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见赓前韵,复自和数章,戏呈施雪谷景悦。
楼船万艘下,钟阜一龙空。胭脂石井犹在,移出景阳宫。花草吴时幽径,禾黍陈家古殿,无复戍楼雄。更道子山赋,愁杀白头翁。
记当年,南北恨,马牛风。降旙一片飞出,难与向来同。璧月琼枝新恨。结绮临春好梦,毕竟有时终。莫唱后庭曲,声在泪痕中!
“赏析”
此词与前词所作时间相同,即至元十八年(1281),白朴时年五十六岁。词中上阕说道,现在的金陵已无往日的帝王之气而空空如也,东吴时的幽径被野花小草覆盖,那南朝陈家的古殿现也成了禾田,就连陈后主与妃嫔受辱的胭脂井,也“移出”了不复存在的陈家景阳宫,再要谈起庾信的《哀江南赋》那悲凉的诗句,更要愁杀我们这些白发的老头子了。上阕谈古,下阕直指现实,北国金朝与南宋先后被蒙军灭亡,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可蒙军所到之处,遇到的都是些降兵败将而“降旙一片飞出”。不论是国破家亡的旧仇新恨,还是陈后主与张贵妃在临春阁、结绮阁那温柔淫靡之乡的“好梦”,毕竟也有个结束的时候。最后两句奉劝有识之士,不要像陈后主那样在此时唱淫靡的亡国之音,反元复国的呐喊声应在最悲痛之时喊出!这首词已超越了感叹兴亡之界,是一篇充满血泪仇恨的讨元檄文!此时,他已不是从前那样只为金亡、为家仇而感叹,而是超越自我恩怨,站到被压迫、被迫害的大民族利益的立场上,为反对异族统治,为反元复汉而大声疾呼了。同时,该词也预示着,元朝统治阶级采用高压手段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注定要失败,也就在此词写出之后约九十年,元朝就被朱元璋赶下了历史舞台。
这首词很成功地应用了对仗、比兴手法,如首句“万艘下”对“一龙空”,“花草吴时幽径”对“禾黍陈家古殿”,把金陵昔盛今衰的景象在比兴之中写得生动形象,还有那句“胭脂石井犹在,移出景阳宫”,乍看“石井”怎么能“移出”呢?仔细品味,却有哲理,白朴把“景阳宫”作为那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标志,而不是实体。陈朝一亡,这个标志也就失去其原来代表的意义,况且陈家古殿已成为禾黍之田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原来皇宫里的井,现在也就变成了禾田野地里的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移出”二字可谓迁想妙得之词。特别是全词的最后两句“莫唱后庭曲,声在泪痕中”,假如用“先入为主”的眼光看,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细究亡国之音的“后庭曲”典故,便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效应。白朴一反“无为”之态,义无反顾地向异族统治者亮出了“投枪匕首”,这在元代文人中也是很少见的。从这首词也不难看出元好问对他的影响。这首怀古词,无论从艺术造诣,还是思想境界,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应是白朴词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怀古词中的优秀作品之一,故称白朴为爱国词人也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