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测评的基本原理是在综合了哲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领导科学、心理学、应用数学、模糊数学等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源测评的实践,不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人力资源测评工作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人力资源测评的理论依据。
人力资源测评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个体差异原理、测量与评定原理、定性与定量原理、静态与动态原理、模糊与精确原理等。
(1)个体差异原理
个体差异包括能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能力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差异,是由性别、年龄、地区、种族、职业、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例如,在操纵能力方面,无论是速度还是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女性的能力不如男性;从体力来看,年长者不如青壮年。个性差异亦称为人格差异,主要指人的气质、动机、兴趣、追求、态度、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例如,男性的偏好倾向于理论、经济、政治等方面,而女性倾向于精神价值、艺术欣赏及关心别人福利等;青年人对新生事物反应敏感,有锐气,而中年人比较稳健,老年人比较保守。
由于人和人之间客观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在人员素质测评中,只有摸清人员的能力差异和人格差异,才能客观地、合理地测评人员素质。
(2)测量与评定原理
测量和评定是人员素质测评活动中相对应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方面。测量是评定的基础,评定是测量的继续和深化。没有准确客观的测量,就不会有科学合理的评定;离开了科学合理的评定,即使有准确客观的测量,也难以正确测评人员的素质。这两者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3)定性与定量原理
定性是对人与事的本质属性进行鉴别与确定。定量是通过数学符号来表现人员素质的特征。定性通常注重“质”的方面,而定量通常注重“量”的方面。定量是定性的基础,定性则是定量的出发点和结果。定量只能作为阐明定性的客观基础,定性也只能作为定量的前提和归宿。定性与定量原理的实质就是通过人事管理的丰富经验与数学方法相结合,使测评标准和计量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人员素质与数量之间的一致性。
(4)静态与动态原理
测评各类人员的素质时,既要考察人们在一定稳定情况下的行为,又要考察在动态条件下的行为;既要保持测评手段和方法的相对稳定性,又要注意测评手段和方法的动态发展性,即把稳定与发展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5)模糊与精确原理
模糊是指由于概念外延的不明确性而引起的判断上的不确定性;精确是指对事物判断的确定性。人员素质测评就是模糊与精确的统一。在人员素质定量化的描述中,既要体现定量化的精确性,同时又要明确地运用模糊原则和方法,使人员素质差异客观地、定量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