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都约160千米,在峨眉山市西南7000米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次峰金顶海拔3075米,三峰千佛顶海拔3046米。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千米,面积115平方千米。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
峨眉山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山势逶迤,大峨和二峨两山远望宛若秀眉一对,“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而得名。人们通常说的峨眉山大多指的是大峨山,山体有古生代花岗岩、变质岩构成,顶部有大面积玄武岩覆盖。峨眉山介于大凉山和邛郲山之间,地质上属于“峨眉断块带”,悬崖峭壁很多。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山体经风化、剥蚀、冰川、流水等自然力的雕塑,才逐渐演变成今日峰峦奇绝、千姿百态的名山。
由于山上山下气温悬殊较大,从山下到山顶气温相差约15℃。这种自然环境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山上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茂密的山林,多样的树种,到处都是翠绿、碧绿、墨绿的树叶,使山埋藏在厚厚的绿叶之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加上古木参天,流泉飞瀑,以及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渲染,使峨眉山的景色更加清幽,风景独秀。
1996年12月峨眉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有著名四大奇观:
第一是佛光,在四大奇观中,佛光被称为“奇中之奇”。常用“光环随人动,人影在环中”这两句话来形容峨眉山金顶佛光的奇妙。因此,每当人们来到峨眉山,总要爬上金顶,希冀看到舍身岩下波涛翻卷的云海中出现的色彩瑰丽的佛光。清晨在西峰之巅,骤然间,倾盆大雨从空而降,青山如洗,苍翠欲滴。一霎那间大雨扫空而过,满天霞彩。晕环七色的佛光,从岩腹中分娩而出,袅袅蒸腾起来。不是烟雾!不是云雾!奇妙绚丽的色彩真非人间所有。就是高明的画师,也无不惊叹“娥眉如画画不成”。这是天、地、人三者圆融无得的佛果,真是“人生难得几回见”。清代谭钟岳曾有诗描述:“非云非雾起层空,异彩奇辉迥不同。试向岩石高处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还有云海,在金顶卧云庵的东面,有一悬空600多米的崖台,名为睹光台,雄奇险峻,为峨眉山第一巨岩。这里天高云淡的日子很少,从洗象池到金顶,绝大多数时,都是烟雾弥漫,白云缭绕。无风之日,白云皑皑,烟海无边,寂静无声。有时又似薄雾笼罩,群峰时隐时现,犹如浮托在白云上的仙岛,显示出峨眉山的变幻莫测。这就是金顶四绝之一的“云海”。
另外,观日出,也要选在金顶之上才别有景致。黎明,东方漫漫发白,几缕银光射向苍穹,渐而变黄,继而橙红,渐渐自地平线渗出缕缕红霞,周围的云彩颜色变幻不定,忽而红忽而橙忽而紫。然后一点金黄在天边缓现,初似娥眉,渐如新月,而后一轮赤红的圆球冉冉升起,万道霞光普照仙山,顷刻之间,把整个峨眉山带入了一个生机无限的金色世界。
其次有圣灯,出现在黑夜。在峨眉山日隐星稀的夜空,在金顶舍身岩下的山谷间,常常出现一种甚为奇妙的自然现象:夜幕中,忽而数十道蓝绿色的光点时闪时现,看似迎面扑来,然而却转瞬即逝。这一景观俗称“圣灯”、“神灯”,佛门弟子说它是“佛灯”。
其实,所谓“圣灯”是因为峨眉山盛产磷灰石矿,它会释放出磷化氢气体,在适宜的气温下,这种气体遇到空气自燃,发出淡绿色的火光。其实,白天也有,只是人们看不到罢了。到了夜间,这种火显得十分明亮,而且,气体在燃烧之中,一闪一闪,忽明忽暗,若隐若现,时东时西,飘忽不定。古人便附会出“万盏明灯朝普贤”的神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