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才能办好事
办事的关键就是“会说话”、“说好话”。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可以成事;不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却可以败事。会说话的人的恰当谈吐,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可以把彼此间的距离缩短。办事的时候懂得用语言打动人、说服人、感染人,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更容易把事情办好。
一个能说会道、言谈得体的人更容易受人欢迎,办事也更容易成功。如果一个人表达能力不强,则很容易被人低估,被认为能力不足。即使这样的人非常有思想、非常勤奋,具备了多种成功的条件,但其成功的概率仍然不是很高,所以,办事先要学会说话,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有个作家想请一位文化名人为自己的一本即将出版的书题写书名。得知来访者的意思后,这位一贯以幽默著称的名人笑着说:“是题字啊,可以,不过,现在讲究经济效益,请我题字,是不是该付点钱啊?便宜一点儿吧,2000元一个字,怎么样?”这虽然是在开玩笑,但作家也听出了这位名人似乎对常有人打他手迹的主意颇有抱怨之意。
于是,他说:“先生,您这话可是只说对了一半哟。要得到您的墨宝,理当付钱。可是,您的字何止值2000元钱一个字呢?比如说,我想要一件值2000元钱的衣服,这家商店买不着,还可以到别的商店去买呀,可您的墨宝只能出自您自己的手,天底下别无他处可寻。在我看来,您的每个字都是无价之宝,我付多少报酬也不够啊!”几句话说得这位早已听惯了恭维之辞的名人,竟也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遂欣然提笔。
很多会办事的人都是“会说话”的,因为“会说话”有助于别人了解你。尤其是上司对你的了解,会使你的才华充分得以体现,向上发展的空间充分打开。所以说,学会了怎样把话说好,在一定意义上就会在求人时事半功倍,进而把事办成。
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所要找的话题要有一定的亲切感,最好找这个人比较喜欢的话题,激起对方的共鸣,这样接下来再求人就容易多了。
英国伦敦有一家新加坡人开的餐厅,为招揽顾客,每当客人餐后离去时,总要奉送一盒礼品,内附精致“口彩卡”一张,上印有“吉祥如意”、“幸福快乐”等吉言。有一对恋人是这家餐厅的老主顾,他俩在结婚的那天,满怀喜悦地来到这家餐厅,在他们期待良好祝愿的时刻,打开礼品盒,却意外地发现没有往常的“口彩卡”,顿感十分不吉利,心里老大不高兴,他们便向老板娘“兴师问罪”,无论老板娘怎样赔礼道歉,他们就是觉得扫兴。看到这种情景,刚到英国探亲的老板娘的妹妹微笑着走上前去,说了一句英国常用谚语:“没有吉言就是最好的吉言。”听到这句话,新娘展颜一笑,新郎也转怒为喜,高兴地和她握手拥抱,连连道谢。
在意外事件面前,姐妹俩的处理方式大不相同,姐姐采取的是正面消极应对的策略,而妹妹则采取侧面出击的办法。
那么,应该怎样说话才能让别人更容易接受呢?以下几条建议可以为你提供借鉴。
少说话多倾听
会说话不是非要长篇大论、喋喋不休,而是要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我们在办事的时候,尤其是在求人办事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好一个倾听者。卡耐基曾经说过:“你要衡量一下自己。”少说话不是不说话,而是使自己有更多时间去聆听别人的说话,去思考,使自己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有分量,被别人重视,精彩的话语往往能在听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多赞美他人
每个人都愿意得到他人的承认,所以,在求人时我们不妨多赞美他人,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博得对方的好感,为好办事打下好基础。
用语谦恭文雅
在求人办事时,礼仪必不可少,其中语言的礼仪更应该讲究。说话谦恭文雅,不得罪人,多用礼貌用语,这样说话的人才会受人欢迎,才能与人进一步沟通。反之,就可能导致对方不愿意与你接触,给办事带来麻烦。
找到对方的谈话兴趣点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求人办事会说话,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他人有可交谈的话题。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围绕自己要办的事说来说去,而是要先与对方沟通。而顺利地沟通,首先要从对方的兴趣入手。
说话时态度诚恳亲切
与任何人谈话时,我们都要保持诚恳的态度。态度直接影响着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有一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连续谈上10分钟而使对方感兴趣,那你便是一流的沟通高手。”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人”这个概念范围是很广泛的。无论三教九流,哪个阶层的人物,你能和人谈上10分钟使他们感兴趣的话,都需要很高的说话涵养,要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
常常见到很多人虽然有口才,但因对对方毫无了解而相对默然,更不用说求人办事了,这是很痛苦的。其实肯下点工夫,多掌握说话技巧,从了解对方的个性、爱好入手,这种尴尬的情形就可以减少,甚至自己想成为一流的沟通高手也并非难事。
难言之时巧开口
求人之前必须充分与人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由于当时人与环境的限制,个人的见解与看法难以言表,但重要的话又不可不说,否则便阻塞了沟通的渠道,事情也就无法办成。这时,只有用机巧的说话方式“开局”,才能将话说出口而不觉为难。
声东击西,委婉开口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殊的兴趣与不同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与人沟通时,常常会产生观念上的冲突。所以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能不否定他人的见解,实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课题。
当我们的意见和观念与对方不同时,首先,在态度上,应当给予对方发表见解的机会,并且表明我们能够理解他的观点,然后再委婉地述说自己的想法。这样就可轻松友好地交换彼此的意见。
战国期间,赵太后刚刚主持国政,秦国就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国人说:“必须让长安君来做人质,我们才会出兵。”赵太后不肯。
左师触龙说自己想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待着他。触龙进宫后慢慢走上前去,先到太后跟前就向她谢罪说:“我脚有毛病,一直无法正常行走,很久没有拜见太后您了。担心太后您的身体欠安,所以希望能拜见一下太后。”赵太后说:“我只能靠车子行动了。”触龙又问赵太后:“每天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靠喝点粥维持。”触龙说自己最近很不想吃东西,就勉强散散步,渐渐地喜欢吃东西了,身体也舒服了。太后说:“我可做不到这点啊。”脸色稍微缓和了些。
触龙说自己的小儿子,没什么出息。而自己老弱体衰了,私下里很疼爱他。我希望他能充当一名王宫卫士。太后说:“好吧。他今年多大了?”触龙答道:“15岁了。虽然年纪尚小,老臣还是想趁着自己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说:“男子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触龙答道:“比妇人家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人家疼爱小儿子才特别厉害呢。”触龙说:“老臣私下里还认为您疼爱燕后要超过长安君呢。”太后说:“你错了,我疼爱燕后远不如疼爱长安君厉害。”触龙说:“为人父母的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您送别燕后时,在车下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掉泪。祭礼时总是要替她祷告说:‘千万别叫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的子孙后代为王吗?”太后说:“正是这样。”
触龙问:“从现在起,上推到二代以前,甚至推到赵氏立国的时候,赵王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有侯位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就是其他诸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代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答道:“没有听说过。”触龙就说:“这些国君们,有些是自己取祸而亡,有些是祸患延及子孙而亡。难道说国君的子孙们都不会有好结果吗?只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丰厚但没有为国出力,只是拥有大量的金玉珍玩而已。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很尊贵,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贵重的金玉珍玩,却不让他趁现在为国立功。有朝一日太后您不幸去世,长安君将倚仗什么在赵国安身立命呢?老臣以为您替长安君打算得不够长远,所以说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那就任凭您怎样安排他吧。”
本故事说明在言谈开始时用导引性、启发性言语,以便引出对方的话头以及对方不愿外露的思想情感。用简单而富有引诱力的话语引导、开化对方,使得对方非得开口说话不可。
注重仪容和举止
作为21世纪的现代人,必须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彼此互相扶持,共谋发展,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须依靠一个条件,那就是良好的仪容和端庄的举止。
比如说,一个态度亲切、举止端庄的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必然是好的;反过来说,若是我们看见一个举止粗野、蓬头垢面的人,即使他满腹经纶,也会令人敬而远之。由此可见,良好的仪容和端庄的言行举止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只有在说话技巧与适当举止的充分配合下,才能圆满达到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要求别人要有礼貌,遵守秩序,然而有时自己却疏忽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互动的社会,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因此,只要我们处处以礼待人,那么我们在交谈上也易开口说话了。
借用“第三者”的话
当我们要安慰别人,或是恭维别人,却不知如何开口时,可利用这种方法。相信你会很自然地开口的。
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往往会赞美对方一番,但由自己说出“你看来还是那么年轻”之类的话,不免让人觉得你在奉承、拍马屁,有点儿不实在。
如果换个方式来说:“你真漂亮,难怪小周一直说你总是那么年轻!”这样一来,对方必认为我们所言不假,当然会非常高兴。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第三者”说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这种心理,借用“第三者”的话,代替我们所要说的话,以此安慰他人,或赞美别人,这样不但能得到对方的信任,而且能使我们更容易开口了。
掌握恭维的艺术
吉斯菲尔伯爵说:“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们自以为优越的地方。在其自觉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喜爱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希望出人头地而没有自信的地方,他们尤其喜欢得到别人的恭维。”
有一位非常精明强干的人叫沃普尔,吉斯菲尔对他评价道:“他的才干是不容别人怀疑的,因为对于这一点,他自己知道得很清楚。但他常常自恐在对待女人方面,是一个浮滑之徒,而愿意别人说他温存文雅。因此,他在这一点上是极易被人恭维奉承的,这也是他喜欢的话题。由此可以证明,这是他的弱点所在。”
吉斯菲尔进一步指出:“你若想轻易地发现各人身上最普遍的弱点,只要你观察他们最爱谈的话题便可。因为言为心音,他们心中最希望的,也是他们嘴里谈得最多的。你就在这些地方去搔他,一定能搔到他的痒处。”
经验告诉我们,几句恰到好处的恭维,之所以起到金石为开的作用,皆因它能满足各种不同的典型人物的虚荣心。
吉斯菲尔也告诉我们:“几乎所有女人,都是质朴的,但对仪容的美丽,她们是至深癖爱、孜孜以求的。这是她们最大的虚荣,并且常常希望别人赞美这一点,但是对那些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那就要避免对她容貌的过分赞誉,因为她对于这一点已有绝对的自信。如果,你转而去称赞她的智慧、仁慈,如果她的智力恰巧不及他人,那么你的称赞,一定会令她芳心大悦,春风满面的。”
林肯曾说:“一滴甜蜜糖比一斤苦汁能捕获到更多的苍蝇。”
恭维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系好感最有效的方法。它还是促进人继续努力卖命的最强烈的兴奋剂,这是由人性的本能所决定的。
人不分男女、无论贵贱,都喜欢听合其心意的赞誉。这种赞誉,能给他们加倍的能力、成就和自信的感觉,这的确是感化人的有效的方法。
然而,颂扬不当,恰似明珠暗投,更有甚者,反而激起对方的反感,这是大忌。只要我们心中掌握各人性情的不同之处,便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使颂扬奏效,从而达到目的,把事情办好。
我们在恭维他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因人而异,使恭维具有针对性
恭维要根据不同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人生阅历和性格特征来进行。比如,男士就不宜过多地恭维女士的容貌;对青年人应恭维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老年人则要恭维他身体健康、富有经验。
借题发挥,选择适当的话题
恭维本身不是交际的目的,而是为双方进一步交往创造一种融洽的气氛。比如,看到新型电视机、电冰箱先问其性能如何,看到墙上的字画就谈谈字画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借题发挥赞美主人的工作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找到双方的共同语言。
语意恳切,增强恭维的可信度
在恭维的同时,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有意识地说出一些具体细节,都能让人感到你的真诚,而不至于让对方以为这是溢美之辞。如恭维别人的发型可问及是哪家理发店的手艺,说明自己很喜欢这样的发型。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人物,他有一种对任何人都能使用恰当恭维的本领。罗斯福在赞扬英国首相张伯伦时说:“我真感谢你花在制造这辆汽车上的时间和精力,造得太棒了。”总统还注意到了张伯伦费过心思的一个细节,特意把各种零件指给旁人看,这就大大增强了夸赞的诚意。
注意场合,不使旁人难堪
在有多人在场的情况下,恭维其中某一人必然也会引起其他人的心理反应。比如,你无意中恭维了考试成绩好的某人,那么在场的其他也参加了考试但成绩较差的人就会感到受奚落,这时就要寻找某些理由弥补,如向大家介绍某人复习时间太短,某人出差回来仓促上阵等原因,来挽回他们的面子。
措辞适当,不使人产生误解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事,说话者好心,而听话者却当成恶意,结果弄得不欢而散,因而恭维的语意要明确,避免出现歧义,让听话者多心。
掌握分寸,不要弄巧成拙
不合乎实际的恭维其实是一种讽刺,违心地迎合、奉承和讨好,也有损自己的人格。适度得体的恭维应建立在理解、鼓励、满足他人的正常需要及为人际交往创造一种和谐友好气氛的基础上,那种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曲意逢迎是我们所不齿的。
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求人办事不是什么话都能说的。有道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不看对象就达不到求人办事的目的,就不能顺利地把事情办好。
首先要看对方是什么人,因为每个人的脾气秉性不同,所以他所能接受的说话方式就可能不一样。要想达到求人成功的目的,就要收集信息,因地制宜,运用恰当的技巧。千万不可意气用事,一言不合,怒发冲冠,引起被求对象的反感,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死板木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