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玉耳坠金环》,盖遗山用前人词首句为名,赋虞美人草。
儿女情多,甚千秋万古,不易消磨。拔山力尽垓下困,英雄尚拥兵戈。含红泪,颦翠蛾,拌血污游魂逐太阿。草也风流犹弄,舞态婆娑。
当时夜间楚歌,叹乌骓不逝,恨满山河。匆匆玉帐人东去,耿耿素志无他。黄陵庙,湘水波,记染竹成斑泣舜娥。又岂止虞兮,无可奈何。
“赏析”
在这首《秋色横空》中,作者白朴借写虞美人草,将楚汉之争时项羽与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写入词中,塑造了一个悲剧英雄和一个多情女子的形象。作者在叙述二人生离死别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
词之上阕,作者首先感慨自古“儿女情多”,有的爱情故事甚至延续了“千秋万古”,仍然“不易消磨”。紧接着,作者举了项羽和虞姬这个实例,作为佐证。想当年,能够“拔山力尽”的大英雄项羽被困于垓下之时,虞姬一直追随在项羽左右。当时,虞姬“含红泪,颦翠蛾”,是说她泪如雨下,满面愁容,不忍离项羽而去,结果终于“拌血污游魂逐太阿”,伏剑自刎,含恨而亡。尽管后人无数次地讲述这个故事,但我们仍能被主人公真挚的爱情所打动,进而产生共鸣,并同情二人的遭遇。写到这里,作者并未就此搁笔,而是回过头来写“虞美人草”,只见那草“风流犹舞”,且“舞态婆娑”,就像活着的虞姬一样。至此,作者用了一种较为美好的意象作为上阕的结尾。
词之下阕,作者依据《史记》等的记载,接着写“垓下之围”,相继写到了“夜间楚歌”、“乌骓不逝”、“玉帐人东去”等人和事,这些较易被读者所理解。然后,白朴又使用了“黄陵庙”、“湘水波”、“染竹成斑泣舜娥”等典故,这既可以说是作者被感动后流的泪水,也可以说是虞姬和项羽伤心的泪水,大概也是作者自己思念亲人、思念亡妻的泪水。读者从本词的最后两句“又岂止虞兮,无可奈何”,便可读出作者语气中那种深深的思念、感慨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