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通过画画提高孩子的多种能力
父母箴言
不管让孩子学什么,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学这个东西可以为孩子带来什么,对孩子有什么作用。画画对于孩子来说就有很多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美感,还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当父母想要培养孩子某方面的特长时,最先想要了解的就是有关这项活动的作用,以及孩子学习这项活动所带来的益处。画画对于孩子来说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美感,还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智力,以及孩子的协调能力。
1.提高孩子的美感
孩子在没有掌握运用表情达意的方法之前,绘画创作便是他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他们不受拘束地运用那些绘画工具来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此,孩子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孩子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绘画创作是孩子创造性地再现他们感知到美好事物的媒介。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表现了出来,这不仅加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形象的造型能力,从而使孩子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孩子的画的特点,可以看出孩子审美感受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画中体现了孩子真实的感受。孩子在绘画中通常能够自由地、没有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所以,从孩子的作品中能窥见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了解到孩子对世间事物美丑的真切体验,有利于帮助孩子分清美丑和善恶,提高孩子的审美判断力。
孩子的画中充满了孩子瑰丽的想象。孩子的想象是非常丰富和奇特的,他们把自然界的星空浮云、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都想象成和人一样富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孩子笔下的世界都蕴含着大胆的想象,也正是这种想象,使孩子在绘画中获取了灵感,发挥了创造性。孩子在绘画中发展起来的想象能力非常宝贵,因为想象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灵魂。
孩子的画具有夸张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孩子在绘画中常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水平画得格外突出、醒目。孩子绘画用色大胆、强烈,不受物体真实的、固有的限制,善于选择自己喜欢的鲜艳色彩去表现。孩子在绘画中不仅提高了造型和配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孩子变得更聪颖、敏锐,并逐渐具有了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2.有益于孩子全身心的协调能力
所谓全身心的协调能力,实际上就是指一个人身体的各个部分以及同大脑各个部分的协调能力。孩子学习画画对这种协调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孩子画画使用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笔,通过画画,他们可以在尚不会、也不可能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就学会使用笔。反过来,使用笔又可以促进孩子从手到臂的小肌肉的发育。并且,由于画画时所需要的用笔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孩子画得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让手服从大脑的指挥,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力气运笔。另外,画画有时需要涂色,有时需要画长的线条,有时画短的线条,有时画点儿,这些用笔的技法,一旦运用自如了,对孩子所有涉及用笔的学习就会大有益处。
其次,要在纸上画得完满整洁,就必须让孩子对整个画画有个预先的判断力,在什么地方开始,画大画小,画多画少等等,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修改,减少使用橡皮的次数,因为这两点都是保持画面整洁的前提。孩子如果能很顺利地、比较圆满地画好一张画的话,那么他今后在学校书写书面作业或考试的试卷时,也会养成使卷面整洁、文字和数字的大小安排得当的习惯。
3.其他能力
孩子绘画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智力(关于这个问题,下文有专门讲述)和创作才能。有关资料表明:人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认知水平。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手指的动作对脑细胞可以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从而使认知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经常让孩子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孩子绘画创作能促成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孩子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对涉及的问题更加敏感,对生活更加热情。使他们觉得生活更亲切、更有趣,并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和力量。同时,美术创造的成功,需要他们的专心和耐心,这对培养孩子的品质和个性有很大帮助。因此,绘画创作是促成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最佳手段。
孩子学习绘画的益处不仅只有这些,还有更多的作用。父母如果想要发展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画画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当然,在培养孩子这方面的特长之前,请父母们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也要看一下孩子是不是有绘画才能。父母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发现孩子是否具有绘画才能。
孩子是否对绘画活动有强烈的兴趣爱好。例如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涂涂抹抹有兴趣。
孩子对色彩是否很敏感。
孩子是否善于把握事物的局部和整体,即对某一个事物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又能从部分上把握。
孩子是否具有较好的图形、形象的想象能力。
对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色调、形态等是否有着较强的记忆力。
在绘画活动中对描绘对象的结构、比例、位置、亮度、色调等是否有正确的估计及判别能力。
孩子的绘画作品——如绘制线条、使用色彩等是否合情合理。
如果你的孩子在这几个方面都显示出了他的绘画才能,那么你还等什么,赶紧训练孩子这方面的特长吧!
53
绘画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
父母箴言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就开始通过种种渠道来开发孩子的智力。细心观察一下会发现,那些练习绘画的孩子一般都显得特别灵活。有关研究也表明,绘画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
在美术中,绘画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包含了画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从而反映了画者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美感,让人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通过实践证明,通过绘画来开发孩子的智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实,绘画这种艺术是人的右脑功能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简单的绘画技能可以开发右脑,充分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
在以前的绘画学习中,很多人都十分重视握笔的姿势,点、线、面的处理,色彩的搭配到结构的安排等技能的训练。当然,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方法是从临摹开始的,虽然能够掌握绘画的技能,却对孩子的思维活动没有什么发展,因为,通过眼对形象的观察,信息进入了左脑,左脑立即就指挥右手“比着葫芦画出瓢”。在这个过程中,根本就没有经过右脑,也就没有形成右脑的储记。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把绘画看成了是技能、技巧的训练,但是却忽略了思维的重要作用;只重视了练手,却忽视了练脑。因此,在孩子进行绘画创作时,应该先让孩子在大脑中构出一幅图,然后再把它跃然纸上,使作画变成描画。或者是在孩子临摹时,先把画样仔细观察一下,然后用心记住它,再凭着记忆在纸上把储记在大脑中的画描绘出来。
在教孩子绘画时,想要做到开发孩子的智力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相结合,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多方位观察,积累丰富的形象
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基础,以直觉、类比、联想、想象、幻想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要让孩子获得表象,就必须要他进行观察。并且,观察的次数越多,质量就越好;观察的角度越多样,获得的形象(表象)就越准确和丰富。
任何人的绘画能力,都是建立在他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的。也可以说,如果没有观察就不会有绘画,这是许多先人前辈们早已证明过的一条真理。因此,在让孩子学习绘画的过程,就要让孩子从观察开始。先观察实物,让孩子从各个角度利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材料、静态、动态等特点,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和丰富。即使是在平时,也要让孩子养成仔细观察自然景物的习惯,比如:山、水、日出、日落等。这样,孩子就会从观察中惊奇地发现:在日出的时候,有殷红、大红、橙、紫、黄、蓝等色彩,这样的景色显得辉煌而壮丽;到了晚上,除了黑、白、灰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的颜色。这样,孩子通过观察自然景物的训练,不仅可以掌握观察的方法,而且也可以提高孩子分析的能力。
2.观察、思维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通过观察,孩子可以获取和积累大量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分解、组合、概括等形象思维活动,抓住物体的本质特征,孩子就可以画出各种各样的图画了。比如,当孩子观察完了小白兔之后,概括出小白兔基本的几何形体和站立、弹跳、竖耳朵、睡觉这几种典型的姿势,孩子就可以抓住小白兔的基本特点了,在画小白兔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有什么困难了。
绘画是一种手和脑的综合训练,是技能与思维的训练,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思维训练;当然,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取消技能训练。因此,在绘画中应当注重手和眼,技能和思维训练的同步进行。比如,在孩子观察的时候,除了注意积累形象之外,还要重视线条、色彩以及构图方面的基础知识,结合具体形象分析这是由什么线、形和色彩组成的,线条和色彩是如何变化的,物体组合和构图的关系,结构的特点和审美的方法等。
3.绘画与左手、右手结合
由于右手的活动是受左脑的支配,左手的活动是受右脑的支配,所以,应当注意锻炼孩子左手的活动,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用左手参与绘画,这样可以弥补平时注意开发左脑的做法。比如,可以让孩子右手画轮廓,左手涂色等。这样的训练,既可以促进右脑的开发,又可以使左右脑协调发展。
4.给孩子的想象插上翅膀
联想是形象的量的变化,想象是形象的质的变化。因此,在绘画创作中,既要强调忠于现实的一面,也要培养孩子敢于想象、敢于幻想的一面。要利用一切的机会,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想象的天空里自己飞翔,海阔天空,任意遨游,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
54
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活动
父母箴言
孩子的思想很单纯,他虽然不知道画和画之间还有什么分别,但是他也有喜欢画的东西和不喜欢画的东西。父母们不要替孩子选择,而是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选择他们喜欢的,这样才会让他们有兴趣,有动力。
孩子不喜欢那种特定的东西,而是喜欢随心所欲,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想到什么就描几笔。孩子在学绘画的时候,一般会喜欢下面的这些美术活动。
1.画人物画
让孩子最感兴趣的就是画小人儿了,当他们看到一个个小人儿在自己的画板上跳跃的时候,总会感到特别高兴。父母可以透过孩子的这个兴趣,让孩子描绘他熟悉的人物。在孩子日常的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就是父母、老师和小伙伴了,孩子对他们都十分熟悉和亲近,也喜欢为他们作画。父母不妨依照下面的步骤指导孩子画人物画。
孩子在学会画最基本的线条、圆圈之后,父母可以告诉他:人的头是圆形的,身子像一个小方块,四肢像细长的长方条,手脚像小半圆形。这样,孩子就会对人体几个部分的形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孩子能够画出几何结构的人形,父母就可以逐渐让孩子观察一下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别是他熟悉的人的样子、主要特征。让孩子通过比较认识胳膊、腿、身体的长短不同,粗细有别。当孩子能够画出人的轮廓图形时,就应该让他注意一下人的眼睛的不同,哭和笑时的眼形、嘴形也不一样;如果孩子画的人没有脖子时,父母可以引导一下,告诉他没有脖子的人怎么呼吸呢。通过这些,让孩子注意人体结构的细小部分,培养孩子细致观察的能力。
当孩子画到一定的程度时,让孩子照着他所喜欢的玩具或是娃娃画,让他一边看着布娃娃一边画,还可以给他找来阿童木、小一休、孙悟空等玩具让他照着画,这是一种对孩子画静物画的初步训练。
除了上面的训练之外,还要让孩子学会用颜色为人物上色。主要是让孩子使用最基本的颜色,让孩子参照布娃娃,为他所画的布娃娃染色,让他知道黑色染头发,红色染脸蛋,绿色染裤子,黄色染上衣。还要让孩子学会挑选自己喜爱的颜色给人物上色,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他的色彩感,一方面又让他学会了识别颜色的种类。
当孩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为画上色的时候,父母不要干涉,更不能指定他们用某种固定的颜色,要允许孩子大胆地根据自己的意愿为画上色。
2.给儿歌或是故事配画
一个美丽的故事,一首优美的儿歌都能激发出孩子创造的欲望,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孩子为儿歌或是故事配画。
首先,让孩子听一首短小的儿歌,等孩子能够理解其内容并且学会念这首儿歌之后,再引导孩子设想画面,将儿歌中的内容安排在画面中,最后再画出来。比如,为孩子放一首这样的儿歌“小白兔,白白的毛,长长的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爱吃青菜和萝卜。”当孩子听完之后,就会饶有兴趣地根据儿歌的内容,画出一只吃青菜萝卜的小白兔了。
其次,让孩子听一小些短小的诗句,开动一下孩子的脑筋,进行想象,然后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为诗句配画。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听这么两句话“妈妈,妈妈,快看快看,街上出现了好多好多会走路的小蘑菇。”这个时候,重点是让孩子听、学,然后再让他理解和思考,思考为什么街上会走出小蘑菇?街上的蘑菇是什么?这些蘑菇又为什么会走路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就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当他们发现原来所谓的蘑菇就是雨伞的时候,再让他们配画。
最后,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给故事配画。当孩子听完父母所讲的故事,并且企图将听过的故事讲出来的时候,故事就像“激素”一样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而孩子的语言发展又会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所以,父母可以通过配画对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培养。比如,当孩子听了《三只蝴蝶》的故事之后,父母可以让他们把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画下来,再画上红花、白花、黄花三朵小花,让孩子为故事配上主题画。
3.幻想画
幻想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中生有,这种画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甚至是奇异荒谬的幻想,比如,在天上飞的鱼、在水里生活的人、未来世界的生物等;另外一种是对现实世界提出的一种新的愿望,是有可能会实现的,比如,机器人、新式玩具等。幻想画是一种最能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画,它不仅能够满足孩子想象的欲望,还能疏导孩子对一些事物的恐惧以及不解心理,激发孩子对他们不满意的事物谋求改善的愿望和理想等等。
4.拼贴画
这种画是让孩子把一些零碎的东西,比如细绳、纱线、小塑料片、彩纸片、碎布头、树叶、树皮、包装纸、烟盒、贝壳等东西粘到纸上。
在做拼贴画的时候,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创造,这些东西怎么摆放、粘贴都可以,最后都能构成一幅孩子心目中的图画。
5.折纸
折纸也是一种很富创造性的造型活动。折纸需要的材料非常简单:纸张和剪刀。要教会孩子对边折、对角折、四角向中心折、连续几次向中心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等方法,在此基础上折成各种玩意儿。
6.泥工
让孩子用橡皮泥、黏土、面团等,通过搓、揉、压、捏等动作,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如动物、食品、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物等。
不管孩子选择了哪一项活动,父母都要积极支持,这样才会让孩子有兴趣学下去,才会真正能获得一技之长。
55
如何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
父母箴言
在培养孩子绘画兴趣时,要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不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改进那些不利于开发孩子绘画兴趣的辅导方法,尽力按照科学的方法激发和引导,让他们的绘画出彩。
很多孩子们都十分喜欢绘画。他们画天、画地、画小鸟、画小鸡等等许多他们所喜欢的东西。他们用一种急切的目光去观察着周围的世界,把它们画在纸上。父母是孩子绘画的最先欣赏者,是孩子绘画兴趣的呵护者。但是孩子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呢?下面介绍一些培养孩子绘画兴趣的方法,供父母参考。
1.故事法
故事中的动人形象都是孩子入画的内容。如教孩子画小兔,父母可给孩子讲小兔的故事:“兔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长耳朵,一个叫红眼睛,一个叫短尾巴……”兔子的基本特征通过三只小兔的名字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孩子既听了故事,又学会了画兔子,还可从中受到教育。
2.猜谜法
父母不说出所要画的内容,先在纸上画出所画东西的基本形状,不画细节,让孩子动脑子猜猜画的是什么。如画兔子的头,先画一个圆,让孩子猜。孩子猜是画苹果,你却画上两只眼睛;孩子猜是画人,你又画上动物的鼻子和嘴,再加上几根胡子;孩子又猜是画只猫,你却又画上两只长耳朵。最后才知道原来画的是兔子。利用孩子的好奇使其产生画画的兴趣。
3.改错法
父母先将所画的物象故意错画或漏画孩子们不注意的部位,让孩子观察后把错的地方改过来,漏画的地方添画上。如在纸上画几个动物,将兔子的尾巴画长了,小鸡的嘴画成小鸭的嘴,小猫没胡子等,随后给孩子几分钟观察时间,让孩子改过来或添画上,鼓励孩子找得快、准。这可以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并激发对学画的兴趣。
4.吹画法
把调好的颜色水,泼洒在图画纸上,然后取一细塑料管,让孩子尽情地去吹散这些颜色水。吹开后,颜色水成自由放射状,一幅清晰、自然的图案画就呈现在眼前了。
5.滚画法
让孩子用废纸卷成团,蘸上颜色在纸上来回滚动,滚出来的花纹像大理石花纹一样。也可让用木珠、瓶盖、螺丝帽等物蘸上颜色在纸上,即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图。
6.补缺法
父母先把物象的主要形体画出来,让孩子补充添画细节和次要部分,如画熊猫,先把熊猫的外形画出来,让孩子补充眼睛或耳朵。又如画人,父母先画上眼睛,让孩子补画耳朵、鼻子、嘴,人像就画成了。要注意关键的地方父母画,画时要强调一下,以便引起孩子的注意。
7.手影法
父母利用日光、灯光,做出各种手影,让孩子观察投影的形象,有的像兔子,有的像马,有的像狗,有的像鹰等。然后让孩子学做手影,并把手影表示的各种动物画出来,使孩子在玩中画,画中玩,既锻炼了孩子手的活动能力,又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力。
8.丰富生活经验法
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爬山、游泳、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丰富孩子作画感的源泉,孩子要透过亲身的经验,才能描写出生动、针织、充满情感的作品,这样孩子也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9.关联法
在与绘画有相互关联的音乐、舞蹈、戏剧、体育比赛等艺术中,孩子们也可以吸取大量的绘画内容。如那京剧梦幻般的脸谱艺术、芭蕾舞那美妙的身体造型、音乐会上那丰富的节奏、动听的旋律等等,会给孩子带来无限的艺术遐想。父母们可以及时引导孩子把这一切的感受画下来,使孩子们的绘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10.尊重法
父母不要将成人世界的认知强加于孩子。在孩子画画时,不必提醒他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太多束缚往往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要让孩子自由发挥,而不是听凭大人的摆布。要对孩子多加鼓励即使他把人全画成了椭圆形,即使他的衣服也变得五颜六色的,也应该多发现他的进步,多表扬他画得漂亮,并且把他的杰作挂在墙上,多鼓励,他们会学得更积极。
总之,要培养孩子们的绘画兴趣,父母必须做个有心人。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父母可以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便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
56
培养孩子的绘画欣赏能力
父母箴言
在欣赏绘画时,父母应和孩子一起讨论画中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姿势和位置,形象之间的关系,画面上的细节如人的表情、背景、色彩,画面的布置等等。
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看书时喜欢看其中的画,对文字则全然不顾,这说明孩子很早就对画产生了兴趣。孩子绘画水准的高低与欣赏绘画的能力有关。
4岁孩子欣赏绘画时,能看出画面上的主要形象或简单情节,甚至能看出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画面上的背景,并且可以用短句表达出来。有时还喜欢抚摸画面,仿佛想借助触觉来帮助理解似的。
父母可以从画册上剪下美丽的画面,和孩子一起欣赏,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带孩子经常去看儿童画展。给孩子欣赏的画应该是内容健康的,例如以活泼可爱的动物为主角的或取材于童话故事或描写儿童实际生活的画面。孩子喜欢看描绘得细致和逼真的画。
此外,给孩子看的画还应该是色彩鲜明、柔和、鲜艳的,颜色应以红、绿、黄、蓝、紫为主。绘画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如水彩画、国画、油画、木刻画等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绘画。
当孩子开始对鲜艳的色彩感兴趣,能较长时期地注视某一物体,喜欢穿漂亮的衣物时,就显示他已出现了一定的欣赏意向。
作为父母,怎样自己画画让孩子欣赏呢?
1.画给孩子看的画要用彩色笔绘
图画的色彩要鲜艳,画面画大一些。但也不能有太多的色彩,一般一幅画不能多于3种颜色,否则孩子的视觉会被太多的色彩分散。
2.画画的构图结构要简单,不能有复杂的背景
可以画一些孩子喜欢的动物及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例如淘气的小花猫、神气的大公鸡、红红的苹果、漂亮的花皮球等。一般每幅画只需画一件物体,让孩子认识欣赏。
3.可以让孩子一边看着作画一边欣赏
父母可以只画出物体的一部分,然后让孩子参与下面的构图。例如父母先在纸上画出小鸟的头和身体,和孩子一起讨论:还要画什么?然后画出眼睛、嘴、翅膀等。这种在动态中的欣赏不仅使孩子感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4.让孩子理解自己的画
由于孩子年龄小,知识不丰富,父母在给孩子欣赏画时,应加以适当的语言指导,并伴随必要的动作和手势,便于孩子理解图画的内容。并且也可让孩子参与活动。例如画了一只小花狗,可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小花狗是怎样叫的?让孩子一边欣赏作品一边学小狗的叫声,他的情绪也会被这些语气和动作所感染,从而增加欣赏的兴趣。
57
适当地为孩子提供一些辅导
父母箴言
不管孩子学什么东西,都离不开父母的辅导。在孩子学习绘画的时候,父母要为孩子提供适当的辅导,这样才会让孩子能够坚持学下去,才会让孩子最终学有所成。
孩子学画画,靠的不仅是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在课外父母也要提供适当的辅导。要想辅导好孩子学画画,父母应该明确下面两个问题。
1.对于教孩子绘画的指导思想要明确
父母教孩子画画主要目的是为了启蒙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孩子专注安静的性格和喜欢画画的兴趣,而不是想过早地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画家。这样,父母教孩子画画的时候就会感到是一种有趣的绘画活动,觉得是一件十分轻松、快乐的事情。
2.要明确孩子画画的标准是什么
有很多父母在教孩子画画的时候,总是会以“像”与“不像”为标准,一旦看到孩子画得不像就赶紧自己画个样子或者是让孩子照着图画书上的样子画,有的干脆动手为孩子修改,想方设法让孩子画得更像一些。这种教法实际上就是为画而画,是把父母的意志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忽视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画画的标准不是看他画得像与不像来衡量,而是看他的画中有没有他自己的意愿、想法、爱好和生活经验。所以,这个问题父母一定要明确。
明确了这两个问题之后,父母就可以放心地辅导孩子的绘画了。
那么,父母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辅导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引导他们关心周围的事物
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在于创造,所以,父母就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满足他们的创造欲,使他们像是做游戏一样自由发挥,这样才会使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孩子手、眼、脑的协调动作得到无数次的重复后,孩子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便会有很快的提高。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点十分重要。孩子画画的时候思维会很活跃,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技能、技巧如何,画画也不计较后果,虽然画得幼稚,但是自我感觉良好,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这种感觉。
2.为孩子提供丰富而适当的材料
绘画是一种需要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那些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都可以直接刺激孩子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孩子绘画时的工具材料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毛笔、水粉笔、棉签、粉笔、印章、水粉颜料、水墨、油墨、白报纸、宣纸等等。不管是什么样的工具材料,都必须能让孩子运用感官进行探索和操作,并具有一种潜在的美感。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应当提供那种粗大而无毒的蜡笔,以及大张纸;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提供比较多样的材料及工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画图的时候有足够的材料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3.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孩子头脑中“内在图式”的积累
所谓的“内在图式”,就是指以信息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种种表象以及概念,它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原材料,比如,当孩子要表现植树节活动的时候,他的头脑中必须有人们进行栽树活动的有关表象存在,否则就很难表现出来。因此,父母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去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孩子的知识面。父母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去接触一下田野、山水、公园、动物园、商店、街道、展览馆等孩子可以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平时父母还应当多和孩子谈论一下他们的生活状况、家庭以及他们的小伙伴,让他们回忆生活中那些有趣的事情,以便丰富孩子创作的题材。
4.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如果孩子能够具备很好的观察能力的话,他就能够从真实的世界中看到更多的色彩以及更多不同的造型,这些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造型就是孩子艺术创作的基础。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观察,只有学会了观察,孩子才能够适应变化万千的世界,也只有让孩子亲自去观察事物,掌握那些事物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比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比如,在画人物的时候,可以让家里的三个成员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对着孩子,让孩子分析一下,他们看上去有什么不同?这样,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就学会了观察、比较、归纳出这三个人不同的特点,然后再画。还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品,比如画汽车,以前孩子总是会画汽车的侧面,这样就让孩子对汽车的形式概念化,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正面看,侧面看,顶上看,车尾声看,使孩子对汽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画出来的作品也比较生动,形象。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们观察一些相似的东西,以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
在孩子观察物体的时候,父母要启迪孩子用他的大脑、眼睛、耳朵、手、鼻以及全身心去感受,去发现周围事物的“形”与“色”,“规律”与“变化”,同时也刺激孩子进行绘画的欲望,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全面素质的提高。
5.正面评价孩子的作品,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和评价能力
父母不要任意批评孩子的作品,但是适度的赞美却是必要的,赞美的内容也应该是以图画的内容或技巧为主。比如:“你用了好多的颜色,有红色、有黄色,还有绿色和蓝色。”而不是“很棒,很美”等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父母就当尽可能的给予正面的评价,哪怕是一个细小的进步也都要加以表扬,对于不足的地方可以用建议的方式或是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58
让孩子走出学画误区
父母箴言
让孩子画画既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又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所以越来越多的父母都选择让孩子学习画画。但是,由于有的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指导孩子学画的时候往往会走进某些误区,希望父母们要小心对待。
目前,学习绘画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因为学习绘画可以让孩子的智力与潜能都得到开发,并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所以父母们都希望能通过绘画让孩子加强这些方面的培养。可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在指导孩子画画或是评论孩子的作品时,往往会进入某些误区。
1.过分强调孩子对技能、技巧的掌握
有的父母会因为孩子画的东西不正规而觉得孩子没有掌握绘画的技巧,这些父母过于强调技巧的运用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这样一来,孩子很可能会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而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最终造成孩子的片面发展。想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应该转变这种不科学的认识,要知道,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由发挥。
2.片面地认为美术就是绘画
很多父母都有一种片面的认知,他们认为美术就是绘画。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并且也是不全面的。美术不仅仅是指绘画,还包括泥工、纸工等多种多样的手工活动,它们也和绘画一样,对孩子的脑发育非常有益。比如,对于孩子来说,泥工就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喜欢玩泥土是孩子的天性。当然,父母怕孩子把家里弄脏,也怕把孩子弄脏,但是橡皮泥可以代替泥土,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并且还可以重复使用,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些,让他们尽情揉捏。父母应该知道,当孩子对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时,撕纸就成为他们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所以,当孩子对撕纸、折纸、剪纸等手工活动有兴趣时,父母不要持否定态度或是冷淡态度,而是要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因为这也是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一种方式。
3.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
父母在评论孩子的作品时,最爱用“像不像”作为唯一的标准,当孩子画了一只和书上一样的小白兔时,父母就会对孩子说:“你今天画的小白兔真像”;当孩子凭着自己的想象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父母拿着孩子的作品和老师留给的样品一对,“你怎么跟老师画的不一样呢?”如果父母用“像不像”这个标准来衡量孩子的作品,那么在指导孩子的时候往往就会犯一种错误,那就是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的错误。想想看,如果父母在指导孩子的时候,一味地让孩子把作品画得“像”一些,这样一来,画是像了,但是孩子却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机会。所以,当父母在辅导孩子绘画的时候,应该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指导的人而不是一个挑剔的人。
有时候,孩子的一些作品让父母看起来确实很可笑,但是却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所以,当父母在评论孩子的作品时,不要用太过严格的理论去要求,要给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
总之,父母应当走出对孩子绘画的误区。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美术教育,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才能有效促进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呢?
1.父母要用平常心对待
在孩子学画的问题上,父母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把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放在主要地位,不要急于求成。
有些父母让孩子学画,总是会追求作品的真实性,要求孩子掌握一些条条框框。父母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些条框,它们会像枷锁一样,锁住孩子那一颗美好的心,把孩子那种天真无邪、天生自发的灵气都抹杀了。所以,父母要保护孩子那颗未泯的童心,不要让它扭曲、变形,也不要让孩子从此谈画色变。
2.不要重临摹,轻创作,阻碍孩子个性的发展
孩子学习绘画,不仅是在用手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去用心画。所以,父母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完全照着样本抄下来,亦步亦趋,这样只会压制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只有因势利导,指导孩子们在有趣的作画中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启发孩子不仅要画眼中的世界,同时还要去发现美,创造美,这样不仅能够塑造孩子们美丽的心灵,还能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
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
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跳出成人偏见以及种种规范的束缚,用超越现实的眼光去欣赏孩子们的画。
“孩子的画是大师的画”,因此,父母不能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画。如果要求孩子的画像成人的画那样有一种成熟的美的话,会容易导致孩子画画的气魄越来越小,也会让孩子越来越谨小慎微。所以,父母要换一种眼光来看孩子的画,跳出成人的偏见。对于孩子的作品,父母可以让孩子告诉你他自己的想法和绘画的意图。这样你就会发现,在孩子们的作品中有一种物体形状“不似”却成了“神似”。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自由自在的意念。这种离形求神的画法,更显得纯真可爱,这也正是那些艺术家们所追求的返璞归真的境界。
4.多表扬少批评,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
孩子学画,父母要多以鼓励为主,不能有一点不好就批评一顿。只有多多表扬,才会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绘画的兴趣。
有关专家认为,12岁之前的孩子是可塑性最强的,也是孩子学画的黄金时期。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的拥有这种本能。孩子画画介于游戏与心理表象之间,通过绘画训练,锻炼了手、眼、脑高度和谐统一的能力,还激发了孩子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不管将来孩子是不是可以成为一名画家,对于孩子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父母不要觉得让孩子学画就一定要画出成绩,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