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不能不谈到在世界上至今仍具有特色的我国的医药学。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是数千年来无数人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其中,尤其是药物学蕴藏了丰富的化学知识。现在,继承和研究中药的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机理,则需要有更多的化学知识和使用更复杂的化学实验手段。
传说中我国古代有一位“尝百草”的神农氏,说他尝遍了各种植物,什么能吃、什么能治病、什么有毒,被他弄得一清二楚,并且告诉了后人,使我们现在能平安的利用各种植物生活和治病。
这当然只是传说,如果确有神农氏的话,他也绝不只是一人,而是无数代的无数人,包括伟人和凡人,其中有炼丹家葛洪、药学家李时珍,也包括第一个吃螃蟹的和第一个吃了河豚(一种体液有剧毒的淡水鱼)而平安无事的人。
药是不是能治病,不论是天然的,也不论是人工合成的,直到现在,经过动物实验,最后都要进行临床实验,让人吃用,拿活人来验证它的效果。不过和过去不同,现在的实验是科学的,临床实验时更是周密的,从而减少了无畏的牺牲。
我国的医药典册浩如烟海,人人皆知的“诗经”就有关于药物的零散记载,而且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籍,并为后来的药学书所继承。继而有战国时的《山海经》;汉代的《本草经》;南北朝时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公元659年);明代的《本草纲目》(1596年);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还有不少从帝王墓中出土的医经方和医药简牍,所记药物越来越多,多至2608种(在《本草纲目拾遗》中的)。在这些书册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伟大药学家李时珍完成的一本巨著。
李时珍(1518-1592年)字东壁,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他自称“读书不治径生业,独即医书”,用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博览群书、奔波采药、访民问病、收集药物资料和标本,并且亲自试验,考查验证,批判继承前人的经验,提出自己分析研究后而得到的见解,前后历时近50年,所著《本草纲目》才在他去世四年后出版问世,把我国的本草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本草纲目》书中记有药物1892种,其中无机的药物竟有266种之多。他对药物进行了分类,除描述其性质特征,治病功能,产地别名等外,有些还提到了收集、制造和检验的方法。
《本草纲目》17、18世纪传到了日本和欧洲等地,并被部分的或全部的译成英、德、法、俄、日、拉丁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影响很大、评价很高,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李时珍的科学业绩,也受到世界各国科学界的高度称赞。
凡是科学的讨论物质的言论和著作,都是属于化学的范畴,我国古代的各种《本草》书籍也不在例外。尽管当时著者头脑里没有明确的化学概念,也没有系统的化学理论,毕竟他们观察了物质的色态,探索了物质的性质,研究了它们的制法,评估了它们的使用价值,有了这些,就是够化学的了。不过,这些绝大多数是经验性的,不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也就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而我们现在在学习初中化学,涉及的物质只有二三十种,但我们是围绕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来研究这些物质的,因此,探讨的线索是由表及里的,能从本质上来了解物质的性质,从根本上认识物质的存在和运动。这些都是我国古代药学家们难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