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
欧洲大陆上的河流,按流向可分为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两个斜面(或称两大流域)。它们的分水岭,在东欧是北乌瓦累丘陵、瓦尔代丘陵和白俄罗斯丘陵;中欧大体上是西喀尔巴阡和中欧块状山地,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河流,除莱茵河注入北海外,其余大多注入地中海,或通过多瑙河注入黑海;南欧的河流大多数都注入地中海,只有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西部的河流注入大西洋。
一、河流的一般特征
河网密度,大欧洲平原面积辽阔,气候比较湿润,因此发育了比较稠密的河网。其中许多河流由于河间地的高度不大,分水岭一般不高,因此河与河之间往往开凿了运河,互相沟通。例如东欧、中欧北部和西欧的许多河流之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之间都有运河沟通。
水量丰富,河水流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于径流深的大小。欧洲由于夏季气温一般不高,蒸发量也不大,除东南部和南部少数地区外,年蒸发量一般都小于或接近于年降水量。据估计,欧洲每年有超过300毫米的剩余水量,它们或渗入地下,或流入河川,为河流提供充足的水量。
通航里程长,欧洲由于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大部低平,水流缓慢,再加上水量丰富,使得许多河流的通航里程都很长。例如,莱茵河可航里程约占其全长的66%,塞纳河和多瑙河分别占80%和91%。
二、河流的补给
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状况随着各地气候不同,欧洲的河流大体上可分为雨水补给为主、雪水补给为主和冰川补给为主三类。
(1)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这类河流分布在西欧、中欧和南欧这一范围广阔的地区,河流径流状况主要与降水季节分配有关,温度的意义退居第二位,仅仅表现在因蒸发而损耗的水量上。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这类河流又可分为三个类型:①西欧型,最高水位出现在冬季,夏季水位稍低;②中欧型,春季由于流域内积雪融化并有春雨,所以流量最大,夏季由于气温高,蒸发损耗的水较多,河流径流相应减少;③南欧型,由于地中海地区为冬雨型气候,河流水位以冬春为最高,夏季降水少,河流主要依赖地下水补给,水位甚低,流量仅为冬季的几十分之一,有的甚至干涸。
(2)雪水补给为主的河流,这类河流分布范围计有北欧的大部分和东欧。由于这一地区面积大,南北气候不同,河流径流中雪水所占比重也因地而异。东南部的河流,雪水补给所占比重达80%以上;西北部的河流虽然也以雪水补给为主,但因秋冬能得到部分雨水补给,雪水补给的比重则不到1/2。雪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以春季融雪时水位最高。在欧洲南部气温升高较早,所以南部河流的汛期开始得比北部早,例如第聂伯河下游春汛开始于3月。上游开始于3月末、4月初或4月中,北德维纳河春汛开始于4月末。西北部的河流,由于秋季霪雨,除春季水位最高外,还出现一个秋季的次高水位。
(3)冰川补给为主的河流,此种补给类型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上。这类河流的特点是:①7~8月份流量最大,冬季流量最小。因为只有高温的夏季冰川才能大量融化,而冬季河流只能靠地下水补给,因此流量很小,甚至断流;②径流量有日变化,变化规律与气温的日变化一致,这种现象在小河流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上述的河流补给来源分类,是一种理想的分类法,对大河来说,由于流域内地形和气候复杂,同一条河流往往有几种不同的补给来源,河流的水文状况比较复杂。
三、主要河流
欧洲河流众多,其中以伏尔加河长度最大,流域面积最广。其次为多瑙河、第聂伯河、顿河、伯朝拉河和莱茵河等。但是,在欧洲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则以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为最重要。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圣哥塔峰下,河源海拔2000米左右,注入北海,干流全长达1360千米,流域面积2.24×105平方千米。莱茵河流域降水丰沛,河流常年水满。
从河源到巴塞尔是莱茵河的上游,河谷狭窄,河床坡度大而且呈阶梯状,水文状况为典型的高山型。春夏融冰化雪时水量很大,虽有博登湖的调节,水量季节变化仍很明显,6~7月水位达到最高峰。在博登湖以下有阿勒河汇入,流量增加,巴塞尔的年平均流量为1000立方米/秒。在巴塞尔附近,莱茵河的流向,由原来的东西方向剧变为南北方向。从巴塞尔到美因兹,莱茵河蜿蜒在宽广的阶状谷地中,这就是著名的上莱茵低地。这一段河床的坡度不大,河道弯曲,为了发展航运事业,许多地方进行了截弯取直工程,并进行定期疏导。
从巴塞尔到美因兹河段两岸有许多支流汇入,其中以右岸的内卡河和美因河最大。春汛是这一段各支流的共同水文特点。这是由于山地春季融雪和部分雨水引起的,它使莱茵河的水量更大,并使莱茵河的水文状况复杂化。但是夏季流量最大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这足以说明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对莱茵河补给的重要性。
从美因兹到波恩,莱茵河切穿片岩山地,河床变窄,流速增加。波恩以下为莱茵河的下游,河流进入中欧平原,由于这里固体降水的比重很小,冬雨对河流的作用增大,冬季水位略高于夏季。但是水位的季节变化不大,水文状况是稳定的,水量常年丰富,河口的年平均流量达2500立方米/秒,比巴塞尔增加了一倍半。
莱茵河的各条山地支流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其中有许多已被用作水力发电。莱茵河的可通航里程很长,两岸居民点和工业城市密集,它对附近地区的经济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瑙河发源于黑林山的东坡,东流注入黑海,干流全长2860千米,流域面积为8.17×105平方千米。多瑙河源远流长,水量丰富,河口年平均流量达6430立方米/秒,每年有大量的水通过多瑙河流入黑海。自源地到维也纳的河段是上游,河流沿巴伐利亚高原的北部边缘自西向东流,经阿尔卑斯山脉北坡和捷克高原之间的丘陵地达维也纳盆地。这是一段典型的山地河流,河谷窄而深,河床坡度大而且多浅滩和急流。上游支流很多,但干流的水文状况主要取决于来自阿尔卑斯山脉的几条较大的支流。
从维也纳到铁门一段是中游。中游河谷宽广,河床坡度不大,河道弯曲,常出现河汊,牛轭湖也多。有许多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的支流在这一河段汇入多瑙河,例如,德拉瓦河、萨瓦河、蒂萨河等。与上游一样,多瑙河的基本水量仍来自右岸各支流。水文状况与这里的气候及上游水文状况有关。春季,由于积雪融化,水位达到最高,高水位一直延续到夏季;夏末秋初由于蒸发强烈,河水明显下降;秋季,由于蒸发减弱和雨水补给,水位再次上升;冬季,多瑙河也会封冻,但时间不长,而且也不是每年都封冻。
铁门以下是多瑙河的下游,河谷很宽,接近河口时河谷宽度扩展到15~20千米,有的地段达28千米。下游河道没有中游那样弯曲,但河汊很多,在入海以前形成一个长80千米总面积达350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三角洲上河汊纵横,其中以基利亚河、苏利纳河、格奥尔基也夫河三条汊河最为重要,其中苏利纳河可以通航。
多瑙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流经八个国家,航运价值很大,从乌耳姆以下都可以通航,并有美因-多瑙运河与莱茵河相沟通。多瑙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其中以铁门地区最著名。铁门附近,多瑙河进入峡谷段,峡谷长140千米,有的地段谷宽仅150~200米,河中多浅滩和岩岛,水深流急,是兴建水电站的理想地方。1965年罗马尼亚与南斯拉夫合作,开始兴建铁门水力枢纽工程,1972年竣工,在两国各建有发电能力为1.0×105万千瓦的水电站。
伏尔加河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瓦尔代丘陵,注入里海,干流全长3350千米,流域面积为1.36×106平方千米,占东欧平原总面积的1/3。伏尔加河是一条平原河流,河源海拔仅228米,到距河源不远的尔热夫,高程即降到162米,以下超过3000千米距离内,总的落差只有190米(里海水面低于大洋水面28米),因此流速非常缓慢,河道弯曲,河中多沙洲和浅滩,河漫滩上有大量牛轭湖和废河道。
伏尔加河及其支流从北到南约跨15个纬度,流域内自然条件多种多样。上游气候湿润,径流量大,河网密布,愈往下游气候愈干,河网愈稀。从50°N到河口的800千米内,完全没有支流,形成典型的树状水系。
伏尔加河诸支流中,以奥卡河和卡马河为最重要,奥卡河发源于中俄罗斯丘陵,在高尔基城附近与伏尔加河汇合,干流长约1480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230立方米/秒,奥卡河的注入使伏尔加河的水量增加70%以上(由1710立方米/秒增为2940立方米/秒)。卡马河是伏尔加河最大支流,发源于乌拉尔山脉西坡,干流长2030千米,流域面积5.21×105平方千米,约占伏尔加河流域总面积的2/5,流域内森林茂密,河网发达,水量丰富。它在喀山以南与伏尔加河汇合,流量为3760立方米/秒,几乎与汇合处的伏尔加河流量(3790立方米/秒)相等。与卡马河汇合后,伏尔加河水量约增加一倍。
伏尔加河的补给来源主要是春季的融雪,因此最大流量见于春季,春季径流在全年的比重愈往下游愈大。例如:在雅罗斯拉夫尔为54%,在切博克萨雷为60%,在古比雪夫和卡梅申为64%。
伏尔加河冬季结冰,封冻期长达140天到100~90天。上游封冻期较长,中下游较短,大体上从11月末开始封冻,到第二年4月开始解冻,封冻从上游开始,解冻从下游开始。伏尔加河是欧洲最大的河流,河口流量达8000立方米/秒,平均每年有255立方千米的水注入里海,占里海流域总径流量70%,对里海的水平衡起关键性作用。
伏尔加河在苏联的水运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前苏联中央工业区和乌拉尔工业区与伏尔加河沿岸各地及里海联系起来;它还可通过伏尔加-波罗的海水道与波罗的海相连、通过伏尔加-顿运河与黑海沟通。
湖泊
欧洲湖泊众多,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地区。
一、北欧湖区
本区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科拉半岛、卡累利和芬兰四个地区,每个地区的湖泊数均以万计,湖泊面积约占各区总面积的8%~12%。这里的湖泊,大多数都位于因断裂或断层而形成的构造洼地中,这些构造洼地在冰期时曾受到冰川作用的改造,在冰期后灌水成湖。也有些湖泊位于纯粹由冰川刨蚀作用而形成的湖盆中。
北欧的湖泊,外形多数长而弯曲,一般呈西北-东南向或南北向伸展,湖岸由古老的结晶岩构成,湖中往往大小岛屿很多,多数湖泊都与河流有联系,它们或者位于河源,或者位于复杂的河湖系统内,起着调节河水的作用。较大的湖泊有拉多加湖、奥涅加湖、维纳恩湖、维特恩湖、塞马湖、伊曼德腊湖等。
二、东欧-中欧平原北部湖区
在东欧平原西北部和中欧平原北部分布着许多冰碛湖,其成因与武木(瓦尔代)冰期的冰川沉积有关。这里的冰川地貌还处于幼年期,地面起伏不平,排水不良,低地潴水成湖。这种湖一般不深,面积也不大,但数量甚多,往往形成特殊的湖泊景观。如前苏联的瓦尔代、波兰的马祖里和波莫瑞等地区均以湖泊众多著称。
三、阿尔卑斯山地湖区
阿尔卑斯山地是欧洲南半部湖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由于阿尔卑斯山地在第四纪时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活动中心,因此这里的许多湖泊在成因上也都与冰川有关。
阿尔卑斯山的湖泊可分两大类,一类是高山的冰斗湖,一类是主要在山前地带的冰碛湖。前者面积小,数量多;后者面积较大,如日内瓦湖、博登湖、马乔列湖、科摩湖和加尔达湖等。这些湖的形状一般呈长形,因为它们都是由山谷冰川的终碛堰塞而成的。由于冰川前进时的刨蚀作用,这些湖泊一般都相当深,如日内瓦湖深310米,博登湖深252米,加尔达湖深346米。分布在阿尔卑斯山前地带的湖泊往往是河流的上源,这些湖泊对于调节河流上游的水量和调节湖泊沿岸的气候都起一定作用。
总之,在欧洲的湖泊中,以冰川成因的湖泊数量最多,所占面积也最大,它们的分布范围,除上述几个比较集中的地区外,在不列颠群岛、比利牛斯山等地也有,但数量较少。此外,欧洲还有一些其他成因的湖泊,如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漏斗湖,沿海的潟湖,火山口的火口湖,以及河谷中的牛轭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