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有八宝,而大院姜,自古即列八宝之一。姜是大通人居家必备的一道菜品。逢年过节,那端上桌的除了五香蛋,除了瓜子糕点,除了香菜,有一道茶点必不可少,那就是姜。糖醋姜、冰姜、酱姜、干姜各有所备。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尝过大院姜,三天后剔出牙逢中的姜丝,随口嚼之,仍淳厚多味。大院姜就这样名扬天外了。
大通一河两岸都有腌姜的习惯。九月,是腌姜的季节。姜买来后,在清水中刮去姜皮,晒一二个太阳,揉进盐粒,三两天后,姜白中微黄,清水洗净了,放在糖醋的瓶中,又三两天,就能进嘴了。除了逢年过节当作茶点招待客人,清晨,泡一壶好茶,夹两块腌姜,撕成姜条,盛在小碟里,喝着茶,就着姜,悠悠地,拉着家常,一个早晨就这样过去了。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通人说,宁可仓无粮,不可啖无姜。
大院姜的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据说当年姜子牙遭纣王追杀而逃到大通,慌不择路,一脚跌倒在姜田里。又冷又饿的姜子牙从他脚下的泥土里抠出一截姜来,擦去姜皮上的泥土,送进嘴里咀嚼起来,没想到竟然甜中有辣,脆中生香,嚼完之后,浑身竟冒出丝丝热汗。经向人打听,原来此物名姜。若干年后,姜子牙发迹,于周朝拜相,仍不忘当年在大通附近吃过的姜,大院姜就这样出名了,于是就有颜语说:跌倒姜子牙,冒出子牙姜。
父亲在时,每年九月,都要为我们腌制一罐好姜,这些姜一直吃到第二年正月。有时候,父亲会亲自前往大院选姜,姜买来后,浸在水桶里,等到晚上刮姜皮时,一个屋里都弥漫着姜的香辣之气。做糖醋姜一定要选择嫩姜芽,老姜就用线穿起来,挂在厨房的墙上,干姜有除腥去土的功效,是烧鱼或炖肉必备的佐料。即使是姜皮,也不可随便扔了,晒干了,收进一只盒子里,冬天感冒了,用这些姜皮烧成红糖姜茶,趁热喝了,或者索性煮一锅姜皮水,烫烫脚,出一身汗,再蒙头大睡一场,第二天就全轻松了。
父亲过世后,母亲随我们迁居外乡,仍然居住在铜陵的大哥接替父亲,每年都要为我们兄妹各腌一罐好姜。2007年,大哥因病逝世,每年给我们腌姜的任务就落到大嫂头上。吃着这些姜,想到亲人健在时的情形,就会有一股暖流漫过心头。姜,就成了地处南北的亲人之间传递亲情的圣物,因此,我要感谢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