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辅导的内容不同,心理辅导对象则主要包括以下具有不同层次的心理问题的人们:(1)一般心理失调者:这类人在任何年龄阶段、不同群体中都可能存在,是心理辅导中最主要、最多见的对象。这类人能从事正常的活动,只是有些轻微的心理不健康倾向,如自卑、焦虑、抑郁等。(2)各种神经症者:指没有精神病症状,但患有疑病症、恐惧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一类人。这类人虽然能从事正常的生活活动,但已受到明显的干扰影响,需要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3)人格障碍者:常常伴有自知力缺损、持久的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表现。(4)性障碍者:这类人在心理辅导中比较少见,主要包括同性恋、手淫、异性装扮癖、恋物癖等。(5)心身障碍者: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失调,但无组织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和病理形态学改变,也无精神活动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自认为太胖、有意禁食、存在着认知上的障碍,如明明已经明显消瘦还认为自己比他人胖。(6)心身疾病者:指主要或完全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与情绪有关的病理形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躯体疾病。常见的心身疾病有胃溃疡、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等。(7)长期慢性疾病,久治不愈,需要心理支持及指导者。(8)希望了解各种心理卫生知识、接受各种心理检查者(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三)心理辅导的特点
心理辅导,主要指学校中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协助。是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和个人的生活目标,提高心理机能,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与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并较好的适应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心理辅导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它包含的特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辅导是一种民主式的助人自助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具有成长与发展的潜能,但有时会遇到障碍,辅导则是帮助学生学会克服这种障碍,使其获得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辅导者只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或替其做出某种决定。
第二,辅导是愉快的合作。它以互相信赖为前提,辅导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切忌以命令或教训的方式对待学生,而应以诚恳与信任的态度接纳学生,使学生获得受人尊重的体验,进而开放自我。
第三,辅导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即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和治疗性功能。发展性功能强调的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要依据学生现有的可能性,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为其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以帮助学生学会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获得全面发展。预防性功能的重点在于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治疗性功能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及求职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直接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它的服务对象仅限于少数有问题的学生,大多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等方式。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需将其转介到心理卫生部门就诊。
在目前的学校心理辅导中,重点不在于解决个别问题,而在于使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都获得良好发展。学校心理辅导应以发展性与预防性为主,以治疗性为辅。
第四,辅导是一种服务。辅导是对学生的一种帮助,因此,辅导人员必须坚持为人服务的观念,用爱心与耐心协助当事人。
第五,辅导有其特殊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学校心理辅导涉及教育学、医学、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辅导人员只有具备这些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胜任工作,有时还需运用一些特殊的技术与方法来开展活动。
二、心理辅导的意义
现代心理辅导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它主要受了三股势力的影响:一是受人们对“精神分析疗法”日益不满的影响;二是受了20世纪20~30年代崛起的就业辅导运动的推动;三是受人本主义思潮的启发。
随着心理辅导活动的不断深入,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也日趋分化。概括说来,心理辅导主要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提供辅导,而心理治疗则主要为人们在人格、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及变态行为提供治疗。两者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线,却有不同的专业评核和训练要求。
简单说来,心理治疗人员不但要有心理咨询的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训练。而心理辅导人员则不一定有医学方面的知识和训练。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现代中学生是推动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如何,特别是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学的心理辅导充分体现在:
(一)发展性功能
促使学生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格,提高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增强他们今后全面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预防性功能
并不是有了心理障碍才需心理辅导。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生活的经验和必要的心理准备这一特点,而提供的防患于未然的心理辅导,它可以帮助学生度过身心剧变的青春期,可以坚强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考验和挫折,以免出现由于无知和缺少准备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失误和精神疾患。
(三)补救性功能
它是针对学生中已经产生现实问题即轻度的心理障碍而提供心理咨询,重在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恢复学生的心理平衡,重建自信性。
而医院的精神治疗,主要是对精神疾病,如分裂症、强迫症的专门治疗。
因此,我们绝不能认为:“有了心理障碍才开展心理辅导”;“需要心理咨询的是有了精神病。”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
“辅导”一词,泛指有关专业人员对当事人的协助与服务。学校心理辅导(或简称“学校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行为,增强社会适应,作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理解辅导的实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含义:(1)辅导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其特点是真诚、亲密,教师的非批评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2)辅导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过程。辅导教师只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3)辅导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辅导应由专门的辅导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时需运用各种特殊的方法来开展活动。例如,通过谈话或沟通进行个别辅导时,就要恰当地运用专注、接纳、倾听、同感、澄清、面质、自我坦露、概述等精微的技巧。学校辅导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其中心理学知识占有重要地位。(4)辅导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学校辅导的总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辅导目标的着眼点还是有其独特之处的。它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制订计划,作出抉择,担任起对个人与社会的责任,实现自己的潜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自我满意的生活。在这里,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是兼顾的。(5)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辅导更强调正常学生的教育与发展。在这一方面,它不同于侧重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学校心理辅导是20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心理辅导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我国大陆地区在80年代中后期,学校心理卫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开始受到关注,并有了快速的发展。
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社会性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思想的贯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心理辅导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由其本身的一系列特点所决定的:心理辅导比较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既关心学生们是否符合社会规范,也关心学生的合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心理辅导涉及学生认知方面的改善,但它更重视学生动机、情感、个性方面的发展;心理辅导以民主的、建设性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条件,强调师生间真诚态度和互相尊重;心理辅导注重发挥学生自主精神,强调依靠学生自我探索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心理辅导重视学生个别的差异,容纳并重视个人的独特性。这些特点使得心理学辅导可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的配合和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