何大事。”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中谈道:“很多人都相信心想事成,但我却将其视为谎言。好主意一毛钱能买一打,最初的想法只是一连串行动的起步,接下来需要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和第三阶段的行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有想法有主意的人,但懂得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现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价值得多的人却很少。人们用来判断你的能力的真正基础,不是你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而是你的行动。人们都信任脚踏实地的人,他们都会想:这个人敢说敢做,一定知道怎么做最好。我还没听过有人因为没有打扰别人、没有采取行动或要等别人下令才做事而受到赞扬的。那些在工商界、政府、军队中的领袖,都是很能干又肯干的人、百分之百主动的人。那些站在场外袖手旁观的人永远当不成领导人物。”
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但赖斯和洛克菲勒绝对是坚信“一次行动胜过百遍心想”的人,他们是每天都靠行动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的,都是成大事者。
积极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或流于空谈。因为,如果没有行动,一切仍属空谈;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东西不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来的。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考虑行动。
我们很多人都承认,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没有智慧和知识的基础是没用的,但更令人失望的是很多人空有知识和智慧,做了充足的准备却迟迟不去行动,最后只会徒然浪费时间。换句话说,事事必须有节制,我们不能落入不断演练、计划的俗套,而必须承认现实:不论计划有多周详,我们仍然不可能准确预测最后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要培养行动的习惯,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战役,为了胜利,我们需要行动,再行动,永远行动。这样,我们梦想的实现就能得到保障。
顺其自然,成功唾手可得
人的生命非常短暂,就如那盛开的昙花瞬间即逝。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为了求得一份尽善尽美,人们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而每每遇到关系重大、情况复杂的状况,更是为之寝食难安,希望事情、状况能由自己的才智和智慧来安排,可是往往事与愿违,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左右不了命运,便抱怨命运的不公,短短的生命历程中,也没有收获成功的果实,心,也很累。
遇到事情,常想去悟出真理,却反而为了这种执著而迷惑、困扰。其实,只要恢复直率之心、平常之心,彻底地顺从自然,一切就唾手可得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间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你是什么动物,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小家伙开口说:“我叫‘成功’。”
樵夫心想:我现在就是缺少“成功”啊!把它捉回去算了!
这时,“成功”就说:“你现在想捉我吗?”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都知道!那么,我不妨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趁它不注意时赶紧捉住它!
结果,“成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毫不在意的模样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将我捉住。”
樵夫的心事都被“成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
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成功”发现。
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办法捉住我而生气吧!”
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反映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成功”看穿。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
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
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却意外地砸在“成功”上面,“成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平常心,让樵夫意外地捕获了“成功”,简单的心境,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世界之大,再强大的一个人,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占有它,可是如果心境恬淡,顺其自然,偌大的世界就会被你收纳到自己的心里面,顺其自然,可以让你拥有整个世界!
人生苦短,人们不要去强求不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顺其自然。违背规律去办事,就会步步艰难,而学会顺应规律,就会得心应手,一路坦途。
下面的故事也恰恰说明了这个道理。
孔子到吕梁山游览,那里瀑布几十丈高,激流和水花远远达几十里,甲鱼、扬子鳄和鱼类都不能游,却看见一个男人在那里游水。孔子认为他是有痛苦想投水而死,便让学生沿着水流去救他,他却在游了几百步之后出来了,披散着头发,唱着歌,在河堤上漫步。
孔子赶上去问他:“刚才我看到你在那里游,以为你是有痛苦要去寻死,便让我的学生沿着水流来救你。你却游出水面,我还以为你是鬼怪呢,请问你到那深水里去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吗?”他说:“没有,我没有方法。我起步于原来本质,成长于习性,成功于命运。水回旋,我跟着回旋进入水中;水涌出,我跟着涌出于水面。顺从水的活动,不自作主张。这就是我能游水的缘故。”
孔子说:“什么叫做起步于原来本质,成长于习性,成功于命运?”他回答说:“我出生于陆地,安于陆地,这便是原来本质;从小到大都与水为伴,便安于水,这就是习性;不知道为什么却自然能够这样,这是命运。”
适者生存,这是人类一切问题的答案。试图让整个世界适应自己,这便是麻烦所在。试图让一切适应自己,这是很幼稚的想法,而且是一种不明智的举动。
那位智者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他。就这样,顺其自然,智者成功了。这不是一种方法,也不是一个技巧,而是一种智慧。
人生每一段路,都包含着酸、甜、苦、辣,不可能会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如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或可能有一番收获。其实人生短暂,每个人都活跃在人生舞台上,是悲哀、无奈、满足,还是精彩,其实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无人可以代替。
人就这么一辈子,我们可以积极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对它,万事皆缘,随遇而安。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是一种安详恬淡的智慧人生,也是一种极易成功的人生哲学!
人生是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界定也不相同:是不为人知的平淡,还是轰轰烈烈的辉煌?是惆怅忧伤,还是神采飞扬?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还是庸俗平凡,粗茶淡饭?不管选择哪种界定,都会随着岁月的脚步迈进记忆的门槛,都会幻化成空气中的那份宁静、自然。
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行。凡事不可一味强求,所以,顺其自然,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