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31600000004

第4章

——晋·傅玄《马钧传》

道德高尚的君子不会利用别人的短处来害人,而以实际考验来衡量他人。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将仁德视为财富,将道义视为珍宝。

死必得所,义在不苟。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鲂传》

死一定要死得有价值,坚持道义在于不苟且偷生。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不担忧自己的地位不尊贵,而担忧自己的道德不崇高。

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愿意竭尽全力信守道义的人,虽然贫穷也不改变信念。

专为己则损仁,若义重于生,舍生可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乔传》

一心为了一己之私利必然会丧失仁德,如果为了道义而牺牲生命,那也未尝不可。

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梁传》

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应当以道义决断一切;不管是憎恨还是喜爱,都应当把道义放在首位。

知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

有智谋的人不会以危害众人为代价来行事,仁爱的人不会用违背道义来建功立业。

生为重矣,比义则轻。

——唐·魏征《隋书·诚节传传论》

生命对于人是最重要的,但与道义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了。

人失道而亡,得道而存也。

——唐·魏征《群书治要·三略》

人失去道义必然要灭亡,只有得到道义才能生存。

游逸过乐,败德之源。

——唐·魏征《群书治要·尚书》

过于贪图安逸和享乐,是败坏道德的根源。

德之休明,不在位之高下。

——唐·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道德的完美和宏扬,不在于人的地位的高与低。

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置于死,二视之如鸿毛也。

——唐·白居易《汉将李陵论》

如果死得比道义重,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如果死得比道义轻,他的死比鸿毛还轻。

以义取人,以道自任。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

要以道义为标准选用人才,要以道义为准则来衡量自己是否胜任。

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

——唐·韩愈《感二鸟赋序》

自己的行为不敢有半点不符合道德礼义之处。

行与义乖,言与法违,后虽无害,汝可以悔。

——唐·韩愈《行箴》

行为违背道义,言谈违背法度,即使没给自己带来什么害处,最终是要后悔的。

子而信子之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蓏果痈痔草木耶。

——唐·柳宗元《天说》

如果你坚信自己的道义并把它当做自己行动的准则,就应当为道义而献身,何必把生死得失寄托在瓜果、痈痔、草木这些生活琐事上呢?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

——唐·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只追求志向合乎时宜而不期望地位高贵,只要道义存在就不敢苟且偷生。

君子谋道不谋富。

——唐·柳宗元《吏商》

君子追求的是道义不是谋取财富。

睫在眼前犹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唐·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睫毛长在眼睛上却看不见,道义并非身外之物有什么不能求得。

智者不背时而侥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

——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

聪明人不违背时尚以获得意外的收获,明智的人不违背道义而求取不应得到的利益。

时不可以苟遇,道不可以虚行。

——唐·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时俗不能随意投合,道义不能虚假地实施。

树至德于生前,流遗爱于身后。

——唐·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生前要培养高尚的道德,留下仁爱的精神传给后世子孙。

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

——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

君子的远大抱负,是实行仁义,弘扬高尚的道德;小人的本性,是喜欢诬陷他人对人谄媚,从而为自身谋私利。

勿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唐·岑参《送费子归武昌》

不要叹息虚度光阴,应该信守道义,不要因为贫困而感到羞愧。

不义,虽利勿动。

——宋·苏洵《心术》

不符合道义,虽然有利可图也不要做。

义利利义相为用。

——宋·苏洵《利者义之和论》

道义与利益,利益与道义,两者互为所用。

智足以周知,仁足以自爱。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聪明可以使人通晓一切,仁德可以使人自尊自爱。

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

——宋·苏轼《张世矩再任镇戎军》

威严与诚信同时存在,道德与法规互相补充。

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

——宋·苏轼《子思论》

富有同情心足可以推行仁德,而仁德却不仅仅停留在同情心之上;有了羞耻之心足可以坚持道义,但道义却不仅仅停留在羞耻之心上。

非德之威,虽猛而人不畏;非德之明,虽察而人不服。

——宋·苏轼《德威堂铭》

缺乏道德修养的威势,虽然凶猛但人们并不惧怕;不道德的明察,虽然自以为高明但人们并不信服。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宋·苏轼《道德》

用最诚恳的态度施行道义,用最仁德的行为修炼品德。

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

——宋·苏轼《思堂记》

面临道义而想到一己之私利,施行道义时就不会果断;面临打仗而想到逃生,打仗就不会尽力。

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

——宋·苏辙《东轩记》

遵循着真理去追求道义,去掉浮华从而获得成就。

苟由其道,其势可以自得;苟不由其道,虽强求而不获也。

——宋·苏辙《上皇帝书》

如果按照道义行事,那么自然可以得势;如果违背道义行事,虽然拼命追求什么也不会得到的。

德与才不同,虽古人鲜能兼之。

——宋·苏辙《牛李》

道德与才能是有很大区别的,即使是古代圣贤也很少能够做到兼而有之。

此身倘未死,仁义尚力行。

——宋·陆游《读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只要生命还在,就要大力推行仁义。

学不期言也,正其行而已;行不期闻也,信其义而已。

——宋·王安石《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

做学问不是为了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为了指导正确的行动;所作所为不是为了别人能够看到听到,主要是为了合乎道义而已。

道体从来只贵通,不容一物碍其中。

——宋·张九成《横浦心传录》

道德体系始终以通晓最为重要,不容许有任何不干净的东西参杂其中。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

一旦培养了高尚的道德,各种美好的言行就会随之而来。

一介之与万钟,若论利,则有多寡;若论义,其理一也。

——宋·杨时《龟山先生语录》

轻微的与优厚的相比较,如果单从利益的角度讲,的确有多少之分;如果用道义衡量,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道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饱,衣之御寒也。

——宋·李侗《上罗仲素书》

道义可以医治人的心灵,像饮食能填饱肚子,衣服能抵御严寒一样。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常。

——宋·朱熹《二程遗书》

品德高尚的人讲起话来有内容,做起事来有礼法。

君子学道则务本,小人见利则忘生。

——宋·邵雍《善恶吟》

品德高尚的人以追求道义为根本,小人见到利益就会连生命都忘记了。

君子尚义,小人尚利;尚利则乱,尚义则治。

——宋·邵雍《义利吟》

有德行的人崇尚道义,小人崇尚私利;崇尚私利必然会导致混乱,崇尚道义则会有秩序。

崇位厚禄,人心弗欲者,鲜矣;然取之不以道,昔人不贵焉。

——宋·王禹偁《送戚维序》

高贵的地位和优厚的俸禄,不想得到的人很少。但是取得这些不是用道义,古人是不以为宝贵的。

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宋·黄晞《聱隅子》

活在世上而不懂得学习,与死了没有什么两样;学习而不懂得道义,与不学习没有什么两样;懂得道义而不照着去做,与不懂道义没有什么两样。

君子惧失义,小人惧失利。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人事部》

品德高尚的人害怕失去道义,小人却担心失去利益。

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敬;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有道德的人受人尊敬,有才能的人被人喜欢;被人喜欢的人容易亲近,对所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观察一个人容易重视才能而忽略道德。

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庆幸别人遇到灾祸,忘却别人给予自己的救助,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天道以爱人为心,以劝善惩恶为公。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自然的法则以仁爱为根本,以规劝行善惩治邪恶为公理。

非吾义,锱铢勿视;义之得,千驷无愧。

——明·方孝孺《幼仪杂箴·取》

不符合自己遵循的正义,即使是很少的金钱也不应看一眼;如果所得合乎正义,就是千辆车子也受之无愧。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明·杨继盛《大明湖铁公祠楹联》

用钢铁般的肩膀奉行着道义,以辛辣的手撰写着文章。

君子所贵在守道,不在求荣。

——明·李豫亨《三事溯真·征圣章》

有德行修养的人贵在坚守道义,不在于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

勿以小事而忽大,大小必求合义。

——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不要因为小事而忽视了大事,大事也好小事也罢都必须符合道义。

德进则言自简。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慎言》

品德修养有所长进,言语自然简洁。

事来不问大小,即当揆之以义。

——清·魏裔介《琼琚佩语·接物》

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当以道义来衡量是否符合正理。

人与文一。

——清·何绍基《使黔草自序》

人的思想品德与作品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

君子以道为乐,则但见欲之苦焉;小人以欲为乐,则但见道之苦焉。

——清·魏源《默觚·学篇九》

品德高尚的人把道义当做快乐,只要见到贪欲就以为是苦事;小人则把贪欲当做快乐,只要见到道义就以为是苦事。

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根据个人利益行事,将会招来很多的怨恨。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眼睛只盯着细小的私利,难以成就大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之忧愁为忧愁。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梁惠王上》

大官小官都争夺一己之私利,国家就危险了。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孟子·滕文公上》

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过。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

杨朱主张为自己,连拔下一根汗毛这样对天下有利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喻指极端自私自利的人。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修养身心没有比减少私欲更好的办法了。为人如果少有私欲,虽然有时也会失掉纯洁的心灵,但那是很少的;为人如果过于满足私欲,就算有时也还有点纯洁的心灵,那也是很少的。

志忍私,然后能公。

——《荀子·儒效》

人只有立志克制私心杂念,才能够一心为公。

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荀子·王制》

人生在世不可以离开群体而独居。但在社会中要有分工合作,否则社会将出现混乱的局面,人类的生存就会变得困苦不堪。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

——《荀子·不苟》

具有公心,就能明察是非真伪;出自私心偏心,就分不清美丑利害;正直诚实,就会事事顺利;欺诈虚假,则会到处碰壁。

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好义也。

——《荀子·大略》

即使是尧、舜也无法使民众不考虑个人的利益,但却能使民众不因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正义公理。喻指人们在承认正当权利的同时,还应该把它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韩非子·十过》

过于任性,喜好私利,这是亡国、杀身的根本的原因。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

——《韩非子·五蠹》

古时候,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文字,谋求自己的利益叫做“私”,和“私”相反的活动叫做“公”。公和私相互对立,这是仓颉早就知道的道理。

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先王之知矣。

——《韩非子·饰邪》

公与私不可不分明,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不可不审察,古代圣王是知道的。

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

——《韩非子·饰邪》

追求私利的政策一旦得以实行,国家就要混乱;天下为公的政策一旦得以实行,国家就会长治久安,所以公与私一定要分清楚。

全大体者,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

能顾全大局的人,绝不会故意挑剔一些小毛病。

民多私利者,其国贫。

——《管子·禁藏》

如果民众多为自己谋取私利,国家必然贫困。

私道行则法度侵。

——《管子·七臣七主》

谋取私利之风如果盛行,那么国家的法律制度就会受到严重破坏。

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八观》

倘若徇私舞弊盛行,国家的法制就会被毁坏。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管子·内业》

说一句话能使所有的人信服,说一句话大家都听从,这是出自公心的缘故。

节欲之道,万物不害。

——《管子·内业》

克制私欲而行事,万物都无可奈何。

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管子·形势》

风雨没有固定的方向,因而不会遭到怨恨。喻指大公无私会受到他人的敬重。

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子母相怨。

——《管子·形势》

推行公理,即使是远方的人也会自动亲近你;行为自私,即使是母子之亲也会彼此埋怨。

公私之故,存亡之本也。

——《商君书·修权》

为公还是为私而治理国家,是一个国家存亡的根本。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

天地为什么能够长久地存在,就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则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即擒。

——《关尹子》

鱼要是离开鱼群,离开水而跳到岸上便会死;老虎如果离开虎群,离开山林到市场便会被擒。喻指人不能离开集体,否则必然遭受不测。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品德高尚的人追求的是长远的利益,品德低下的人只追求眼前的细小私利。

私窃为盟,盟终不固。

——《左传·成公二年》

若以私利为基础结成的联盟,终究是不坚固的。

私仇不及公。

——《左传·哀公五年》

不要把私人之间的恩怨仇恨带到公事里边去。

偏在于多私,不祥在于恶闻己过。

——战国·尉缭《尉缭子》

处事偏心是由于私心太重,处事不周在于听不进他人的批评。

事利国者行无邪。

——《战国策·赵策》

做事有利于国家的人行为不会有错。

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

——《战国策·赵策》

对不知道的事情不要随便怀疑,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不轻易反对,这就是出以公心而追求真理。

不以挟私为政。

——《战国策·魏策》

不要怀着私心杂念处理政务。

极身毋二,尽公不还私。

——《战国策·秦策》

为国家鞠躬尽瘁决不三心二意,一心为公不抱有私心杂念。

智载于私,则所知少;载于公,则所知多矣。

——战国·鲁·尸佼《尸子》

聪明与才智如果用在个人私利上,所得必然少;用在为公上,收获必然很多。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尚书·洪范》

大公无结党营私,国家就会繁荣昌盛。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处理政事如果能大公无私,就会得到人民的信赖与拥戴。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尚书·洪范》

正直无私,谨遵先王的道义;不谋取私利,遵守先王的正道;不胡作非为,遵守先王走过的道路。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自己吃饱了应当想到别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应当想到别人在受冻,自己安逸了应当想到别人的劳苦。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序意》

同类推荐
  •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以唐诗为依据,由诗及人,反映唐诗在今山西的地理分布和诗作者的活动范围。所收录的唐诗,有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包括诗人在山西作诗和外地寄诗山西及专门以山西史事作诗,也有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
  • 菊与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菊与刀(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是一本探讨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日本人到底遵循什么内部逻辑的书。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美国人类学家的这份“旁观者清”的研究报告,曾被翻译成二十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一千万册,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种之一。
  • 艺坛典故

    艺坛典故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温古知今

    温古知今

    2010年,一个权威智囊机构评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荣登第一。温家宝每次在重要谈话上都会引经据典,使人眼前一亮,那些诗句无不闪耀着总理的博学和智慧,让我们追随那些诗句,再次感受那些经典诗句所散发出的无尽的魅力。《温古知今》辑录了温家宝总理在历次谈话中所引用的古语和古诗句,并追根溯源,加以评析,更有对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谈论当下问题的妙语点评,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血肉丰满、饱含着大爱而又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总理。
热门推荐
  • 农家奋斗日常

    农家奋斗日常

    他从两百余载的前朝而来,她从异世而至,在清沟黎这个小村落相遇。他出将入相,一杯毒酒了却身前身后事,今生只想做个田园富家翁;她美食主播,一番见义勇为却成了农家女,只想继续她的美食大业。然,她的亲小叔一遭遇赌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恻隐之心作祟,他随手帮衬,却没想到收获一枚媳妇。鸡飞狗跳的亲邻关系,田间地头的你争我斗,且看他们如何开辟庭院芳菲,坐看山水间风起云涌。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天道轮回眼

    天道轮回眼

    拥有轮回眼的忍界王者穿越到异界大陆,魔法?斗气?绝技?决然不如那忍术,八门遁甲,轮回眼,谱写一曲轮回眼的高昂进行曲,你且看那“火影忍者”,如何在异界建立一番霸业,11无数清纯小萝莉~~~本书已经A签,求票,求收藏,求包养~~
  • 重启空间之九霄

    重启空间之九霄

    意外开启空间穿越九个时空寻找病毒,陷入不属于自己的时空,不属于自己的生活,离去时他们是否还记得我。芷儿…是姐姐呀!姐姐…离开这片大陆疼爱我的姐姐还会记得我吗?空间之灵离鹿在一切结束后沉睡,经历过锤炼的我能否和以前一样普通生活?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迷窟档案

    迷窟档案

    “有人计划在特定的时间清除你和世界的全部联系,你的家人已经完全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从大一新生到失去身份的透明人,下落不明的父亲,险象环生的解谜,不老不死的“人类”,苏岚在一步步落入圈套的同时并不知道,十年前自己跟随父亲到内蒙古的一场旅行,注定了十年后人生的离奇转折。
  • 《幕幽》

    《幕幽》

    她身性慵懒,不理世事,却极其有孝心,为了减缓养父母的负担,回到自家祖坟,刨了还不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挖出宝贝,却一招给穿越了?!穿就穿吧,反正这里还是地球离家不远,她怕啥,拐一锅子的古董宝贝拿回家贴补家用就是!
  • The Young Forester

    The Young Fores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俊凯,能爱我吗

    王俊凯,能爱我吗

    阳光帅气的少年王俊凯,冰凉沉默的女孩江笑铃。他曾是她的哥哥,一点一点把她心里的冰块融化,可是,她,喜欢上了他,但他一直把她当做妹妹……爱情,能否突破?
  • 我用星星点亮我们的灯

    我用星星点亮我们的灯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所谓世间,不就是你吗?那年,大院来了第一个女娃,白白净净,眼睛贼大,是大院里的宝那年,女娃七岁,跟着他哥去山林玩,结果一不小心给人改了名那年,出走大院的女娃和三尺碰面了,小娃子开口就耍流氓那年,女娃自闭了,大院再不见笑起来是四方嘴的娃了那年,女娃去了南方,不愿再回家那年,女娃和小媳妇儿见面,却不认账了那年,女娃闯了人的家,占了人的床,贼霸道那年,女娃把人领回家,笑成了四方嘴那年,女娃把自己丢了,找不到了那年,女娃哄着媳妇‘不怕,好着呢’那年的那年,他与她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那年,我,和你那年,我们这年,你如果你也听说,请告诉他,我的名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