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够做到洞若观火,实际上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外在反映。洞若观火贵在“发现问题算成绩”,能够在发现问题后有所作为。
洞若观火需要一双火眼金睛。
据说西方国家借助间谍卫星可以看清地面十几厘米大小的物体。换句话说,间谍卫星甚至可以搞清你穿的鞋子是什么牌子,让人禁不住惊叹现代科技洞若观火的本事。
一个人能够做到洞若观火,实际上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外在反映。洞若观火贵在“发现问题算成绩”,能够在发现问题后有所作为。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福特公司一台巨型电机出了故障,怎么也修不好,最后只好请德国机电专家施坦敏茨“会诊”,施氏两天两夜待在电机旁,这儿听听,那儿看看,还不时地计算着。最后施氏爬上电机顶部画上一条线,让修理工把电机打开,将画线地方的线圈减少16圈,果然机器故障排除。为此他向福特公司索要1万美元。有人说施氏要价太狠,施氏在付款单上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
施坦敏茨画一条线敢要1万美元,是不是狠了点?福特公司却不这样认为,他们的态度是:“施坦敏茨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能找出问题,了不起,花1万美元值得。”
类似的例子还有这样一个。
1921年,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以100万美元年薪,聘请查理·斯瓦伯为该公司的第一任总裁。一天,斯瓦伯到一家钢产量落后的生产车间去巡视。他发现这儿管理松弛,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激励机制。到了交接班时间,斯瓦伯问领班炼了几吨钢,答曰:“6吨。”他用粉笔在地上写了很大的“6”字,然后就不作声地离去了。
夜班工人接班后,看到“6”字好奇地问是什么意思。
日班工人说:“总裁今天来过了……”次日,斯瓦伯又来到工厂,他看到昨天地上的“6”已经被夜班工人改写成了“7”,再后来,日夜班工人展开了生产竞赛。不久,该厂产量竟跃居公司所有钢铁厂之首。
钢铁大王卡内基听到这件事,对他的家人说:“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花一百万美元的年薪聘请斯瓦伯的理由,他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未来的一切都是从发现今天的问题开始起步的。”
一个人若没有一双善于洞若观火发现问题的眼睛,就意味着思维的钝化和故步自封。因此,外国许多科研机构非常重视培养研究人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常常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训练其提出问题的技巧。施坦敏茨的那一根线,斯瓦伯写在地上的那个“6”字,看似信手拈来,随意为之,实则是一种发现问题的智慧积淀。要不然苹果落地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怎么独独引起了牛顿的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