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水推舟是指借助已有的形势,采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巧妙地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为高明的博弈策略。
有一位丞相被人家用一幅图就弄得灰头灰脸地下野,这估计是历史上最为高明的顺水推舟的博弈,这位丞相就是宋代的王安石。有意思的是,他能够上台执政,使用的也是顺水推舟的博弈策略。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公元1024年赴京开封应试,名列进士第四。不久,他被派往扬州担任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1047年,他调往鄞县任知县。在鄞县兴修水利,试行青苗法,打击豪强地主的高利贷行为;大力兴办教育,受到百姓的爱戴。在担任地方官的十几年间,无论是做知州,还是任监司官,他都努力做一些实实在在、兴利除害的事情。
1058年10月,王安石被调任三司度支判官,成为京官,接近了权力中枢。在外任官十几年,此时的王安石已积累了丰富的地方经验。体察社会弊病、了解民间疾苦的王安石上任后,决心推行改革。
其实,王安石并不是第一个主张改革的士大夫。北宋中期,呼唤通变救弊,渴求振时兴治,成了士大夫社会中势不可遏的思潮。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新政”,最后以失败告终。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渴望变法,1058年,他向仁宗上了《万言书》,系统地提出了改革的意见,却是石沉大海。
最高路线走不通,他就走太子路线。当时太子府掌文书的记事官韩维是王安石的好友,王安石借他之口在当时的太子,日后的神宗面前推销自己的变法观点。后来韩维升迁,又推荐王安石替代自己,王安石讲述北宋政策造成的弊端,指出变法是唯一的出路,得到神宗的支持。1069年2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实行变法。这就是一种信息博弈的策略,在这里,王安石利用接近太子和神宗的机会,阐述北宋政权面临的种种危机,使神宗皇帝对当时的形势有所了解,对神宗来说,他有两种选择,接受变法,可能巩固统治;不变,国势继续糜烂下去,统治难以维护,王安石的游说,使他选择了前者。在这场博弈中,王安石是利用“天下”这只“船”会有倾覆危险来实现皇帝支持自己变法的目的。
1070年12月,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赋予他更大的权力以推动变法。王安石感激皇上的恩遇,倾全力实行变法。王安石陆续推出青苗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等,这属理财富国一类;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则属于整军强兵一类;更贡举、兴学校等,则属整顿吏治、培养人才一类。变法的中心是“理财”,“理财”的方法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然而,变法总会侵犯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就必然受到他们的攻击。由于王安石主张“剧变”,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反对派以司马光为首,在太皇太后和歧王赵颢的支持下,对新法进行了全面的攻击。
守旧派反对改革,首先制造谣言,1067年,王安石刚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后,御史中丞禾吕海就攻击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后来在司马光为神宗起草的诏书中又诋毁王安石变法导致“士大夫沸腾,百姓骚动”等言语,王安石一面推行新法,用事实说话,一面进行坚决抵制和解释,坚定神宗的变法决心。
谣言不行,守旧派又利用古人迷信鬼神天象的心理,把各种自然现象和灾害和变法附会起来,诋毁变法。公元1072年春,司天监灵台郎元瑛奏言:“天久阳,星失度,这是由于强臣擅国,政失民心之故,应当罢免王安石。”
枢密使文彦博为了阻挠市易法,居然上书说:“市易,招民怨,致使华山都崩塌了,这难道不是上天在警告吗?”1075年10月,彗星出现,反对派趁机又掀起一次反对变法的高潮。对于这些攻击,王安石著书立说,一一加以解释,他甚至勇敢地提出:“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响亮口号。
然而,迫使王安石下台的却是一幅小小的《流民图》。1074年4月,天下大旱八个月,反对派声言这是上天不满的表现。神宗自己也有所怀疑,这时一个小官吏郑侠上书神宗,并献上《流民图》,说:“旱灾主要是新法招来的,罢了王安石的官,天就会下雨。”宋神宗因此对变法有些怀疑。王安石不得不自请辞退。其形势:
在这场博弈中,保守派反复利用各种天变和灾害来攻击新法。所谓谎言说了一百遍也会变成真理。神宗面对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内心不免猜疑,但在“富国强兵”理想的支持下,不得不继续支撑,希望有所转机。但一幅《流民图》给神宗传递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信息:是变法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变法反而使国家贫困。
事实上,不论变法与否,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灾荒年年都会有,百姓逃荒,到处流亡,也是生存的方式。这是常识,但这一切对居于深宫的最高统治者来说,是不明白的。神宗只知道,变法并没有达到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的目的,这样无疑对王安石的一切努力作了彻底否定。王安石失去了神宗信任,就只能下台了。所以说,一幅图传递一个模糊的信息,使十一世纪世界权势最大的丞相下岗,这也是博弈创造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