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之王——苜蓿
苜蓿是我国栽培历史久远的牧草,号称“牧草之王”。苜蓿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属于豆科。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曾有过记载:汉武帝时“马嗜苜蓿。汉使乃始取来,于是天子种。”从这里看出,在很早以前,我国就已开始大面积种植苜蓿,用于养殖业。
苜蓿并不是原产于我国的,它原产于中亚一带,汉武帝时期,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从西域带回来了很多植物,其中也包括苜蓿,因其产量高,所以位居所有牧草之上。
苜蓿在全世界共有16种,分布广泛。其中最出名的两种:紫苜蓿与南苜蓿。
紫苜蓿又称“紫花苜蓿”、“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色紫而得名。原产于中亚,引进我国后因其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居所有牧草之冠,其蛋白质中的可消化蛋白质近70%,它的实用性远超过玉米,成为牲畜饲料的首选。
南苜蓿,又称黄花苜蓿,金花菜,黄花草子,也因其色黄而得名。原产于印度,现在几乎遍及我国南方各省。由于它的氮、磷、钾含量比南方最重要的绿肥植物紫云英还高,所以把它作为水稻、棉花的基肥。当然,它也是家畜的上好饲料。
我国的草原面积广阔,畜牧业的发展有赖于牧草的充盈和肥沃。由于苜蓿高产,营养价值高,因此在我国各大、小型牧场都有所种植,它分布于以下几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分布于北方的野苜蓿;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的杂花苜蓿;
分布于青藏一带的紫花苜蓿;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畜牧业的认识逐步加深,提倡生态自然与生态养殖,逐渐挖掘出苜蓿更多的用途。当苜蓿最早引入我国时,只是用来喂马,但随着人们对它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发现它可以培养地力,于是把它和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农事上称做倒茬。
人们发现,种植一年的苜蓿,可使每亩土地增加八九成氮素,这主要是因为苜蓿的根系十分发达,当苜蓿腐烂之后,形成大量的腐殖质,改善了土壤的结构,有利于保土保墒。从以后的科学发展上来看,生态化进一步加强,这种以“自然养自然”的绿色化肥是最好的。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土地的绿肥能力,还可以减少因施化肥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污染。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苜蓿这位“牧草之王”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人们总以为草是柔弱的,其实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在草类王国里,也不乏能人异士,下面就列举几种“身怀绝技”的草类植物。
又叫夏草冬虫,虫草或冬虫草。
就名字理解而言的话,它冬天是虫,夏天是草。那么,到底是虫还是草呢?其实,冬虫夏草是一种植物,它是虫和菌的结合体,是一种菌类植物寄生到一种昆虫身上。秋天来临后,这种菌类的孢子在成熟散落后,就会悄悄钻到一些动物如蝴蝶的幼虫体内。开始时,菌身体小只是以幼虫体内的一切为养料,当过段时间后,这种菌会将幼虫内部统统吃光,只剩下一个空壳。当夏天到来的时候,这种菌会从幼虫的头顶处抽出一根细长的棒,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草。冬虫夏草性甘温,对很多种病如贫血虚弱,食欲不振有良好的作用,是我国名贵的强体滋补之药。
可以抗旱的小草
人们在考虑如何抗旱的问题上大多考虑的是一些大型木本植物,其实有些草也是抵抗干旱的“能手”。
短生菊是一种菊科小草,它的生命周期非常短,从果实的发芽到成花的死亡只经历了几个星期,生命如此短促,难怪人们会称它为“短生菊”。这种草本植物的老家在撒哈拉大沙漠,这里是全球有名的干旱中心,雨水少。短生菊能在这种恶劣的干旱环境中生长,是因为它会在雨季里迅速走完一生的旅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它们能够在雨季里迅速吸收水分,使自己的根系在沙地里迅速延伸进去,形成一个个的“小水带”。如果能够在沙漠里普遍种植,那么沙漠化问题的解决便指日可待。
会指示方向的小草
你如果在举目无穷的内蒙古草原上迷失了方向,沿着一种草的方向走,就不会走失。是什么草这么神奇?这种草就是生长在草原上的“指南草”,它是一种野莴苣的植物,它的叶子跟地面垂直,成南北排列。科学家们发现越是生长在干燥地区的指南草,它们所指示的方向就越准确。
含羞草
有这样一种观赏植物,当你靠近它时,用手不经意地碰一下,它会很快地把叶子合拢,甚至连叶柄都耷拉下来,好像一位害羞的女孩子,又好像一个低头认错的小男孩,因此人们叫它含羞草。
含羞草是一种豆科植物,能开出一朵朵淡红色的小花。其实含羞草并非“含羞”,而是面对外界物侵袭时的一种正常反应。据科学家研究,含羞草的叶子特别敏感,接受刺激后会立刻兴奋,“信息”在体内的传导速度挺快,这远远要比人的传导速度慢,但在植物界中还是很惊人的。科学家又做了一个实验,对含羞草的叶子进行了麻醉处理,然后再用去碰含羞草的叶子,含羞草的反应就相对迟缓了许多。
含羞草是一种治外伤的药草,可以止血、止痛、散淤各类跌打损伤。
食虫植物是植物界的异类,这种植物与绿色开花植物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它们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食虫植物往往也需要依靠外界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
食虫植物外表看来十分鲜艳、美丽,这样是为了吸引昆虫的视线,它们为什么要“吃”动物呢?其实,这也是这类植物自身的机能所决定的。
因为这些植物的根系并不发达,且吸收能力较差,另外,跟它们所生长的环境有关。这或许正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种本领,它们从动物身上获取氮素,实验证明,即使食虫植物捕不到昆虫,也可以生存,但是如果能吃到动物,植株则相对健壮许多。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食虫植物的例子。
猪笼草
在食虫植物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是猪笼草了。这种植物喜欢生长在堆满落叶的泥地里,是一种常见的常绿灌木,有3米多高。在我国广东南部以及云南等省有分布。猪笼草这个名字的由来蛮有意思:因为猪笼草用来捕捉小动物的武器——“小瓶子”很像运猪用的笼子,所以得名猪笼草。
猪笼草的样子很怪,有的叶子的基部是扁平的,中部很细,在卷须的顶端处有一个长圆形的“小瓶子”,在每个“瓶子”口上,都有一个小盖,能开能关,这个“小瓶子”就是猪笼草用来捕捉虫子的陷阱。这个捕虫瓶构造特殊,在瓶盖的里侧和边缘部分生长着许多蜜腺,可以分泌蜜汁,这是用来招引昆虫的“饵”,而瓶子里的内壁非常光滑,虫子一旦掉进去就很难再爬出来,在瓶子的中底部有很多的消化腺,一旦有虫子掉进去后,会分泌出大量的消化液,将虫子紧紧粘住,而瓶盖这时会自动关闭,小虫子浸泡在消化液中,很快会中毒身亡,最后慢慢地被猪笼草吸收。
小虫子会中毒,是因为消化液中含有麻痹昆虫的胺和使昆虫中毒的毒芹碱。怎么样,够先进的吧!
毛毡苔
夏天,在沼泽地带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可以看到一种淡红的小草。它有小硬币大小的圆形小叶,上面布满了小绒毛,小片叶子上大约有200多根,远远望去,好像铺满了淡红色的毛毡,这就是毛毡苔。
这种植物可以分泌出一种很甜的味道与香气,小虫子通常喜欢这种味道,却没想到因贪吃而惹下杀身之祸。别看这种草看起来弱不禁风,但却真的是“人不可貌相”。一旦小虫子落到它的叶子上,它会很快分泌出许多粘液将小虫子粘住,接着所有的绒毛会把它紧紧按住,并在小虫子身上涂满大量的消化液,一般较小的虫子,大约1小时~2小时会被消化掉,较大的虫子会在1天~2天内被消化掉。
这种植物比猪笼草更多了一项技能,那就是会对投进来的东西进行分辨。如果有人往猪笼草的小瓶子里投进一粒小石子,猪笼草也会把它当成美食去消化,结果弄得自己“消化不良”,但毛毡苔可聪明多了,它就不会那样。如果你把一粒小石子或别的什么东西放在叶子上,起初毛毡苔也会将那些绒毛卷曲,但当它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时,又会把绒毛展开,绝不上当。
人们为了研究它,就将它解剖开。有人在给它同时放进“蛋白质”与“油脂”时,它只对蛋白质产生兴趣,但对油脂碰也不碰,看来,这家伙也蛮挑食的。
捕虫花
在葡萄牙、西班牙和摩洛哥沿海地带,有一种叫捕虫花的植物,叶子反面长满了一层密密的绒毛,捕捉昆虫的本领却很大。有一次,有人在一棵捕虫花的叶子上竟找到了235只昆虫的残体。你看,它的胃口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