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一家出版社之托,去采写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的传记。采访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进行的,一走进欧阳院士的办公室,我就遭遇了一个又一个意外。
欧阳院士的办公室很大,一张能够围坐二三十人的大办公桌几乎占去了办公室的半壁江山,一个硕大的地球仪和一个硕大的月球仪非常醒目。我和助手对月球仪的好奇引起欧阳院士的注意,他指点着月球仪,简单地向我们介绍月球的地形地貌。随后,欧阳院士叮嘱他的助手,午饭多订两份盒饭。
欧阳院士虽然已八十多岁高龄,但身体十分健朗,思维也十分敏捷。
伴随着欧阳院士的娓娓倾谈,我的思绪沿着他成长的脚步由远而近,聆赏着他八十几年人生的风云变幻:江西吉安菜油灯下的寒窗苦读,中国地质大学孜孜不倦的求学问梦,核之城马兰的苦苦探寻钻研……欧阳院士的人生历程几乎处处传奇,他清苦的身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理想的忘我投入深深震撼着我。
同样震撼我的,还有一些微小的细节。
在采访中,虽然我只是在提问和记录,但面前纸杯中的茶水仍旧被我多次喝空,而每次,欧阳院士都会很及时地起身,一边继续讲述着他的故事,一边端起纸杯去到饮水器旁蓄水。欧阳院士在中国科学界,乃至世界科学界的地位无需多言,仅年龄上也等同我祖父的年龄,而我,只是一个采访他的青涩记者,他的如此礼遇让我每次都很惶恐,但每次当我表示要自己去蓄水时,欧阳院士都会微笑着示意我:继续记录。
欧阳院士的平易近人与亲切,让采访进行得十分顺利。
在采访欧阳院士前,我的一个在一家青年类杂志做编辑的朋友,委托我让欧阳院士为他所在杂志的读者写一句寄语。采访结束时,我向欧阳院士说出这个请求,欧阳院士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便从随身带去的、一面打印着欧阳院士相关信息的资料中抽出一张来,将无字的那一面朝上,递给欧阳院士,示意可以在这上面写下寄语。欧阳院士没有说什么,站起身,到他办公室的打印机前取来几张没有用过的打印纸,在桌子上铺好,开始写寄语。我不由得深感汗颜,同时,有阳光暖过我的心。
距离那天的采访已经过去了许多日子,但那天对我的特殊意义,令我一直记忆犹新,因为那天我不只是采访了一位大师,还从大师的身上领悟到一个道理:成大事的人,细节上也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