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不但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是人类数十万年来繁衍生息、生存发展的一种重要工具,特别是在人类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科技与信息革命掀起的新浪潮正汹涌澎湃、巨浪滔天,说话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需,也因直接影响个人事业成败而成为影响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就会发现,谈吐的缺陷往往可能导致个人事业的不幸或损及所服务机构的荣誉与利益,小则导致家庭不和,大则引起国际关系的紧张恶化。在工商界,一个人的谈吐如何,往往影响着企业是否愿意聘请他工作、与之交往,或是否愿意投他信任一票与之发生商业关系。
一个人如果谈吐有障碍或者表达能力不足,则会被人低估他的能力,甚至会被人扭曲形象。一个人即使思想如星星般熠熠生辉,即使勤奋得如一头老黄牛,即使知识渊博得像一本百科全书,但若缺乏良好的谈吐能力,则往往成功的机遇比其他人要少得多,也往往难以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中国古代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误国”之说,此言一语,道出了说话的举足轻重之用。据《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揭竿而起时,就是用演说发动群众的,他号召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这番鼓动演说,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盼”对鼓动人心、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在古希腊、古罗马,说话能力倍受重视,演说雄辩之风相当盛行。在当时的罗马,聆听演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级享受,演说家也比文学家占有更光辉的地位,论辩术则是一切高尚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和装饰品。那时的人们宁愿将时间花在听演讲、听辩论上,也不愿去听音乐、看比赛。更为有趣的是,许多哲学家同时又是演说家,他们在演说、雄辩与社交中形成了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到公元前4世纪,在雅典更是涌现了安提芬、伊索克拉底、德摩西尼等著名的“十大演讲家”。西方社会这种充分重视人的说话能力、充分重视人的演讲与雄辩能力的良好习惯,一直发扬光大,流传至今。现在许多国家首脑竞选,竞选演说往往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很显然,能够赢得鲜花和掌声的语言表达才是最有水平的。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说话水平,这就像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经常获得鲜花、掌声和众星拱月般的拥戴一样。因为,高超的说话水平能够使人获得无尚的成功!
口才是成功的阶梯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有的人在竞争中失败,有的人在合作中成功,这其中奥妙何在?生意场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关”之说;政治场上有“领导过问了”、“一言定升迁”之说;文化界有“点睛之笔”、“破题之语”;生活中更有生死荣辱系于一言之说。可见,在现代交际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以及与言谈交际相关知识能力的多寡,实在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
一位当翻译的朋友很有感慨地谈起他刚刚参加过的一次涉外谈判。他说,3位美国的工程师谈吐自如、幽默风趣,而我们的3位工程师论专业知识并不比人家差,可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要交流信息,要沟通思想,靠什么呢?靠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这种语言交际能力中,口语能力尤其重要,应用也最广泛。不善言谈的人是很难让人了解其价值的。
1991年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在北京同时揭晓。李雪健因为主演《焦裕禄》的主角焦裕禄,而同获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李雪健在颁奖会上致答谢词的时候,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他恰如其分地运用对比的两句话,既歌颂了焦裕禄的高尚品质,又表达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而且很有幽默感,给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在社会上,人们的能力有高有低,要快速了解他们,不妨看看他们的口才,口语能力的高低,其主要表现是说话的艺术。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通过成功的口才这一媒介,不熟识的人可以熟识起来,长期形成的隔阂可以消失,甚至单位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可以通过它得到解决。若是语言运用不当,也可能交际失败,甚至损害自身形象。
上海电视台1986年举办了一个苏、浙、沪越剧演唱大奖赛。经过激烈的争夺,一位越剧新秀一举夺魁。他在致答谢词的时候说:“今天,我捞到了第一名……”“捞”字出口,全场哗然。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如此说话,只会给人以粗俗浅陋之感,致使他的“新秀”形象顿时在观众的心目中暗淡了许多。此人因为口才不佳而使自己的事业遭到挫折。
目前,改革开放的政治形势和现代信息化社会对口才提出了时代的要求,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公关到外交,从教师到商人,能言善辩、出口成章的人越来越显示出一种固有的优势。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信息的第一载体。而口语又是人们最广泛应用、最经济简便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手段。许多人为什么不善言谈,“有货倒不出来”呢?在当年中日两国青年的联欢中,为什么日本青年大都洒脱自如、善于言谈,而我国青年大多拘谨木讷呢?有些人在全国或国际的某种比赛上获奖,为什么面对记者的采访竟连一句有实际意义的话都讲不出来呢?许多人参加演讲,为什么会把已经背诵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忘得一干二净,怎么也想不起来呢?许多人在聚会和社交的场合,为什么会金口难开、忸怩腼腆,尤其是和异性、陌生人、领导人物交往,更是脸红、心跳,羞于启口或是语无论次、不知所云呢?……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难道这是由于这些人弱智低能吗?当然不是!而是一道普遍存在的社会性难题。难道只是老实巴交不敢说、拘谨木讷当“闷葫芦”的问题吗?当然不止于此,那些信口开河、言之无物、废话连篇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有口无才的表现。难道我们许多中国人的笨嘴拙舌或有口无才是种族遗传下来的弱点和毛病吗?当然不是!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不仅有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唐诗宋词等等所代表的辉煌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口才与交际艺术上也曾是世界上高度发达、首屈一指的。历史上,孔子运用口语艺术开展教育,晏子使楚口才不凡,苏秦以雄辩之才挂起六国相印,张仪四处游说建功立业,范雎说秦王,触龙说赵太后,蔺相如“完壁归赵”,诸葛亮联吴抗曹、舌战群儒……到了近代和现代,也出现了梁启超、孙中山、鲁迅、毛泽东、周恩来、闻一多等等许多能言善讲的大师巨擘。可见,口才的兴盛是和文化发展、思想活跃、人才峰起密切相关、同步一致的。如今,文化教育空前普及,各种人才急待开发,而许多人却口才不行,这并非是先天不足,而是长期的传统观念和因循守旧的教育弊端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是长期不重视口才的必然结果。
中国有句古话:“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确,跟那些有知识且具有口才的人交谈,比喝了醇酒更令人兴奋,比听交响乐更能振奋精神。良好的话语可以带给人愉悦和欢畅,帮助你增加知识和修养,激发你的创造力,也可以增进人们感情的融洽。
在经济发达、重视信息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风度来判断其学识、修养能力。在这里,口才与交际的学问作用之大,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意料。难怪美国人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把“口才、金钱和原子弹”看作是赖以在世界上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60年代以后,他们又把“口才、金钱和电脑”看作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电脑”代替了“原子弹”、而“口才”竟连续独冠“三要”之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非同小可,其中的奥秘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定:是人才者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而且是不可多得的通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说话,不需要和别人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信息社会就是要提高信息的价值;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和现代生活就是要发展口才与交际能力。所以,口才和交际能力确实是我们提高素质、开发潜能的主要途径,确实是我们驾驭生活、改善人生、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
通观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把口才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如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西塞罗就是一位雄辩家。公元前63年,西赛罗当选为执政官,遇到了以喀提林为首的阴谋集团夺取政权的事件。为揭露他们的阴谋,西塞罗在元老院接二连三地发表了著名的《反对喀提林》等四篇演说。在演说中,他表现了高超的口才,把讽刺、比喻、比较等修辞手法,把简练明快、优美动人的词汇巧妙结合起来,使其演讲跌宕紧凑,犹如高山流水,欢畅清澈、雄壮有力。结果,口才成功地帮助西塞罗击败了喀提林。周恩来的口才蜚声海内外,他应变机敏,气魄非凡,言辞犀利,柔中有刚,就连敌手也情不自禁地露出赞许之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赞周恩来在谈判中“精力充沛,准备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下表现得泰然自若”。林肯的《裂开了的房子》和《葛底斯堡的演说》,感情炽烈、思想深邃,为武装美国人民的思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于一般人来说,虽不至于用演说引导群众、鼓舞士气,但日常生活、工作中与人交际也需要有良好的口才,否则,成功之路也会更加曲折。
毫不夸张地说,口才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用口语表示思想感情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懂得语言艺术的人,懂得相处之道的人,他不会勉强别人与自己有相同的观点,而巧妙地引导他人到自己的思想上来,那些善于用口语准确、贴切、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人,办事往往圆满。反之,不懂得语言艺术的人,最后自己也会陷入困境。不重视口才锻炼的人,一生中失败于口才的事是屡见不鲜的,甚至会因说话不当而导致意想不到的恶果。有位少年卧轨自杀,起因是这位16岁的学生因外出游玩没做功课,被父亲骂了一句:“真是人头猪脑,还不如去死。”父亲的这么一句气话导致了这场悲剧。如果他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讲道理,运用口才的一些具体技巧耐心说话,这种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美国俄亥俄州的马瑞塔学院把毕业之后工作不久和毕业之后工作10年以上的新老两部分毕业生请回学院进行测验,让他们根据各自的亲身体会回答;你在学校里学的哪一两门功课对你走上社会最有用?新老毕业生一致回答:最有用的课程是演讲学和交际学,它教会我们怎样说话,怎样与人打交道;其次是英语课,它教会我们怎样阅读和写作。
在美国留学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口才和交际的学问,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盛行,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很重视开设这门课程。在这方面,我们也需要睁开眼睛看世界。
10年前,我国有几位专家学者赴美考察,这是第一次以演讲与交际为目的的出国考察。他们了解到,美国各个中等学校和高等院校都把演讲与交际作为必修课开设,小学有口语训练课。他们所到的院校都有演讲大厅和设备完善的演讲练习室。各院校经常开展演讲、论辩比赛和各种交际活动。教演讲学和交际学的教师水平很高,不但知识丰富,有理论著述,而且具备高超的实际能力。美国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很重视口才和交际能力,其中最受尊重、能赚大钱的政治家、企业家、律师、教授、牧师、商人和医生等几种人都具备出众的口才,善于演讲和交际,难怪他们把口才列为“三大法宝”的第一位。
在我国,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说话、演讲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更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口才这门学问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从而也促使人们加深了对它的研究。
但是,有些人却认为,不论有无口才,只要自己有其他才干,同样可以达到成功。可是,才干被人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双方接触时间不长,相互还不了解的情况下,许多时候还需要“毛遂自荐”,向对方显示自己的能力,这就必须借助于口才了。当代口才艺术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这样一件事:费城有一位青年,为谋求职业,整天在街上徜徉,为的是想有哪一位阔人能发现他的“存在”。然而,不管他做出什么引人注目的举动,都无法引起人家的注意。有一天,他灵机一动,突然闯进该城巨富鲍尔?吉勃斯先生的办公室,请求主人牺牲一分钟接见并容许他讲一两句话。吉勃斯看到这位衣衫褴褛的青年神采奕奕,也许出于怜悯,破例满足了他的要求。起初,吉勃斯只想应付一两句,想不到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了一个小时。结果,这位青年获得了一个优越的职位。这样一个穷途落魄的青年,在以前谋职一无所获的情况下,竟在半天之内获如此美满的结果,不能不部分归功于他说话有一种慑人心魄的磁力。
再举一个口才优秀的人的成功事例:选美,一般人以为只要一个年轻女子长相漂亮、天生丽质,便有可能交上好运。其实,有些摩登女郎虽然外貌标致俊俏,服饰更是新奇漂亮,但文化素养很差,语言粗俗浅陋,不仅当众说话毫无魅力可言,外表的美貌也因此而丧失了光彩。而在1986年和1988年分别当选为“最佳亚洲小姐”和“最佳太平洋小姐”的利智,不仅以美丽的仪表和姿态使评判团和广大观众为之倾倒,更以机智灵敏的思维和超凡脱俗的谈吐令人拍案赞叹。
司仪问:“你夺冠后,如果曾与你为敌的人前来献殷勤,你将怎样对待?”
利智说:“我会热情温柔地向他们说声‘多谢’!因为真正的敌人,有时也会成为真正的朋友。他们的嘲讽刺激使我更加努力,才有夺冠的今天……”
司仪问:“美,多少年不变?短暂的美,是不是美?”
利智答:“美是没有年限的。短暂的美也是美。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她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她们的美名却流传百世。”
利智的即兴回答恰到好处,不仅让司仪、评委和广大听众,也让与她激烈竞争的对手心悦诚服,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采,倾倒了上万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