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为何又被称为“无忧王”?
阿育王(A′Soka,前?~约前236年)是孔雀王朝开国君主旃陀罗笈多之孙,二代君主频头沙罗之子。他的母亲芳名修波德朗吉,是位婆罗门贵族小姐,自幼聪慧,貌美动人。相传修波德朗吉豆蔻年华时,遇到一位相面先生,出于好奇,请先生为她相面。相面先生见她貌美超群,面似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便说她面有王后之相,命有两胎贵子,其中一子将做帝王。后来修波德朗吉被父亲送入王宫,受到频头沙罗宠爱,果然立为王后,生了两个王子,次子便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阿育王诞生后,老频头沙罗十分高兴,说:“我如今无忧了。”于是取名“阿育”,所以阿育王又称“无忧王”。
公元前273年左右,频头沙罗身患重病。朝中未立太子,谁来继承王位是个问题。阿育王在成护的支持下非法夺取王位,激起众兄弟的不满和抗拒,据说他先后共杀了99个手足同胞。阿育王经过持续的残酷镇压,到夺位的第四年才算彻底清除异己势力,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内战结束后,他在华氏城正式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从此,孔雀王朝跨入鼎盛时期。
在位初期的阿育王,是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尤其是在南征羯陵迦的战争中,阿育王的残暴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羯陵迦战争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大规模战争,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为印度成为统一大国奠定了历史基础。战后,孔雀王朝的版图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临阿萨姆西界,西抵兴都库什山,除南端以外,整个南亚次大陆领土尽为其所有,成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庞大帝国。
统一后,阿育王对自己以往的残酷杀伐方针作了根本转变,开始致力于稳定帝国统治和发展经济文化,并且大力提倡佛教,他本人的形象也由暴君变成了以慈悲为怀的仁爱圣主。
如果说阿育王的一大功绩是结束印度列国纷争,创造了空前统一的局面的话,那么,他的另外一大功绩就是把佛教定为国教,大力兴佛。他信奉佛教,把佛教立为国教大力提倡的同时,也允许和尊重其他宗教信仰,这恰好体现了佛门的仁爱宽容精神。
阿育王统一印度,大兴佛教,使孔雀帝国繁荣昌盛,是印度史上一位业绩显赫的杰出政治家。他在位后期,辽阔的帝国境内兴起一座座雄伟壮观的佛塔寺院,竖起一根根具有高超雕刻艺术的圆形石柱,表现了孔雀帝国全盛时期的繁华景象。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开始分裂,印度又重新回到群雄割据的状态中。后来月氏人在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建立强大一时的贵霜帝国,北印度成为其统治中心。贵霜帝国仅有几十年极盛时期,而且对印度来说属于异族统治。大体说来,阿育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是古代印度最风光的时代,其后古印度衰落未振,风光不再。人们怀念昔日的盛世美景,阿育王的伟大帝王形象也就更添了几分魅力。
希罗多德为什么被称为“史学之父”?
相传在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前424年)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铭文:“这座坟墓里埋葬着吕克瑟司的儿子,希罗多德的骸骨。他是用爱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家中之最优秀者。他是在多里斯的故乡长大的,可是为了躲避流言飞语,他把图里邑当作了新的家园。”寥寥数语,概括了这位史学之父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公元前484年,希罗多德诞生在希腊的爱奥尼亚城邦,家境的殷富使他幼年熟读了众多名人雅士的著作。青年时期,他抛开优越的家庭生活,只身一人漫游世界各地,埃及、巴比伦、爱琴海诸岛、波斯帝国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公元前447年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雅典。每到一地,他都寻访探究历史古迹,搜罗记录轶闻趣事,考察体验民情风俗,这一切为他以后取得史学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他随雅典移民来到了图里邑,他在那里专心著述,直至终老。
使希罗多德的“西方史学之父”美名流芳百世的巨著,是他倾其毕生精力写作的《历史》,也称为《希波战争史》。《历史》既有重大的史料价值,也有着较高的文学欣赏性。这部巨著最早约在公元前430年问世,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历史著作。难怪罗马哲学家西塞洛称希罗多德为“史学之父”。
柏拉图有一个什么样的“理想国”?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出生于雅典一个名门贵族家庭,他早年追随苏格拉底,潜心学习老师的学说。奇怪的是苏格拉底从不著书写作,他只从事口头说教,作为学生的柏拉图,便有心地将老师的言行一字一句记录下来,并把他的观点加以系统化。后来,苏格拉底因反对雅典民主制,攻击民主派领袖,而被雅典民主政府判处死刑。老师的死也使这位忠心耿耿的学生大祸临头,于是柏拉图逃离了雅典,前往西西里岛,他试图在那里实现师生俩的意愿:建立奴隶主贵族政治。
大约在公元前386年,他回到了雅典,在那里创办了一所学校,宣讲他的学说。也就是在办学期间,亚里士多德上门求教了。柏拉图的著作集中在他的《柏拉图对话》中,他的主要著作有《国家篇》、《法律篇》、《裴多篇》、《巴门尼德篇》、《高尔吉亚篇》等。在这些著作中,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和“摹本”,因此在他看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柏拉图还描绘了一个“理想国”,他说这个理想国是由三个等级的人组成的,第一等级是统治者,是神用金子做成的;第二等级是武士,是神用银子做成的;第三等级是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铁做成的。可见柏拉图的思想是站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立场上的。柏拉图的思想还涉及了形而上学、伦理、法学和教育等诸多领域,他的思想是西方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来源,以至一位当代思想家说:“如果为欧洲整个哲学传统的特征作一个最稳妥的概括,那就是它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被称为“最博学的人物”?
学识渊博的柏拉图在他的雅典学院讲学时,一个英俊的马其顿国王御医的儿子来到那里,他就是后来成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他在柏拉图的学院里潜心学习了20年,在吸收和批判了自己的导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他的思想则对西方文化的根本倾向以致内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前343~前342年,学识渊博的亚里士多德受聘担任了当时的马其顿国王子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后来王子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帝王。由于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特殊关系,因而他拥护奴隶制和君主制。而亚历山大大帝也慷慨地向亚里士多德提供金钱资助,以帮助他从事研究工作。亚里士多德可以使用数以百计的塔兰特(一个塔兰特大约等于2000美元),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服务的人达千人以上,他们遍布亚洲和希腊为他收集各种资料。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从马其顿返回雅典,专心致力于研究、讲授和著述。
亚里士多德一生博学多才,著述丰盛,他不仅是哲学家、逻辑学家、政治学家,也是科学家,他是第一个自然历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政治学著作《政治学》、自然哲学著作《物理学》、心理学著作《论灵魂》、逻辑学著作《工具》、艺术和修辞学著作《诗学》,还有形而上学著作《形而上学》,等等。亚里士多德不愧是古代世界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称亚里士多德为“最博学的人物”、“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苏格拉底是最早使用“辩证法”的人吗?
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69年生于雅典。他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有一个特点,他从不著书立说,而是专靠口头说教。他的讲演极富逻辑性,几句话就能把人吸引住。他往往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们提问,然后加以解答,加以论辩。这就是欧洲哲学史上最早使用的“辩证法”。
然而,苏格拉底的讲演活动却触犯了雅典的当政者们。他被以宣扬神学、煽动反民主情绪、败坏青年等种种“罪行”判处死刑,并关进了死囚牢。
苏格拉底在临死前拒绝了他的学生要救他的方案。他告诉学生:法庭是雅典执法的神圣殿堂,即使判决是违背事实的,可它既然已作出判决,我就必须服从。
苏格拉底最后喝下了行刑用的毒酒,一代哲学大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使用的“辩证法”一直延续数千年,他留下的唯心主义道德观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阿基米德被后世的数学家尊称为什么?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在数学方面,他测定了圆周率和圆的面积。在物理学方面,他发现了“杠杆定律”。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地球撬起。他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据说,阿基米德利用抛物镜面的聚光作用,将阳光聚集到入侵叙拉古的罗马战船上,使战船自己燃烧。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占领叙拉古城时,阿基米德还在思考着他的几何图形。当士兵用剑指着他时,他还在要求把原理证明完再走。无知的士兵刺死了这位75岁的老科学家。他被后世的数学家尊称为“数学之神”。
汉尼拔为什么被称为“战略之父”?
汉尼拔从9岁起就随父兄出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体魄健壮,机智顽强,知识渊博,通晓几国语言,并深孚众望。
在布匿战争中,25岁的汉尼拔被任命为迦太基的军事统帅。公元前216年春,汉尼拔以极少的兵力占领亚得里亚海的坎尼。罗马派大军到奥方托河以北的平原与汉尼拔决战。汉尼拔在兵力居弱势的情况下,决定利用天文学的知识来打败敌人。
罗马军队在海边向迦太基军队发起进攻,妄图一举把他们赶到大海里葬身鱼腹。中午时分,突然东风大作,刮得昏天黑地飞沙走石,迎着海风的罗马士兵被尘沙迷住了眼睛,无法看到对面的敌人,而迦太基士兵顺风作战有如神助,标枪、石块的杀伤力大增,砍杀敌人手起刀落,杀得敌人片甲不留,罗马大军渐渐退到山谷。汉尼拔早已设置好的伏兵乘机杀过来,两翼精锐的骑兵包抄敌军后路,打得罗马大军毫无还手之力。
坎尼战役表现了汉尼拔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成为世界古代军事史上一个少有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坎尼”也成了包围并全歼敌军大会战的军事术语。
汉尼拔在无后方支援的情况下,驰骋在敌国疆土征战15年之久,先后占领了敌国400多个城镇。后因沉湎于奢侈腐化的享乐之中,疏于治军,在公元前202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役扎马战争中,汉尼拔军队被罗马人所击溃。汉尼拔本人也于公元前183年,在小亚细亚的俾拉尼亚服毒自杀。
汉尼拔不仅是一位天才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位政治家、谋略家。他对战争全局的筹划有较高的谋略思想,被国外军事史家称之为“战略之父”。
“知识链接” 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为争奇西部地中海的霸权而进行的战争。在罗马史上将这次战争称为“布匿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以迦太基战败而告终。公元前219年,迦太基大将汉尼拔攻占了萨贡托城,爆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最后取得胜利。双方签订和约,迦太基放弃非洲以外的全部领土,赔款1万塔兰特,不经罗马允许,迦太基不得对外进行战争。
恺撒大帝为什么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
恺撒(公元前102或100?~前44年),罗马共和国末期著名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恺撒出身罗马名门贵族,从小就渴求权力。步入政界后,因反对各行省总督的横征暴敛,获得了平民的拥护,而他也成了民主派的新领袖,军事上的胜利也使他逐渐成为罗马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公元前60年罗马三位势力相当的人物恺撒、庞培、克拉苏结成联盟,史称“前三头同盟”。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拥有了共和国最高职位。之后,他率罗马大军征服了高卢地区。辉煌的战绩使恺撒的威望达至顶点。由于克拉苏的阵亡,三巨头联盟瓦解,庞培和元老院因惧怕声誉日升的恺撒而结成反恺撒同盟。恺撒率军迎战,一直将庞培追杀到埃及,庞培在埃及被杀,于是整个罗马处于恺撒一人统治之下,他被宣布为“祖国之父”和“终身独裁官”。然而,恺撒在当政后,由民主派走向了独裁,公元前44年,恺撒被代表元老派贵族的阴谋集团暗杀身亡。
“知识链接” 元老院
在罗马国家政权机构中,元老院占有突出地位。最初,元老院的元老是由执政官任命,后改为检察官推选。元老院集中了当时社会上显要人物,具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随着罗马的扩张,元老院权力也逐渐扩大。元老院成为罗马国家最高的行政和监督机构。
为什么称克娄巴特拉为“埃及艳后”?
克娄巴特拉(公元前69~前30年),是个以姿色与美貌令罗马将军们丧魂失魄的埃及女王,一生在政治与权力阴影的笼罩下,充满了传奇与浪漫。
恺撒大军追杀庞培到了埃及,克娄巴特拉决定利用这一机会。一天夜晚,恺撒突然听人报告,说是埃及女王要见他。按照当时埃及人的习俗,第一次见贵客要送上毛毯一条。不一会儿,毛毯被抬入,女王却没有见着。
恺撒急忙令人打开那捆毛毯,手下人刚刚打开外面的包装布,就见毛毯自动打开,从里面钻出一个十分娇艳的美女来。克娄巴特拉女王的主动投怀入抱,赢得了恺撒的支持,使她获得了与其兄弟托勒密十三联合执政的地位。公元前46年,恺撒回到了罗马,克娄巴特拉追随而至,还与恺撒育有一子。但恺撒的被刺结束了她的梦想,克娄巴特拉回到埃及。
此时,罗马的另一位大将军安东尼与屋大维和雷必达结成了“后三巨头”同盟。为了巩固自己在埃及的统治,克娄巴特拉又投靠这位新贵安东尼。但在公元前40年,为了政治利益,安东尼与屋大维的妹妹结婚。虽然如此,安东尼还是经不住克娄巴特拉的诱惑,终于在公元前37年又与她结婚。屋大维以他抛弃了罗马妻子而和“蛮王”结婚为借口向安东尼发起进攻。
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在亚克兴角的海面上决战,克娄巴特拉眼见安东尼大势已去,便打算投靠屋大维,于是躲进陵墓里,谎称已经死亡,安东尼伤心自杀。克娄巴特拉故技再施,然而屋大维无动于衷。克娄巴特拉无奈写下一份愿与安东尼合葬的遗书,便服毒自杀了。
克娄巴特拉作了22年的埃及女王,死时才39岁。屋大维满足了她的遗愿,将她与安东尼合葬一墓。
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
盖乌斯·屋大维(约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也称奥古斯都。
屋大维出身骑士家庭,罗马将军恺撒收他作了义子,并对他悉心培养,并将他定为自己的接班人。恺撒遇刺身亡后,屋大维才18岁,屋大维首先卖掉从恺撒处继承的遗产,用于招募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屋大维势力渐渐崛起,与罗马另外两个将军安东尼和雷必达结成“后三巨头”联盟,三分罗马天下,后来雷必达失势,他便与安东尼平分罗马,公元前31年屋大维向安东尼发起进攻,在亚克兴角海战中打败了安东尼。公元前30年安东尼战败自杀,屋大维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屋大维这时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次年又获元帅头衔。公元前28年他又成了“第一公民”,到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终于授予他“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至尊至圣),罗马帝制也遂正式形成。
从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开始,罗马停止了内战,帝国出现了两百年的和平发展时期,这也是罗马帝国进入和平与繁荣的黄金时代。以至于有人说:“他找到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他留下的罗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