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65600000042

第42章 将相治国起义首领风云人物

周瑜周公瑾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人。东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精韬略,工音律,少与孙策友善。后归策,为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人称“周郎”。后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率吴军与刘备联合大破曹兵于赤壁。不久病死。

开拓江东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周瑜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其曾祖周荣先后在东汉章帝、和帝两朝担任过尚书令的职务。从祖周景、从伯周忠皆官太尉,位列三公。周瑜的父亲周异则为洛阳令。

在周瑜的幼年时期,东汉政权的统治正面临严重危机。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各派势力乘机扩充了军事实力。他们之间的争夺十分激烈,冲突日益升级。政局不稳,战事频起,加速了皇权的削弱和割据分裂局面的形成。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死。关东地区的一些州郡牧守不满董卓专政,纷纷举兵讨伐。附属于袁术的吴郡豪族孙坚也参加了讨董联军。临行前,孙坚将家眷安置到舒县。十四岁的周瑜结识了孙坚的长子孙策。孙策与周瑜同岁,都是心怀大志的少年。两人情趣相投,关系很好。周瑜把家里的一部分住宅让给孙策,还经常以财力对他进行帮助。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周瑜20岁。他准备渡江探望在丹阳担任太守的叔叔周尚。这时,周瑜收到了孙策从历阳(今安徽和县)送来的书信,来信邀他共下江东。四年前即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在进攻襄阳时,被刘表的部将黄祖杀死。父亲死后,孙策投奔割据江淮下游的袁术。由于长期受猜忌和压抑,孙策决定脱离袁术。他借兵三千准备返回江东故土,发展自己的势力。正在寻找政治出路的周瑜收到书信后,马上率领自己的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同时,他还带去了大批舟船粮秣。对于周瑜应邀而至,孙策大喜过望。他说:有了你周瑜,我的事业可以成功了。

孙策进击江东的军事行动,进展得十分顺利。周瑜及江东名士程普、张昭等人协助孙策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赶走扬州刺史刘繇,占据他的治所曲阿(今江苏丹阳)。十几天的时间,孙策的军队增加二万余人、战马千匹,威震江东。在继续东进之前,孙策把镇守江东要镇丹阳(今江苏南京)的重任委以周瑜,并对他讲,我攻打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平定山越(江东地区的少数民族),靠这些军队人数已经足够了。你为我看守好丹阳就行了。

丹阳虎踞龙盘,形势险峻,是通往江南的要冲之地。袁术不愿让孙策据有丹阳,派遣其弟袁胤取代周尚,担任丹阳太守。周瑜无力对抗,被迫遵从袁术的命令,和叔叔一起离开丹阳,来到袁术的住地寿春(今安徽寿县)。

袁术赏识周瑜的才干,建安三年(198年),想任命他担任手下的将领。这时周瑜已在袁术帐下三年,对袁术的目光短浅、骄横无知,十分鄙视。尤其是建安二年,袁术不顾部下反对,擅称帝号,成为众矢之的,这种愚蠢的作茧自缚,更引起了周瑜的厌恶。而孙策却已陆续削平江南各郡的割据势力,夺占吴郡、会稽等地,既而又与袁术决裂,设置官府,委任长史,在江东初步建立了孙氏政权。判定袁术终无所成的周瑜,不愿再留在寿春,决心回到孙策那里。周瑜拒绝将军的称号,向袁术提出要到居巢(今安徽桐城南)为长的请求。居巢离长江很近,周瑜的企图是,从居巢顺流而下直奔江东。袁术不知周瑜假途东归的用意,竟满足了周瑜的要求。

在居巢,周瑜结识了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的豪族鲁肃。在他的劝说之下,鲁肃放弃东城长的官职,背叛袁术,与周瑜结伴东渡。

到达江东以后,周瑜受到隆重的礼遇。孙策特意为他准备好上等的馆舍、丰厚的赏赐,并亲自出城欢迎。孙策授予周瑜建威中郎将的职务,还拨出二千名步兵、五十名骑兵属他指挥。周瑜时年25岁,因为仪容俊美、风流倜傥,江东人都昵称他为“周郎”。孙策以他为牛渚镇守,不久又改派为春谷长。牛渚、春谷与庐江郡一水之隔,两处都是扼守江东的咽喉要地。孙策考虑舒县周氏是庐江的名门望族,派周瑜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族的社会影响,以招募人马,延揽人才,扩大力量。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术病死。他的军队大多归顺了占据皖城(今安徽潜山)的庐江太守刘勋。孙策害怕刘勋成为第二个袁术,决定设计消灭他。于是,他故意劝诱刘勋袭击海昏上缭的山越,然后乘虚而入,与周瑜分率二万余人偷袭皖城。轻取皖城后,周瑜随从孙策在寻阳和沙羡,分别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授的黄祖。经过几次大仗,孙策俘获对方部曲士兵三万余人,战船七千余艘,实力大增。通过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水西北)一带也尽归江东所有。战争结束后,周瑜以中护军、领江夏太守的职务(孙策授予周瑜这一职务是在取皖城之前)镇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范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的刘表东侵。

力主抗曹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被杀,其弟孙权继位。当时江东的孙氏政权只是初具规模,并不巩固:外有强敌曹操、刘表;境内的一些纵深之地还有很多小股的割据势力,统治营垒中不少人左瞻右顾,“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这种局面直到周瑜率领大军从巴丘赶来才有改观。周瑜和张昭主动把一些琐碎的行政事物分管起来,全力支持和辅佐孙权,迅速安定了江东的局势。周瑜亲自出面挽留准备北行的鲁肃,把这位一直没有得到孙策重用的政治人才推荐给孙权。后来,鲁肃成了江东政治舞台上极为活跃的政治家。

官渡之战后,北方地区的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兵多地广的袁绍被曹操打败后病死,两个儿子相互攻杀,力量削弱。曹操兵威大盛,实力日增,开始雄踞中原。曹操为试探江东的虚实,于建安七年(202年)派人下书要孙权送人质给他。孙权召集臣下商讨解决办法。面对曹操的讹诈,许多人犹豫不决。周瑜坚决反对向曹操屈服。他认为,江东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兵精粮多,具备割据条件,完全不应该向曹操低头。送去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受到曹操的钳制。周瑜的意见得到了孙权母子的一致赞同。孙权的母亲还嘱咐儿子要像对待兄长一样的尊重周瑜。

从建安五年(200年)开始,周瑜一直坐镇吴郡,为孙权出谋划策,平乱讨叛。其间,为安定内部,周瑜曾多次带兵镇压山越的反抗。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亲自督讨麻、保二屯的少数民族。这次战争十分残酷,周瑜将俘获的部落首领一律枭首示众,同时还把一万多人强徙到江东政权的腹心地区。

留吴期间,周瑜曾多次奉命进攻刘表。孙权与刘表誓不两立,一是因刘表占据的荆州与扬州毗邻,属于江东政权向西开拓的对象;二是因孙权的父亲孙坚死在刘表的部将黄祖手里,双方有世仇。孙权继承孙策的政策,不断地西进,其主帅常由周瑜担任。

建安十三年(208年)初,周瑜向孙权举荐刘表的降将甘宁。孙权接受甘宁的建议,亲自统兵进攻屯军夏口(今湖北汉口)的黄祖。周瑜被委派为前部大部督。两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水战,江东军队终于攻陷夏口,杀死黄祖。消灭黄祖,为孙权夺取荆州扫清了道路。

这一时期,北方的曹操已经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力量,并打败了三郡乌桓。他把被乌桓俘获的汉人十余万户和幽州、并州的乌桓三万余落迁入塞内,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雄心勃勃,企图乘胜南进完成统一的大业。这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进攻刘表,准备夺取荆州。曹军未到,刘表先期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刘琮投降,事先没有通知住在樊城的刘备。刘备寡不敌众,不敢迎战,只好一路南退,狼狈地逃到夏口。

曹军南下荆州,给江东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曹操得到荆州的大批水师战船,又据有粮食武器储备丰足的江陵(今湖北江陵),更使江东朝廷上下十分不安。九月,孙权亲临荆州前线。刘备的谋臣诸葛亮也赶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拜谒孙权,极力劝说孙权、刘备两家联合破曹;同时孙权收到曹操的书信,信中威胁说,准备以八十万水军与孙权决一死战。事态严重,江东上下十分惊恐。张昭等人被曹军的气势吓破了胆。他们认为,曹军力量强大,并以汉相的名义,打着皇帝的旗号征讨四方。抗击曹军,在名义上便很被动。况且江东的优势在于凭借长江天堑,曹操得到荆州,收降刘表的水军,获取大量的战船,天险成为双方共有的东西。实力悬殊,江东只有迎降曹操才是出路。

孙权接受抵抗派鲁肃的建议,将受命去鄱阳的周瑜召回商讨对策。周瑜反对投降,极力主战。他向孙权一再强调割据江东的可能性。他说,江东地域辽阔,兵精粮足,内部安定,政权巩固。曹操名为汉相,实是汉贼。孙权雄才大略,完全可以继承父兄基业,为朝廷扫除污秽。他还认为,曹操有一系列的致命弱点。比如北方没有完全平定,后方并不很稳固,特别是关西的马超、韩遂尚在函谷关以西骚扰,使曹操放心不下。除有后顾之忧外,曹军还面临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他的将士主要是北方人,来到南方,“舍鞍马,杖舟楫”,同习于水战的江东军队交锋,是舍长用短。由于北方人不能适应南方的水土,容易发生疫疾。曹操违犯兵家作战的大忌,不顾后果,贸然用兵,必然自食恶果。周瑜又戳穿了曹操所谓八十万大军的骗局,指出他的实际兵力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久战疲敝,战斗力不强。刘琮的荆州降兵至多七八万人,也疑虑重重,士气很低。固然曹军人数略多一些,但实际并不可怕。周瑜坚决向孙权请战,表示只要拨他五万精兵,就可以打败曹操。

周瑜的分析振奋了孙权的精神,坚定了破曹的信心。孙权用刀砍去奏案的一角,警告劝降的臣下说,谁再敢说迎接曹操的话,下场就和这个桌子一样。他亲热地拍着周瑜的脊背说,公瑾,你的话说到了我的心里。别人都是在为自己打算,只有鲁肃和你才与我同心同德。让我马上召集五万精兵尚难办到,目前三万人马,我已选好,战船军粮都非常充裕。你和鲁肃、程普先行一步,我继续筹划兵源给养,作你们的后援。当即,周瑜、程普被孙权任命为左、右都督,分领大军逆流西上,和刘备并力,迎击曹军。

在樊口(今湖北鄂城附近),周瑜所率的江东水师与刘备的军队会合。孙刘联军合计五万人左右。

赤壁鏖战

曹军船舻相接,浩浩荡荡,顺流而下。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曹军和孙刘联军相遇。周瑜的推测成为事实,疫疾已在曹军中流行,生病的人很多,战斗力大受影响。结果两军交锋,曹军初战失利。曹操将大军退到江北的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上岸安营扎寨,与进逼而来的联军隔江对峙。

两军僵持的局面对人孤力单的联军不利。周瑜的部将黄盖建议说,敌众我寡,不宜在这里同敌人持久消耗。曹操针对北方军士不习水战的缺陷,采用方连战舰,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补救,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可以用火攻打败他的机会。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

黄盖按照与周瑜制定的计策,写信给曹操表示愿意归降。曹操没有识破这是诈降计,答应接受黄盖。黄盖预先将几十艘小船内塞满薪柴,灌上鱼膏,外面用帷幕、旌旗遮掩好。然后,他选择了一个东南风猛烈的夜晚,率领着船队向江北冲去。在离北军二里的水面上,黄盖命令各船同时点火。火猛风烈,船行如箭。由于曹军以为是投降,没有防备,结果小船点燃了他们的战舰。刹时间大火腾空而起,火舌向对岸舔去,很快延及曹军的营垒。江北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曹军将士乱作一团,被烧、淹死者难计其数。曹操猝不及防,无心迎敌,索性命人把未被点燃的战船和不便带走的军需付之一炬,带着残部向北败逃走。联军在刘备、周瑜的带领之下,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曹操不愿在荆州久留,遂任命曹仁把守江陵,自己则撤回北方去了。赤壁一战,曹军损失严重,死亡的人数超过一半。战死之外,还有大批将士因饥饿、疫疾而命丧黄泉。战争的胜利,加强了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也使刘备避免了覆亡的危险。赤壁一战,周瑜的英名传扬天下。

周瑜到达南郡后,以数万大军围攻江陵城。江陵城内粮草充足,加之曹仁防守严备,周瑜一直未能取胜。周瑜为分散消耗曹仁的兵力,派甘宁西上攻取夷陵(今湖北宜都)。甘宁一战得手,曹仁果然分兵,企图以五六千众夺回夷陵。周瑜采纳吕蒙建议,只留下少许人继续围困江陵,自己亲率大军去救甘宁。周瑜行至中途,发现江陵到夷陵之间有一处险要的必经之道。他便忙派出三百余人,用砍伐的树木将险道阻塞。周瑜赶到江陵,当日即与曹仁在城下激战起来,围城的曹军被消灭一半以上。曹仁抵挡不住周瑜的攻势,又担心江陵有失,连夜撤往江陵。曹军行至险道,发觉陷入困境:前面有树木拦路,后面是周瑜穷追不舍。为了逃命,他们只好丢掉马匹,越过路障,步行遁逃。这一夜,周瑜截获曹军战马三百余匹。

不久,周瑜在长江北岸建起营垒,准备长期围攻曹仁。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两军一直在江陵相持。双方进行过多次较量,彼此各有胜负。每战,周瑜必身先士卒,跨马入阵。在一次混战之中,他不幸为流矢射中右臂,受了重伤。曹仁听说周瑜伤重行动不便,认为有机可乘,立即召集军队前来骂阵。周瑜忍着箭伤,挣扎而起,到各营鼓舞士气。曹仁讨不到便宜,只好退兵。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守江陵的曹军伤亡过重,曹仁被迫放弃南阳。把曹军赶出荆州后,周瑜以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的职务镇守江陵。同年,孙权为表彰周瑜的功劳,特别把下隽等四县封作他的奉邑。

英年早逝

曹操的势力北退后,刘备乘势占据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他自号左将军、领荆州牧,设大营于油江口,易其名为公安。刘备为巩固同江东的联盟,冒险东去迎娶孙权的妹妹,并向孙权提出借南郡的要求。在借与不借南郡的问题上,江东政权的内部存在分歧。周瑜不但不同意鲁肃借南郡与刘备的意见,而且主张把刘备软禁在江东不放。建安十五年(210年),他上书给孙权说,刘备是个心怀大志的人,手下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名将辅佐,绝不会久屈人下。周瑜认为,应把刘备弄到吴郡,广筑宫室,多置美女,用腐化的生活消磨他的意志。把关、张两人,瓦解分散,各置一方。然后派出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去攻打他们,事情就可以解决了。相反,割借刘备土地,再放任三个人聚在一起,这好像蛟龙得到了云雨,他们怎么会甘当池中之物。孙权考虑到曹操的威胁仍然严重存在,江东需要孙刘联盟,况且刘备也不是美女珍玩就能上钩的人,所以没有听取周瑜的建议。刘备返回公安,听说此事,心有余悸地说,我险些死在周瑜的手里。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去京口(今江苏镇江)面见孙权,提出夺取益州的计划。益州在荆州的上游,相当于今四川省地区。这里形势险塞,易守难攻,沃野千里,稻香鱼肥,素有天府之国的称号。割据益州的刘璋暗弱无能,内部矛盾重重。占据汉中一带的张鲁又屡次与刘璋发生战争。周瑜以为,曹操受到重大挫折后尚未复原,又有心腹之患,不敢轻易举兵南下。益州局势不稳,正好乘隙而攻。占据益州后进而消灭张鲁,再与反曹的马超结盟,这样就形成了反曹的包围圈。周瑜答应夺取益州后,他还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对抗曹操。他乐观地说,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消灭曹操,统一北方是可以办到的。在征得孙权同意之后,周瑜立即启程返回江陵,作攻取益州的军事准备。但是,周瑜走到巴陵的时候,突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临终前,他上书孙权,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务。周瑜语重情长地劝诫孙权“先虑未然,然后康乐”,除要防备北方的曹操,还要警惕占据荆州的刘备。

这一年,周瑜35岁。

孙权对于周瑜的病逝,悲痛万分。他流着眼泪说,周瑜有帮助我夺取天下的才能,现在突然病死,让我依靠谁呀?他亲自穿上素服主持丧礼,进行哀悼,并动身到芜湖迎回周瑜的棺椁。后来,孙权经常与别人追忆周瑜的功绩,称赞“公瑾雄烈,胆略兼人”,“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还说在“腹心旧勋”之中只有周瑜的主张常常和他一致,对江东政权的功绩任何人也无法同周瑜相比。

孙权高度评价周瑜,除表彰他为建立江东政权所立的汗马功劳之外,还有感念周瑜对孙氏兄弟耿耿忠心的成分。孙权继位之初,年轻无威,臣下对他不大恭敬。功勋显赫、把握重兵的周瑜极力树立孙权的威信。他反复对同僚宣传孙权能“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是个可以成就大事业的人,并带头像对待孙策一样地尊重孙权,忠诚地履行臣下的礼节和职责。赤壁战前,曹操欣赏周瑜的才干,曾秘密地派遣著名的说客蒋干去劝降。周瑜知道蒋干的来意后,请他参观大营,行视仓库中的粮储军备,又在酒宴上摆下服佩珍玩。然后他对蒋干说,大丈夫一世,为的是能遇上个知己的君主。我与主公从外人看是君臣关系,实际上我们亲如骨肉。这种言听计从、祸福与共的情份,就是像苏秦、张仪这样的古代辩士复生,也不能把我说动,何况你蒋干呢?对于孙权的命令,周瑜坚决执行,从不打任何折扣。他反对借地给刘备,但是孙权一旦作出决定,他马上给刘备让出了长江以南的南郡土地。

周瑜为人豁达,从不忌贤妒能。他注意发现和提携有真正才能的人,经他荐举的如鲁肃、甘宁这样的政治、军事人才就有很多人。程普早年追随孙坚,是江东政权的元勋,曾看不起周瑜,多次欺辱他。周瑜处处谦让,从不和他计较。周瑜的宽忍,终于使程普大受感动。老人越来越钦佩周瑜,遂成忘年之交。程普心悦诚服对人讲,和周公瑾来往,好像在饮美酒,不知不觉就让人醉了。

周瑜精通音乐。酒宴之中,虽然喝了许多酒,但只要乐队演奏有误,他立刻便能察觉。只要听到,还一定要回过头来看一看出毛病的人。因周瑜这一习惯,形成了一句俗谚:“曲有误,周郎顾。”

建安四年(199年),周瑜跟随孙策攻破皖城,与皖城乔公相识。24岁的周瑜迎娶乔公小女为妻,是为小乔。周瑜有两男一女。女儿被孙权聘为太子孙登之妃。长子周循娶公主,官任骑都督,早死。次子周胤初拜兴业都督,后改封都乡侯。

鲁肃鲁子敬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东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

结交周瑜

鲁肃生于汉灵帝建宁五年(172年)。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鲁肃的家庭虽然资财丰足,但并不属于士族阶层,只是那种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

在鲁肃降生不久,父亲去世了。鲁肃靠祖母抚养长大,这样的生活经历培养了他的自治能力。青少年时期的鲁肃,心怀开阔,善于思考,具备一定的政治眼光。早在董卓之乱前,鲁肃就看到东汉帝国内部蕴藏着严重的危机,预感天下将要大乱。为了在变动中能够有所作为,鲁肃努力习武,他的剑法和骑术都很出色。他不再花精力去治理家业,却把许多土地卖掉,用这些钱财赈济宗族乡亲和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逐渐地,鲁肃在家乡有了较大的威望和号召力。他召募不少青壮年作为部曲家兵,并常常以射猎的名义,到离东城不远的南山讲武习兵,训练他们的战斗能力。

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占据扬州地区(今长江下游和淮河之间)的袁术为加强对自己辖区的控制,极力收买地方势力。26岁的鲁肃被袁术委任为东城长。也是在这一年,鲁肃结识了在居巢为长的周瑜。

鲁肃和周瑜的相识,是从周瑜向他借粮开始的。汉末军阀混战时期,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的破坏,粮食紧张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靠和平方式向别人借粮一般很难达到目的。但鲁肃对于周瑜的借粮,却毫不犹豫。他将自己储粮的一半——整整一囷三千斛大米,全数送给周瑜。鲁肃的慷慨相助,使周瑜非常感动。通过接触,他了解到鲁肃是个了不起的人才,遂与鲁肃结成挚友。后来,他们这种亲密的关系从未间断过。

周瑜劝说鲁肃和他一起脱离袁术,改投孙策。周瑜虽说是袁术的部属,但对他已丧失信心,认为袁术成就不了大的事业。所以,他坚决拒绝袁术要他担任将军的任命,主动到居巢为长。周瑜企图从居巢顺路东进,去找正在江东开疆拓地的旧友孙策。

鲁肃经过一番思量,同意和周瑜同行。为便于行动,他必须把部属撤离东城,南就居巢。临行前,他对宗亲部曲动员说,现在朝廷已经瘫痪,到处兵荒马乱。我们所处的淮泗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住在这里,人身安全很难保证。我听说,江东地区沃野千里,民富兵强,不知道你们肯不肯同我一起到那片乐土上去呢?经过他的劝说,大约有三百多人愿去江东。出发时,鲁肃命令老弱妇孺走在前面。他亲率部分强壮的男子负责断后。按照汉代的法律,国家编户没有自由迁徙的权力,鲁肃南下的行动是违法的。州里负责巡逻的骑兵闻讯后,追赶上来阻止他们。鲁肃一面让前面的人放慢速度,一面命令其他的人做好战斗准备。鲁肃告诫追骑说,现在是乱世,群雄角逐,朝廷软弱无力,有功者不会受奖,有过失的也没人惩办。你们为什么要苦逼我们?说完之后,鲁肃在路旁树起一面盾牌,一箭即将盾牌射穿。追骑们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又害怕动起手来,未必是鲁肃的对手,于是便退走了。当年,鲁肃随从周瑜到达江东,定居在曲阿(今江苏丹阳)。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的祖母去世。为把祖母的棺椁还葬家乡祖坟,他返回了东城。在东城,鲁肃收到一个朋友的来信。来信邀请鲁肃投奔占据巢湖的郑宝。巢湖在东城以南,靠近长江,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很好。郑宝拥众万余,尚有很大的发展余地。鲁肃到达江东后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受到孙策的重视,很不得志。这次他接受朋友的邀请,决定从曲阿迎出母亲,到郑宝这里来。

鼎足江东

返回曲阿后,鲁肃发现江东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孙策被杀,其弟孙权控制政权。鲁肃便想离开江东北投他主,但由于母亲已被周瑜接到吴郡(今江苏苏州),鲁肃便由曲阿赶到吴郡,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周瑜。周瑜反对鲁肃的北行计划。此时的江东,周瑜掌管着军政大权。孙策死后,江东形势一度相当混乱,只是靠着周瑜等人的全力支撑才逐渐稳住局面。正在为孙权搜罗人材的周瑜,当然不能把鲁肃放走。周瑜引用东汉大将马援的“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的话告诫鲁肃,对于不了解的人不要轻易投奔。他向鲁肃介绍说,孙权是个很有作为的领袖人物,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注意吸收容纳各方面的人材。追随孙权,将来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鲁肃并不愿意离开江东,听到周瑜的劝告,也就放弃了北行的念头。

不久,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孙权很快会见了他。经过交谈,孙权对鲁肃的见识十分赞赏。在辞退别的宾客以后,孙权单独把鲁肃留下来,不拘礼仪地合坐在一张床上,一边喝着酒,一边议论着国家大事。席间,鲁肃向孙权提出了“鼎足江东”的榻上策。他认为,孙权急于仿效齐桓公、晋文公图霸王之业的设想是不现实的,因为曹操已取得控制东汉皇帝的有利地位。汉室已不可能恢复,曹操的力量也不能根本铲除。鲁肃为孙权提供的对策是:割据江东,等待时机。利用曹操无暇南下的机会,进攻刘表,占据荆州,然后建号称帝,逐步夺取天下。

鲁肃指出,由于北方“多务”,也就是说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有些麻烦事不易处理,曹操统一全国的目标很难实现,于是为江东出现割据政权提供了有利条件。鲁肃的榻上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在许多观点上是一致的。两者同样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并提出了远大的政治目标。具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力和政治眼光的政治家,在三国时期除这两人外还是不多见的。而鲁肃榻上策的提出又比隆中对早了七年。

鲁肃受到孙权的信任和重用,引起江东政权中某些特权人物的反感。当时,资格最老、势力最强的张昭屡次诋毁鲁肃,说他“谦下不足”、“年少粗疏”,建议孙权不要使用他。孙权知道鲁肃的本领,没有听信这些谗言,依然尊重他,并把鲁肃比作是东汉的开国功臣邓禹。

力促联盟

建安十三年(208年),基本削平北方的曹操,企图乘胜南进,一鼓作气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这年七月,曹操带领着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星夜兼道进攻刘表。八月,曹军尚未到达荆州,刘表突然病死。消息传到江东,鲁肃立即向孙权要求以吊丧的名义出使荆州,目的是联络寄寓在荆州的刘备,合力破曹。鲁肃认为,荆州地处长江中游,与江东接壤。这里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外带江汉,内阻山陵,形势险峻,易守难攻,不但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也是兵家必争的南北要冲。占据荆州意味着抓着了夺取天下的关键。鲁肃分析说,刘表死后两个儿子互相争夺,荆州政权内部出现严重分裂,刘备实际已成为这一地区唯一的政治代表。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合作得好,就联合他们共抗曹操;如果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易调和,再另作打算。曹操大兵压境,现在说服刘备及争取刘表的部属比较容易成功。但若不迅速赶到荆州,延误了时间,就会被曹操占先一步。孙权同意这个建议,立即派他出使荆州。

当鲁肃到达夏口(今湖北汉口)的时候,曹操大军已攻到荆州地界。鲁肃听到消息后,星夜兼道,加快速度,准备抢到曹操的前头。但是还是迟了,接替刘表在襄阳(今湖北襄樊)担任荆州牧的刘琮已经投降曹操,而这时鲁肃才刚刚赶到南郡(今湖北江陵)。

刘琮降曹,事先没有和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北)的刘备打招呼。直到曹操到达宛城,刘备才得到通知。刘备仓皇南逃,准备撤到粮械储备比较丰饶的江陵城。曹操不愿刘备据有江陵,迫不及待地亲率骑兵进行追击,在当阳(今湖北荆门南)把刘备的队伍打散。

鲁肃在当阳找到了处境狼狈的刘备。鲁肃向刘备询问今后的去向。刘备回答说,想到苍梧(今广西梧州)去投奔在那里担任太守的老友吴巨。鲁肃劝阻刘备说,吴巨处地偏僻,没有作为,迟早会为人所吞并,不是托身的地方。他介绍了江东的实力和孙权的为人,指出刘备只有联合江东抗曹才有出路。在当阳,鲁肃还结识了刘备的谋士诸葛亮。诸葛亮也是主张孙刘联盟的人,两人见面后非常投缘,很快成为知心朋友。刘备接受鲁肃的意见,放弃投吴巨的计划,改向东行。沿途与部将关羽的万余水军和刘表另一儿子刘琦所率的万余人会合,退守到樊口(今湖北鄂城)。他派诸葛亮随从鲁肃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商讨两方联盟的大事。

正在这时,曹操给江东送去了恐吓信,声言要与孙权决战。面对曹操逼人的气势,以张昭为首的朝臣力主归降。他们认为,曹操操纵皇帝,政治上占主动地位;占据荆州后,获得刘表大批水军,并控制了江东的上游,江东无力对抗又无险可恃,只有迎降曹操一条道路可走。本来孙权对战胜曹军就缺乏信心,他“拥军柴桑,坐观成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看着刘备被曹操追得团团转,没有打定主意,投降派的议论更把他搞得举棋不定。鲁肃坚决反对降曹,力图使孙权树立起抗曹决心。他对孙权晓以利害,明以是非,劝孙权不要听信投降派的议论。他说,这些人要断送孙权的事业。迎降曹操,对一般朝臣没有损失。鲁肃用自己举例说,我鲁肃要是投降曹操的话,曹操一定会按照我在家乡评定的品级,分派我担任州官或者郡官。他指出,如果孙权投降曹操,曹操会因为无法安置而不能容忍他。鲁肃一针见血的劝告,终于使孙权转变了态度。孙权拔刀砍去奏案的一角,警告群臣说:“谁再敢说迎降曹操的话,和这个案桌一样。”鲁肃向孙权推举杰出的军事家用瑜担任抗曹主帅。当时周瑜奉命出使鄱阳,未在江东。鲁肃请求急速将他招回,作抗曹的军事准备。

周瑜到达柴桑,支持鲁肃的主张。他帮助孙权分析当前的形势,指出曹操是可以战胜的,从而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并将粮船齐备的三万水军交托给他们,逆水直上迎击曹操。

这年九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矾山)以少胜多,大破曹军。赤壁大胜使江东政权进一步巩固,曹操的势力暂时被压回北方。

功劳卓著的鲁肃返回江东,孙权为表彰他,特意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仪式结束后,孙权亲热地对鲁肃说,子敬,我亲自为你下马扶鞍,这样的殊礼,你该感到荣耀了吧?然而,鲁肃的回答,不但使孙权感到意外,而且使在场的人无不大惊失色。他冷淡地表示:“我不觉得荣耀。”当坐定以后,鲁肃从容地说:“我希望您的威名震动天下,能够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到那个时候,您派车子来接我,我才感到荣耀呢!”孙权终于明白了鲁肃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激将法提醒孙权,不要为眼前的胜利所陶醉,应该时时刻刻不忘统一天下的政治目标。

力维联盟

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暂时停止南下的军事行功,但是他与孙权之间的力量对比,并没有发生改变。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北方的实力都远远超过江东。这时,刘备也逐步在荆州站稳了脚跟。他先后取得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刘备势力在荆州的发展,成为孙权西进的障碍。面对两方面的威胁,采取何种对策是赤壁战后江东政权必须迅速解决的重大问题。恰巧刘备亲到江东拜谒孙权,要求把江东占据的荆州土地划归他来管辖。于是,在如何处理荆州的决策上,江东政权内部出现分歧。周瑜反对借荆州给刘备,主张用美人计把刘备软禁在江东。将军吕范也劝孙权把刘备扣着不放。一场孙、刘两家之间的火并迫在眉睫。只有鲁肃坚持不同意见,反对因土地问题破坏联盟。他认为,曹操的“威力实重”,仍是江东的主要敌人。借给刘备土地,等于为曹操树立一个对手,为自己增加一个盟友,可以分散、转移曹操对江东的兵力,避免被各个击破。借刘备土地,孙权并不情愿,然而鲁肃的分析说服了他。孙权认识到巩固同刘备的联盟是当务之急,也看到采取极端手法对待刘备,不一定能达到目的。他答应将长江以南的南郡土地借给刘备。孙权借地给刘备的事情传到北方,当时曹操正在写文章,这个消息给予他极大的震动,竟然惊得他失手把笔掉在地上。原来,赤壁战后,曹操最担心的是刘孙联盟的继续和巩固。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江东著名的军事家周瑜病逝。临终前,周瑜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务。孙权尊重周瑜的遗愿,也相信鲁肃的能力,于是任命他为奋武校尉,并把原属周瑜统率的军队和所享受的奉邑,尽数划归鲁肃掌管。最初,鲁肃驻守江陵,后改屯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鲁肃为人严肃认真,生活俭朴。他治理军队十分强调纪律,讲究一丝不苟。所以部下能够做到“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鲁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在繁忙的军务活动中,他仍然手不释卷,因此无论是谈话,或是写文章,他的见解都要比别人深刻得多。人们公认,鲁肃是继周瑜之后最善于治军、最有谋略的统帅。这一年年底,孙权提升他为偏将军,改任汉昌太守。

建安十九年(214年)闰五月,孙权攻破曹军的重镇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取得重大的胜利。鲁肃参加了这次军事活动。

皖城之役不久,西边传来刘备攻陷成都,占据益州的消息,孙权十分吃惊。在赤壁战后,孙权曾有西进益州的打算。为此,他曾写信探询刘备的态度。刘备欺骗孙权说,占据益州的刘璋与他是宗室亲戚,他不会攻打刘璋,也不能坐视孙权攻打益州。刘备还在江陵、秭归等处布设重兵,阻止孙权的军队通过。但不久,刘璋邀请刘备帮助他对付张鲁,刘备立刻留下诸葛亮、关羽守荆州,自己亲率大军进入益州。这是建安十六年的事情。三年之后,刘备与刘璋反目,终于夺占益州。孙权发觉自己受到刘备的捉弄,非常气愤。他派遣诸葛瑾出使益州,向刘备索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回答说,他正攻打凉州,凉州打下后,一定将荆州全部归还江东。孙权知道刘备并没有归还荆州的诚意,又在敷衍他。不久,他委派的三郡新太守也被关羽陆续驱赶回来。孙权决定报复,一面派遣吕蒙等人强行攻取三郡,一面命令鲁肃屯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备关羽的救援。

吕蒙连陷三城,激怒了刘备。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他亲由益州赶到荆州的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命令关羽率军夺回三郡。鲁肃进驻益阳(今湖北益阳),堵住了关羽南下的道路。关羽是刘备最倚重的大将,虽忠义刚直,但骄矜自信,不善于处理同江东之间的关系。刘备入川后,关羽经常在边界地区制造一些摩擦事件。鲁肃以大局为重,一般都采取忍让、友好的方式进行处理,力求边界和平,避免由此导致联盟的破裂。这次双方陈兵对峙,鲁肃针锋相对,不让关羽在军事上有任何便宜可占。同时,他仍想通过同关羽的说理斗争,维持联盟。因此,他主动邀请关羽到约定的地点进行会谈。鲁肃的部属担心对方下毒手,不愿他同关羽会面。鲁肃劝慰大家,今天的事情,应该当面讲清。刘备是有愧于我们的。谁是谁非没有判断清楚,关羽不敢贸然下手。

会谈的时候,双方各把兵马安排在百步以外,鲁肃只带领几个部将,佩挂单刀赴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单刀赴会”,只不过主角不是文艺作品中的关羽,而是鲁肃。关羽说,赤壁之战刘备亲临前线,不能白辛苦一场,得到荆州是应该的报偿,指责江东索要荆州是没有道理的。鲁肃反驳说,当初与刘备在当阳会面的时候,刘备带领的人马比一个校尉领的还少。那时候,你们狼狈极了,只打算远远逃命,对荆州连想也不敢想。我们可怜你们没有立脚之地,不吝惜我们血战取得的土地,借给了你们。刘备以怨报德,占据益州后,还赖着荆州不还。我们只要三郡,你们也不肯答应。作为一个普通人都不肯自食其言,何况像刘备这样的一个领袖人物呢?一席话,把关羽说得面红耳赤,无话对答。恰巧这时,刘备听说曹操要进攻汉中,害怕益州有失,慌忙遣使向孙权求和。孙权也自感兵力不足,取胜把握不大,便同意媾和。双方重新修好结盟,签订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的条约。长沙、江复、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

夺得荆州三郡后,鲁肃仍然与关羽和平共处,并劝说吕蒙不要挑起战争。他认为,只要曹操存在,江东就要受到他的威胁,孙刘两方的敌人是共同的,联盟只能巩固,不能破坏。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故,只有四十五岁。孙权为鲁肃致哀,并亲临他的安葬仪式。远在益州的诸葛亮,也为鲁肃的去世表示哀悼。

鲁肃死后,孙权评价他有二长一短:“子敬东来,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失二长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孙权肯定了鲁肃的榻上策和赤壁战前的主战意见,但在借荆州的问题上对鲁肃进行了指责。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在鲁肃之后,吕蒙、陆逊等人虽然攻取了荆州,但却由此损害了孙刘联盟,双方再次兵戎相见,虽然最终东吴获胜,却也元气大伤,实力上更加落后于曹魏政权。由此进一步见证了鲁肃在孙刘联盟问题上的远见。

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

陆逊陆伯言

陆逊(183年~245年),本名陆议,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陆逊21岁任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今浙江海宁)屯田都尉,善谋略,曾与吕蒙定袭智取关羽之计。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攻吴,陆逊任大都督,在猇亭坚守不战,待蜀军疲惫,火攻而破之,任荆州牧,久镇武昌,官至丞相。后孙权欲废太子,多次劝谏不从,忧愤而死。

出身士族

陆逊出身于江东大族,父亲陆骏,曾任东汉九江都尉。只是早孤,小时候跟着从祖父陆康在庐江太守任所读书。袁术割据淮南,唆使孙策攻陷庐江。一个多月后,陆康病死。陆康事先把家眷都送回吴县,其子陆绩尚幼,刚刚12岁的陆逊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青年陆逊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当时,陆绩及其外甥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陆逊、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然而,历史的风云际会却把陆逊推上了东吴的政治舞台。

孙策死后,孙权继领其众,“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陆逊21岁,应召入孙权幕府,历仕东、西曹为令史;稍后,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理县政。海昌境内连年大旱,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

东汉末年,许多农民因逃避赋役而投靠豪强大族,沦落为依附民;豪强大族为了反抗政府征发、保卫和扩大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组成武装队伍。这类豪强武装依山阻险,被官府称作“山贼”、“山寇”。他们经常扰乱地方,有的豪强集团还与曹操遥相呼应,对抗孙吴政权,成了孙吴政权的心腹大患。针对这种情况,陆逊在海昌任职期间,采取了抑制豪强,安定社会秩序,扩大军队的措施。在孙权的支持下,他召募吴、会稽、丹阳三郡的依附民为兵,进讨会稽豪强大帅潘临。他率领军队深入重山险谷,终于消灭了这支为害多年的豪强武装,他的部属也因此扩充到二千多人。不久,他又兴兵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剿灭尤突的豪强武装。事定之后,孙权拜陆逊为定威校尉。

孙权很赏识陆逊的才干,把孙策的女儿嫁给这位年青有为的将领,以结秦晋之好。孙权多次向陆逊征询政见,陆逊献策说:“如今英雄对峙,豺狼觊觎。若要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人数众多的军队是达不到目的的。而目前山寇等旧势力,仍然占据深山险阻,这些腹心之地不安定,就谈不上大展鸿图。因此,当务之急是扫平山寇,取其精锐,来扩充我们的军队。”孙权采纳他的建议,提拔他担任帐下右都督之职。这时,恰巧丹阳地区又发生豪强叛乱事件,豪强费栈接受曹操封号,煽动武装叛乱,充当曹军内应。陆逊奉命讨伐费栈,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他多设营帐,遍布鼓角,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然后,他乘夜领兵潜入山谷,鼓角齐鸣,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击,很快镇压了这场叛乱。接着,陆逊检括吴、丹阳、会稽三郡的依附民,以强壮者当兵,羸弱者补户,共得精兵数万人,既打击了地方豪强,也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智取荆州

陆逊虽然在早期活动中初露锋芒,但并不甚为人所重,直到建安末年的吴、蜀争夺荆州之战,他才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吴军将领中一位杰出的后起之秀。

荆州地处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建安十三年(208年),以曹操为一方,以孙权、刘备为另一方,因争夺荆州在赤壁打了一场大战。战后,刘备占据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孙权占据了江夏郡和南郡南部。刘备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既阻碍孙吴势力向西扩展,又威胁着孙吴侧翼的安全,成了孙权的一块心病。从此,吴、蜀争夺荆州的纠纷越闹越大。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出兵进攻曹操的樊城。当关羽的大军团团围住樊城的时候,镇守夏口的东吴汉昌太守吕蒙突然声称旧病复发,要回京城建业(今江苏南京)治病。吕蒙带着随从,张张扬扬离开荆州,途中路过芜湖。这时陆逊驻兵芜湖,他连忙赶去谒见。一阵寒暄之后,陆逊说道:“吕将军与关羽接境,您走了以后,荆州的局势岂不很令人担忧吗?”吕蒙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足下言之有理,只是我的病情日益沉重,实在无法坚持下去。”陆逊又说:“将军一走,目前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关羽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这次立了大功,更加得意忘形。他一心只想北进,而对我不疑,这回听说将军有病回建业,必然更是不加防备。如果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定可以稳操胜券。请将军回到建业面见至尊的时候,与他好好计议一番。”陆逊的这席话不禁使吕蒙大吃一惊。

原来,吕蒙病重是假,麻痹关羽、伺机出击是真,这是孙权和吕蒙合演的一出戏,可没想到戏刚出台,就被陆逊识破了。不过军机不可泄露,吕蒙只得佯装无动于衷,他说:“关羽是员猛将,本来就很难与他抗衡。现在他占据荆州,甚得人心,又刚刚打了胜仗,锐气更盛,夺取荆州恐怕不那么容易吧!”吕蒙回到建业,孙权问他:“谁可以代替你?”吕蒙极力推荐陆逊,他说:“陆逊深谋远虑,可以委以重任;况且他目前名声不大,不是关羽忌怕的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进驻陆口,接替吕蒙统率孙吴西线军队。

陆逊赴任后,为了进一步麻痹关羽,给关羽写了一封措词十分谦恭的书信。信上说:“将军善于用兵,军纪严明,小举大克,功业何等伟大!敌人的失败,就是我们联盟的胜利,我们获悉喜讯,无不拍手称快,希望能与将军席卷中原,同扶汉室。我是一个很迟钝的人,受任西上,时刻盼望亲聆教诲。”不久,关羽水淹曹操援军,杀庞德,俘虏大将于禁,陆逊又马上去信祝贺说:“将军水淹曹军,活捉于禁等人的消息传来,大家赞叹不已,都认为将军的功勋足以流芳百世,即使往昔晋文公城濮的雄师,淮阴侯攻克赵国的谋略,也比不上将军。近来我听说徐晃带领少数骑兵,在一旁窥探。曹操是个狡猾的家伙,或者还会派兵增援,以求一逞。虽然曹军已经疲惫不堪,但也有些骁勇强悍之徒。打了胜仗以后,容易因轻敌吃亏,古人越是打胜仗越是警惕,因此,希望将军集思广益,保证大获全胜。我是一个粗疏迟钝的书生,有幸与将军这样才能非凡、品德高尚的人为邻,很乐意倾诉自己的一孔之见,虽然不一定有用,仅供将军参考。”关羽读了这些信后,觉得陆逊谦虚、诚恳,彬彬有礼,大有投靠自己之意,也就不把他放在心上了。

这时,关羽虽然在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但他的后方却危机四伏。留守江陵、公安的将领糜芳、士仁因军资供应不及时,关羽声言要惩治他们,糜芳、士仁不堪忍受,顿生异心。这些情报,陆逊都了如指掌。他见破蜀时机已经成熟,立即派人向孙权作了汇报。孙权当机立断,命令陆逊、吕蒙为前部,攻打荆州,他自己也亲率主力,向西挺进。

吕蒙、陆逊兵分两路,直扑关羽的大后方。吕蒙率军攻打公安、江陵;陆逊则长驱直入,攻打宜都郡,刘备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弃城溃逃,其它据点长吏和蛮夷酋长都望风投降。孙权以陆逊领宜都太守,拜为抚边将军,封华亭侯。接着,陆逊派遣部将李异,谢旌等领兵三千人,水陆并进,攻破蜀将詹晏,生擒陈凤,又大破其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秭归大族文布、邓凯招聚夷兵几千人,企图抵抗吴军,又被陆逊率军击败。文、邓逃走,蜀军任以为将,陆逊派人诱降,文布终于领兵归降。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西蜀的大门。当关羽得到消息,勿勿忙忙从樊城撤军的时候,公安、江陵已经被糜芳、士仁献给了吴军。蜀军进退维谷,走投无路,疲于奔命,军心动摇。关羽只得领兵退守麦城,最后终于全军覆灭,他父子二人也被东吴所杀。

在夺取荆州的战役中,陆逊指挥吴军歼敌几万人,孙权十分高兴,提升他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改元黄初。翌年(221年)四月,刘备也在蜀中称帝。与此同时,孙权移镇于鄂,改名武昌。陆逊主张延纳刚刚返回荆州的士人,以扩大孙吴政权的影响,孙权采用了他的意见。

火烧连营

荆州战后,刘备一直耿耿于怀,他不听赵云等人的劝阻,准备亲自领兵伐吴,再夺荆州。孙权慑于曹魏大兵压境,派人向刘备求和,吴南郡太守诸葛瑾也写信给刘备,劝他捐弃前嫌,共御曹军。但刘备报仇心切,都断然加以拒绝,于是,吴、蜀之间爆发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历史上有名的彝陵之战。

这年(221年)七月,刘备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出三峡,蜀军前锋吴班、冯习首先攻下巫县,紧接着四万蜀军长驱直下,占领秭归。孙权只得命将出师,迎战蜀军,他拜陆逊为大都督,统率将军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五万余人御敌。吴黄武元年(222年)一月,刘备到达秭归,命令吴班、陈式的水军沿长江东下,封锁彝陵一带沿江两岸。然后,刘备率领各路大军攀山越岭深入到猇亭,武陵地区的蛮夷等少数民族受到刘备使者的鼓动,也派兵参战。蜀军进展神速,声势浩大,从巫峡到彝陵的长江沿岸,军营连成一片,绵延七百多里。整个形势对吴军十分不利,吴军统帅陆逊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陆逊实行战略退却,退守彝陵。他按兵不动,避开蜀军的锐气,不与蜀军决战,而冷静地等待战机。一些吴军将领沉不住气了,纷纷要求出兵,给蜀军一个迎头痛击,陆逊耐心地对他们说:“刘备举兵东下,锐气正盛,现在又居高临下,占据险要地形。我们一时难以攻下;纵然攻下了,也难以全歼敌人。可是如果我们出师不利,就会影响全局,这决不是小事。目前我们只能激励将士,广施方略,静观其变。蜀军驻屯在群山之间,兵力不易展开,时间一长,自当疲惫不堪,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抓住它的弱点制服它。”诸将并不服气,以为他畏惧敌人,心中都愤愤不平。

这时,蜀军在猇亭以南的夷道包围了孙桓。孙桓乃是孙权的侄儿,他派人向陆逊求救,陆逊说:“不能派兵。”诸将说:“安东将军是公族,现在被蜀军包围,非常危险,为什么不发兵救授?”陆逊回答说:“安东将军得到士兵拥护,城池坚固,粮食充足,不必为他担忧。等到我的计划实现了,我就是不救他,围兵自然也会解除的。”

陆逊部下的将领,有的是孙策的旧将,久经沙场,资格很老;有的是王公贵戚,地位很高。他们都很傲慢,不肯接受陆逊的节制。大敌当前,这种倾向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后果将不堪设想。陆逊召集诸将,手按着剑对他们说:“刘备闻名天下,曹操尚且顾忌他。现在他就在我们面前,确实是我们的劲敌。诸位都受到国家重用,理应同心协力,共同抗敌。我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受命为全军统帅,主上所以让大家听从我的指挥,是因为我多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辱负重。你们都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得违抗命令,军法无情,不可冒犯!”有一次,刘备派将领吴班带着几千名士兵在吴军阵地前面的平地上安营扎寨,向吴军挑战。吴军将领按捺不住,主张出击,陆逊非常沉着,他分析说:“其中必然有诈,等着瞧吧!”果然不出陆逊所料,刘备确实预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精兵,只要陆逊出击,伏兵就会突然包围过来。刘备见吴军没有上当,才把伏兵从山谷中撤出,这时,陆逊对诸将说:“我所以不同意大家出击吴班,是料到敌人一定有阴谋。”诸将稍稍心服。

时间一个月、一个月过去了,吴军始终坚守阵地,拒不应战;蜀军无计可施,思想上渐渐松懈了。闰五月,陆逊决定反攻,他上书孙权说:“彝陵是要害之地,国家的西部门户,既容易攻占,也容易失守。丢掉彝陵不只是丢掉一个郡,整个荆州都将岌岌可危,所以我与刘备争夺彝陵,一定要取得胜利。我起初担心刘备水陆并进,而现在他放弃水军,只用步兵,处处结营。据我的观察,他的部署今后也不会出现什么变化,因此至尊可以高枕无忧,不必挂念了。”

当陆逊下令发起进攻时,诸将疑虑重重,纷纷说:“攻击刘备应当趁蜀军立足不稳的时候,现在他们已经深入五、六百里,双方已经相持七、八个月,他们所占据的战略要地都加兵固守了。这个时候再去攻打,一定没有好结果。”陆逊反驳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当他的军队刚刚集结的时候,他对各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密细致,那时我们不能与他硬拚。现在他们驻扎时间长了,没有找到进攻的机会,士卒疲乏,斗志消沉,又无计可施,这个时候正是我们歼敌的大好时机。”

陆逊十分谨慎,决战之前,他派出一支小部队先作试探性的进攻,攻打蜀军的一个营寨,结果失利了。原来持反对意见的将领说起风凉话:“这是让士兵去送死呢!”陆逊却说:“我已经找到破敌之法了。”此时正值盛夏,蜀军营寨多用木栅构筑,而且地处峡谷,草木丛生,利于火攻。陆逊命令士兵人人带上一把茅草,顺风点火。于是,吴军将士冲入蜀军阵地,放起火来,顿时火势熊熊,蜀军营帐化成一片火海。在蜀军混乱中,陆逊命昭武将军朱然率五千人马突破蜀军前锋,与偏将军韩当的部队共同攻占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蜀军的退路。接着,陆逊又命振威将军潘璋攻击蜀护军冯习等,他自己则亲率吴军主力,在猇亭向蜀军主力发起进攻。蜀军前锋溃败以后,士气一落千丈。不久,蜀将张南、冯习战死,杜路、刘宁走投无路,被迫投降。蜀侍中马良和少数族首领沙摩柯部也被歼灭。

蜀军的四十余座营寨都不复存在了。刘备只好收拾残部,退守彝陵西北的马鞍山。这一仗,蜀军所有的舟船、器械、辎重全都被吴军缴获。陆逊又乘胜指挥吴军从四面进逼马鞍山,消灭蜀军万余人。刘备在夜色掩护下带着少数兵将拚死突围,幸亏驿卒焚烧铠甲,堵塞吴军追路,才逃回了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他又惭愧又愤恨地说:“我竟然被陆逊所欺辱,岂不是天意吗!”

彝陵之战充分显示了陆逊卓越高超的军事才能,他审时度势,指挥吴军撤退诱敌,以逸待劳,集中兵力,造成有利态势;他谨慎选择时机,该停则停,该打则打,坚决果断,终于一举歼灭蜀军主力,解除了来自西面的威胁。因此,他被孙权拔擢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刘备败逃后,徐盛、潘璋等将领主张继续追击蜀军,擒拿刘备。陆逊毕竟是一位有战略眼光,全局在胸的名将,他不忘魏军陈兵边界,蠢蠢欲动,故决计退兵。九月,魏军果然大出,孙吴三处受敌,但因早有准备,所以魏军毫无所获。

不久,刘备病死,蜀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此后,诸葛亮与孙权连和,恢复了吴蜀联盟。驻守江陵的陆逊,经常代表孙权与蜀国互通信息。他的府中,有一枚孙权的印章,孙权写信给刘禅、诸葛亮,常先交陆逊过目,不妥之处,陆逊即加修改,再重新封好,加盖孙权的印章。

饮恨而终

陆逊的政治地位不断上升。黄武七年(228年),他被授予假黄钺、大都督,作为元帅指挥九万大军迎击魏大司马、扬州都督曹休,斩获万余人、牛马骡驴车乘万余辆和无数军资器械。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他官拜上大将军、右都护。孙权东巡建业,征陆逊赴武昌辅太子,并任荆州牧及掌豫章、庐陵、鄱阳三郡事。赤乌七年(244年),陆逊继顾雍之后任丞相。孙权在所发布的任命诏书中说:“惟君天资聪叡,明德显融,统任上将,匡国弭难。夫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今以君为丞相,使使持节、守太常傅常授印绶。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织,敬服王命,绥靖四方。于乎!总司三事,以训群僚,可不敬与,君其勉之!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

陆逊曾经建议扩大军屯,增广诸将屯田面积,以弥补粮食不足,甚得孙权的赞赏。他主张实行德政,缓刑罚,宽赋调。孙权写信对他说:“设立法令,是要遏恶防邪,儆戒未犯的人,没有刑罚以威慑小人哪能成呢!这是先令后诛,使人免于犯法。”孙权还令抄写法律条文送陆逊征求意见。但终因孙吴的法律比较严酷,后来陆逊又上疏说:“臣以为法律严峻,而下面犯法的人仍很多。近年以来将吏获罪者,虽然因为不慎,可加以责罚,但天下尚未统一,我们正在图谋进取,故小过应该宽恕,以稳定下属的情绪。尤其目前军政事务繁多,用人要以才能为先,只要不是不可救药和不能容忍的,都请给予重用,发挥他们的才干。”

陆逊反对穷兵黩武,极力劝阻派兵征伐夷州、朱崖和北讨公孙渊等军事行动,提出“育养士民,宽其租赋”的建议。他说:“平乱讨逆,需依赖兵威;农桑衣食,是百姓的本业。而今战争不能止息,百姓蒙受饥寒之苦。臣以为应当育养士民,宽其租赋。”嘉禾六年(237年),中郎将周祗奏请在鄱阳召募郡民为兵,孙权以问陆逊,陆逊认为此郡百姓易动难安,不能召兵,周祗固执己见,果然引起鄱阳、豫章、庐陵三郡的动乱。陆逊发兵讨伐,才平定了这场动乱,并选拔精兵八千余人。后来,谢渊、谢厺上书要求“兴利改作”,陆逊奏议说:“国以民为本,强盛出于民力,财富来自百姓。民富国弱,民贫国强,是从来没有的,所以治国者得民则治,失民则乱。不让百姓得利,只要求他们效力,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请圣上降恩,宁济百姓,待数年以后,国家比较富裕,再图改作。”关于“兴利改作”的具体内容,已经不得其详,从陆逊所说看,可能是对老百姓的巧取豪夺。

孙权性多疑,晚年更甚。他设立中书校事监察各级官吏,而校事吕壹等恃宠弄权,离间君臣,擅作威福,挟嫌报复,且手段又十分残忍,使许多大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使是陆逊也不敢尽言直谏,只能与潘濬窃窃私议,相对流涕而已。

陆逊担任丞相后,仍然驻守武昌。这时,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不睦,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一再上疏规谏,他说:“太子正统,应有磐石之固,而鲁王为藩臣,他们在尊卑俸秩上当高下有差,这样才能使他们彼此得所,也使上下安定。”他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接着,孙权连连派遣内廷使者谴责陆逊。

赤乌八年(245年)二月陆逊饮恨而死,时年63岁。

甘宁

甘宁(?~222年),字兴霸,东汉巴郡临江(重庆万州甘宁镇)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少年有力,读诸子,17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公元204年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公元205年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畜之。公元208年归吴见用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距关羽,守西陵获朱光,击合肥退张辽,百骑袭曹营,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吴主赏识,被孙权封为西陵太守,拆冲(常胜)将军。公元222年春二月战死于吴蜀夷陵之战,而后归葬于甘宁镇。

初依刘表《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记,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但他不务正业,他常聚合一伙轻薄少年,自任首领。他们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四处游来荡去。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这帮人到了。

甘宁在郡中,轻侠杀人,藏舍亡命,大有名声。他一出一入,威风炫赫。步行则陈列车骑,水行则连接轻舟。侍从之人,披服锦绣,走到哪里,哪里光彩斐然。停留时,常用锦绣维系舟船,离开时,又要割断抛弃,以显示其富有奢侈。

所在城邑的地方官员或那些跟他相与交往之人,如果隆重地接待,甘宁便倾心相交,可以为他赴汤蹈火;如果礼节不隆,甘宁便放纵手下抢掠对方资财,甚至贼害官长吏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后甘宁不再攻掠别人。他读了一些书,钻研诸子百家之说,想有所作为,便率领八百多人,去依附刘表,留驻南阳。

刘表是东汉末年颇有名气的“八俊”之一,时为荆州刺史。但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分析刘表终不能守住荆州一样,甘宁也发现刘表不习军事,在当时天下不宁、群雄纷争的形势下,终将无成。这时,他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便决定前去投效。

大约建安八年(203年),甘宁路经夏口(今湖北武汉),被江夏太守黄祖挽留,一留就是三年。黄祖虽留下甘宁,却以“凡人”相待。黄祖部下督苏飞数次推荐甘宁,黄祖不但不加任用,反而派人去勾引甘宁部下,致使甘宁手下渐渐有人离去。甘宁明知黄相处不能再留,也想弃之而去,只是没有一条万全的途径,因而,独自忧愁苦闷,无计可施。

投奔孙权

建安十二年(207年),孙权领兵西攻江夏,黄祖大败,狼狈逃溃。甘宁将兵为其断后。他沉着冷静,举弓劲射,射杀孙权的校尉凌操。孙军不敢再退,黄祖性命这才得以保全。甘宁立下大功,可黄祖仍不重用,甘宁决计离去。

苏飞察知甘宁之意,邀请甘宁,置酒欢宴,酒酣之际,对他说:“我数次推荐,主上不肯任用您。日月流逝,人生几何?应该早做长远打算,寻一个知己,成一番大事!”甘宁停了一会,说:“我也想走,可惜没有合适的机会。”苏飞说:“我请主上派你去做邾(今湖北黄冈西北)长,那时,你可以自己决定去就。”甘宁非常高兴。于是,苏飞提出让甘宁任邾长,黄祖同意。甘宁招回原来离去的一些手下,又聚集一些愿意相从的人,带着他们投奔孙了权。

由于周瑜、吕蒙的推荐,孙权对甘宁十分器重,对待他如原来那些老臣一般。甘宁心情愉快,立即向孙权献计:“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孙权很赞赏这一意见,坚定了用兵的决心。

时张昭在座,对甘宁的意见不以为然。他说:“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甘宁不客气地反驳:“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孙权见二人争执,就举杯向甘宁劝酒,并说:“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命甘宁西征江夏,果然擒获黄祖,把他的部众也全部击溃俘获。胜利后,孙权分拔一支部队给甘宁指挥,屯兵当口。

孙权攻破黄祖,曾做好了两个匣子,用来盛黄祖和苏飞的首级。苏飞托人向甘宁求告。甘宁说:“就算苏飞不说,难道我甘宁会忘记他的恩情吗?”时孙权摆酒,为诸将庆功。甘宁走下席位向孙权叩头,血泪交流,对孙权诉说苏飞过去对自己的恩义,并且说明:“甘宁我如果不遇苏飞,早已死填沟壑,当然也就不能尽忠报效您了。如今苏飞罪当斩杀,我冒昧地向您求情,免他一死。”孙权感动,说:“我可以放过他,可是他若逃跑,怎么办呢?”甘宁担保:“苏飞免受斩杀,受您再生之恩,即使赶他走,他也不会离开,哪有逃跑之理!如果他跑了,就把我的首级代替他的装入匣中!”孙权同意甘宁的请求,赦免了苏飞。

镇守益阳

同年冬,曹操进兵荆州,甘宁跟随周瑜在乌林大破曹操,立下了战功。接着,又到南郡攻打曹仁,但未能攻克。甘宁献策,由他率兵从小路取江陵上游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以便东西夹击曹仁,迫使其北撤。周瑜命他统兵前往,甘宁日夜兼程,果然一举占领,于是,据守城中。

曹仁见势不妙,立即派五六千人去围攻夷陵,企图一举夺回这一战略要地。时甘宁手下只有数百军士,加上破城新增的兵员,也不过一千人左右。曹军在城外搭设高台,连续几天,从上面向城中射箭,箭密如雨,军吏胆战心惊,唯甘宁谈笑自若。甘宁派人出城向周瑜求援。周瑜采用吕蒙之计,率领众将前来解除了夷陵之围。曹仁部众损失过半,连夜逃遁。途中又遭到截击,丢失战马三百多匹。甘宁乘胜追击,准备与曹军决一雌雄。曹仁不敢再战,全军撤回北方。

赤壁之战后,周瑜、甘宁曾力劝孙权西取巴蜀。孙权犹豫不决,去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早有占据巴蜀的打算,便巧妙地加以劝阻。孙权坐失良机,致使西蜀落入刘备之手,追悔莫及。

后甘宁随鲁肃镇守益阳(今湖南境内),抵挡关羽。时关羽兵盛,号称三万,并自选精兵五千人,在上游十余里长的浅滩集结,声称要乘夜徒步过渡。鲁肃召集诸将商议对策。甘宁当时有三百兵丁,说:“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三国志·吴书·甘宁传》)。鲁肃当下选一千人给他。甘宁连夜赶到上游设防。关羽闻甘宁来,见对方有了准备便放弃了渡河计划,而在岸上捆扎柴木作为军营。后人则把此地称为“关羽濑”。孙权嘉奖甘宁的功劳,拜为西陵太守,统阳新、下雉两县。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四十万人马攻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饮马长江。孙权率兵七万迎击,派甘宁率三千人为前部督。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精锐一百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卿见知于至尊,孰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三国志·吴书·甘宁传》)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曹军大乱,甘宁趁乱,一马当先,率兵杀出曹营,未损一兵一卒,全师而返。孙权大喜,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曹操见难以取胜,驻了一个多月,便退回北方去了。从此,孙权对甘宁更加看重。

建安十九年(224年)春天,曹操派朱光为庐江太守,屯驻皖城(今安徽潜山),大开稻田,生产军机又派间谍秘密过江,招募诱惑都阳(今江西)的反对孙权的力量,妄图里应外合,进攻孙权。吕蒙得知情报后,向孙权建议:“皖城一带,土地肥美,如果一季收下,曹操的力量势必增强,如果连收几季,必然酿成大患。依我之见,应该立即除掉。”孙权采纳了这一建议,亲征皖城。孙权问计于诸将。大家都说,要攻下坚城,非堆土山,治攻具不可。吕蒙独排众议,说:“堆土山,治攻具,需费很多时日。那比曹军援兵一到,攻下院城就难了。唯一的办法是强攻,一举拿下皖城。”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

攻城时,吕蒙亲自擂响战鼓助威。甘宁手持练索,身先土卒,攀缘上城,最终攻下皖城,俘朱光。张辽闻迅,率援军而至,到夹石(今桐城北),听说皖城已失,只得退去。战后评功,甘宁功居第二,仅次于吕蒙,被拜为折冲将军。

甘宁“虽粗猛好杀,但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战死夷陵

建安二十年(215年),甘宁随孙权攻打合肥。战事不利,加之军中瘟疫流行,只得下令撤军。大部队已经撤出战斗。只有吕蒙、蒋钦、凌统、甘宁以及车下虎士一千多人跟随孙权驻在逍遥津(今安徽合肥东)北。

曹操将领张辽侦伺瞭望,乘机率步骑发动袭击,陈武战死。孙权部将甘宁、吕蒙奋力抵挡、部将凌统率卫队拼死厮杀,作战中,甘宁引弓射敌,厉声问战鼓为何不响,壮气毅然,勇冠一时。孙孙权目睹这一切,更增加了对甘宁的敬意。在甘宁等人的英勇抵抗之下,曹军进攻的速度放慢。凌统率兵三百,保护孙权冲出重围。孙权逃至逍遥津,时值河桥半拆,丈余无板,孙权急策所骑骏马腾越而过。将军贺齐率3000人在逍遥津南接应,孙权才侥幸得免。战斗下来,除凌统外,三百士卒无一生还。

凌统是凌操之子,而凌操是在攻打黄祖时被甘宁射死的。因有杀父之仇,凌、甘二人矛盾很深,甘宁因而也防备凌统,尽量避免和他见面。孙权命令凌统,不得与甘宁为仇。

一次,甘宁、凌统在吕蒙那里聚会饮酒,酒酣耳热,凌统起立舞刀,甘宁也站起来说:“我能舞双戟!”吕蒙见二人有相斗之意,便隔在中间,说道:“甘宁虽能舞,还是不如我舞得精妙。”于是,操刀挟盾,将二人分开。后来,孙权知道凌统不能忘却父仇,就让甘宁率兵改驻半州地方。但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二人能抛开私怨,团结对敌,这是难能可贵的。

甘宁性情粗猛好杀。其厨房下一小童犯了过失。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他遭甘宁杀害,便把他藏匿起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要升堂见母时,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可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却把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然后,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缆绳,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吕蒙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宁满面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负卿”(《三国志·吴书·甘宁传》)。于是,便去见吕蒙的母亲,并跟吕蒙欢宴竟日。

吴黄武元年(222年)春,在吴蜀夷陵之战时不幸阵亡。听到甘宁战死的消息,孙权深深痛惜。

甘宁性情意躁,易于激动,发怒时动辄要打人甚至杀人,而且有时不完全听孙权的命令。但他勇敢坚毅,豪爽开朗,足智多谋,器重人才,轻财好施,关心部属,士兵乐于从命。孙权善于用人,“不求备于一人”,能“忘其短而用其长”。在孙权手下,甘宁发扬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成为三国时代有名的“斗将”。后人写诗称赞甘宁:

吴郡甘兴霸,长江锦幔舟,酬君重知己,报友化仇雠。

劫寨将轻骑,驱兵饮巨瓯,神鸦能显圣,香火永千秋。

甘宁死后,东吴厚葬于富池东南昌2华里军山北麓。经历朝加修,墓地气势恢弘,环境清幽,来往高宦名贤,无不拜祭。“文革”期间,甘宁墓被毁。1985年,富池镇政府兴建甘宁公园,并将甘宁墓迁至园内,其气势不减原墓之恢弘。甘宁公园,坐落在富池镇西南,与街区相连,处富(池)丰(山)公路东侧,小岭山北麓,面积500余亩,其中森林面积420余亩。

甘宁公园处于大岭山的谷地,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的谷口即是公园的人口。一座大宏伟的仿古牌楼上刻着“甘宁公园”四个金字,熠熠生辉。进园门约百米处,有一“双龙腾跃”大水池,再前行数十米又有一5亩大小的莲花池。离此前行百米处,屹立着高达5米的甘宁塑像,英姿威武,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绕过塑像,有一天然景观——甘泉。传说常饮甘泉水,可使人耳聪目明,又可健体强身,故亦称“聪明泉”。甘宁墓座洛在塑像后200米处,为公园的主体建筑。墓的东北面是10亩桂花园,西南面是10亩竹园,相互映辉,景色秀丽。墓高2米,周长6米。墓前矗立着仿古6柱青石牌坊,雄伟壮丽;周边青石围壁上的石刻书画,蔚为大观。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前后,来自鄂赣两省邻近县市的朝拜者或游览观光客络驿不绝。

关于甘宁学艺的民间传说

群山环抱的青龙大瀑布左侧,有一块方圆数里的大坪坝。土地肥沃,住着上百户乡民在这里男耕女织,不愁吃穿,十分惹人眼红,不是常遭匪劫,就是财主欺压,官府暴征,使这里乡民难以生存下去。

从前,这里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甘田,女的叫织娘,俩人勤勤俭俭,日子过得很甜蜜。不久,喜得一子,取名叫“甘宁”,十二、三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方圆四邻的乡亲们都夸他聪明。

殊知,好景不长,甘田夫妇和乡亲们一样,一天晚上,匪盗潜入他家,甘田与其拚斗中终因寡不敌众被杀害,粮物抢劫一空,甘宁母子俩也被五花大绑着,多亏乡邻赶来解救,安葬了甘田。母子俩泪流满面地送走乡亲后,少年甘宁对母亲说:“这个世道穷人难活命,我打算去寻师学武艺,为父老乡亲除掉害人精,为父亲报仇。”织娘听后说:“好是好,但你人还小,没有真功夫,硬拚是不行的!”。当晚,织娘剪下自己的一绺长发,掺着青麻打成一双草鞋,煮了十几个鸡蛋,给儿子包好,第二天一早,织娘把儿子送上路。甘宁身背祖传的弓箭,手牵猎狗,辞别织娘,直朝深山走去。他拐过一弯又一弯,翻过一山又一山,攀陡壁,越悬崖,一股劲来到云峰观前,只见满山云雾缭绕,无路可走了。甘宁正在发愁,迎面来了一个老婆婆,老婆婆问:“孩子,这么大的云雾,你往哪里去呀?”甘宁说:“婆婆,我上山去寻仙师学艺的。”老婆婆说:“仙师难找哟,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去吧!”甘宁坚决地说:“不管多难,多苦,我一定要求师学本领!”甘宁把家乡匪盗、财主、官府害人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老婆婆被感动了,就朝山颠一指道:“你去吧,前面不远有座小庙,庙中有一个老道,武艺高强,求他教你吧!”说完,老婆婆不见了。甘宁正疑惑着,顿时云开雾散,一座小庙出现在眼前,他加快步伐直奔小庙。

进了庙,只见一个老道和一个小徒儿正在红炉上锤打一把弓箭,刚打好的弓箭还是红红的,那小道便握在手中,张弓搭箭,对准三根大香,“嗖嗖嗖”连发三箭,不偏不倚,箭出香灭,甘宁看呆了,当即下跪在老道面前:“望师尊接受徒儿叩拜之礼!”老道忙上前扶起甘宁问道:“你是甘田的儿子吗?”“正是”。甘宁将来意向师父禀告后,老道点头称是,并说:“我已知道你要学艺为民除害”。说着,当即令小道收箭,进屋端出饭菜款待甘宁。

从此,甘宁跟着师傅勤学苦练,在老道的精心传教下,通过九九八十一天苦练,甘宁进步很快,不仅学到了箭无虚发,而且还学会了三十六套拳法的过硬本领。老道十分满意地对甘宁说:“行了,去为乡亲们除害吧!”

甘宁辞别师父,星夜兼程往回赶,这天到家时已是公鸡报晓时辰,织娘见儿身背箭囊,威武强悍地归来,非常高兴,赶快生火煮饭。甘宁把寻师学艺的经过向母亲回禀后,便找来同窗好友串连有志青壮年三四十人,集合操练近两个月。一是抗击盗匪,取得旗开得胜的可喜战绩;二是打富济贫,将坝上欺压百姓的“地头蛇”杀掉,将恶霸的粮仓打开,分发给了乡民;三是多次击退官兵来犯,被万州官府称为“锦帆贼”,再也不敢暴征粮税了。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平安生活。

此后,甘宁决心立志报国,便带着队伍投靠蜀军黄祖、刘表将领,都被当朝视为“草贼”不用。甘宁一气之下,便投奔邻国东吴,他在与魏国征战中,率领百骑,夜袭曹营,大获全胜,被提升为镇守东吴边陲的大将,把守益阳、西陵,多次击退黄祖和刘表等蜀中名将的侵犯,成为东吴赫赫有名的帅才将军。

后来,人们为了缅怀甘宁除暴安民功绩,便把他出生的地方命名为“甘宁坝”、“甘宁乡”,这儿的水库,也称为“甘宁水库”,沿袭至今。他的墓现在在湖北阳新的富池镇。

孙峻孙子远

孙峻,字子远,是孙坚之弟孙静的曾孙。东吴宰相,在位时专权跋扈。神凤元年(252年),吴大帝孙权去世,在一片哀乐声中,少主孙亮即位,大将军诸葛恪奉孙权遗命辅佐少帝。诸葛恪刚愎自用,不久即为宗室孙峻所谋杀。之后,孙峻、孙林兄弟先后执掌东吴权柄,气焰嚣张一时。他们的专权跋扈,给东吴的政局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诛除权臣

孙峻年少即善骑射,精明果敢并有胆识能决断。孙权末年,转任武卫都尉、侍中。孙权临终,孙峻接受遗诏辅佐国政,兼任武卫将军封为都乡侯。

孙权死后,大将军诸葛恪执掌大权。他辅政伊始,还颇做了几件顺应民心的事,一时获得了朝野的称赞。建兴二年(253年),他率军打退了曹魏的三路兵马,歼敌数万。凡此种种,使诸葛恪渐渐忘乎所以,而且以为北伐是跷足可待的事。因此他不顾国疲民困,断然拒绝了其他大臣休兵养民的建议,违背既定国策,倾国出动,发兵20万北伐曹魏。结果一无所成,士兵伤亡累累,物资器械损失无数,由是怨声四起。

诸葛恪的失败给孙峻提供了机会。他趁着百姓怨恨、众人嫌忌诺葛恪之机,诬谄诸葛恪要谋反,与少主孙亮策划,谋诛诸葛恪。他们假装宴请诸葛恪,请他人宫,事先在帷帐中埋伏兵士,做好准备。孙峻亲自把诸葛恪迎人帷帐,入座宴饮。席间他假称上厕所,脱去长袍,身着短衣走出来,宣布诏令拘捕诸葛恪。诸葛恪措手不及,为孙峻所杀。孙峻由此而掌握大权,升为丞相大将军、督察内外一切军务、礼节,晋封为富春侯。

孙峻向来没有好名声,骄傲险恶,滥施刑杀,百姓议论纷纷。他又淫乱宫女,和公主鲁班私通,因此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五凤元年(254年),吴侯孙英谋杀孙峻,但因事情泄露而自杀。第二年,蜀国使节来访问,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人又准备趁着会见的时机杀掉孙峻。但不幸事情又被揭露,孙仪等人自杀,受牵连而死的有数十人,一同牵连致死的还有公主鲁育。这几次计划虽然都没有成功,但孙峻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处境,整天提心吊胆。

这一年,魏将毋上俭、文钦率众反叛,与魏国军队发生战斗。孙峻率领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袭击寿春,遇上文钦兵败,文钦投降吴国,吴军就返回了。第二年,文钦劝说孙峻征讨魏国,孙峻派遣文钦与吕据、车骑大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率军从江都经水路进入淮河、泗水,以便谋取青州、徐州。孙峻和将军滕胤来到石头城,顺便为将士设酒食送行,带领随从人员100余人进人吕据军营。吕据统帅的兵士队伍齐整,孙峻看了很厌恶,称说心痛便离去了。不久,孙峻梦见被诸葛恪击中,因恐惧发病而死,死时年仅38岁。

孙峻死前,将后事托付给堂弟孙林。孙林字子通,与孙峻同祖父。他先是任偏将军,孙峻死后,任侍中武卫将军,掌管内外一切军务,代理朝廷政务。

专权废立

孙林继兄执掌权柄,引起了其他大臣们的不满。吕据首当其冲,与众督将联名,共同举荐滕胤为丞相,企图以此而限制孙绋权力。孙林针锋相对,改任滕胤为大司马,代替吕岱驻武昌。吕据领兵返回,派人报知膝胤,准备联合起来,废除孙林。

孙林得知此事后,派堂兄孙虑率兵到江都迎击吕据,另派中史发布诏令,命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联合军队进攻吕据。他又派遣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去告知膝胤吕据已被围困的消息,并且示意膝胤应该赶快到武昌去赴任。滕胤感到大祸临头了,于是扣留华融、丁晏,统率军队自卫,企图以此而保全自己。他召集典军杨崇、将军孙咨,告诉他们说孙林作乱,强迫华融等人写信驳斥孙林。孙林不接受,上奏章告滕胤谋反。又采用拉拢引诱的方法,允诺将军刘丞晋封爵位,指令他率领兵马火速进攻滕胤。滕胤此时骑虎难下,就破釜沉舟,威逼华融等人,指使他假造皇帝诏令调集军队。华融等人不依从,滕胤就派人把他们全部杀死。有人劝滕胤领兵去苍龙门,将士们看到滕胤来了,一定会离开孙林而归于滕胤。当时夜已过半,滕胤自恃与吕据有所约定,而且也确实难以发兵围攻皇宫,就整顿军队发出命令,说吕据已经快到了,士兵们因此都愿意为他卖命,没有离散。当时刮起大风,一直到拂晓,B据都没有来。孙缚的军队发起围攻,终于杀了滕胤及其将士数十人,诛灭了滕胤三族。

消灭滕胤以后,孙林升为大将军、假节,封为永宁侯,自恃显贵而傲慢自大,多次做出无礼的事情。当初,孙峻的堂弟孙虑参与诛杀诸葛恪的谋划,事后孙峻一直厚待他,封其为右将军,节盖(皇帝对臣下的一种恩宠待遇),让他参与商讨各类政务。不久,孙林与孙虑;之间产生摩擦,孙虑十分怨怒,与将军王享合谋要杀掉孙林。孙林得知消息后,杀掉王享,孙虑也服毒自杀。经过这几次事件,孙林逐步:消灭了自己的政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他更加专横跋扈了。

过了些日子,魏国大将军诸葛诞占据寿春谋反,把守着城池,并向吴、国请求救援。吴国派出文钦、唐咨、全编、全怿等人率军3万前往、救援。魏国镇南将军王基围攻诸葛诞、文钦等突围进入城内。魏国尽、遣20多万军队增加对诸葛诞的包围。朱异率领3万人屯驻在安丰城;作为文钦的羽翼。魏国兖州刺史州泰率军到阳渊抵御朱异,朱异兵败撤退,被州泰追击,死伤2000人。孙林于是全力征调兵卒进驻镬里,又派遣朱异率领将军丁奉、黎斐等5万人攻打魏国,把军需物资留存在都陆。朱异率军驻扎在黎浆,派将军任度、张震等人招募敢死队员6000人,在黎浆以西6里路远的地方搭浮桥趁夜间渡水,修筑起一道半月形的营垒,但马上就被魏国监军石苞及州泰所率之军击破,吴军被迫退却,占据制高点。接着,朱异重振军队包围五木城。石苞、州泰等率魏军转攻朱异,朱异兵败退回。魏国泰山犬守胡烈用奇兵5000人从隐蔽的路径袭击都陆,烧尽了朱异的军需粮草。孙琳发兵2万人支援朱异,命令朱异拼力死战,朱异不肯。孙林就在镬里杀了朱异,另派他的弟弟孙恩救援,遇上诸葛诞已失败,也就无功而返。孙林此战既没有能救出诸葛诞,反倒损失军队,杀戮名将,没有人不怨恨的。

此时,吴主孙亮开始亲自处理政务,经常责难盘问孙林,孙林很是恐慌。他回到建业后,托病不朝见皇帝,在朱雀桥南建造房屋,指派他的弟弟威远将军孙据进入苍水门值班守卫。他的弟弟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闯分别屯驻各兵营,想藉此把持朝政以稳固自己的权位。孙亮心中怨恨孙琳,于是追究公主鲁育被杀的原因,责怪虎林督朱熊及朱熊的弟弟外部督朱损没有纠正孙峻当时的行为,下令丁奉在虎林杀掉朱熊,又在建业杀掉朱损。孙林劝谏阻止,未准。孙亮与孙林的矛盾一触即发。为了稳定政权,孙亮马上又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商议,要诛杀孙林。孙亮的妃子是孙林堂姐的女儿,将这一策划告诉了孙林。孙琳带着人在夜间袭杀了全尚,派遣他的弟弟孙恩在苍水门外杀掉了刘承,跟着又包围了皇宫。他派光禄勋孟宗到宗庙里向祖先神位禀告,要废掉孙亮。然后召集各部门的官员议论说:“少主放纵胡涂,不能让他身处皇位,继承祖先事业。我已经禀告先帝废除他。各位大臣如果有不同意的,请提山不同的看法来。”大臣们全都十分震恐,连声表示赞成。尚书桓彝不肯签名,孙林一怒之下杀死了他。于是孙林指使中书郎李崇夺下孙亮的皇帝印绶,将孙亮的罪状分发到各国各地。典军施正劝说孙林征召琅砑王孙休立为皇帝。孙林同意了,派遣宗正孙楷呈递书文给孙休,历数孙亮的罪状,请孙休即皇位。孙林又派将军孙耽遣送孙亮前往封国,将公主鲁班迁徙到豫章(今江西南昌)。此事发生在太平三年(公元258年)。

之后,孙林完全控制了中央大权,他由此更加肆意胡为,竟然派人烧掉大桥桥头伍子胥庙,又毁坏佛寺,处斩道士。孙休即位后,孙林自称在野臣民。他假意声称自己毫无才德,请求致仕。孙休知道他的想法,就下诏褒扬他的功德,加封他为丞相、荆州牧。孙林的弟弟们也因此得势,一家之中有五人封侯,都执掌皇帝的亲兵,权势超过了君主。吴国朝臣中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

可耻下场

孙林的跋扈一开始就引起了孙休的不满,他即位之初就想除掉孙缚,但因时机不成熟而暂时拖延。但这一天的到来是迟早不可避免的事情。

有一天,孙林携带牛酒进献孙休,孙休没有接受,他就带到了左将军张布那儿。畅饮了一阵子之后,孙林口出怨言说:“当初废掉少主时,许多人都劝我自立为帝。我以为皇上贤明,因此迎接他。今天的皇帝没有我就立不了,可我现在奉献酒礼而遭拒绝,看来我在皇帝的心中与其他大臣没有什么区别呢,应该另作图谋了。”张布将这番话告诉了孙休,孙休听后不露声色。他恐怕孙林有变乱,因而多次加以宽赐,又再加封孙恩为侍中,与孙琳一道审阅公文。有人告发孙林心怀怨怒,侮辱皇上,想要造反等等,孙休就把这人抓起来交付孙林,以显示自己对孙林的信任。孙琳杀掉了这个人,由此更加恐惧。他托孟宗说情,请求去武昌驻守。孙休允许了他,命令孙琳统领的中营1万多精兵与他随船同往。所提取的武库兵器,也一并交给他。将军魏邈劝孙休说:“孙林屯驻外地一定会有变乱。”武卫士施朔又报告说:“孙琳准备造反已有迹象。”孙休暗中询问张布,张布和丁奉商议,准备在腊日聚会时杀掉孙琳。

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十二月初七日,建业城中有民谣说明腊日祭祀将会发生事变,孙林听到后,心中不悦。当夜大风拔起树木,扬起沙石,孙林更加恐慌。初八日的腊祭,孙林假装说有病,孙休执意要请他,派出使者十多批。孙琳迫不得已,准备前往,众人都阻拦他。孙林说:“国家屡发诏令,无以推脱,不过可以先布置好军队,叫府中假装失火,这样我就可以即刻返回了。”于是前往。随即府中起火了,孙林要求回去,孙休说:“外面兵卒自然是很多的,不用再劳烦丞相亲自回去。”孙林执意回府,起身离席。丁奉、张布示意左右武士将孙林捆住。孙林叩头说:“我愿意流放交州。”孙休说:“你当初为什么不把滕胤、吕据流放,而要杀死他们呢?”孙琳赶忙又说:“我甘愿没身充当官府奴隶。”孙休又说:“为什么不将滕胤、吕据没身为奴呢?”接着就处斩了孙林。又让人拿着孙林的头命令他的部众说:“曾与孙林同谋的人都可以免罪。”放下武器的有5000余人。孙闽乘船准备北逃投降魏国,被追上杀掉。接着,孙休又诛灭了孙琳家族,让人挖掘出孙峻的棺椁,收取他的印绶,将他的棺椁削砍掉一部分再埋葬,这是因为他杀害公主鲁育等人的缘故。

孙林死时28岁。孙休耻于和孙峻、孙琳同族,因此特地削除他们在家族名册中的记载,称他们为故峻、故琳。

同类推荐
  • 黑白古天乐

    黑白古天乐

    "他演活了很多角色,但最成功的一出大戏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强大的内心、机遇、聪明、努力、坚持……他有的是什么?背水一战选择了主动面对公众承认自己的过失,赢得了机遇,带给他“知错能改”勇气的力量来自何方?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雪泥印痕:我的父亲张恨水

    雪泥印痕:我的父亲张恨水

    父亲不仅写得多,而且所写的小说一经发表,就会立即引起轰动。在读者群中有《金粉世家》迹、《啼笑因缘》迷、“张恨水”迷。更令人吃惊的是,父亲能够同时写多部小说,最多时,可以同时撰著七部长篇连载小说;不但如此,他从不写草稿,都是在稿纸上一挥而就,早年用毛笔楷书,字迹工整,不潦草,很少涂改。四十年代以后,改用铅笔复写纸撰稿,一式两份,字迹端正清楚,看过他手稿的人,都激赏不已。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孙中山先生传

    孙中山先生传

    一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简任官员、国民党党史专家笔下的孙中山先生!本书注重整体,叙事比较确切扼要,裁剪适当,条理明晰。作者广泛搜集大量的资料,并经过认真考订,基础较为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一定的史料价值。原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教授段云章先生评价此书:“首先,虽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但也较好地理解到时代潮流、社会环境和伟人言行的互动关系。其次,著者本着他自定的治史须”根据事实,加以论述“的原则,广泛考订资料,并做了实地调查。
热门推荐
  • 高冷师父是僵尸

    高冷师父是僵尸

    美少女沈笑澜误入古墓,却意外捡了个高冷英俊的僵尸师父。僵尸师父执意教她降妖除魔,提升修为,是为了养肥后再吃干抹净?沈笑澜:“师父,我不好吃!”冼星尧:“好吃。”这是一个古代美男僵尸带着现代萌妹小徒弟同居打怪升级的故事。
  • 平妖之路

    平妖之路

    一段段刻骨銘心的捉妖經歷,一段段愛與恨的纏綿。當真愛和兄弟擺在眼前,該如何選擇?人與妖的愛情能美滿嗎?能受到世人的認可嗎?當世界被邪惡掌控,正義可以戰勝邪惡嗎?一切解答盡在《平妖之路》,讓我們去書中領悟:友情和愛情......
  • 无则

    无则

    这是一个绚丽的世界,九州三域,三域三族,攻击方式尽皆不同。圣域人族:诡异守墓人、近战噩梦夺能者、兵器多变圣战士、千里夺命御剑流、广受尊敬圣师。妖域妖兽族:飞禽走兽变异兽,兽兽都凶猛。魔域魔族:金木水火土五系魔法与特殊系魔法,无论何法都强大。
  • 他在灯火阑珊下

    他在灯火阑珊下

    某一天,寒清寺的小和尚遇到了一个来上香的奇葩施主。“小和尚,你说佛祖真的能实现愿望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我想要你做我的相公,你看这愿望能成吗?”“……”小和尚认真的想了想,摇摇头道,“我看不能成。”“你刚才不是还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吗?”女施主急了。小和尚从容地道:“不,佛祖只能实现愿望,不能实现白日梦。”……[1V1甜宠小冤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小和尚和女施主之间的巅峰对决(戏精时刻)。
  • 亚特雷亚魔之守护者

    亚特雷亚魔之守护者

    无数的祈祷,换来千年战争;无数的祈祷,换来家乡破碎;信仰已破灭,最黑暗的时代来临,战争的主旋律,生存的挣扎。鲜血中预言里的崛起............
  • 撒手不再有爱

    撒手不再有爱

    高铁占地,让红莲村红家老太刘玉环意外得到一笔占地补偿款,于是勾起刘玉环四十年前背着家人将病危小女儿红玉抛弃荒野,然后回家谎称小女儿病死的心结。当红家子女蠢蠢欲动勾心斗角想着如何分配这笔补偿款时,刘玉环意外提出找回小女儿红玉,让她陪自己过一个生日再分钱……于是在找红玉过程中因红家人的介入,红玉(任丽慰)养母意外身亡,养父病危。从小到大生活无忧无虑的红玉(任丽慰)带养父踏上了艰辛的求医路。整部作品在红家找女儿和任家养女带父求医中,将任性的善与恶,付出与索取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善有根,恶有果。善中有恶,恶中显善,这就是人性。珍惜当下,好好珍惜每一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 呐喊

    呐喊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新文化的方向。
  • 冰山王子的专属爱情

    冰山王子的专属爱情

    她们是三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爆胎的绝色美眉,隐姓埋名来到了世婴学院上学,遇到了三个帅到没有天理的跨国集团的接班人。他们和她们相遇在最美丽的雪天,儿时的约定,冲口而出的承诺,是爱的导航线,还是恨的终点站!薰衣草花田、摩天轮之约、流星雨诺言,这些都是上天的注定吗?
  • exo之女神改造计划

    exo之女神改造计划

    一个歌坛女唱将就因为玩真心话大冒险输了就要进攻演艺圈?别以为你在歌坛是女神,在演艺圈也是女神,对于这种刚进入演绎圈的人,不管历史多辉煌,一切从零开始!某个叫叶熙的歌坛女唱将不服了:“老娘在歌坛能当女神,进了演艺圈,照样也要当女神!”于是某女的演绎生涯就此开始。没想到,某女的演绎之路十分坎坷,先是遇到许多男神,可在某女的眼中这些人都那么可怕!然后又有一群有心机的白莲花跟她处处作对!某女大喊着:“老娘可是有金刚不坏之身!不怕你们!”于是某女就开始斗白莲花,就像开外挂一样升级,不过某女没发现的是——男神们的心都给了她。
  • 皇后谋:凤驭天下

    皇后谋:凤驭天下

    她,一缕幽魂,穿越亘古的时空,遍尝孤独与寂寞。先后邂逅冷酷霸道的堡主;多情温柔的帝王;邪魅妖冶的盟主;专一哀怜的前朝太子。她幽怨地周旋在四个同样出色的男人中间,绝了爱,碎了心,终究谁才是她最后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