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子宫和卵巢,子宫颈就位于子宫下部,阴道上部,形状近似圆锥体,与宫体大小比例随年龄及内分泌状态变化而变化,成年女性一般长2.5~3.0cm。阴道顶端的穹隆又将子宫颈分为两部分:穹窿以下、宫颈突入阴道的部分称宫颈阴道部,穹隆以上的部分称宫颈阴道上部。宫颈的中央为前后略扁的长梭形管腔,其上端通过宫颈内口与子宫腔相连,其下端通过宫颈外口开口于阴道,中间部分即为宫颈管。宫颈外口呈横裂形的是经阴道分娩生育过的妇女,呈圆形的是未生育女性。
宫颈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
①宫颈管黏膜即子宫颈内膜,有分泌黏液的单层柱状上皮覆盖,上皮在固有层下陷成腺样隐窝,习惯称为子宫颈腺,能分泌黏液,成为白带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在宫颈管内膜表面和腺体柱状上皮下方、基底膜上方有储备细胞,具有增生和可以分化为柱状上皮细胞和化生为鳞状上皮的双向分化潜能;
③宫颈外口到阴道穹隆均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
④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和宫颈外面的阴道鳞状上皮相交界区称宫颈上皮移形带或转化区,两种细胞的交界区位置并非一成不变,随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年龄、内分泌、阴道pH值和病理状态不同而可有位置移动。若雌激素水平高,如生育期年龄妇女,移形带向宫颈外口外移,使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因外移而暴露在外。子宫颈的血供主要来自子宫动脉,其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距宫颈内口水平约2cm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下支分布于子宫颈及阴道上段,称宫颈阴道支,与静脉相伴而行。子宫颈的神经主要来自骶前神经丛,大部分在宫颈旁形成骨盆神经丛,分布于宫体、宫颈等。
一、慢性宫颈炎
子宫颈炎是处于生育年龄阶段的妇女的常见病,宫颈炎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上以慢性子宫颈炎多见。宫颈炎的发病与细菌的大量繁殖有关。子宫颈由于存在宫颈内膜皱襞及分泌物等,本身环境易于生长细菌;加上长期的慢性刺激、性生活不洁、或分娩等导致细菌侵入感染等因素,就可以导致慢性子宫颈炎。白带增多是慢性子宫颈炎的主要症状,由于病原菌、炎症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白带的量、色、味及性状也不同,可能呈乳白色粘液状、淡黄色脓性或血性。当炎症沿子宫骶韧带向盆腔扩散时,则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或痛经等。每于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就会加重。粘稠脓性白带不利于精子穿过,可致不孕。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分型有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糜烂等。
(一)宫颈息肉
1.病理病因
【西医】
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形式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使得颈管粘膜不断增生,堆积,并且从粘膜的基底层向宫颈的外口突出,从而形成了息肉。息肉的根部大多附着在宫颈管内或宫颈的外口,一般比较小,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单个或多个。也有较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有蒂,随着生长而突出于宫颈口外。息肉小的,则仍留在宫颈管,仅微现于宫颈口。
来源于宫颈粘膜的息肉,表面有一层柱状上皮覆盖,有丰富的微血管,因而颜色鲜红、柔软,脆弱。轻轻触动就会出血,以至于经常发生感染而形成溃疡,另有一种来自宫颈阴道部分的息肉,表面由复层鳞形上皮所覆盖,由于间质内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所以颜色浅红,质较韧,基底较宽,病位表浅。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中医】
由于宫颈息肉是以分泌物增多、呈血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形式,故中医把宫颈息肉归入“赤带”范畴。例如《妇科指南》说:“带下形如红液者,名曰赤带。”中医认为,赤带的发生主要是在湿热之邪侵犯下焦伤及血分所致,病程延久又会损伤肾阴,从而形成了湿热兼有阴虚的病理特点。因此,在治疗赤带时,就将它分为湿热下注、阴虚温热两种证候类型(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进行辨证施治。这两种证候的共同表现是:阴道分泌赤色粘液,似血非血,绵绵不断,伴有小腹隐痛。不同的是:属于实证的赤带量多、质稠、小腹胀痛、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苔黄腻等;属于虚证的赤带量少、质略稀、小腹隐痛、腰骶酸坠、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苔少等。
2.治疗
【西医】
宫颈息肉是慢性炎症造成的后果。息肉增大则由于性交以及炎症的反复刺激,以致发生感染或血性分泌物增多。这时宫颈息肉为病之本,而赤带为病之标。故在治疗中,应以手术摘除息肉为主,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目前临床上较普遍采用的是微创技术治疗宫颈息肉等宫颈疾病。利普刀(“LEE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宫颈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它主要是通过B超的动态观察和仪器自动控制,治疗源经过阴道、宫颈等自然腔道,准确定点地介入到人体的病变部位,自动精确地控制治疗功率、时间和治疗范围,射频使病变局部组织产生生物高热效应。然后使病变组织发生凝固、变性和坏死,使病变组织得以消融,最后被正常组织吸收和自动排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起到止血和促进组织重建,可以达非常精细的手术效果。该手术不会产生碳化现象,不留疤、无痛、损伤小、出血少,并能保留生育功能及盆腔底部的完整性。
若宫颈息肉同时伴发有炎症时,先要控制感染;出血时,则以止血为主。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息肉虽然罕有癌变的,但癌变率只在0.2%~0.4%之间,对于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更年期前后患有宫颈息肉的,手术切除后应将息肉作病理检查,如有恶变征象,就要尽早采取治疗措施。此外,本病容易复发,手术后应定期复查,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在手术摘除息肉后,炎症病灶并未根除,仍有复发的可能,此时应以中药内服,外治以消除症状为本,这样将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中医】
中医在临床治疗中,实证用清热利湿法,可选择止带方加减。药如: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各15克。血带加白茅根、炒槐花各20克。虚证则用滋阴清热、利湿止带法,可选择知柏地黄汤加减。药如:五味子、麦冬、熟地各15克,山药20克,山茱萸、泽泻、丹皮、黄柏、知母各15克。带中有血丝的,加生地榆、仙鹤草各20克。
在给予内服药的同时,还应配合外治法以加强疗效。外用药物中的“妇宁栓”(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腐生肌、化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的子宫息肉。每晚1次,每次1枚,纳入阴道;或用云南白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散肿之功,可用于局部,以治疗宫颈息肉所致之赤带。
3.护理措施
宫内膜息肉一经确诊,应以手术摘除息肉为主。但手术后,息肉的复发率较高,为此,术后应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促使机体趋于阴阳平衡。另外,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月经过多,常导致贫血,为此,在息肉摘除后,在饮食注意上应给予补脾益气、养血生血的药物治疗,以促进机体快速复原。常用的药物有人参(或党参)、黄芪、山药、白术、大枣、龙眼肉、当归、阿胶、熟地、白芍等药,需辨证治疗。
宫颈息肉术后护理需控制炎症,防止复发,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第一次检查应在术后3个月左右,以后则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以防止病变复发。如复发炎症,需根据术后的炎症情况再对症治疗。可服用常备消炎药阿司匹林,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辅助治疗宫颈息肉的关键所在,因此,不管是对于治疗前还是治疗后的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习惯都是非常关键的。饮食上应忌生冷、辛辣、腥膻等刺激性食物,并注意饮食要保证营养的充足和均衡,生活中注意做到劳逸结合。
(二)宫颈肥大
宫颈肥大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就是在慢性宫颈炎的影响下,子宫颈均匀增大,并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出血,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月经过多、天数延长;第二,经期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经量及持续天数并无明显变化;第三,月经持续日久但出血量不多、经期小腹坠痛、腰腹疼痛、平时白带量多,妇科检查除子宫均匀增大外,别无其他阳性发现。
1.病理病因
【西医病因】
引起宫颈肥大的原因主要有:
(1)宫颈在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下充血、水肿,宫颈腺体和间质发生增生,导致宫颈不同程度的肥大;
(2)在宫颈腺体的深部可能出现粘液潴留,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使宫颈变得肥大。
用阴道镜检查可以发现宫颈明显增大,有时可比正常宫颈增大2~4倍,宫颈表面由于淤血呈青灰色,可呈光滑状或糜烂状,糜烂面涂3%醋酸后呈“葡萄串”改变。鳞状上皮较厚,在鳞柱交界区可见数量不等的青白色或淡黄色潴留囊肿,囊肿表面可见分支血管,囊内容物为胶冻样粘液。鳞状上皮区有时可见到粗大血管,分支较差。
宫颈肥大需到医院妇科做宫颈分泌物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必要时做宫颈TCT的检查,排出宫颈的早期癌变可能。单纯的宫颈肥大不会影响怀孕,但严重的宫颈肥大,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粘连、阻塞,导致不孕不育。怀孕以后严重的宫颈肥大可影响分娩,孕期由于激素的改变可能比较难以判断是否仍然有宫颈肥大,所以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如果孕期血小板继续下降应当接受治疗,如果保持在一定水平,可继续观察。
【中医】
中医没有子宫肥大症的病名,根据其月经情况的表现,可以将本病归属于中医的月经过多、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等病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气虚或血热有关。
气虚,主要指脾气虚。由于平时身体虚弱,脾气不足;或由于久病伤脾;或因饮食不规律、劳逸失度等损伤脾气,致使气虚不能固摄经血,因而引起月经量多或提前。脾虚日久即会影响及肾,或流产手术等也会损伤肾气,最终导致脾肾两虚而使病情加重。至于血热的原因,或因素常嗜辛辣上火之物;或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火;或由于阳盛体质之故,都会使得热入血中,逼迫经血速行,下血量多,称迫血妄行。
2.治疗
【西医治疗】
宫颈肥大可采用利普刀(LEEP)治疗。利普刀是目前治疗宫颈单纯糜烂最好的方法,是从病变组织的内部向外治疗,不损伤宫颈周围正常组织,治疗时无疼痛,治疗后无疤痕、阴道渗液少。一般可一次性彻底治疗宫颈糜烂且不影响以后的生育和自然分娩。利普刀是有生育要求的宫颈糜烂的最佳选择。一般物理治疗都是在非行经期治疗,但最好在月经后治疗。一般宫颈肥大发展为宫颈癌的可能性很小,但仍有0.3%的可能性,所以要注意宫颈肥大是否有癌变的迹象。
【中医治疗】
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月经的颜色、经质的变化,再结合其他伴见症状仔细辨别,然后按气虚或血热的不同证候,分别治疗。
①气虚
症状:月经量多,色淡红或正常,质稀薄,或血块与淡红血水并见,同时有面色萎黄,倦怠嗜卧,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等。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可选择归脾汤加减。
黄芪25克,党参20克,炒白术15克,阿胶珠、桑寄生各30克,艾叶炭9克,炮姜炭、炙甘草、茜草各6克,煨木香3克。
如果血量过多,腰酸尿频,手足不温者,再加鹿角胶(烊化)、炒杜仲、菟丝子各15克,乌贼骨30克。
小腹空坠明显者,加炒升麻、炒柴胡各6克。
兼见口干欲饮者,属于失血伤津之故,可加麦门冬30克,五味子9克。
②血热
症状:月经量多,颜色深红质粘稠,或色鲜红有块,出血时有热感,同时见有面红唇干,烦热口渴,尿黄,便秘;或者有小腹胀痛,心烦口苦,脉滑数,舌红苔薄黄等症状者。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固经丸加味
龟板胶15克(烊化)、炒黄芩、炒黄柏各9克,生地黄、地骨皮、椿根白皮、地榆炭各15克,北沙参、炒蒲黄各20克。
出血过多者,还可加阿胶(烊化)、陈棕炭各20克,煅龙牡各30克。
倘有脾胃不和,大便溏泻者,去生地、黄柏,加炒白术10克,白扁豆30克,藿香梗6克。
如因出血伤阴耗气,见有心悸、口干者,可加太子参15克,麦冬20克,五味子9克。
3.护理措施
宫颈肥大的护理和慢性宫颈炎的护理非常类似,若宫颈粘膜下肌瘤发生感染,在炎症的刺激下多会引起宫颈肥大。由于炎症的存在,一般不宜过性生活或应在性生活时戴避孕套,以避免炎症扩散而病情加重。患者在手术治愈后,对这种病的防治也不能少。宫颈肥大患者除了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要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比如术后生活中要做好个人卫生等,以免造成反复感染,防治炎症的再次复发。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患者的内裤,用过的浴盆、毛巾等应用热水煮沸消毒;
②要勤换内裤,且内裤宜宽大,不要穿尼龙等非棉制品的内裤;
③不要过分清洗,冲洗阴道每周一次为宜,以免造成菌群失调,而引起细菌感染;
④对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或患慢性病者,要密切注意是否有其他部位霉菌感染,积极控制原发病,提高身体抵抗力;
⑤在创口完全愈合前停止性生活,如男女双方中有患脚气病者,应积极治疗。
利普刀手术后有少量出血属正常现象,出血时间一般为7—14天不等,出血量多少因人而异,一般不超过月经出血量。手术后一至两个月为组织修复期,期间有黄水从阴道流出,这是正常现象,应保持外阴清洁,一般需6~8周即可痊愈。在创面未完全愈合前,应避免盆浴、性交和阴道冲洗。手术后可每周复查一次,观察愈合情况。注意有无宫颈狭窄,如有,可用探针轻轻扩张。
(三)宫颈糜烂
1.病理病因
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炎病变过程中最常见的局部特征,也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受炎性分泌物浸渍,宫颈鳞状上皮脱落,由宫颈管的柱状上皮覆盖代替,即表现为宫颈糜烂。
临床上按宫颈糜烂面积的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Ⅰ、Ⅱ、Ⅲ度:
①轻度糜烂(I度):糜烂面小于宫颈的1/3;
②中度糜烂(II度):糜烂面占宫颈的1/3~1/2;
③重度糜烂(III度):糜烂面大于宫颈的1/2;
宫颈按炎症的刺激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四型。宫颈处粘膜柱状上皮生长较慢,上皮平坦,外表光滑,即为单纯性糜烂;柱状上皮生长速度快,形成腺体增生时为腺样糜烂;如果腺体扩张则可为滤泡型糜烂,同时伴间质增生,形成小的突起,被覆柱状上皮不均的,则形成乳头状糜烂。上述类型常可混合发生。
宫颈糜烂病因绝大多数是受炎症刺激,但也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
①先天性糜烂
在胚胎发育后期,阴道与子宫颈的阴道部分均为移形上皮所覆盖,至第六个月时,这种上皮向颈管内伸展,及至足月时,宫颈管粘膜的柱状上皮向外生长,超越子宫颈外口,约有1/3新生女婴保持这种状态,其外观与成人的炎性宫颈糜烂相似,故有“先天性宫颈糜烂”之称,但一般仅持续存在数天,至来自母体的雌激素水平降落后,可自然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