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满是胃肠病的主要症状,或表现在上腹部,或表现在下腹部,不论病因怎样,气滞是其主要的病理结果,如《瘟疫论》曰:“邪留于胃,故里气结滞,里气结,表气因而不通,于是肌肉之邪不能达于肌表。下后里气以通,表气以顺,向者郁于肌肉之邪方能尽。”
胃肠气滞在传统治疗中,多以行气为主,即在辨证的基础上,多加用香附、木香、元胡、甘松、青皮、陈皮、枳实等品,病人服药后,取效甚微。这非常值得我们深思。胃肠病在发病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脾胃功能下降,而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同处于中焦,如脾胃阻塞、寒凝、痰浊、食积、瘀血内停,就会产生气滞不通,痞满发作,行气是其对症之法,但行气也只能贪一时之功,使气一时消散,但气仍在胃肠之中,久而又会结滞。我们在临床中反复实践,认为胃肠病除胀的关键是排气。采用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破气药与补气药相结合,达到行气的目的,药用黄芪30g大补脾胃元气,配以三棱、莪术以破气散结,气行则痞满自消;再加用枳实、枳壳、厚朴、沉香等行气下气之品,即可排出胃肠中多余的滞气,共同达到消除病源的目的,此为一劳永逸之法。
“典型病例”
李某,女,55岁,汉族。初诊2004年8月29日。主诉:上腹胀满三年余。伴呃逆,胃脘部冰冷,乏力,睡眠不佳,大便每日两次,小便正常,两目干涩,视物不清。面色灰暗,精神较差。舌红苔黄腻,脉沉细。查体:腹软,心肺(-)。辨证为胃肠气机郁滞,治以行气下气。药用半夏、石菖蒲、代赭石、焦槟榔、枳实、厚朴、川楝子、橘核、柴胡、白术、郁李仁、莱菔子各10g,仙鹤草、白芍、川牛膝、莱菔子、神曲各12g,石决明30g。六副,每日一剂,水煎服。二诊2004年9月5日,腹已不胀,诸证减轻,舌苔已退,脉象已起,改上方为散,调成糊状服用。服药3个月,至今未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