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梧深院悄,清明过也,秋千闲了。杨柳阴中,又是一番啼鸟。人去瑶台路远,孤负却花前欢笑。音信杳,西楼尽日,凭阑凝眺。
缥缈,露阁云窗,恨梦断青鸾,夜深寒悄。檐玉敲残,捱得五更风小。麝炷金猊烬冷,画烛短银屏空照。芳径晓,惆怅落红多少。
“赏析”
本词与上首词略同,均作于蒙古中统三年(1262)前后。熟读本词,读者不难发现其中李煜《相见欢》的影子。尤其是“碧梧”、“深院悄”、“西楼尽日”等词,极易让人联想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只是李煜的“别是一番滋味”是亡国之恨,而作者的“滋味”却是一种隐隐的思乡之痛。
上阕,白朴用动静结合的手段,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荒凉、寂寞的氛围,如“碧梧深院悄”、“秋千闲了”写静,“啼鸟”写动,写静固然为了强调“静”,写动更是为了突出“静”。二者先后出现,一种寂寞之感的油然而生。正值清明时节,是人们团聚、祭祖的日子,作者却独自一人在南方四处游走,并且没有来自家乡的任何消息。
下阕,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写当日深夜到次日清晨之间的作者的活动。“青鸾”可借指送信的使者,用在此处,正好可以说明作者盼望家信到来的急切心情,与上阕的“音信杳”相呼应。作者正要梦到“青鸾”时,梦却断了,故而内心变得更加空虚。这时,梦醒的作者感到“夜深寒悄”,一股寒意袭来,这不只是作者身体上的“寒冷”,更是一种心灵的“寒冷”;深夜,风雨交加,“檐玉敲残”,直到“五更风小”,说明作者也一夜未眠,也许他陷入深深的思索,也许他是为了找回自己的“梦”;天终于亮了,香炉里的麝香也烧尽了,户外却是“落红”一片。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在清明时节,内心更加孤独、寂寞,思乡之情尤炽。在词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却处处包含着一种感情、一种思念、一种期待,令人十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