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大多继发于急性盆腔炎,因急性盆腔炎未能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引起。或患者体质较差,病原菌毒力较弱,初起即为慢性,属妇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下腹隐痛、坠胀、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等,且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因禀赋不足,摄生不慎,阴户不洁或劳倦过度所致。常见症状为一侧或两侧小腹疼痛、坠胀、腰痛、带下量多、月经失调、性交痛、经期发热等。
由气滞血淤引起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淤型)
小腹刺痛或胀痛,疼痛传至腰骶部,下腹部有包块,压之疼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色暗有块。舌暗边有淤点,苔薄白,脉弦细
平素性格抑郁,或愤怒过度,使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而血淤,血行不畅而发病
由湿热淤结引起的慢性盆腔炎(湿热淤结型)
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下腹疼痛,有灼热感,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黄白,口干口苦,胸闷纳呆,小便黄短,大便于结,舌质暗红,有淤点淤斑,苔白腻,脉弦数或濡数
素有湿热内蕴,阻滞气血,淤积冲任;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若受湿热之邪,胞脉血行不畅而易发病
由寒湿凝滞引起的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
小腹冷痛,痛处不移,得温痛减,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沉紧
经行产后,余血未尽,若受雨水、寒冷或寒湿侵袭,极易伤及胞脉,血行不畅则引发疾病
由脾虚湿淤互结引起的慢性盆腔炎(脾虚湿淤互结型)
下腹隐痛,坠胀,腰骶酸痛,尤其是劳累反应会更加严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气,神疲乏力,舌质淡黯,有淤点淤斑,苔白或腻,脉缓弱
平时多体虚脾虚,若饮食不当、劳倦过度、思虑都易伤脾,湿浊内生,与淤血相搏结,易引发疾病
由肾阳虚引起的慢性盆腔炎(肾阳虚型)
带下量多,质稀如水,畏寒肢冷,头晕耳呜,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少腹坠痛,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患者平素肾气不足,或房事过度;或经期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寒邪入里,损伤肾阳,胞脉虚寒而引发疾病
气滞血淤型
主要特征 小腹刺痛或胀痛,疼痛传至腰骶部,下腹部有包块,压之疼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色暗有块。舌暗边有淤点,苔薄白,脉弦细。
致病原因 平素性格抑郁,或忿怒过度,使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而血淤,冲任阻滞,胞脉血行不畅而发病。
中药方剂 以活血化淤、理气止痛为原则,方剂有牡丹散,成分为牡丹皮、桂心、当归、延胡索各30克,莪术、牛膝、赤芍药各60克,荆三棱45克。有化淤消癥的作用,适合久虚羸瘦、血气走疰、心腹疼痛、不思饮食人群食用。
穴位按摩 带脉为缓解治疗本病的穴位之一,女性疾病均发生在带脉以下而当冲任二脉经过之处。具体按摩方法是患者仰卧位,点按带脉,半分钟左右。手法需轻快、柔和,反复如此3分钟。
食疗方法 可适度食用当归、赤芍、牡丹皮、丹参、郁金、香附、木香、枳壳、车前子、败酱草、毛冬青等食材。代表食疗方一:山楂30克,佛手15克,苦荬菜60克,加水同煎,每日1剂,连服7~8剂;食疗方二:败酱草30克,佛手、玫瑰花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5~6天。
日常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要注意经期、产后、流产后下阴部位的卫生。避免精神刺激,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活跃思维,不消极悲观。
湿热淤结型
主要特征 患者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下腹疼痛,有灼热感,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黄白,口干口苦,胸闷纳呆,小便黄短,大便于结,舌质暗红,有淤点淤斑,苔白腻,脉弦数或濡数。
致病原因 患者素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滞气血,淤积冲任;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若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相搏结,淤阻冲任,胞脉血行不畅而易发病。
中药方剂 以清热利湿、活血化淤为原则,代表方剂如清热调血汤,成分为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黄连、香附、桃仁、红花、延胡索、牡丹皮、蓬莪术等。
穴位按摩 缓解本病症可选气海穴,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十等分后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姿势,掌揉气海3~5分钟。
食疗方法 代表食材有赤芍、牡丹皮、丹参、车前子、泽泻、栀子、败酱草、忍冬藤、大黄、枳壳、毛冬青、茵陈等。
日常护理 避免受湿热外邪的侵袭,不宜过度劳累。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鸡蛋、豆腐、赤豆、菠菜等食物非常合适。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降低体温,因盆腔炎易导致身体发热。
寒湿凝滞型
主要特征 小腹冷痛,痛处不移,得温痛减,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沉紧。
致病原因 女性在经行产后,余血未尽,一旦受到雨水、寒冷或寒湿的侵袭,极易伤及胞脉,血也被寒湿冷所凝,冲任阻滞,血行不畅则引发疾病。
中药方剂 以散寒除湿、活血化淤为主要原则,代表方剂有桂枝茯苓丸。主要成分为桂枝100克,茯苓100克,牡丹皮100克,赤芍100克,桃仁100克,将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于女性血淤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等病症的治愈。一般适宜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穴位按摩 患者侧卧位,术者两手掌交替着力,一手固定腹部,另一手置于髂骨内上缘处,自上向内下方,向斜下方反复擦摩小腹部2分钟;再换作对侧,方法同上。
食疗方法 代表食材有桂枝、小茴香、当归、川芎、赤芍、丹参、茯苓、白术、乌药、延胡索等。
日常护理 避免雨水、寒凉或是寒湿等外泄的侵袭;秋冬季节突变时需注意增添衣物,以免受凉;经期忌房事,以免感染。
脾虚湿淤互结型
主要特征 下腹隐痛,坠胀,腰骶酸痛,尤其是劳累反应会更加严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气,神疲乏力,舌质淡黯,有淤点淤斑,苔白或腻,脉缓弱。
致病原因 患者平时多体虚脾虚,若饮食不当、劳倦过度、思虑都易伤脾,脾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注于下焦,与淤血相搏结,湿淤互结,冲任损伤则易引发疾病。
中药方剂 适宜食用有健脾化湿、活血化淤功效的中药,代表方剂如完带汤,成分为白术10克,党参10克,车前子(包煎)10克,苍术30克,炒山药30克,陈皮12克,柴胡3克,炒芥穗3克,白芍15克,生姜6克,大枣6枚,有健脾利湿、疏肝和血的功能。主治脾虚、湿盛、眩晕。以水煎服即可。
穴位按摩 取坐位,闭目,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此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
食疗方法 代表食材有丹参、赤芍、当归、茯苓、白术、党参、郁金、香附、车前子、苍术、薏苡仁、炙甘草。
日常护理 不抑郁寡欢,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不过度劳累,病后或是术后尤其要保养好身体。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户外运动,不断提高自身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肾阳虚型
主要特征 带下量多,质稀如水,畏寒肢冷,头晕耳呜,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少腹坠痛,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致病原因 患者平素肾气不足,或房事过度,命门火衰;或经期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寒邪入里,损伤肾阳,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而引发疾病。
中药方剂 适宜选用有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功效的药材,代表方剂如内补丸。成分为黄连30克,当归22.5克,干姜15克,阿胶22.5克,主治冷热气不和,腹痛,下痢不止等病症。一般每次服30丸,以粥饮送下。
穴位按摩 腰俞是缓解和治疗本病症的主穴,位于腰部,臀沟分开处。取穴时,采用俯卧姿势,两手相叠放在腰俞穴上,上下方向反复摩擦30~50次,以腰骶部发热为宜。
食疗方法 代表食材有熟附子、肉桂、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黄芪、白术、茯苓、当归、桑螵蛸等。食疗方一:韭菜根50克,鸡蛋2个,白糖50克,同煮汤食,连服数天;食疗方二:核桃仁20克,芡实18克,莲子18克,粳米60克,煮粥常食。
日常护理 避免房事过度,以不影响第二天正常生活为宜。经期避免接触寒气,不用或是少用凉水洗衣物;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扩大感染,引起炎症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