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夏四月八日夜,梦有人以三元秘秋水五言谓予,请三元之义,曰上中下也。恍惚玩味,可作《水调歌头》首句,恨秘字之义未详。后从相国史公欢游如平生,俾赋乐章,因道此句,但不知秘字何意,公曰秘即封也。甫一韵而寤,后三日成之,以识其异。
三元秘秋水。天人点破消息,梦里悟南华。河伯徒,归毫末,一笑井中蛙。试问漆园老,谁是大方家。
黄钟,推甲子,定无差。悠悠天理人事,风外万飞沙。且弄空山明月,自荐寒泉秋菊,睡起漱朝霞。更欲辨齐物,银海眩生花。
“赏析”
该词缺字较多,使读者不能通读,但却并不影响我们理解该词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在这篇《水调歌头》中,首句“三元秘秋水”系作者首创,恐怕连作者也是一知半解,未能详解其意。通读全词可知,作者将“秋水”二字理解为庄子之《秋水篇》,进而引出庄子的思想。
词之上阕,作者提到道家思想,并将庄子其人及其《秋水篇》、《齐物论》等作品内容,穿插在本词中。如他先用“梦里悟南华”来说明自己的出世思想,接着又用“河伯徒”来嘲笑自己的这种思想,并贬称自己是“毫末”和“井中蛙”。既然如此,大概只有庄子才知道谁是真正的“大方家”,是真正境界高深的人吧。
词之下阕,作者还是对庄子思想不能释怀,对隐逸生活不能释怀,故而他在脑海中总是一遍遍地想象那种“空山明月”、“寒泉秋菊”、“睡起漱朝霞”般的生活和景象,那是如此的优美、宁静、闲适,如此的令人向往。当作者面对如此美景之时,他突然醒悟了,他应该用庄子“齐物”思想去平等看待世间万物,而不应该厚此薄彼,大概只有这样,人的眼中才不会有美丑,色彩才会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