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那新晋宫女也劝说皇帝不要如此执念,她并不奢求那些名号和富贵,只求与皇帝相爱相守,白首到老。可是皇帝却并不听劝说,执意要与全天下作对,必然要将自己最最心爱的女子封为皇贵妃,给自己心爱的女子一个名正言顺的封号!
“朕本是堂堂一朝皇帝,如若连自己心爱之女子都保护不了,如若连想要给朕最心爱之女子册封一个贵妃的封号,都要看着天下人的脸色,那么便是朕太过无用了!朕这皇帝还做得个什么劲呢?!朕这个皇帝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好,连自己的女人都不能够保证她不受委屈,那朕这个皇帝又有什么用?!朕这个皇帝又如何保护全天下的黎民百姓?!这一次,朕只听自己的,至于他人,朕统统不听!即便是老祖宗立下来的规矩,那么,这规矩到底还是规矩罢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着的,规矩本是人立的,而人又反过来为那些死板的规矩所束缚了心性,那岂不是大为可悲可叹了?!这岂不是笑话?!这一次,朕一定要自己做一次主!”
就这样,在皇帝的一意孤行之下,那新晋秀女就成了皇贵妃,********,却失了性命……新皇贵妃生性安静素雅,尤其喜好那清雅素白的蔷薇之花,皇帝为此特别赐封新皇贵妃为“蔷妃”,并特地为蔷妃在宫中偏僻幽静之处修建了一处终年开满清雅素白颜色的蔷薇花儿的亭廊轩榭,特地供自己心爱的女子蔷妃闲来无事的时候在此游玩赏花,吟诗作赋…………无奈天作之合还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朝堂之上,后宫之中,所有人都针对蔷妃……于是,蔷妃最后,还是死在了后宫妃嫔的争风吃醋的阴暗毒手之下…………当时蔷妃是被后宫其他妃子嫉恨陷害而死的,当时正好儿赶在皇帝出宫微服私访之时,所谓是奸人万众一心,沆瀣一气,蔷妃只身一人,自然是并不能与之相抗衡了,宫中唯一能够为蔷妃做主洗清罪责为其沉冤得雪之人,便是当时的太皇太后了。
可是,正当蔷妃将自己的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当时的太皇太后的身上的时候,却全然忘记了,太皇太后最开始亦然是那个口口声声向皇帝强调不能沉迷于儿女私情而忘记了祖宗规矩和朝政重事,屡次阻挠皇帝册封蔷妃的人,而现如今,以太皇太后的城府和心计,即便是那个时候真的心里面非常地清楚蔷妃就是被冤枉被陷害的,可是,太皇太后他也断然不会为其伸冤的,因为除掉蔷妃,亦然是太皇太后的宿怨之一!
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够除掉蔷妃这个“祸水红颜”,太皇太后高兴还来不及呢 ,又怎么会为其做主呢?就这样,所有人合起手来,在皇帝不在宫中的仅仅数日之内,便将蔷妃残忍地谋害而死了,甚至还在她死后为她冠上一个谋逆策反之罪名!
而自从蔷妃死后,皇帝便一蹶不振,终日不寝不食,而直到这个时候,皇帝才终于明白过来,当真是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啊!
皇帝从此不理朝政,颓败落魄。几个月后,亦然随了蔷妃而去,魂归西天了…………辞世之前,只给当时的小太子留下一句话: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但求平淡,安然处世。
这句话,则是当年北唐皇家先祖皇帝留下的一句至理箴言了,现如今,这句话已经被刻成牌匾,挂在北唐皇宫历代皇帝的御书房正殿之上,警戒着后代的一朝又一朝的北唐皇家子孙……而这块牌匾,司徒淸颜在初进宫之时,便已经亲眼见过了。只是当时,司徒淸颜还并不知道这块牌匾的由来……许是当年的皇帝对蔷妃的爱意表现得太过自我张扬浓烈了吧,这份坦荡和豁达,反倒成为了整个北唐朝廷的朝堂上下,宫中内外,所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世人无不是谴责唾弃蔷妃,所以在蔷妃被害死的数月之内,皇帝想来想去,总觉得蔷妃其实是被自己给间接害死的,终日酗酒,喝得酩酊大醉,醉了便声嘶力竭地大哭:“蔷儿,蔷儿,都是朕害了你啊,都是朕害了你啊……都是朕当初不听你的劝说,仗着一身的年少轻狂,不可一世,以为自己是堂堂一朝皇帝,便可以唯吾独尊,朕对你太过宠爱,所以才害了你啊,所以才为你招来了杀身之祸啊!蔷儿,如若现在你能够活过来,朕绝对不会再犯这般错误……都是朕害了你啊,若是一定要死,也该是朕去替你死啊……蔷儿……你死了,朕亦然不能独活,蔷儿,你放心,你在那边等等朕,朕不日便会去陪你,朕与蔷儿,此生不能相伴到老,来世便更无错良缘……”
久郁成疾,又加上寝食难安,皇帝的身子骨儿愈来愈差,太皇太后亦是急得满头银发,愁眉不展……无论太皇太后说什么,皇帝都置之不理,全然不顾,直到最后郁郁而终,都没有跟太皇太后说一句话,而皇帝的积郁而终,亦然叫太皇太后颇受打击,不到半年的工夫儿,太皇太后亦然轰然离世…………从那个时候起,那蔷薇轩便成了宫中之不祥之地,宫中世代都有宫人传说,当年含冤而死的蔷妃之魂魄,还未离开过这里,整个皇宫之中,她唯一眷恋的地方,便是那蔷薇轩了……后来再过了几代的皇帝之后,曾经有人主张拆了那本就清冷不祥的蔷薇轩,但是无奈于当年因为害死了皇孙媳妇儿而失去皇孙儿的太皇太后临终之际颇为后悔,所以便在临终之际特地交代,那座当年蔷妃最喜爱的蔷薇轩就不要拆除了,历代北唐皇家后人都不许动那座蔷薇轩,不许修葺,也不许拆除,就让它保持它原本的模样儿……“许是当年的太皇太后是终于明白了情本是教人生死相许之物的道理吧?她真的后悔了,后悔自己亲手毁掉了她最最疼爱的皇孙的一生幸福吧……”
在最初道听途说这个关于蔷薇轩的故事的时候,司徒淸颜便悠然冒出了这个想法……宫中之人,无人不忌惮那蔷薇轩,因为一来在皇宫这样讲究热闹祥和的地方,一大片的清静素雅之花,的确是不入眼之物的;这二来呢,宫中上上下下的人,从主子们到下人奴才们也都听信了传说中的“未亡之蔷妃还魂”之说,所有人都不大敢靠近这座蔷薇轩的,但是,司徒淸颜却很奇怪地在听到这个传说的时候,并不害怕,并无忌惮之意,甚至还感到分外地亲切宜人,对于那蔷薇轩的悠然清净,司徒淸颜也是分外青睐喜欢…………司徒淸颜向来喜欢素雅清丽之物,这满墙满亭廊的素雅纯白的蔷薇花,开得安静又朴素,尤其对司徒淸颜的胃口。
发现这个清幽安静的地方,也是一个偶然之间的事。头一次发现这个地方的那个后半晌,那个时候司徒淸颜还是重生之后以“大西北和亲王府上的千金、北唐嘉和郡主”的尊贵身份第二次嫁进北唐皇宫之中不久,终日想着报仇,心心念念梦里梦外的都是如何早日报得大仇的司徒淸颜,在刚刚进宫的那段时日里,屡次找不到什么可以作为开启复仇大计的“突破口”,迟迟无从下手,悲愤又加上心中急切,可谓是心急如焚,心中愈加地苦闷,便时常一个人悄悄地来这蔷薇轩当中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一会儿,自己一个人从日光当天明照的正午时分,一直坐到日暮黄昏的夕阳西下,每每在这个时候,那满庭满院的素净洁白的蔷薇花儿,自始始终都是安安静静的,既没有因为灿烂日光的奢侈倾洒、无限宠爱便傲然枝头,不可一世,同时也没有不如其他花儿开得那般娇艳欲滴、明艳动人而把自己开得蔫头耷脑,颓败失意……司徒淸颜鲜少能见到这么不卑不亢的花儿,不禁也在心里面深深感慨道:“若是生而为人亦然能够做到这清净洁白的蔷薇花儿一般地不卑不亢,温和低处的性子中间却又紧紧透着一股子的倔强坚忍,无论白昼暗夜,无论阴雨晴天,无论有没有人在旁欣赏鼓舞,都一如既往地安静盛开,这般地性子沉稳又不失蹁跹轻巧之美,是为难得啊……又或许,只有这般,才会真正地做到宠辱不惊,如此一生,享得了清福受得了切肤苦痛了,便是完美了……”
…………
“唉,我只可以说我是来这宫中的小御花园当中赏那蔷薇花儿,却没有说是来赏哪一块儿的蔷薇花儿,这便是个犯难的事儿了,我又不能说得太过明白,这宫中之人提起赏蔷薇花儿,大都第一时刻想到那开得一大片一大片的粉红玫红艳红色的蔷薇花儿了,哪里会有人想到这个地方呢?怕是我这么一说,倒是唬住了辰双宫门口的那两个守门的宫人侍卫了,可至于这小宫女青夕,她能不能领悟想得到这里,便是看她的悟性了……”
这十三王妃司徒淸颜在蔷薇轩当中呆了有一会儿的时辰了, 不禁心中暗自泛起嘀咕来了……“这小宫女青夕若是有这般的悟性,那便是他日一定会成为我复仇大计的一个大力辅佐之左膀右臂,而若是今日她找不到此地,便说明她并无那般的高深悟性,那便是即便她今日肯相助于我,他日也只能有两种结局……其一便是她不幸丢了自己的性命,而这二来呢,她便是定然会坏了我的大事,如若这般,那便是即便今日她肯相助于我,也是可有可无之人……”
再说那小宫女青夕,小宫女青夕寻了许久,先是奔着宫中御花园当中开得最盛的蔷薇园那边去了……“十三王妃说了,这个时节的蔷薇之花,开得最盛最艳了,十三王妃说要来赏蔷薇,便大抵就是来了这里了吧……”
但是刚刚走到一半的路,青夕便又不禁心生顾念来:“不对,十三王妃既然能够这般地仔细小心,谨小慎微,怕是定然不会这般轻言的,恐怕十三王妃口中的蔷薇也并非就是指着这蔷薇园吧?或许……”
青夕停下了脚步,不由地站在原地转了一圈儿,四下观望,心中踟蹰不已:“或许十三王妃话里面的蔷薇是指他处呢?可是,这偌大的北唐皇宫之中,又还有哪里又还有什么是跟蔷薇之花有关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