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旨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从《心理学》讲,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第一节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的教育原则,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兴趣中展开快乐、主动的学习。
作为教师,更应该将课堂45分钟利用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创设好学习情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学科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也就是说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主动的学习。从描述一件事情到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倾听、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探究未知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快乐的气氛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节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自我定向。帮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来自主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在化学教学中尤其突出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也是此次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之一。探究式学习给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提供了新的挑战。新教材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类型各异的探究栏目与活动,这些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化学学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验和实践活动。
整个探究过程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只做适当引导,从而锻炼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通过多次探究训练,学生对探究活动逐渐习惯,成为一贯性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习惯于观察周围的化学现象,善于去主动的探寻和发现,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情感,使学生更加热爱化学学。
(第三节 )让学生走出校园
新课程尤其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对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处处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特别强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第四节 )发展学生的个性空间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化学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还有不少供学生课外自选的动手实践等,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注重启发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补充建议,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是这个问题却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综合运用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知识进行解释。
新课程为学生展现自己才华创造了机会,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课堂上教师为同学们出众的表现喝彩,学生们也从自已的成功获得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课改后化学课堂的许多活动都通过小组合作分工完成,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也让他们体验到课堂主人的快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途径。只要我们把握自主学习的原则,充分挖掘自主学习的内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倡导主动性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化学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便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育人方式,使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真正提高。
(第五节 )自主性学习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认知结构和需要,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因此自主学习又是新课程的热点和亮点,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所带来影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举足轻重,显而易见。然而,对于执教的教师来说,“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首先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在这场学习方式的变革中究竟如何才能顺利地搞好“自主学习”?这显然是一个难点。关键在于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堂实施中自主地探索,做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强调学生自主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不能片面认为只要教师发表意见,就是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对学生课堂学习完全不闻不问。所谓学生自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学生在学习上的这种自主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培养下,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逐步形成的。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取决于他是否学会了学习,并且这种能力的大小和他是否会学习成正比。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强调学生自主,其本意不是排斥教师指导,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中决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教师指导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自主,相反学生通过充分地利用教师指导则可以获得更大的自主。
教师指导的内容,要求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把指导学生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帮助学生发现可能陷入的困境上。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是“导”,千万不要代为解释,不要越俎代庖,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
二、问题意识与问题知识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首先,教师提问要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其次,教师的提问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思路,角度和方法。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分析文章,抓住要点,解决问题。学生活跃了,教师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提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提问,敢于提问,抓住学生刹那间的灵感,帮助学生归纳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这个问题为切入口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完全不是问题知识的讲解者,而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者。当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活用”教师提供的有关发现问题的知识,这种“活用”就是我们所说的让他终身受用的智能。
三、学会学习和教会学习
社会在不断发展,新知识在不断涌现,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让学生体味获得知识后的愉悦,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意掌握新知识,更要总结、积累学习的方法,使之更合理、更科学、更好地为己所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会学”“能学”,上述这些作法仍停留在教师浅层次的帮扶阶段,要真正学会学习只能是学生自己通过学习的实践去尝试、体验和感悟,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上课讲授,教师的一招一式,无法代替学生的个性的主观活动。就象学游泳,看再多的书,记再多的要领,都无济于事,必须亲自下水去游。在游的过程中感觉、总结、掌握游泳的技术。因此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骑车中学会骑车一样,自主学习就是给学生一个亲自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