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在经济领域主要是论述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即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的经营管理。由于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也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经济现象,如商品生产、贸易、货币、生息资本等,因而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有时也涉猎这一领域,特别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的杰出思想家在这方面还提出过一些创见。这些见解成为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出发点。但是,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不能也不可能形成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学科。而真正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早进行理论探讨的是重商主义者。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大约100年的时期,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时期。由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做了正面阐述的狭义的政治经济学,取代了重商主义,从而产生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其特征是“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古典学派产生和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威廉·配第及其一大批后继者。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二三十年间,是以弗朗斯瓦·魁奈为首的重农主义者从事经济理论活动的时期,也是古典经济学的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问世的时期。这是一个酝酿着大变革的年代。在法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在英国,则是产业革命的前夜。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理论著作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威廉·配第的《赋税论》、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等。
《经济论》
——色诺芬(古希腊)
作者简介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它不仅阐述经济规律,解释经济现象,而且对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人们通过其研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框架来达到平衡经济周期、减少失业、降低通货膨胀率、保持对外经济的均衡、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无论是作为整体的国家,还是作为个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只有遵循经济学的理论,才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色诺芬,古代希腊著作家,历史学家。约公元前430年出生于雅典一个富裕家庭,卒于约公元前352年。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公元前401年参加波斯王子小居鲁士招募的希腊雇佣军。在库纳克萨战役中,小居鲁士兵败被杀,色诺芬被推举为领袖。公元前400年,率部返回希腊。色诺芬反对希腊的民主制度,拥护斯巴达的贵族专制政体。坚持与雅典为敌,因而被雅典公民大会缺席判处终身放逐,长期寄居斯巴达。公元前365年,雅典与斯巴达结盟反对底比斯,因而解除了对色诺芬的放逐令。晚年移居科林斯。
他的主要著作有:《希腊史》、《长征记》(又译《远征记》)、《斯巴达的政治制度》、《经济论》、《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等,提供了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社会各方面的重要资料。《苏格拉底的答辩》、《会饮篇》、《回忆苏格拉底》三部著作,为苏格拉底申辩。
其著作文字简明流畅,《长征记》常被用作为学习古希腊文的教材。
历史定位
《经济论》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专门论述经济,并用经济这个专有名词作为书名的第一部著作。
背景链接
色诺芬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并不发达,但商品货币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当时,古希腊形成了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两个对立集团。斯巴达集团维护贵族统治,雅典集团主张民主政治,于是爆发了战争,色诺芬参加了战争,战争最后以斯巴达集团胜利而告终。这在当时引起了人们对奴隶制度民主政治的怀疑,色诺芬等奴隶主思想家于是开始进行思索,寻求维护奴隶制的方法。
本书是色诺芬在做奴隶制庄园主时写成的。他根据自己的田庄管理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写成了本书和《雅典的收入》。“经济”一词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家庭管理”。本书在写作体例上采用对话方式,由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内容构成(苏格拉底是色诺芬的老师,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内容上主要论述了财富概念、农业的重要性、社会分工、财产管理以及生产方法几个方面。
一、财富概念
色诺芬认为,身为奴隶主,就应以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为己任,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使自己的财富增加。财富是指一个人能够从中获得收益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件东西要有使用价值。一个人如果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收益,别人就是他的财富。这一观点反映了他拥护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特点。他又以笛子为例来说明什么是财富,笛子对于会吹它的人来讲是种财富,而对于不会吹它的人来讲就不再是财富了,像土地、牲畜等也是一样的道理。不会吹笛子的人只要把它卖掉就获得了财富,但卖掉后得到了的货币如果不使用,货币也不是财富,只有用货币再去换得对使用者有用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财富。可见,色诺芬把物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已经分得很清楚了。同时他还认为交换物品不在于获得货币,而是获得对自己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二、农业的重要性
由于当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色诺芬把农业的重要性提得很高,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然经济。从事农业是希腊自由人的最佳职业,农业高于其他一切部门,只有农业繁荣了,奴隶制经济才能发展下去。一个国家应当把农业和军队建设当做两种最高尚、最必需的事业,如果没有军队,土地就会被掠夺,农业就无从做起;如果有了土地,但耕种得不好,军人也就无法生活,由此可见,农业对军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农民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善于奉献,还可使他们公平正直。他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但是在土地不得不荒废下来的时候,无论从事水上工作还是非水上工作的人,都处于危险的境地了。农业作为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物质基础,古代思想家都将它看成最重要的部门。
三、社会分工
色诺芬认为,社会分工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每个人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会做,只有进行社会分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一旦分工劳动后,每个人只从事他擅长的那一种工作,自然会做得更好,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会更加精美。他认为社会分工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维护,可以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他还认为市场大小是分工的基础。在大城市里,由于人口众多,每一种职业都有许多工作者,可以使分工更细;在小城镇里,由于人口稀少,社会需求不足,分工只限于几个大的方面,不可能很细。但他认为,希腊公民不应当从事手工业,应让外邦人或奴隶去做。可见,他还是非常看不起手工业的。他认为手工业是粗俗的技艺,是很让人瞧不起的。这些技艺迫使工人和监工静坐在屋子里,或者火炉边,不仅对身体带来了伤害,同时也使他们的精神受到了压抑。当敌人来侵犯本国时,从事农业的人肯定会坚决赞成保卫土地,而手工业者却不愿意参加战争,这是可耻的事情。
四、财产管理
在财产管理方面,色诺芬提到了怎样训练妻子、管家和奴隶。妻子是家庭财产管理的副手,就像是蜂群里的女王蜂。她的任务是打发那些仆人们去做他们应该做的工作,并对在家里工作的人进行监督,收受家庭应该得到的东西,并对它们进行分配、花费,将剩余部分照管起来等。男主人和女主人在工作上要互相配合,男主人把东西从外面收集到家里,女主人则负责看管财物。这些工作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丈夫要把妻子训练成很熟练的管理者,能把家庭财物保管得井井有条,并保证不会让仆人和管家去损害财物。
选择管家时要选那些不贪吃喝和不嗜睡的人,要性情温顺、记忆力强、做事谨慎、不玩忽职守、敬业心强、人缘好。这样的管家才是好管家。不要选那种酒徒、懒虫以及好色之徒。训练管家就要教育他忠于主人,使其分享主人的快乐和困难,要使他有让主人财富不断增加的欲望,让他熟悉主人的财产,要有正义感、有荣辱感,并给予其足够的自由空间。
训练奴隶就必须要像训练野兽一样让他们驯服和听从命令。在训练方法上可采用填饱肚子的方法,使他们有足够的力气去工作,也解除他们在生活上的担心,全力以赴地工作。要培养他们的正义感和责任心。要用奖惩方法对其施加压力,对做得好的奴隶可准备好的衣服和鞋,对做得差的奴隶则准备差一点的,以示区别。
五、生产方法
色诺芬总结出了许多农艺方法和秘诀。他用了许多篇幅介绍农业生产过程。
色诺芬还谈到了商品的价格变化。他认为,商品价格变化是由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引起的。铜器生产过多,黄铜价格就会趋于低廉,工人就会因此遭受贫穷。农产品价格低廉,许多农民就会因此放弃农业而从事其他行业。他意识到由供求关系变化而产生价格变化,价格变动会影响社会劳动分配,这是难能可贵的。
经典语录
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但是,在土地不得不荒废下来的时候,无论是从事水上工作或非水上工作的人,都将处于危险的境地了。
如果你要使人们能够胜任管理事务,你就必然监督他们的工作,检查他们的工作,随时奖励做得很好的人,毫不犹豫地给予粗心大意的人应有的惩罚。
酒力越强,我就越多加水;挑夫的力气越大,我就让他挑的东西越多;如果必须养活别人,我就希望最富有的人养活最多的人。
《赋税论》
——威廉·配第(英)
作者简介
威廉·配第(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
威廉·配第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从事过许多职业,当过水手、家庭教师、海军士兵。他头脑聪明,学习勤奋,敢于冒险,善于投机,晚年成为拥有大片土地的人,还先后创办了渔场、冶铁和铝矿企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英国最先产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基础。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场手工业日趋兴盛,产业资本逐渐代替商业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配第代表新兴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积极著书立说,为英国统治殖民地、夺取世界霸权寻找理论根据。
他的主要著作有:《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政治算术》、《爱尔兰政治剖析》、《货币略论》等。
历史定位配第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经济学说反映的是从重商主义向古典政治经济学过渡的时代。他最先认识到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说明了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分工之间的关系。他否定了重商主义中的许多观点,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地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
背景链接
17世纪初,英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都迅速地发展起来了,资本主义因素得到很大的增长。但是,当时还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制度则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由此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的爆发,这次战争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但不久封建王朝复辟,为了巩固封建政权,不得不在事实上承认革命期间在土地关系上发生的变革,并在经济上也被迫采取了某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配第以一个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的身份为国王出谋划策,对改革英国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建议,力图使赋税的征收和使用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本书就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与主张。虽然他的主张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并且为了说明或解释某些实际问题而变得零零散散,但是他的论述中,已经有了许多新的观点。
内容简介
配第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但是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他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为劳动价值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基于以上观点,商品在交换中的价格可划分为政治价格和自然价格两种。政治价格指的是经常波动的市场价格,而自然价格指的是市场价格背后的基础,即价值。那么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呢?如果一个人在能够生产一蒲式耳谷物的时间内,将一盎司白银从秘鲁的银矿中运到伦敦,那么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即一盎司白银便是一蒲式耳谷物的自然价格。由于生产一蒲式耳谷物和生产一盎司白银所需劳动相等,一蒲式耳谷物和一盎司白银就有相同的价值量。如果发现了新的更多的银矿,因而获得两盎司白银和以前获得一盎司白银同样容易,那么在其他条件相等时,现在谷物一蒲式耳十先令的价格,和以前一蒲式耳五先令的价格是一样便宜。所以,配第能把一定数量谷物与一定数量白银交换,是因为二者花费掉了相等的劳动量,如果劳动量发生变化,那么商品的价格也随着发生变动。因此他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生产中耗费掉的劳动量,并把商品交换的基础归结为劳动量相等。
配第重点论述了赋税理论。国家公共经费可分为六项:
一,军事费用,即国防开支;
二,行政官员的俸禄,其中有审理纠纷经费以及治安保卫经费;
三,宗教事务费用;
四,教育费用;
五,社会福利中为抚养孤儿和赡养孤寡老人费用;
六,修建公共设施费用。
这六项中,有两项应该增加,而其他费用应该减少。这两项是:第一,增加救济贫民的经费,包括建立老人和残疾人的收容所,各种医院和孤儿收容所;第二,增加公共事业的经费,保证失业人员及时找到工作。
配第指出,人民对缴纳赋税失去兴趣,不愿意缴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君主征收的赋税超过其所需;征收不公平;君主把征收的货币花费在享乐排场上或赐给宠臣;君主不了解人口、产业及财富状况,不了解人民的负担能力及适当的征税季节;征税权模糊不清;人民负担的行政经费太多;等等。作为统治者,君主应该注意到这些问题,改革赋税制度,改进征税方法,比如有以下三种:划分出领土作为国王的领地;对地主的地租征税;从房租中征税。他分析了地租、房租和利息的性质,将这三者均称为租金。
一、地租
配第指出,地租是补偿耕种费用即种子和工资后土地生产物的剩余。一个人如果能用种子和自己的双手在一块土地上栽培谷物,他从收获物之中扣除种子,自己食用和换取衣服的部分后,剩下的谷物就是这块土地一年的地租。像这样形成歉收和丰收循环周期的若干年的平均数,就是用谷物表示的一般地租。地租的价值等于另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内专门从事货币生产除去自己费用之外剩下的货币的价值。当谷物需求增加时,其价格上涨,地租也会跟着上涨。
二、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