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79400000010

第10章 历史事件

你知道葡萄牙是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吗?

葡萄牙,一个位于欧洲西端的小国家,人口不过百万,然而它却是最早开始海外殖民、最早建立海外帝国的国家。

葡萄牙的殖民目标是与它隔海相望的非洲,那里有很多黄金、象牙、奴隶等值钱的东西。打响殖民第一枪的是航海家亨利王子。1415年,他攻占了直布罗陀海峡西岸的一个要塞,这是葡萄牙在非洲的第一块殖民地,也是欧洲跨海殖民的第一步。

以后葡萄牙人每发现一个新地方,就在那里建立一个新货栈,一边做生意,一边往前走。

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葡萄牙人在非洲推进得越来越远。1486年,迪亚士航行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十年后,另一个航海家达·伽马找到了通往香料之国——印度的路线。从此,葡萄牙人开始正式建立起他们的殖民帝国。

葡萄牙帝国的真正建立者是一个叫亚伯奎的家伙,他是葡萄牙的殖民总督。他并不像后来的殖民者一样到处去攻城略地,然后把大片的领土宣布归葡萄牙所有,而是专门去攻占那些贸易必经之地的关隘,因为他的殖民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垄断贸易。

后来,葡萄牙人还到了中国的广州,最后把澳门作为贸易基地。住得久了,竟然反客为主,占据了澳门。直到1999年12月20日,被葡萄牙人占据了400多年的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读史心得”

葡萄牙殖民帝国的面积没有后来的西班牙和英国殖民帝国大,但却几乎包括了东西方贸易的每一个咽喉要地,实际上是一个贸易殖民帝国,这就是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特色”。依靠这个贸易殖民帝国的地位,弹丸之地的葡萄牙一度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哪个国家?

1566~1609年,尼德兰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尼德兰革命不但为世界带来了资本主义信息,也为以后西方资本主义革命蓬勃发展作出了榜样。

“尼德兰”原意是低地,位于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些地方。16世纪时的尼德兰,工商业十分发达,手工工场逐渐增多,海外贸易十分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发展起来,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这时的尼德兰处于西班牙的反动统治之下,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视富饶的尼德兰为自己“王冠上的一颗珍珠”。在这里勒索大量捐税,设立宗教裁判所,迫害新教徒,取消城市自治权利。查理一世之子腓力二世继任西班牙国王后变本加厉,他下令禁止尼德兰商人直接与西班牙殖民地通商,又提高从西班牙输出羊毛的税额,禁止尼德兰与英国贸易往来,拒付尼德兰银行的国债,致使尼德兰许多手工工场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引起尼德兰各个阶层的普遍不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

1565年,一些接近资产阶级的贵族利用这种形势,在以奥兰治亲王威廉为首的贵族联盟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经过长期武装斗争,终于迫使西班牙不得不同荷兰缔结了12年休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当时,尼德兰的南部仍在西班牙统治之下,后来形成比利时、卢森堡国家。尼德兰革命以北方取得胜利、实现民族独立而告终。

当时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之下,尼德兰取得的世界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不仅为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给世界带来了资本主义信息,从此,资产阶级革命就在欧美大陆蓬勃发展起来。

“知识链接”

16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尚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许多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只是刚刚萌芽,生产力比较发达的尼德兰已经率先爆发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了成功。在这场革命中诞生的荷兰共和国不仅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而且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荷兰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海上马车夫”?

17世纪的荷兰,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其商业和对外贸易极为发达。荷兰的重要港埠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港内每天停泊的船只达2000艘以上,转销东方、北欧和中欧的各种商品,每年的转口贸易额多达7500万至1亿古尔登。荷兰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数占欧洲总吨数的3/4.荷兰的商船航遍世界各地,商船达1万多艘,替许多国家转运商品,甚至英国殖民地的商品也由荷兰船只运输。

荷兰的对外贸易,特别是转口贸易的发展,是与殖民掠夺相联系的。早在16世纪末,荷兰就已开始了海外殖民掠夺。随后,它逐渐排挤了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的势力,把贸易权夺到自己手中。在东方,荷兰的远航商船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后来又到达爪哇和摩鹿加群岛。荷兰人还占领了锡兰(今斯里兰卡)和马六甲。在美洲,荷兰人在北美东岸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城,侵占巴西。这样,荷兰就垄断了印度尼西亚、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地贸易。各殖民地的产品,特别是印度尼西亚的香料,多半通过荷兰转运到西方诸国。此外,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也掌握在荷兰人手中,进入波罗的海的船只,有70%是荷兰人的。

由于荷兰人的商船在世界各地航行,运输各地的商品,谋取巨额利润,所以,被人们称为“海上马车夫”。

然而,“海上马车夫”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早有人盯上了海上这块肥肉。首先对荷兰的海上霸权提出挑战的是英国。荷兰和英国的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竞争。从1652~1654年,两国多次在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海战。每次海战双方都有200多艘战船,两三万名水兵,船上装载着七八千门大炮。尽管荷兰被一些人吹嘘为具有“高度战斗素养”的水兵,“有着海军统帅艺术”的海军将领,但是,它还是被英国海军打败了。

这次战争使荷兰元气大伤,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荷兰商船,大部分成了英国的战利品。战败后,由于荷兰拼命加强海军力量,到1665年,英荷再度开战时,英国难于战胜对手,不得不于1667年7月31日与荷兰签订条约,英国人退出印度尼西亚,荷兰人退出北美,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

英国刚刚认输,法国人又盯上了荷兰,“海上马车夫”进行了拼死抵抗,他们在陆上决堤放水,用滔滔的海水阻止了法国陆军的进攻。

在以后的四十多年中,荷兰又连续三次因为海上霸权问题与法国发生战争。由于这些战争席卷了整个荷兰领土,所以使荷兰遭受了更严重的损失:城市的工厂被毁掉,农村的灌溉系统被破坏,大批牲畜被宰杀。对法战争最终结束了荷兰的大国地位,从此,显赫一时的“海上马车夫”在新的争霸棋盘上,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卒。

“日不落”帝国的“无敌舰队”是怎样覆灭的?

16世纪下半叶,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扩大海外贸易,寻找新的市场。可是,西班牙自16世纪中叶,殖民势力范围就已扩大到欧、美、非、亚四大洲。它依靠庞大的舰队,垄断许多地区的贸易,干预欧洲国际间的事务,称霸欧洲,成为英国对外扩张的主要障碍,英西矛盾日益尖锐。

在英女王伊丽莎白统治初期,英国的海军力量比较薄弱,不敢同西班牙公开较量,常利用一些称为“海狗”的冒险家,进行海盗和走私活动,借以扰乱西班牙航线。如豪金斯·德雷克等人就经常在海上拦劫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到美洲走私或贩卖奴隶。他们把劫掠所得与女王共享,女王封授他们以海军上将头衔,还用德雷克抢来的钻石装饰王冠。

16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英、西的斗争全面展开,英国支援西班牙属地尼德兰革命,以图削弱西班牙。西班牙则通过外交使臣和间谍,在英国扶持天主教势力和分裂势力,力图推翻伊丽莎白的专制统治,把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扶上王位,伊丽莎白下令把囚禁了20年的玛丽和其他阴谋分子公开处死。英西矛盾激化,武装冲突不可避免。

1588年,西王腓力二世派出包括130余艘战船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西班牙军舰体大笨重运转不灵,而英国舰队快速轻便火力强,由海军上将霍华德任总司令,德雷克、豪金斯等人都参与了指挥。在7月20日开始的第一周战斗中,他们在西舰队侧翼和后背进攻或个别交战,实行各个击破,使西舰队损失很大。

7月28日,英国人巧施妙计,借夜色、顺风势放火进攻西班牙舰队,使“无敌舰队”的许多船只被烧毁,一部分船只因自相碰撞而沉没。

7月29日,英西舰队在加莱和敦刻尔克之间的格雪夫兰斯发生激战。英国舰队采用准确的远距离炮战,使大炮射击能力差的“无敌舰队”损失惨重,不得不向佛兰德尔败逃。在逃跑过程中,又遇到大风暴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只有53艘船绕航北海经苏格兰、爱尔兰而归。

“无敌舰队”的溃灭,对西班牙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从此西班牙一蹶不振,而英国在击败海上劲敌后,一跃成为海上强国,开始树立起海上霸权。

“知识链接” 德雷克(1540~1596)

英国航海家。1567年他参加了旨在夺取西班牙奴隶贸易商船和掠夺西班牙西印度领地的海岸远征。1577年~1580年,他继麦哲伦后完成了第二次环球航行。1585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海军上将的名位。1588年,他在歼灭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争中,任副统帅。1596年初,他在对西印度的掠夺远征时死去。

“读史心得”

“无敌舰队”的覆灭,标志着西班牙光辉岁月的一去不复返,曾经的霸主从此开始走向衰败;同时,这也是英国确立海上霸权的转折点。

新航路的开辟为什么并非偶然?

新航路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的一条不经过地中海、绕过非洲直达东方的航路和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并不是偶然事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是由西欧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自然科学获得新的发展等因素促成的。

15世纪以后,由于西欧各国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于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大增。然而,西欧本身的黄金产量不多,在与东方进行贸易中,东方出产的丝绸、珠宝和香料价格昂贵,又使欧洲的黄金大量外流。自从《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泛传播以后,东方遍地是黄金之说便引起了西欧商人和贵族掠夺东方黄金的强烈欲望。西方出现一种寻金狂潮,但是,到东方去的商路却不畅通。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从中亚沿里海、黑海到小亚细亚;一条是先由海道至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东岸叙利亚一带;还有一条是先由海路到红海,然后再由陆路到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当时,地中海东岸一带的贸易主要由阿拉伯商人把持,地中海特别是西地中海的贸易则由意大利商人所垄断。15世纪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拜占庭,进一步加紧扩张,并对商船征收高额捐税,甚至进行海盗式的抢劫掠夺,意大利商人的贸易大受影响。因此,欧洲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能绕过阿拉伯商人并避开土耳其直通东方的新航路。

在15世纪和16世纪初的航海探索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远离地中海,更加迫切希望加入东方贸易。当时的两国都已完成了国家的政治统一,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政权,国家有力量支持远航。同时,由于西、葡两国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商业贸易的转运站,那里集中了许多富有国际航海经验的水手。这样,就使葡萄牙和西班牙能够充当开辟新航路的先锋。

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进步,和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也为远洋航行准备了必要和可能的物质条件。而地圆说已在欧洲广为流行,中国的指南针,则更使海船装上了“眼睛”;新型宽舱的多帆船的出现,使航行更加安全迅速。这样,西欧的殖民者终于踏上了远航的征途。

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是哪?

克里斯托夫·哥伦布(1451~1506年)是意大利半岛北部热那亚人。哥伦布自幼刻苦好学,读过许多航海方面的书籍。他曾经仔细阅读《马可?波罗游记》,非常向往东方各国的富庶。他曾熟读过天文学者托勒密的地理著作和皮埃尔·得埃利所著的《世界图表》,相信大地是圆的,认为从欧洲西航可以到达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1476年,哥伦布移居葡萄牙,任商馆中的经纪代理人。由于他经常出海远航,积累了许多航海和绘制地图的技术,于是他向葡萄牙国王提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东方印度的新航线计划,但遭到拒绝。哥伦布又向热那亚、米兰、英国、法国提交远航计划,但都未获批准。哥伦布又再一次求助于西班牙国王,经过许多周折,国王终于批准他的远航计划。

1492年,西班牙国王授哥伦布以“海军大将”军衔,预封他“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有权把新土地总收入1/10留为己有。8月3日,哥伦布率80名船员,分乘三艘帆船从巴罗斯港出发,径向大西洋的西方航去。

在惊涛骇浪的大洋中,船队航行了两个多月,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纷纷要求返航。哥伦布只好宣布,如果再向西航行三天不见陆地,就立即返回。到了第二天凌晨,一名水手突然一声狂呼:“啊!陆地!”喊声惊醒了其他船员,水手们一片欢呼。

清晨,他们终于抵达了该岛。哥伦布兴奋万分,上岸后把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并宣布该岛为西班牙所有。哥伦布误以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于是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哥伦布向他们查询黄金产地后,继续向南航行,到达古巴和海地,在海地北部建立了第一个西班牙殖民地,留下39人驻守。翌年3月15日,船队返抵西班牙。

后来,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西航,相继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岛,还到达南美海岸及中美的洪都拉斯和巴拿马附近。可是,三次远航均未能发现大量的黄金和香料,也未能给西班牙带来巨额利润,西班牙国王就派人把哥伦布逮捕起来并遣送回国。

哥伦布被释放后,又进行了第四次西航,仍无多少收益。负债累累、名誉扫地的哥伦布于1506年5月20日默默离开了人间。哥伦布去世时,他还认为自己发现的地方就是印度,直到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对这片大陆进行多次考察后,才确信这是一片新发现的大陆,并命名为“亚美利加”,这就是美洲名字的由来。

“知识链接” 哥伦布是哪国人

哥伦布并不是西班牙人,他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20多岁以后移居到葡萄牙。当时,西欧各国正在寻觅新航路。哥伦布曾经阅读过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对富庶的东方早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向葡萄牙国王提出了向西航行的大胆建议,但并没有被采纳。直到他于公元1485年移居到西班牙后,才实现了这个航海梦想。

第一条直达东方的航路是哪?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消息,使葡萄牙朝野大为震惊,他们生怕西班牙人抢在前头开辟新航线,立刻筹备直达印度的航海船队。

1497年葡王命令瓦斯科·达·伽马率领四艘帆船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探索通向印度的航路。7月8日,他们从里斯本出发,先到佛得角,以后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北纬10°处,为了避免几内亚湾的飓风而折向西南;一直航行到距离非洲海岸约600英里处又回过头向东南航向行进。这样的航线说明葡萄牙人已经对这里的地形、风浪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达·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在次年3月到达莫桑比克,随后又来到与印度有贸易来往的商港马林迪。该城的苏丹为他们找到了著名的阿拉伯领航员艾哈迈德·伊本?马治德。在他的引导下,5月20日,船队终于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城。

达·伽马上岸后,在城内竖立了一块大理石碑,作为他开辟新航路的纪念。

“地圆说”的正确性是怎样被证实的?

费尔南多·麦哲伦(1480~1521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欧洲航海家。他坚信地圆说,并认为向西航行是到达东方的捷径。他向葡萄牙国王提出组织船队进行环球航行的请求,但当时葡王已满足于绕道非洲的“新航路”,不愿再进行新的投资,因而拒绝了麦哲伦的西航计划,麦哲伦无奈,移居西班牙,向西班牙国王提出了这项计划。西班牙国王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同他签署了分享利润的协议。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由5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从圣罗卡扬帆起航。6天后到达加那里群岛,稍事休息后,开始西渡大西洋。船队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到达巴西海岸,船队继续向南航行,寻找穿过美洲通向东方的海峡。

3月底,在阿根廷的圣求利安港遇到大雪,麦哲伦决定在此抛锚过冬。停泊期间,由于多次探索海峡未果,船员中灰心失望和不满情绪增长,加上粮荒,三艘船只突然发生叛乱。麦哲伦派人刺杀了为首的叛乱船长,迅速平定了这次叛乱。

船队在停留近5个月后,再度起航,由于有一条船损坏,所以只剩下4条船。10月下旬,船队来到一个宽广的海峡口,在这里,“圣安东尼奥”号船趁探航之时,潜逃回西班牙。剩下的3只船则沿着岩石嶙峋的狭窄海峡前进,终于通过了海峡,来到了欧洲人向往已久的通向东方的海洋。在这片大海中连续航行了3个月,由于一路上风平浪静,麦哲伦就把这片大海命名为太平洋。

1521年3月6日,船队到达马里亚纳群岛。船队在这里补充了一些食物,并对土著居民进行了屠杀。船队继续前进,16日到达菲律宾群岛,他在岛上开设小铺子,用小刀、镜子、帽子之类廉价商品,换取黄金、珠宝、香料、粮食、肉类等。麦哲伦还在当地居民之间制造不和,以期征服这些岛屿。他与宿务岛的执政者结盟,发动对马克坦岛的围剿。马克坦岛首领率领1500居民顽强抵抗,麦哲伦在腿上中箭后,被土著居民用长矛刺死在海滩上。

麦哲伦的残部在其助手的率领下,继续航行。1521年的11月终于到达麦哲伦原定的目的地——香料群岛。在载满香料之后,经马六甲海峡,绕好望角回国,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的圣?卢尔卡港,生还者只有18人。

这次航行证实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驱是谁?

在1307~1321年间,一部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抨击和揭露中世纪黑暗,并由此揭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序幕的不朽长篇史诗——《神曲》问世了。

《神曲》原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冠以“神圣的”一词,成了《神圣的喜剧》,《神曲》是其简称。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3部分。每部分有33个章节,加上序曲,共100章,14232行。

诗体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讲述了诗人在35岁时,在游历中迷途于一个黑暗的森林,并在黎明时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当他正要向上攀时,忽然有3只猛兽(分别是象征着淫欲、强暴和贪婪的豹、狮和狼)向他扑来。在万分危急的时刻,受他已故情人贝娅特丽丝委托的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引导着诗人走出迷途,并带领诗人游历了地狱和炼狱。

地狱的形状像一个上宽下窄的大漏斗,共有9层。第一层是那些生前没有接受过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等待着上帝的裁判。其余8层是罪人的灵魂,分别按生前所犯的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施行暴力、欺诈、背叛等罪孽,接受着各种酷刑的惩罚。炼狱分7级,加上山脚和山顶上的乐园共9级。凡生前犯有轻微过错而可以得到宽恕的灵魂,都按人类的傲慢、嫉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等7条罪名分别在那里忏悔、洗涤净化灵魂,然后一层层升向光明的天堂。在炼狱山顶上的乐园,维吉尔退隐了,贝娅特丽丝来到诗人身边继续引导他游历天堂。他们先后经过了九重天,见到了诸多的神圣先哲,最后来到上帝面前。

《神曲》虽然描写的全是梦幻世界,却真实地反映和折射了当时的社会,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爱憎情感。诗人由此悟出了“智”、“爱”、“德”三位一体的“最后真理”,也结束了他一周的梦游。

诗人但丁的青少年时期,家中非常穷苦,父母相继早逝,这使诗人很早便体尝到生活的艰辛。他开始发愤读书学习,潜心于拉丁文、诗学、修辞学、古典文学、伦理学、神学、天文、地理、历史、音乐、绘画等方面的研究,成为当时最学识渊博和多才多艺的人物。后来,但丁当选为家乡佛罗伦萨的行政官。他为人正直,秉公办事,为此触犯了上层贵族和宗教势力的利益,被人捏造罪名流放到了外地,并终生不得返回故乡。后来,他又被判处死刑,从此便成了一个四处漂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长期的流亡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到意大利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下层民众的苦难,加深了对意大利所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揭露现实、唤醒民众,为意大利政治上、道德上乃至文化上复兴寻找出路。于是,他以笔为武器,写下了大量具有时代气息和历史价值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神曲》。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诗歌以极其广阔的画面,反映了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特别是它对宗教神学和教会势力的揭露和批判,更是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赖以进行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从而为彻底否定并清除旧思想和旧文化对人们的束缚、开辟人类光明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神曲》的影响如此之大,价值如此之高,所以它一问世便被当时的读者和作家推崇备至,并影响了意大利乃至全欧洲几代作家的创作,由此但丁也被后世公认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驱。

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对但丁做出这样的评价:“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国际单位制中功率为什么以瓦特为单位?

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机时代。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新的强大的动力,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发展经历了漫长时期,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对此都作出了贡献,而其中对蒸汽机的发展和改进作出重大的一系列突破性贡献的是瓦特(1736~1819年),所以人们习惯称蒸汽机是英国人瓦特发明的。

早在1689年,英国技师塞维莱发明了实用的蒸汽机,经铁匠纽可门改进后被许多企业采用。但这种蒸汽机耗煤多,热效率低;且只能作往复直线运动,不能做旋转运动。瓦特在修理蒸汽机时,精心地研究了它的工作原理和耗煤量大、效率低的症结。他发现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绝大部分蒸汽没有被利用,为此他发明了和汽缸分离的冷凝器,将高温蒸汽从汽缸中导出并冷却,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接着他先后完成了与蒸汽机结构配套的一系列重大发明,发明了行星式齿轮、活塞沿两个方向的运动都产生动力的“双动作蒸汽机”、平行运动连杆机械、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等。公元1790年他发明了蒸汽机配套用的压力计。到此为止,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整个发明过程。瓦特也由此博得了第一部现代蒸汽机——高效率、连续转动的、双动作蒸汽机——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者称号。从此,蒸汽机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机时代”。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国际单位制中功率就以瓦特为单位命名了。公元1832年,人们在格拉斯哥市乔治广场塑造了一座瓦特铜像。

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公元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趋高涨。公元1836年,在洛维特领导下成立了“伦敦工人协会”。次年,他们提出了致国会的请愿书,并在公元1838年以“人民宪章”的名义公布。宪章共6条,中心内容是要求实行普选制,如规定凡年满21岁的男子都应享有普选权,对当选议员应当支给薪金,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等等。历史上将这场为实现宪章内容所作的斗争称为“宪章运动”。

“宪章运动”曾掀起过3次斗争高潮。但是,三次请愿均遭到了国会的否决。广大工人随即进行罢工,并进行示威游行,致使许多工厂和市政陷于瘫痪。但是,罢工遭到了英国政府的镇压,运动领袖被抓捕。公元1848年以后,“宪章运动”进入低潮。

英国“宪章运动”是英国无产阶级第一次独立的政治斗争,其参与者主要是工人。他们成立了具有政党形式的全国性政治组织,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列宁所说:“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但是,当时英国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缺乏一个用正确革命理论为指导的政党来领导。而且,运动组织者内部存在着激烈的派别斗争,这是“宪章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知识链接” 伦敦工人协会

英国宪章运动前期的工人组织,1836年3月16日在伦敦成立。主要成员为手工业者和工人,领导人为洛维特。协会利用集会请愿和印发演说词来宣传自己的主张,旨在“以各种各样手段使社会上一切阶层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1837年6月,伦敦工人协会起草了《人民宪章》,成为宪章运动的纲领。

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有谁?

18世纪初,法国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有很大增长,然而,它仍然是一个非常腐朽的封建等级制的、专制主义的、天主教会的国家。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发展,要求进行改革和革命,扫除封建制度的阻碍,于是涌现了许多资产阶级及其各个阶层的理论家。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魁奈、卢梭、梅叶等。他们著书立说,批判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宣扬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宣传启发了人们反封建的意识,所以,这些人被称为“启蒙思想家”。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为西方资产阶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整个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史心得”

“启蒙运动”其实并不局限于法国,它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场遍及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毫无疑问,在这场运动中,法国是最引人注目的。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为代表的一批法国思想家,将这场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他们宛如灿烂的晨星,在黎明前的黑暗夜空中熠熠生辉。

你知道法国国庆日的由来吗?

巴士底狱是根据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在1382年建造的,原为城堡。从16世纪以来,这里逐渐成为一座庞大的监狱,是禁锢政治犯的重要堡垒。特别是到18世纪末,巴士底狱不仅是控制巴黎的制高点,而且是镇压革命的工具,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

18世纪时,法国社会内部经历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资本主义关系得到巨大发展,然而,当时统治法国的是波旁王朝,国王是路易十六。由于国王昏庸,宫廷靡费,国库空虚,到18世纪末时,法国的经济危机、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已经汇集成为封建制度的全面危机,把法国的封建制度推进了死胡同。

1789年5月5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被迫召开已经停止175年的三级会议,想要第三等级来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乘机提出自己要求:要求限制国王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要求改变按等级分配代表。

会议斗争激烈,巴黎的政治空气异常活跃,已经成为革命鼓动的中心。第三等级在群众的鼓舞下,决定自行开会。6月,他们宣布自己是“全体国民的使者”,他们的会议是“国民会议”。路易十六命令封闭会场,解散国民会议,并在御前会议上宣布,国民会议的一切决议均属非法。7月,第三等级的代表索性把国民会议改称为制宪议会,准备制定宪法,改革国家体制,形势越发紧张。

7月12日傍晚,巴黎人民同军警发生冲突。13日清晨,巴黎上空警钟长鸣,人民手持斧头、短刀涌上街头,冲入军火库和残废军人院,夺取了几万支枪和大量火药;再加上他们连夜赶制的五万多支刺枪,基本上已经把自己武装了起来。武装的人群攻占了一个个阵地,到14日晨,已经控制了主要街区,几乎夺取了整个巴黎。到这天午后,在国王军队手里的,只剩下巴士底狱这座封建的堡垒了。

起义人群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东郊,冲向巴士底狱。下午4时,起义群众向巴士底狱发起猛攻,一部分倾向革命的近卫军,带着他们的大炮也前来助战,巴士底狱顿时烧成一片火海;守军还击,塔楼上的大炮也跟着轰鸣起来,开始向起义者进行轰击。起义群众作战十分英勇,人人奋不顾身。人们找来了新式大炮和真正的炮手,起义的人群在炮火的掩护下,冒着枪林弹雨冲进了巴士底狱。

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这一天后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拿破仑是怎样登上历史舞台的?

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后,资产阶级派别的热月党人先后掌握政权,政局不稳。1799年7月,英、俄、奥、葡、土等国结成第二次反法联盟,从四面进攻法国,督政府软弱无力,一筹莫展。法国人感到为了拯救共和国,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要有一个英明果断的“佩剑人”。于是,一个军功显赫的人物拿破仑便适应法国大资产阶级的需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拿破仑(1769~1821年)出生于科西嘉岛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在雅各宾派专政时期任炮兵上尉,在进攻土伦、驱逐英军的战役中,被破格提升为将军。1799年10月,当他听到政局动荡的消息后,当即离开埃及潜回法国。拿破仑归来的消息传开后,人们欣喜若狂,张灯结彩迎接他们的英雄。

11月9日(共和历雾月十八日),拿破仑依靠军队上层,在巴黎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轻易地攫取了最高权力。拿破仑立即取消督政府,成立三人组成的执政府,并自任第一执政,独揽了国家大权,从此开始了拿破仑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哥伦布在公元15世纪末发现了美洲,并将其称为“新大陆”。公元17世纪初,欧洲开始向北美洲移民。从公元1607年第一批英国移民踏上弗吉尼亚,到公元1733年最后一个殖民地佐治亚的建立,英国先后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就是后来美国最初的13个州。

欧洲移民来到北美洲定居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移植到了那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种植场迅速萌发,随后,殖民地农业、工商业、航海业、造船业、海外贸易等在北美洲蓬勃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北美洲的13个殖民地的居民日益融合,到公元18世纪中叶以后,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同于英国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

新生的美利坚民族提出了挣脱对宗主国的依附关系、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然而这一要求遭到了英国的阻挠。这就使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大大激化了。

公元1775年4月18日,英国殖民者派遣了800名驻波士顿英军前往康科德,搜缴当地民兵的秘密军火库。不料,这一消息被当地人截获。翌日清晨,当英军行进至莱克星顿和康科德一带时,遭到了早已严阵以待的民兵的袭击。莱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从此开始,北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8年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并于公元1776年7月4日宣布独立。公元1783年,英国殖民者终于被迫签订和约,承认美国独立。

“读史心得”

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外部障碍,使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随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行黑人奴隶劳动的种植园制越来越成为它的障碍,两种经济制度的冲突闹得不可开交,由于矛盾无法用其他方法解决,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

你知道“联邦制”怎样取代“邦联制”的吗?

美利坚合众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其形成有一个由“邦联”到“联邦”的曲折历程。

北美13州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者并争取独立,于1775年5月召开了第二届实际上也是独立战争时期组织领导对英战争的最高权力机构的大陆会议。这届会议于1777年11月通过了由约翰?迪金森起草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邦联条例》。要求北美13个殖民地正式联合起来,组成自己的政府。但是建成的这个邦联制的美国政府极为松散,各州几乎是各自为政,甚至政府连向他们征税的权力都没有,整个国家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由于邦联制严重削弱了作为新独立的国家的主权,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甚至有可能招致欧洲列强对美国进行武装干涉。面对这种严峻形势,美国统治阶级需要制订一个新宪法来取代《邦联条例》,以便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样,一场制宪运动随即在美国展开。由于担心《邦联条例》的废除会招致人民对政府专制倾向的攻击,所以制订新宪法是极秘密地进行的。1786年9月,汉密尔顿和麦迪逊提议于次年召集一个各州会议,讨论修改《邦联条例》,1787年5月制宪会议在费城秘密召开。制宪会议在选举权分配、国会课税权等问题上经过激烈争吵后,终于达成妥协,在此基础上,由汉密尔顿和麦迪逊共同执笔起草了资产阶级联邦制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新宪法以其最高的法律权威明确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均属中央,各州则成了联邦中央下的一个行政区,这正是联邦制与邦联制的区别所在。

经过激烈斗争,1788年6月21日,根据宪法规定,经9个州议会批准,联邦宪法正式生效。1789年3月4日,美国第一届国会在纽约开幕,同年4月30日,华盛顿在纽约就任美国第一届总统。至此,《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取代了《邦联条例》,联邦制取代了邦联制,联邦政府的最高权威终于得到确立。

为什么说“废奴运动”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序幕?

19世纪上半期的美国,曾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北部各州,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起来了,而在南部诸州则推行的是种植园奴隶制。南方的大种植园主们推行的这种奴隶制,严重阻碍了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阻碍历史进步的因素。在种植园里,种植园主残酷压迫着广大的黑人奴隶,使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北部兴起了旨在推翻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废奴运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场各自由州的联合政治运动。

为了帮助黑人奴隶逃出那些充满罪恶的蓄奴州,废奴主义者们组织了一整套接应逃亡奴隶的线路和方法。他们称这一逃亡线路为“地下铁道”。这条“地下铁道”设有各个“车站”——同情黑奴的人的住宅,过路的黑人可以歇脚、投宿;有“火车”——逃亡的奴隶群;有“乘务员”——熟悉道路和情况的领路人。当时的一些伟大的废奴主义领袖,如约翰?布朗、哈里特?塔布曼都是著名的“乘务员”。约翰?布朗的起义把这场运动推向了高潮。

废奴运动是南北两种社会制度矛盾尖锐对立的产物,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序幕。

“知识链接” 种植园制度

美国内战前,南方各州实行由奴隶从事农业劳动的制度。大种植园一般分为几个农场,每个农场都有监工,在种植园劳动的黑奴们境地十分悲惨。种植园的主要农作物为棉花、稻子、烟草和甘蔗等。

美国“南北战争”分为哪两个阶段?

1861~1865年,美国发生内战,历史上称为美国“南北战争”。

1860年12月20日,南卡罗来纳州首先退出联邦,随后,又有10个州相继退出。1861年2月8日,在蒙哥马利城召开了南部各州代表大会。宣布成立“美利坚同盟政府”。

林肯就职总统后,曾试图同奴隶主谋求和解,劝告不要破坏联邦的统一,但是南方人不愿做任何妥协。1860年4月12日,南部同盟开炮轰击塞姆特要塞,公开挑起内战。1861年4月15日,林肯发布宣言,宣布南部各州叛乱,号召人民为恢复联邦的统一而战。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南方军事准备比较充分,北方的轻敌而使南方奴隶主控制着战局的主动权。第二阶段由于林肯政府实行了解放奴隶、实施《宅地法》等一系列革命性措施,使战局向有利于北方的方向发展。1865年4月3日,北方攻占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9日南军总司令李将军在弗吉尼亚州的阿波马托克斯法院小村向格兰特将军投降。历时4年之久的南北战争宣告结束。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扫除了奴隶制障碍,美国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地位。从此,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世界上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国家。

拉丁美洲的名字是怎样得来的?

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至南美洲地区和西印度群岛。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起,到18世纪晚期,其绝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英、法、荷三国只占有很少的几个地方,因而得名拉丁美洲。

西、葡两国都是封建国家,对拉丁美洲300余年的殖民统治,处处留下了封建烙印。西属殖民地分为新西班牙、秘鲁、新格拉纳达、拉普拉塔4个总督区。葡属巴西也称总督区。西属殖民地的大量土地掌握在西班牙贵族之手,成为世袭的封建领地。在南美大西洋沿岸、巴西和西印度群岛,则盛行种植园奴隶制。黑人、印第安人遭受奴役。拉丁美洲的金银矿更是殖民者的重要掠夺对象,大批印第安人沦为采矿苦工,每天劳动10余小时。殖民地只准种植能够为宗主国带来暴利的作物,如甘蔗、棉花、咖啡、可可、烟草等,因而造成了农业畸形发展。300年来,西班牙从殖民地掠夺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葡萄牙从巴西掠去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

在西属殖民地,占据财、政、军和教会高级职位的都是所谓“半岛人”,即来自西班牙的贵族、官吏和天主教高等教士,18世纪末共约30万人。西班牙移民的后裔此时约有300万,是土生白人,称“克列奥人”,都是地主,少数担任了中下级官员。从事小生产的主要是混血种人,包括西班牙人、印第安人、黑人交错结合而生的3种混血种人。他们有人身自由,但没有公民权。印第安人、黑人处在最底层,很多人是奴隶。

18世纪后半期,殖民地工商业有了一些发展,出现了一些大城市。随着欧洲启蒙思想的传入,又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人民开始萌生民族意识。于是,在土生白人领导下,展开了争取独立的斗争。

“读史心得”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不仅给当地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与当地出生的白人阶层产生了激烈矛盾,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和美国的独立,拉美革命情绪也日益高涨。19世纪初,拉美各国相继爆发革命,一举驱逐了殖民者,赢得了独立。

海地是什么时候正式宣告独立的?

海地位于圣多明各岛西部,东部是今多米尼加共和国。1502年,海地被西班牙占有,1697年割让给法国,称法属圣多明各。法国大革命爆发不久,海地也开始了革命,领导人是杜桑?卢维杜尔(1743~1803年)。

1791年8月22日,杜桑领导黑人奴隶举行起义,很快控制了海地北部地区。法国殖民军前往镇压,被起义者击败。西班牙、英国趁机染指,派来了军队,均被起义军打退。英国于1798年承认了海地独立。

起义军乘胜东进,1801年初攻克圣多明各城,解放全岛。杜桑立即下令解放黑奴,随后召开议会,制定宪法。宪法规定海地为共和国,杜桑当选为终身总统。海地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争得独立的黑人共和国。当时波拿巴已充任法国第一执政官,他立即派远征军前往镇压。但是远征军交战失利,只得提出议和。1802年5月杜桑前往谈判时,竟遭背信弃义的法军拘捕,押往法国,于1803年4月在狱中去世。

悲痛的海地军民继续战斗,接连打败敌人,迫使法军于1803年10月投降。1804年元旦,海地正式宣告独立。

“知识链接” 多洛雷斯呼声

在海地独立的鼓舞下,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独立运动领导人伊达尔哥在多洛雷斯镇敲响教堂的大钟,召集印第安人教徒,发动了反对西班牙殖民者的起义。人们愤怒的高喊:“绞死殖民强盗!”“独立万岁!”这就是墨西哥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呼声”。多洛雷斯呼声标志着墨西哥独立战争的开始。9月16日被定为墨西哥的国庆日。伊达尔哥领导的起义军占领了墨西哥中部的重要城市瓜达拉哈拉,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革命政权颁布一系列法令,宣布收回被殖民者夺去的土地,废除奴隶制度,取消各种苛捐杂税等。伊达尔哥后来被叛徒出卖,被俘牺牲。莫洛雷斯继续领导独立运动,于公元1813年11月宣布墨西哥独立,建立共和国。

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是什么?

公元1883年,俄国出现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劳动解放社”。它是普列汉诺夫(公元1856~1918年)侨居日内瓦时成立的。其主要成员有阿克雪里罗得、扎伊奇、伊格纳夫等。普列汉诺夫原是民粹主义者,公元1880年由于沙皇的通缉逃往国外。他在国外侨居的前期,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西欧工人运动的经验,探索了民粹派失败的原因,从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决心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劳动解放社”为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做了不少工作,并把《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经典著作,译为俄文,在国外印好,运到俄国秘密散发。普列汉诺夫还写了批判民粹派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著作,如《我们的意见分歧》、《论一元史观的发展问题》等。

“知识链接”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公元1844年6月4日,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们高唱控诉资本家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歌曲《血腥的屠杀》,经过一家厂主的门前,有一名工人遭到毒打和拘留。这一暴行激起工人们的愤怒,3000多名纺织工举行了起义。起义遭到政府军的镇压而失败。西里西亚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精神鼓舞了广大工人群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同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宪章运动一样,是国际工人阶级最早的独立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是谁大耍外交手腕,演奏了统一德国的“三部曲”?

德意志人说:“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国。”这对17、18世纪的德意志来说绝不过分。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在德意志境内发展很快,德意志正在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但是,小国分立、领土交错的政治割据局面,严重地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统一”便成为德国亟待解决的难题。

1862年,俾斯麦被任命为宰相兼外交大臣,他作为容克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主张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统一德国。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俾斯麦巧妙地利用国际间的矛盾,大耍外交手腕,先后三次挑动王朝战争,演奏了统一德国的“三部曲”。

第一次是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3年丹麦宣布正式合并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两公国。普鲁士以这两个公国属于德意志邦联,而且居民中的大多数是日耳曼人为理由,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俾斯麦为防备奥地利在背后捅它一刀,决定拉拢这个劲敌一道行动,以解除后顾之忧。战争结果,丹麦失败,普鲁士占领了什列斯维希,奥地利占领了霍尔施坦。

第二次是1866年对奥地利的战争。对丹麦战争结束后,俾斯麦便着手准备对奥战争。在外交上,他拉拢了意大利的皮蒙特王国,争得了俄、法这两个东西强邻的中立。1866年普鲁士夺走了奥地利刚刚从丹麦战争中得到的霍尔施坦,从而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装备精良的普鲁士军队在萨多瓦大败奥军。但俾斯麦不想过分削弱奥地利,便以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不再干预德国的事务为条件缔结了和约。根据普奥和约,普鲁士兼并了霍尔施坦南部的几个邦,统一了北中部,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

第三次是1870年对法国的战争。北德意志联邦建立后,只剩下南部的巴登、黑森、符腾堡、巴伐利亚四个邦,因受法国的干涉阻挠而未能统一。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以南德诸邦的保护人自居,坚决反对这些邦统一于普鲁士,普法关系日益紧张。1870年7月,在俾斯麦的阴谋挑动下,法国首先对普宣战。战争爆发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普军长驱直入法国境内,9月2日,在色当战役中大败法军,路易?波拿巴、法军元帅和39名将军被俘,十万法国官兵投降。根据战后和约,法国割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被勒索了50亿法郎的赔款。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宣布德意志帝国建立。从此德意志的统一宣告完成。

你知道“明治维新”狭义和广义的区别吗?

“明治维新”一词是日本人从中国的古籍中选用的。“明治”出自《易经》的“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一句。明治是日本睦仁天皇的年号。“维新”来自《诗?大雅?文王》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句,有革除旧法实行新政的意思。从字面上解释,“明治维新”就是指发生在明治年间的革除旧法、实行新政一事。

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的明治维新,指1866年日本以下级武士为中心的倒幕派用武力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明治新政府这件事,历史学界称之为“王政复古”。人们更多使用的,则是广义上的明治维新。它指整个明治天皇在位年间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教育等全面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这场改革使日本摆脱了封建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走上了资本主义富国强兵的道路。在整个非西方的世界,只有日本通过这场改革,成功地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文明而富强了起来,成了第一个独立自主、国势兴盛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这个广义上的“明治维新”,受到了其他也想通过改革而富强的落后国家的重视。

“知识链接” 日本的天皇

按照日本神话的说法,天皇是太阳女神的后代。依日本现存的最古老史书记载,初代天皇是即位于公元前660年。自古到今,天皇万世一系,也就是所有的皇帝都是天皇家的人,未有外姓人篡权做皇帝的现象出现,实际上从9世纪起,天皇并未掌握实权,但在民众心目中,天皇仍是国家的最高元首。通常天皇在位时,并不直接称其名,而在驾崩后以追谥年号称之。如第124代天皇名为裕仁,而在位的年号为“昭和”,所以称为“昭和天皇”。有趣的是,日本的天皇家族没有姓,因为古代日本人全无姓,近代才采用姓,但因人们只称呼“天皇家的”,所以天皇家也就没有必要采用姓氏。

“读史心得”

19世纪中期,日本仍处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下,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但在经过倒幕运动后,新上台的明治政府大胆地进行维新变革,使日本迅速地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虽然明治政府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却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罪恶的大西洋奴隶贸易中被贩卖到美洲的奴隶有多少人?

由于奴隶贸易主要在大西洋东西两岸进行,所以“大西洋奴隶贸易”由此得名。它大体上经过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公元15~17世纪中叶。在这一阶段中,最早侵入非洲的是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国。此时的奴隶贸易多由私人出面,由国家支持而经营。但是随着美国殖民地的开发和对印第安人的大批屠杀,美洲迫切需要大批的劳动力,从此,贩卖黑奴的规模越来越大。截至公元16世纪中叶,每年大约有1万名黑人从非洲西海岸输往美洲。第二阶段,公元17~18世纪中叶。这一阶段是“大西洋奴隶贸易”的高潮时期。在此期间,欧洲海运发达的国家都蜂拥来到非洲西部海岸参加奴隶贩运,到公元18世纪80年代中叶,从非洲贩运出的黑奴平均每年近1万人。第三个阶段,从公元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废奴运动蓬勃兴起,导致大西洋奴隶贸易日趋衰落,并于公元19世纪下半叶基本停止。

万恶的奴隶贸易使大批的黑人丧生,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著名的是美国黑人历史学家杜波伊斯估计,至少有1000万黑人被贩运到美洲。同时他认为,每贩运到美洲1个黑人,至少会有5个黑人死于陆海运输途中。这样算来,非洲丧生的黑人在6000万左右。再加上公元17~19世纪阿拉伯人的贩奴人数,杜波伊斯认为,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至少1亿人。

美国的柯廷教授1969年在对奴隶贸易进行分析和较细致的研究后,重新作出了估计。他认为公元1415~1870年,大西洋奴隶贸易中运到美洲的奴隶有956万余人,并且不包括猎奴时和转送途中死亡的人数。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本书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为治理新疆而实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完整呈现出来,同时还与其他历史时期作对比,以大量史实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论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新疆是新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
  • 20年后,中国和世界

    20年后,中国和世界

    本书既不是一部未来主义著作,也不是一本科幻小说。它是预测、分析和展望未来的产物。我们将朝着新世界迈进,更好地理解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将使得我们能够提前做出预测,以确保能成功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 第三条道路(第3卷)

    第三条道路(第3卷)

    本书从阐发“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体系入手,重点研究马尔库塞的马克思观、社会发展观和意识形态批判观,着重分析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技术意识形态观,进而对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之批判。
  • 徘徊前进: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徘徊前进: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一大宣布,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徘徊前进》详尽地介绍了第十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大会概况、重要特点和重要贡献、代表大会的重要决定决议,以及会议热点、代表建言、会议影响等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立、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是一部具有较强历史纪实性、资料性和知识性的党史读物。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静如教授担任主编。
  •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政治的神学》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五种:《教会的可见性》、《政治的神学》、《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政治的神学续篇》、《价值的僭政》;均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法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关系。欧洲的法学传统与基督教神学有内在关联,施米特借助“政治的神学”这个提法,力图在现代语境中保有欧洲传统的法学品质。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施米特法学思想的基本信念所在。《教会的可见性——经院学思考》乃施米特一系列政治法学论著的滥觞,关注的是基督教教会建制的政治形式意义。《政治的神学——主权学说四论》讨论的是政治法学意义上的公法问题,在现代语境中进一步阐发了博丹“主权就是谁决断非常状态”的著名论断,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的经典文献。《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讨论政治制度建构中的“代表”问题,从韦伯“新教伦理”的对立面——天主教政治法理来看待自由民主现代性的形成及其问题,带出截然不同的现代性问题景观和意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政治的神学续篇——关于终结所有政治神学的传说》乃施米特八十高龄时所著,旨在为针对“政治的神学”的大批判展开反批判,相当神学化,但谈论的仍是现代性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其著作中最难迻译的一篇。《价值的僭政——一个法学家对价值哲学的思考》从法学家立场检讨现代启蒙主义价值哲学,对于了解施米特对议会民主制的思想史批判的理论出发点具有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带着保镖公司闯万界

    带着保镖公司闯万界

    “这位先生,别看我的员工带着一顶草帽就觉得他好欺负。”“蒙奇D路飞听说过没有?”“啥?没有?”“这就是您见识浅薄了,那这位您应该听说过吧,他的名字叫孙悟空…”
  • 美漫之幸运抽奖

    美漫之幸运抽奖

    这是詹森带着一个抽奖系统来到了漫威世界,开启了一段丰富多彩的人生。看詹森在尸群中杀出一条血路与劳拉一起在古墓中探险与超级英雄们并肩作战铠甲勇士与毁灭者的交锋数码兽与利维坦的碰撞。在击败了铁霸王后詹森兴冲冲的在系统那里进行了抽奖系统:叮!恭喜宿主获得铠甲勇士变身器一个詹森:。。。。系统:。。。。PS:此书并非纯粹的漫威宇宙 新书已开,是这本书的优化版,书名《美漫世界开宝箱》,希望大家支持。
  • 骑士之旅Noa

    骑士之旅Noa

    步步逼近的天使,地狱的军团,要对我们不利的黑影。为了生存而战斗的Noa(诺亚)。gogolet'sgo耀眼的机械,骑士jump骑士kick。假面骑士!假面骑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死亡追溯

    死亡追溯

    我曾经作为一家黑白照相馆的摄影师,经历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在一间普通的黑白照相馆中,我经历了灵魂漩涡,继而牵扯出了世间四大奇门……一个来历古怪的年轻人,带着我一起经历鹰鸣涧的蛇树,蓬莱的沙殿,以及昆仑的不死神树……最后发现,这些事情与我的身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结果发现我竟然是……
  •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文集)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文集)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戏剧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绘人间百态,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她致亲人、友人的书信充满知性和妙语,同时真实地呈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 为啥你要离开我

    为啥你要离开我

    他,与她的初遇,在大学。他,在不经意间喜欢上了这个高冷女孩。可是,正当他准备跟她告白时,她却不见了。(青春卷)
  • 玄及之华葬天下

    玄及之华葬天下

    玄幻之言。如龙子蒲牢,待鲸而撞,声嘶长鸣于天。所思所解于其中,于念之间,推笔行天。如入魔疆,则魔皆惧,喜戮则屠之,如入佛国,喜听则盘膝而坐,厌其言,则踏佛面而上。刀封诚茶馆今日说书《玄及之华葬天下》。欢迎大家前来“品茶听书”,指点迷津,笑谈风云。您在台下听,我在台前讲,一分实力三分运气,六分贵人扶持,您多多收藏,多多推荐,鄙人多多卖力。
  • EXO—匆匆那年

    EXO—匆匆那年

    那年在韩国,安筱曦经历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因为她遇见了这群非凡的男生。
  • 我没有心脏,谁予我心跳

    我没有心脏,谁予我心跳

    克隆人简昔苏醒后,邂逅了原身喜欢多年的程梓奕。“你会永远陪着我对吧!”简昔躺在程梓奕怀中。“嗯,一直会陪你。”而最后“你个没有心脏的还能干什么!”于是,简昔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我只是一个替代品,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袭透蓝色坠入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