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修养,不是知识。作文如做人,人做不好,再华美的文章也没有什么价值!做人才是作文教学的主体。把“心动”“笔动”“行动”统一起来,坚持“做人”走进“作文”才是作文训练的正确方向。
我反复告诫学生,作文是一种修养,不是知识。作文如做人,人做不好,再华美的文章也没有什么价值!文章写法、要求、规则都是形。写出在“形”的方面合格的文章并不难,难的是文章的“神”,即文章蕴含的思想、观点、感情。文章的“神”感染人、教育人的力量,取决于写文章之人的人格力量。因此,做人才是作文教学的主体。把“心动”“笔动”“行动”统一起来,坚持“做人”走进“作文”才是作文训练的正确方向。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是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去写,不断地写,自觉自愿地写,老老实实地去写,最后形成爱写的习惯,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正路。教师不能只当手执红笔的裁判员,而要做唤醒、激发、鼓励学生想写爱写,持之以恒地写的引路人。教师要寻找能够诱导、刺激学生乐此不疲地写下去的“抓手”和“凭借”。多年来,我一直坚守的传统——“日记写作”和“每日演讲”是最为有效的抓手。最笨的方法却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最传统的方法之中常常隐藏着最灵验的秘方,而最简单的方法坚持做下去也会有不简单的收获。正因如此,我的作文教学成绩突出,多人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我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写一些东西也是比较得体的,而我也多次获指导奖、伯乐奖。特别是由我亲自参与拍摄和指导的司巧玲同学的作文《我的第二故乡》,被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录制成电视作文,在宁夏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后对全校师生颇有影响。我的以实践篇、想象篇为两翼,以“要做文章先做人”为主体的银川市研究课题“会飞的翅膀”取得成功。从西吉中学到华西中学不少老师学习我的稿纸作文教学法、记实作文方式、想象作文方式使学校作文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我工作过的三所学校都有我亲手创办的作文橱窗、个人手抄报、班级《青苗月报》。为支持办好我题名创办的华西中学校报《兰河望月》,我从自己获全国模范教师所得的5000元奖金中拿出3000元赠给校报编辑部,作为奖励基金,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提高写作能力,为我钟爱的语文教学助了一臂之力。我分管图书室工作后,竭力使各班图书流通量达到90%以上,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初中三年读完10本名著的人层出不穷,读完20本名著的也愈来愈多。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你就不担心他的未来发展,当然更不用担心他的文章平淡无物了。我常想,一所学校,图书室能成为所有学生最向往的地方,阅览室能成为所有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比挂个“书香校园”的牌子有意义得多!一个没有浓厚读书氛围的校园是可悲的,一个不向往书香的人生是可惜的,一个不崇尚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
带班也好,讲课也罢,一句话,我最欣赏乔羽的一句话:“不为积习所弊,不为时尚所惑。”凭着良心,充满激情,一个心眼地爱学生,厚实功底,开拓创新,认真走好自己选择的教师之路。在这条路上,我相遇了不少文、信来往的知音——冯宝麟、景秀丽、董聪贤、郑继学、李志强、周少舟、魏中原、杨晓斌、李文东、马静、黄晓丽、姚广裕、董枫林、杜晓霞、张宝琳、韩锦秀、马银辉等。在此附上九一届8班学生刘鸿斌的习作和韩雏阳的《尽我们的有》。
心曲——写给我最崇敬的人
刘鸿斌
看着这个题目,心绪总是不能平静。心里有许多话在翻腾,不妨今天对我心中最崇敬的老师,最信任的朋友一吐为快。
作为一个求知者,谁不想得到更丰富更充实的知识?要想做一个真正的人,谁不想常常听到忠诚的教诲?然而,我在李世强老师的身边,讲台下得到了这一切。
开学初,来到我们这个大班,感到同学们个个高我一筹,我心里充满了恐惧和自卑,但是在李老师一次次周会和课余不厌其烦地开导和启发下,渐渐地化去了我心头的层层疑云,使我打消了自暴自弃,且走且看的初念。是他坚毅的目光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是他正己化人的魔力使我充满了信心明确了方向。
提起他主持的周会,可以说别开生面,富有感染力。在我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从头到尾听起来就像一首散文诗,又不异于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铿锵有力,简洁明了,而又富有针对性。比如在学习方面,批驳“学习无计划,生活无规律,做人无准则”的人,总觉字字刺中我的要害。正是从这些富有艺术的教诲中我得到了启发:“如果仅仅尝试一次,便以失败为由放弃努力,认识永远不可能转变为信念”。教我放下包袱,行动起来,珍惜现在的时间,充分利用现在,趁我们还年轻努力多学些知识,否则无异于永远失去这一时刻。我还看到他不仅想的是我们,而且时时想到并体贴着我们的父母。他一面抓紧我们的学习,同时也不放松对我们的思想教育。他经常收看同学们的日记,当时包括我在内很有一部分同学为这不满,认为是多此一举,想寻同学们的隐私。于是开头一两次我便是胡诌上几句。可日记本下来,翻阅批注,竟是这样两句,“不要性急,你的思想问题我们慢慢来解决。不过得对你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将你的字写工整。”平易商榷的话语中不乏严格的要求。我惊呆了,这些年来,除了父亲常责备我的性急病和字迹潦草外,还有哪一位老师能顾得上我的这码事呢?我不觉从心里更加钦佩起李老师来了。
一年来,还算语文进步明显。几个月过去了,我听李老师的第一堂课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他讲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随老师的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调,将我带进了清华大学宁静的夜晚,我仿佛就是朱自清,怀着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漫步荷塘与月光之间,那一方朦胧的池塘,亭亭玉立的荷花,仿佛就在我脚下,我的眼前。与荷花为伍,同日月共居的惬意真让我难以言传。真没想到语文课这样的有趣,老师的讲课竟有这样的魅力,我爱上了语文课,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感情阅读别人的文章,置身于其境,总能体会到文中的真谛所在。对李老师常说的“是其言皆若出吾口,是其意皆若出吾心”始有真悟啊!
同样,对于我最头痛的作文,也一改往日支差了事的态度和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的痼疾,我懂得了尽量表达出真情实感,注入生命的气息。每次作文都有不同的收获与启迪。我也体会到用自己的笔去反映思想和现实生活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而且这种乐趣在日益加浓。从中我也体会到了“文如其人”的道理,将我的思想一步步引向正道,对我做人和将来的生活不能说没有影响。
高考的钟声又一次即将敲响,我耳边回响起李老师的警言:“睡觉与心不忍,看书昏昏沉沉,常给别人做伴读生……”想那么多,我清楚是自讨苦吃,不妨念一句“世事我曾抗争,胜败未必在我”以偷得轻松,哼一曲不成调的曲子给我的知心朋友听。
尽我们的有
韩雏阳
10年前,我在固原的一家农场(当地老百姓都习惯称为劳改队)已经当了五年的狱警。由一名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十足的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怨天尤人、愤愤不平的“愤青”。整天和一群犯人混在一起,起五更,睡半夜的度日月。种过地,烧过砖,挖过沟,挑过渠,修过公路桥,下过小煤窑,有两次差点就将小命搭了进去(这绝不带半点杜撰,所以直到现在,我想起那段经历,总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人)!犯人是在用“劳动的汗水洗刷心灵的污垢”,我们是在用“火热的豪情锻造钢铁的意志”。当时在监狱杂志上有好事者形象地将我们狱警总结为“五头”干部:躺田头、抽烟头、啃馒头、数光头、晒日头。也有县城的工作人员善解人意地将我们称为“农民警察”,尽管当时情感上很有些抗拒,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称呼真可谓是入木三分!
那是一段被岁月灼伤的青春。让我回想一下当时自己的肖像:旧草帽、八字胡,晒得发白的迷彩服,破了洞的黄球鞋。抽旱烟棒,熬罐罐茶,随地吐痰,爱骂粗话,三五成群扎金花,就着酸菜喝老酒,喝醉了也哭天骂地,有时会抡起棒子充硬汉。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当时的自己,不知道是环境改变了自己还是自己适应了环境。总之,我对自己,对现状,对富人,对官僚,甚至对社会充满了不屑、不满、不平,总觉得内心积攒了太多的憋屈,太多的伤,太多的愤懑,像是背了个炸药包,随时都可能会引爆。觉得现实让人窒息,几乎找不到让人能顺畅呼吸的出口,几欲逃离!2003年夏秋之际,很难得地获得了一次去银川出差的机会,顺便去看望了住在贺兰山下的先生,当时说了些什么,忘记了,大概是美美发了一通牢骚,将自己内心的积郁掏给了先生就走人了,时隔不久,便收到了先生的来信。这是一封先生在九年前写给我的信,也是先生写给我唯一的一封信,我保存至今。我想,一切多余的说明都是苍白的,还是让我们一起来轻轻地展开这封历经九载的信笺吧。
雏阳你好:
上次见面后,总觉得有些话想和你再说说,今天是星期六,就让我们重谈一下。
你的一句伤心语让我想起了邹家华父亲的一句话: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现实生活中,无论什么人都有他说不出的痛苦,说不出的烦恼,说不出的不满意,然而,最需要也是相当一部分人做不到的是“尽我们的有”的态度。无论干什么事,尽量利用我们所有的能力,所有的慰藉,无论或大或小,总是“尽我们的有”的往前干。干到不能干无可干时再说!有了这种态度,只望着前途,只望着未来,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什么是危险,什么是烦恼,什么是失望,但知道“尽我们的有”的往前干,干到不能干无可干时再说!
一个人本来不能包办一切,本来只能“尽我们的有”,此时,多愁多虑多烦多恼,都是庸人自扰的事情!我和你一样有过不如意、烦恼,甚至是失望、失落。但是当我想到周恩来、戚伟夫这些伟人和凡人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做的太少太少。其实,这些年来,我的体会是,人如果每天是实实在在的干实事,那么谁都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来。人最愉快的时候,是劳动的时候,工作的时候,而不是失落、埋怨、空耗时日的时候!道理人都懂,实施却最难,任何事业的成功史中总有一段伤心史,诚以艰苦困难实为必经之阶段,尤以创业者为甚!
上次谈到你气盛之事,不妨再说几句。
宽容能松弛别人,抚慰自己,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不得已才动用恨的武器;宽容能使你随和,让你把一些很看重的事情看得很轻;宽容还会使你不至于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灵里过夜。现实社会是一个真金和硫化铜混合的时代,硫化铜成为抢手货,是时代的需要,所以,我们只能想得通,看得惯了!
其实,当了第一的人或许是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如果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时代的风向总是在转变,那些被风沙吹走的名字,总是站在队列的前面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争得第一,也许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派上了用场。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的伤口,会让自己触目惊心!我常常想,别人是弄不垮我的,但往往是自己败在了自己手中!想不通折磨的人愁眉不展,看不惯是自己牢骚满天。其实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在那条长长的人生路上,追求更好强似追求最好。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魏书生的话来,就让此作为我给你信的结束语:
埋怨环境天昏地暗;
改变自我天高地阔。
希望你:
扎扎实实学专业,认认真真学做人。
欢欢喜喜过日月,说说笑笑对社会。
世强
2003年9月13日于家中
记得当时读完信,不啻为当头棒喝,又如醍醐灌顶,羞愧,反思,慢慢醒悟。好长时间都不敢再去见先生。不止一次,深夜,在自己那件小破屋里捧着先生的信,与心灵进行认真的对话——怎样找回自己,调整自己,做好自己。
三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种种机缘的促成,我如愿以偿地调到了银川。后来,娶妻,生女,有了属于自己的家,生活逐渐地迈上了轨道。再后来,买房,买车,日子不声不响地开始有滋有味起来。闲暇之时,常会约上三五同学去先生那里高谈阔论,发表一些半生不熟的见解,毫不脸红地喝先生珍藏的好酒,一碗又一碗吃师母调制的地道的浆水面。也有时会仗着酒劲,冒充内行地对先生临摹的欧体《岳阳楼记》指指点点。先生总是笑眯眯地看着弟子们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认真地听,不时地点头示意,在弟子们争执不下时,恰到好处地评说几句,顺带每人夹筷子菜。不知不觉,日暮西山,先生和师母总是送了又送,直到弟子们在视野中消失……
每次整理书柜时,我总是会找出先生给我的信,小心地打开,细细地读一读。每一次失落、彷徨、悲观、受伤时,或是觉得自己有些浮躁时,也总是要翻出来一个人静静地看一看,想一想。当再次走出家门时,会觉得神清气爽,天高地阔!仿佛这封信是一味灵丹妙药,是观音菩萨的手,就那么轻轻一挥,一切烦恼、忧伤、不快顿时就烟消云散了!
再一次捧读先生给我的信时,就决定了用这个题目。
§§第三编 我们的师生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