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又称迎曦门,建成于道光九年(1829),是竹堑古城至今独留的建筑,因坐落在大街汇聚的圆环上,长久以来一直为新竹市的重要地标。1999年,市政府以“新竹之心”的意象,整建圆环为“东门城广场”,让市民得以亲近这个百年古迹,两旁的护城河亦修为亲水公园,连结成市中心的绿色休息带。
东门城广场呈椭圆状,虽身处9条马路汇聚之处,但透过巧妙的空间设计与绿化,倒成了隔绝尘嚣的公园。古朴的迎曦门矗立在广场边端,以来自大陆的花岗石构成,门楼采歇山重檐式,燕尾脊翘起,檐下吊筒典雅秀丽;女墙上并有砖砌的雉堞,中央开方形射孔,作为防御掩体之用,城门旁立有“淡水厅筑城碑”,详述建城经过。
古护城河段则整建为行人地下道,辟为艺廊,以老照片供人缅怀风城的过往。门楼四周以环城步道围绕,除提供不同的欣赏视角外,精镂着吟咏竹堑风光的四面“诗墙”,更让游客感受不同时代中,文人笔下的风城魅力。
广场的正前方铺有一面玻璃地坪,不但在景观上与亲水区相互呼应,更点带出玻璃为新竹重要产业的地位;而镶嵌其上的米粉状霓虹灯,则迫切地表现出新竹的物产特色,可说是高科技与古城意象的巧妙融合,师法凯旋门的情境灯光,每在夜里投射出灿烂辉煌,点缀出迎曦门的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