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初,法国国王大婚,意大利国王派出专使,送给法国王后德美第西斯一件礼物--一面小小的镜子。王后把镜子拿到手中一看,自己美丽的容颜立刻出现在镜子里。于是她欣喜若狂,到处炫耀她这件宝物。原来这是法国惟一的一面玻璃水银镜子,据说它可值15万法郎!此后,王后常拿着镜子显示自己的高贵,于是,法国贵族们都效仿起他们的王后,千方百计地为得到一面镜子而奋斗。于是,意大利那些谋取高利的威尼斯商人,把玻璃镜子大量运入法国境内。法国便出现了一股镜子风潮,从王后到贵族,从贵族到普通百姓,爱好镜子成了一时风气。人们用镜子装饰房间、柜橱、桌椅,甚至连礼服、车马都用小镜子装饰。而法国的大量法郎却像流水一样流入威尼斯人的钱袋。
为了挽救法国的经济危机,国王召集大臣商量对策。一位大臣说:“陛下,为了防止金钱大量外流,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创办镜子工厂。”
国王摇摇头说:“可我们不懂得镜子是怎么造的呀。”
听了此话,众大臣顿时哑言。过了一会儿,一位老臣伏在国王耳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只见国王的愁容立刻变成了笑脸。这位大臣出了一个抢劫意大利工匠的办法,原因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意大利的少数几个人会造镜子。
说起镜子的发明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但古时候的镜子都是用铜磨制的。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埃及和亚洲西部一带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铜铝合金的生产技术。埃及人把青铜板打光磨光后,可以照出人影,但铜镜照出的人像不是太理想。
大约在公元7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逐渐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意大利的玻璃工业格外发达,特别是威尼斯城出产的玻璃尤为驰名世界。1291年,意大利借口保护玻璃生产的安全,强令全国的所有玻璃工匠全部集中在穆拉洛岛从事生产。实际上这是防止生产技术被别的国家学去。
意大利政府给予迁入岛上的工匠们以极优厚的待遇,并出高价鼓励他们发明创造。但有一条规定:凡泄露生产技术的,都要处以死刑。
1317年,他们首创了平板玻璃。
1508年,在高利的刺激下,达尔卡罗兄弟俩研制成功了镀银的玻璃镜子。这种镜子是把水银倒在制成的锡箔镜上,水银能够慢慢地溶解锡,同时也就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锡与水银的合金(称为“锡汞齐”)。锡汞齐比锡箔层更致密,反光能力强,照人时形象逼真,与真人无二,人们称为“威尼斯镜子”。
它开创了用化学方法制镜的新纪元。这种镜子一经露面便闻名全球,畅销各国,当然价格也就惊人了。
法国国王听了大臣的密计,派了一名亲信来到意大利。
口谕法国驻意大利的大使,要千方百计、不惜代价地从穆拉洛岛偷渡来一两个工匠回国。“万能的金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大使通过秘密渠道,终于用大量的金钱,买通了该岛上一个小杂货店的老板。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条小木船偷偷地驶进穆拉洛岛的礁石丛中,有三个威尼斯工匠偷偷地钻进了小船。几分钟后,这条小船向遥远的彼岸驶去。就这样,那三个工匠连同镜子的秘密一同被运到了法国。
几个月后,法国也有了一座生产玻璃镜子的工厂,大量的玻璃镜子源源不断地从工厂生产出来。从此,法国人再也不受威尼斯商人的勒索了。
法国制造的镜子式样,比威尼斯的更加美丽精巧,新颖大方。它们迅速成为凡尔赛宫、芳丹白露宫、卢浮宫和贵族府邸的装饰品。同时,镜子生产的秘密再也不是秘密了,很快传出法国。到了19世纪,人们又发明了“镀银法”,再次改进生产技术,使镜子的质量又上了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