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动物。然而,在中国还有一种和熊猫同样珍贵的动物,它就是白鳍豚。国家将它列为一类保护动物。多少年来长江两岸的渔民,一直把它当成呼风唤雨的“神鱼”。每当暴风雨来临,白鳍豚就双双频繁地出现在水面上,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大约在2000万年前,白鳍豚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一种哺乳动物,因水陆变迁被迫水生。豚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仍然靠肺呼吸。由于长期在长江中生活。混浊的江水使它的眼睛退化了,只留下绿豆似的痕迹。在水中全靠声呐系统来探测生物,识别物体,躲避敌害。1974年,我国曾获得过一只重237公斤、长253厘米的尸体白鳍豚标本。1982年1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首次将一只身长104厘米、重38公斤、体质健壮的白鳍豚进行人工饲养。并给它取了个可爱的名字“淇淇”。初见白鳍豚,最引注目的是它不停歇地游动。它有流线型体型。游泳姿势也很特别。通常是逆时针方向绕大圈巡航。就是夜晚也不停地流动。它靠上下摆动有力的水平尾鳍来推动躯体,游速每秒可达10几米以上。有人提出假说,认为豚类的两个大脑半球有节奏地轮流睡眠。但豚类不断地发射声波,而在几秒钟内它的声波发射会暂时中止。如果把一昼夜声波发射中止的时间累加起来,可达7小时,大约等于哺乳动物每天正常的睡眠时间。科学家认为白鳍豚正是利用这种间断睡眠来适应于江水奔腾的激流生活。通过解剖得知,白鳍豚的大脑很发达。它的大脑面积很大而且分化完整、沟回复杂,聪明的程度不次于猴子。有一定的记忆和思维能力。科学家在水池旁用宽频带水声监听,听到了白鳍豚的歌声,其中脉冲式的答声排放主要用于回声定位,巡视环境。相当于现代舰船上的声呐。但豚类的回声定位的能力和识别物体的精度,远远超过现代化的声呐设备。比如海豚靠声音能毫不费劲地分辨出外形成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的钢球。据测量,豚类听觉最灵敏的频率范围大都在超声范围。因为水中10千赫以下的噪声很高,所以超声回声定位尤为优越。白鳍豚皮肤外层有许多小管,充满了海绵状物质。
它是独特的缓冲器,能把湍流大大减弱。美国一条名叫“杰克”的海豚,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护送船只通过科克海峡的水下暗礁,从没出过事故。白鳍豚是世界珍稀动物,是地球上仅有的四大淡水豚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