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的核反应需要在高能条件下进行,这是大家知道的事例。如恒星上的反应和原子堆里的反应等。
那么,生物体内有没有核反应呢?
这是当前一个热门的课题。因为生命有许多特殊性,许多人工不能做到的事,在生物体内会轻而易举地做到。例如人工固氮,要在几百个大气压下,500℃的高温下,还要加上催化剂才能做到。但是,微小的根瘤菌就能在常温常压下把空气中游离氮固定下来。因此,生物化学家想到,在生物体内是否也会像固氮那样,进行核反应而产生新元素呢?
说来话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能使照相底片感光,揭示放射现象的存在。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在放出射线的过程中会转变为另一种元素。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第一次实现了元素的转变,他证明了用卜粒子轰击碳原子时发射出氢核即质子。迄今的70年中,人们不仅能使水银变成了黄金,还人工合成了10多种地球上没有的新元素。
1894年,贝采里乌斯在他著的《论动植矿物化学》一书中提到一个名叫福格尔的人所做的种植莴苣的实验。1844年,福格尔在不含有硫元素的器皿中,使用不含硫元素的蒸馏水种植莴苣,并经常测定空气中硫的含量。莴苣成熟以后,他把它干燥并烧成灰,结果发现灰中的含硫量比原来的种子增加了1倍,这显然不能用化学变化的原理进行解释。1876-1883年,德国生物学家丰·海尔采勒作了同样的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果。他对其他植物也作了多次实验,发现植物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实发生着变化。这似乎表明,植物有着把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的本领。
法国巴兰日教授也注意到这个奇特的现象,他经过四年的研究,做了许多精确的实验,得出了较肯定的结论。还有一些科学家对人体中某些元素的摄入与排泄量进行分析以后,也发现有类似的现象。但是,由于当时实验条件较差,植物真的会创造元素谁也不敢作最后结论。
近年来,有些化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取相同重量的鸡蛋,一个让它放在孵化器内孵成小鸡,孵出后立即杀死,用EDTA来测定小鸡内钙含量,另一个鸡蛋打碎后直接用EDTA测定钙含量;结果,令人十分惊异,小鸡中的含钙量大大超过鸡蛋中的含量。根据这个实验,有人推测是生物体内进行了核反应,在蛋变鸡过程中,钠与镁进行核反应成了钙。
不过上述实验也遭到不少人反对,因为这个实验缺乏重现性,它所用的并非一个鸡蛋,只是质量相等罢了,因而这种实验不能作为生物体内核反应的推理。
目前,关于生物体内核反应的研究工作在法国、新西兰等国方兴未艾,人们正等待他们拿出过硬的证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