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人们提起海蛇时,北方人总是把它们想象成海里偶尔碰到的巨大海怪。没有科学资料可以证明,在大洋的深渊里是否还隐藏着我们尚不知道的如此巨大的动物。大多数动物学家认为,如果说过去的水手在闲聊中描述过偶遇到的海蛇的情形不是虚构臆造的话,那么这种鲜为人知的动物多半是巨大的海鳗。体长1~15米巨鳗的幼鱼曾几次落入渔网。假如成年的巨鳗体长应当是其幼鳗的15~20倍的话(不完全肯定),那么可以设想的确存在着这样巨大的鳗,其大小与传说中的蛇相符。
海蛇科要小得多,体长仅有65~100厘米,很少见到15~2米长的。它们生活在热带沿海,有时结成大的群体。
1932年,在马六甲海峡发现了一个由鲜红的蛇体相互交织缠绕在一起形成的带状物体,宽约3米,长度超过了100公里!
从飞机上向下望去,好似一条稀奇古怪的蜿蜒巨蛇。
海蛇科生活在热带水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印度洋上许多岛屿的渔民经常可以从自己捕获的鱼中找到海蛇,偶尔也有网中的蛇比鱼多的情形。这倒不会令渔民们感到懊丧,因为许多国家的人喜欢吃海蛇。
有趣的是,海蛇只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原来是冰冷的海水阻碍了它们绕过非洲南岸的好望角。海蛇所需要的水温为24℃,在20℃的水里它们就会丧失活动能力。
但动物学家们认为,海蛇进入大西洋只是个时间问题。预计它们的突破口不是从西方,而是从东方,通过巴拿马运河。
在爬行动物中,只有一部分蛇能够适应海洋中的生活。
已知的海蛇有48种,不过,其中有半数离不开陆地。其余的海蛇则从不上岸,因为在岸上它们无能为力,而且也从不下到海底,从不钻进暗礁的石缝里或藏入藻类丛中。一般说来,它们的身体从不接触硬的东西。它们的一生都是在水中度过,在水中繁衍,成熟后生育后代。
海蛇不产卵,在水中直接生出幼蛇。通常是一胎1~2条,幼蛇体型较大,几乎是成年蛇的一半。
海蛇的头小,颈又细又长,尾巴扁平(有时全身都是扁平的)。鼻孔在鼻子尖上并且有瓣膜。它们不是在水中吸收氧气,而是把鼻子尖露出水面呼吸。当蛇潜入水中时,鼻孔里的瓣膜紧闭。如果蛇呆在水下不动,那么储备的空气够用6个小时。海蛇借助肺部和口中血管丰富的粘膜进行呼吸。海蛇经常用海水漱口,从中摄取氧。
如果将海蛇的小头和细脖子与其身体的后半段相比,那后者则显得过于粗大。假如是条水下船体的话,那么蛇体的后半段可以做起重机(头和脖颈)的支架。蛇悬在水中可以随意地操纵脖颈和头。淡水中的蛇可不会这样做。它们的躯干没有这样的支架。
大多数的海蛇都有毒。它们的毒性比陆地上最色险的蛇毒还要厉害好多倍。这是因为海蛇的主要食物是鱼类,而鱼类对蛇毒不太敏感。在印度沿海海蛇出没的地方,任何一个村子里都可以听到有关渔民被蛇咬伤而丧命的事情。海蛇蛇毒毒害神经系统。人被海蛇咬伤后,人体很快就会麻痹。如果不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过2~10个小时人便会死掉。但海蛇也并不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们的毒液不多,毒牙短小,不会咬入皮下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