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①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②。父平,相釐王、悼惠王③。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④。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⑤,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⑥。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⑦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⑧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⑨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⑩,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目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史记·留侯世家》
【注释】
①留侯:张良的封号。侯,侯爵。留,地名,今江苏沛县东南。
②“相韩”句:韩昭侯,名武,公元前358—前333年在位。宣惠王,昭侯之子,公元前332—前312年在位,韩国君称王自他始。襄哀王,即襄王,名仓,公元前311—前296年在位。
③釐(xī)王:名咎,襄王之子,公元前295—前273年在位。悼惠王,又称桓惠王,釐王之子,公元前272—前239年在位。
④淮阳:今河南淮阳县。
⑤“良与”句:狙(jū),猿猴之类的动物。狙击,意即像狙扑击猎物一样,暗中埋伏,突然袭击。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
⑥下邳:今江苏邳县南。
⑦圯(yí):桥梁。东楚称桥为“圯”。
⑧鄂:通“愕”。
⑨编: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以竹简木牍书写,用绳子将其编在一起成为一本书。一编书,犹后世所谓一卷书或一本书。
⑩济北:今山东茌(chí)平县。
谷城山:一名黄山,在今茌平、东阿两县之间。
《太公兵法》:相传是周代周文王之师吕尚留下来的兵书,共三卷。
葆:同“宝”,珍爱。
上冢:扫墓。伏腊:伏为夏季祭日,腊为冬季祭日。
【译文】
留侯张良,祖先是韩国人。祖父名叫开地,在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时任韩国之相。父亲名平,在韩釐王、悼惠王时任国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张平死去。死后20年,秦灭了韩国。当时张良年轻,没有在韩国当官任职。韩国灭亡后,张良尚有300奴仆,弟弟死了也不安葬,而将家资全都用来访求刺客以刺杀秦王,为韩国报仇,这都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历任五位韩国国君的相位。
张良曾在淮阳学礼仪。游历到东夷,见到了当时有名的隐士仓海君。招募到一个大力士,铸造了重达120斤的大铁椎。秦始皇东巡,张良和刺客在博浪沙伏击他,误中随从的车辆。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急于抓到刺客,就是因为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隐藏起来。
张良曾经悠闲从容地在下邳一座桥上散步,有一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身边,故意将脚上的鞋子丢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捡鞋!”张良很吃惊,想殴打他。见他年老,才强忍住怒气,下去捡上鞋子。老人说:“给我穿上鞋!”张良既已为他捡了鞋子,便恭敬地挺身上前跪着,为他穿鞋。老人伸出脚让张良替自己穿好鞋子,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异,目送他离去。老人走了一里来路,又回来了,说:“小子值得教导啊。5天后天刚亮时,和我在此处相会。”张良因此觉得奇怪,跪下回答说:“是。”5天后天刚亮时,张良前往桥上。老人已经先到了,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却后到,为什么?”转身就走,说:“5天后早点来。”5天后鸡刚叫时,张良便前往桥上。老人又先到了。又生气地说:“迟来了,为什么?”离去时说:“5天后再早来一点。”5天后,还不到半夜张良就前往桥上。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该是这样。”取出一卷书,说:“熟读此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10年以后发迹。13年后,小子到济北来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于是离去,没有其他话,不再出现。天亮时看这本书,竟是《太公兵法》。张良因此而诧异,常诵读它。
13年后张良跟随汉高祖经过济北,果然见到了谷城山下那块黄石,便取回来,珍重地供奉祭祀。张良死后,黄石与他同葬,每逢扫墓和冬夏祭日,也祭祀那块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