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第五常到阎敞家里做客,说自己即将到京城任职,路途遥远,而且限日到京,行程匆忙,钱物携带十分不便,想在阎敞家里寄存一百三十万贯钱,等自己在京城安顿好了,再来取。阎敞非常愉快地答应了,还说:“我一定会为你妥善保管的,你放心去吧。你什么时候来取都行。”于是,第五常就把一百三十万贯钱送到了阎敞的家里。阎敞当面把钱封存了起来。
临别的那天,阎敞亲自去送第五常,送了很远都没有要回去的意思。第五常再三劝他留步,两人才依依惜别。临走前,第五常对阎敞说:“我那笔钱,兄长如果有需要,就尽管用吧。”
第五常到京城后不久,京城突然爆发了瘟疫,第五常全家都不幸染上了病症,先后离开了人世,只留下他的一个小孙子。第五常在临终前拉着小孙子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你……如果能够…活下来,年纪……那么……小,将来…靠什么……生活啊?我有……三十万贯钱寄存在……家乡你……阎敞爷爷的家中,你可以……取来……维持生计……”说完,就咽气了。
第五常死后,他的小孙子牢牢记住了爷爷临终前说过的话,但是当年小孙子尚年幼,京城离家乡十分遥远,根本无法取回这笔钱,只能靠他家在京城的亲戚朋友接济度日。
时间一晃就过了十几年,当年的小孙子也长大成人了,他准备回乡。为了安置家业,他想去找阎敞爷爷取回爷爷生前寄存在他那里的钱,但是心里又觉得不踏实,毕竟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人家还会承认吗?况且当年爷爷也没有和人家签订任何字据,空口无凭,人家会给自己钱吗?
虽然小孙子还是有很多疑虑,不过他还是来拜见阎敞。那天,阎敞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家里人进来说,有一位年轻的公子来拜访。阎敞到客厅一看,觉得这个公子十分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只是一时又想不起来。那位公子见了阎敞,说起自己的爷爷第五常,阎敞才知道原来他是第五常的孙子。
两人就聊起了这些年的境遇。阎敞闻听了第五常一家的不幸,回想起过去两个人的友情,不禁百感交集,悲从中来。第五常的孙子还没有开口提钱的事情,阎敞就说:“你的生计暂时不要发愁,当年你爷爷在我这里存了一百三十万贯钱,你现在拿回去用吧。”
第五常的孙子一听,顿时愣住了,说:“爷爷临终的时候告诉我说在您这里存了三十万,不是一百三十万啊!”于是,他就把爷爷临死前的话又说了一遍,问阎敞:“您不会是记错了吧?没有那么多吧?”
阎敞忙说:“没错,没错!孩子,我想可能是你爷爷在重病之中,头脑不清醒了,把话说错了。”说着,忙到储藏室中将第五常存放的一百三十万贯钱搬了出来,亲手交给了第五常的孙子。
第五常的孙子接过钱来,含泪告别。他想:阎敞爷爷真不愧是我爷爷的好朋友。这真是钱财有数,诚信无价啊!
评点
第五常奉命到京城任职,之所以把一百三十万贯钱交给阎敞保管,就是因为他相信阎敞是个人品端正,诚信无私的人。正所谓“钱财有价,诚信无价”。
古言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现代社会,人们经常会抱怨知心朋友太少,人与人之间多了冷漠而少了热心。其实,交友要交心,待人贵在诚,真诚地对待朋友,才会赢得别人的好感。讲信用,守诺言,真心的付出就会有回报。
曹操不违生死约
作为一国之主,能否守信,对这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国君守信,大臣就会效忠国君,国家的法律、法规就会顺利的实施。所以,处在领导地位的人,应该要守信,只有这样你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为属下做出榜样,让属下心悦诚服的跟随自己。
建安三年,曹操率兵东征吕布,克彭城,围下邳。吕布为了争取主动,多次率兵出城冲杀,都被曹操的军队打败。几个回合下来,吕布的锐气尽失,只好据城固守,再也不敢出来迎战了。
下邳城防守坚固,一时攻不下来。于是,曹操改变了策略,给吕布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明利害关系,暗示他投降。吕布看完信后,打算投降,而陈宫等人自从在兖州背叛曹操投奔吕布以来,一直与曹操为敌,一旦投降,曹操肯定不会容纳自己,因而竭力反对投降。
吕布一直犹豫不决,无奈之下,陈宫想出一个据敌的计策,就对吕布说:“曹操远道而来,军粮补给肯定会有困难,攻势不可能维持很久。将军可以带领一部分兵力到城外驻扎,我带其余的兵力在城内防守,这样一来,如果敌人进攻将军,我就可以从背后去进攻敌人;如果敌人来攻城,将军又可以从城外接应。不出十天,曹军的粮草不足,我们就乘机进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吕布觉得陈宫的话很有道理,准备按他说的办法做。可是就在这时,吕布的妻子出来阻挠,对吕布说:“陈宫和高顺向来不和,将军一走,他们二人肯定不会同心协力防守城池,万一有个差错,将军自己如何立足呢?更何况过去曹操待陈宫不薄,就像对待自己的亲骨肉一样,他还要离开曹操投奔我们,而现在将军待他并不比曹操好,他对您是真心的吗?现在,你要把城池和妻儿都交给他,自己孤军出城,万一发生什么变故,我还能再做将军的妻子吗?”吕布听了妻子的话,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改变了主意。
曹操因为下邳久攻不下,士卒疲劳,不由得想要撤军。荀攸、郭嘉劝阻说:“吕布有勇无谋,现在屡战屡败,锐气已经尽失。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必无斗志,陈宫虽然有智谋,但是脑子转得慢。现在,我们应该趁吕布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陈宫的计策也还没有想出来的时候,加紧进攻,想要打败吕布并不难。”
曹操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激励士兵们继续攻城,并根据荀攸、郭嘉的建议,采取了新的攻城步骤。吕布又坚持了一个多月,感到越来越难以支持,于是登上城楼,向曹军士兵说:“你们不要再围城了,我去向明公自首。”陈宫站在吕布的旁边,气得高声喊道:“逆贼曹操,算什么明公?如果现在就去投降他,就好比以卵击石,哪能保得住性命。”
吕布态度犹豫不决,陈宫、高顺决心与曹操对抗到底,其余的将士也都彼此猜疑,军心离散,斗志丧失。有一次部将侯成因故挨了吕布的骂,一气之下,伙同宋宪、魏续,乘陈宫、高顺不备,将他二人捆绑起来,押着出城投降了曹操。
吕布带着部分将士退守到下邳南门的城楼白门楼。城外曹操的军队还在猛烈的围攻,吕布见大势已去,让左右把自己的头割下来献给曹操,左右不忍,于是吕布自己走下城楼,开城投降,束手就擒。曹操召集文武官员来到白门楼上,要当众处置吕布。吕布被押到城楼以后,为了活命,与曹操周旋了一阵。曹操听了刘备的话,决心杀死吕布,就再也不理吕布了,而转过头去问陈宫道:“公台平常自以为智谋过人,今天怎么也落到了这步田地?”
陈宫瞪着吕布说:“要不是他不听我的话,也不会弄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如果他按照我的计策去做,是不会被你活捉的。”曹操又笑着问:“依你看,今天这件事该怎么办呢?”陈宫平静地回答说:“我作为人臣却不忠,作为人子却不孝,不忠不孝,理应奔赴刑场。”
曹操十分惋惜地说:“你死了,你那年迈的老母亲怎么办呢?”陈宫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听说打算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害死他人的父母的,我母亲是死是活,已经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了!”曹操又问:“那么,你的妻子和儿女怎么办呢?”陈宫回答说:“我听说打算施行仁政的人,是不会加害别人的妻子儿女、杀绝别人的后代的。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死是活,也只能由你来决定了。”
曹操听了,不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陈宫说:“请把我拉出去处死,以彰明军法!”说完自己就往外走,军士们怎么也拦不住他。曹操见了,也是无计可施,只是默默地流着眼泪在后面为他送行,陈宫这时却连头也没有回一下。于是,曹操下令将吕布、高顺等一同拉出去处死。
曹操杀死吕布和陈宫以后,将他们的首级送到许都示众,然后将其埋葬。他没有忘记陈宫临终前说的话,特地将他的老母亲接来奉养,直到去世。他的女儿长大后,又替她操办婚事。曹操对陈宫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比当初陈宫在世时还要周到。
评点
人无信不立,己能守信,人始信之;如其无信,人必不信。曹操虽然生性多疑,甚至可以说是个残忍的人,但是也有他值得称赞的一面。无论身居何位,哪怕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帅,都必须坚守诚信。
曹操能够善待陈宫的家人,就反映了他守信的一面。其实,曹操完全可以不必履行自己的诺言,但是曹操还是将陈宫的家人照顾得很周到,这说明曹操是个信守诺言的人。
陆元方卖房讲诚信
“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是每个人都应该遵从的为人之道。诚实的品质是一个人修身的最好见证。以诚待人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从而消除猜疑和戒备。
陆元方是唐朝的大臣,他为官清廉,为人诚实守信。他在洛阳城外有一所有名的宅院——锦绣园。宅内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环境幽静,布局雅致,是个难得的好居所。
当初陆家建造这座宅院是打算世代居住的,可是后来,家道中落,一家人的生活显得有些拮据,于是,陆元方就和陆寅、陆卯两个侄儿商量,打算卖掉锦绣园,来缓解家中目前的窘境。
很快,陆元方要卖锦绣园的消息不胫而走,两个商人立即找到了他。陆元方直言不讳地说出卖房的理由,两个商人担心他会因此漫天要价。谁知陆元方却说:“这个锦绣园是当初我和兄长一手建造的,本来打算世代居住的,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我是不会卖的。虽然我现在生活有些困难,但也无意靠它赚钱,就按当时成本折七成计算,给我六千两纹银吧。”
两个商人一听,大喜过望,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场讲定要买下来。他们怕陆元方反悔,急忙掏出五十两银子作为定金交给了陆元方。双方约定三天后正式交易。
送走两个商人以后,陆元方独自一人在庭院内漫步。他看着院内草木茵茵,流水潺潺,不禁长叹一声。这时,陆寅和陆卯急匆匆地赶来说太守请他到府上去一趟。
陆元方来到太守府,不知是福是祸。太守见了他,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意图:太守的夫人身体不太好,想找个清净幽雅的地方休养,找遍了洛阳城外所有的房子,只看中了陆家的宅院,心仪已久,只是不便开口,如今听说这所宅院要出售,就想买下来。
太守非常爽快地说:“你开个价吧!”陆元方却满怀歉意地说:“大人,我的宅院已经有买主了,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成交,但是买主已经交了定金了。”太守坚持要买,并开出双倍的价钱。但陆元方还是婉言谢绝了,并坚定的表示,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讲信用。太守十分不高兴,让陆元方再回去考虑考虑。
当天夜里,陆元方左思右想,辗转难眠。第二天一大早就去了太守府。太守以为他回心转意了,喜笑颜开。不过出人意料的是陆元方仍旧不改初衷。这回太守真的生气了。他大骂陆元方是个忘恩负义的人,说:“当年要不是我秉公断案,你们陆家早就株连九族了!”陆元方一脸尴尬地跪下,但宅院的事情仍然没有答应太守。
陆元方的老母亲知道了太守要买房的消息后,怒气冲冲地质问陆元方:“你可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太守想买这座宅子,别说是卖,就是白送,我们也该毫不吝啬。”陆元方“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向母亲说明不能把宅院卖给太守的理由:“您和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能失信于人。如今,我已经和别人约好,要将宅院卖给他们,又怎么能言而无信呢?”陆母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与此同时,外界的谣言也传得纷纷传扬:锦绣园售价如此低廉,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情。那两个商人听到消息后,心里产生了怀疑,决定亲自去看看,然后再作决定。他们来到锦绣园仔细勘查了一番,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于是还是决定买下这座宅子,并打算在那里开了一间酒楼。
到了约定的日子,陆元方听说他们准备在这里开酒楼,立即提醒说:“不行,不行。这宅院不能开酒楼,因为没有出水的地方。”那两个商人一听有些失望,只好忍痛割爱。
正当陆家人为没有卖出房子而烦恼的时候,那两个商人再次登门,要求买下锦诱园。原来,那天陆元方听说他们的计划以后,毫不避讳地说出了房子的缺陷,令他们很感动,并使他们坚信这所宅院不会再有别的缺陷了,于是决定把它买下来开个绸缎庄。
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