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可采用局部热敷或中药熏洗,并配合按摩和关节的屈伸活动,每日1~2次,效果较好。慢性期痛点局限,用强的松龙鞘内注射,效果显著。病程长、腱鞘增厚、交锁严重或发生软骨变性时,可酌情采用手术疗法。
晕厥、脑震荡
晕厥
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的、暂时性的知觉和行动能力丧失的状态。大多因脑部供血供氧不足所引起,它也可以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
运动中出现昏厥其产生的原因有:①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如锻炼者过于紧张和激动,见到别人受伤、出血而受惊、恐怖等。这是因为神经反射使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急性广泛的周围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从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②直立性血压过低。在长时间站立不动,久蹲后突然起立,长期卧床后突然坐起或站立等体位急变时,由于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体内血液重新分布的反应能力下降,引起直立位时血压显著下降,使脑部供血不足。③重力性休克。主要是由于疾跑后立即站立不动引起。运动时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大量扩张,循环血液量明显增加(较安静时高30倍),一旦突然中止肌肉运动,下肢的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对它们的节律性挤压作用,再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使血液大量聚积在下肢血管中。回心血量明显降低,心输出量也随之减少,从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④其他如损伤后剧烈疼痛、低血糖、中暑、心脏节律紊乱或心脏病,腹腔太阳丛或颈动脉窦受打击等,亦可引起。
症状表现:突然失去知觉,昏倒。发生前病人可感到全身软弱无力,头昏,眼前发黑,耳鸣、恶心,出虚汗和面色苍白等。昏倒后,皮肤苍白,四肢发凉,脉搏细弱,呼吸增快或缓慢。一般在昏倒片刻之后,由于脑贫血消除即清醒过来(其他原因引起者则需要解除病因后才易恢复知觉)。醒后精神不佳,仍有头晕、软弱感。在诊断时。要详细了解发生原因和发生时的情况。
现场急救:使患者平卧或头部稍低位,安静,保暖,松解衣领束带,用热毛巾擦脸,做下肢(从足部起)向心性推摩或揉捏,嗅以氨水或点掐、针刺人中、百会、合谷、涌泉等穴,如有呕吐,宜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如呼吸停止,应做人工呼吸,在知觉恢复前,或有呕吐者,均不宜给任何饮料。醒后可给以热饮料或吃少量食品(低血糖者),注意休息。
预防措施:平时要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血管运动机能水平。久蹲后应慢慢起立,疾跑后不要马上站定,当有晕厥前征象时,应立即俯身低头或躺下。平时加强心理和意志锻炼;举重锻炼要注意呼吸与动作配合,避免过度憋气;拳击运动时要注意防止颈、腹受击,严禁犯规动作。饥饿或空腹时不宜参加体育活动,进行超长距离运动时(如长距离越野跑,长距离游泳),应备有含糖饮料,供锻炼者途中饮用。
脑震荡
大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震荡后所引起的意识和机能一时性障碍,短期内可恢复。
头部受到硬物打击或头部与硬物碰撞(如头部受到湿的足球、垒球的打击,或摔倒时头部撞地面等情况),都可能发生脑震荡。
症状表现:头部受打击后,立即发生意志丧失(昏迷)数秒钟至20或30分钟不等。伤员呼吸表浅、脉搏缓慢、肌肉松弛、瞳孔放大但对称。清醒后,患者常忘记受伤的情景,并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处理方法:立即将伤员平卧,头部冷敷,身上保暖。昏迷者可刺激人中穴。呼吸障碍者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当伤员出现昏迷时间超过4分钟以上,瞳孔扩大,耳、口、鼻出血,眼球青紫;或伤员清醒后,呕吐剧烈,再度昏迷说明伤势较重,应迅速送医院处理。在伤员清醒后应卧床休息两周或更长时间,一定要等头痛、头晕症状消失为止。过早活动,常有头痛、头晕、血压增高等后遗症。在伤员康复后期,用“闭目举臂单腿站立平衡试验”以决定是否能参加较大强度的体育锻炼,如能保持平衡,表明已康复。
出血与止血
出血
血液从破损的血管向外流出叫做出血。按出血的流向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体表的切、刺伤,撕裂伤,血液流出,肉眼可看见,称为外出血。一些闭合性损伤,如脑挫伤或肌肉断裂、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关节腔)等,称为内出血。内出血比外出血危险性大,出血早期不易被人发觉,等到严重失血时,伤员往往发生典型的“失血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是:头晕眼花、心悸、烦躁不安、皮肤极度苍白、四肢发凉、脉搏快而弱、血压明显下降。
按照受伤血管的种类,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流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危险性大。静脉出血,血色暗红,缓慢且不断地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血色红,血流从伤口慢慢渗出,常能自行凝固,基本没有危险。
止血
压迫止血法常用的急救止血法有:抬高肢体法、压迫法和冷敷法。
(1)抬高肢体法。用于四肢出血或作为其他止血法的辅助步骤。方法是把出血的肢体抬高超过心脏水平。这样可降低出血部位的血压,减少出血。
(2)压迫法。①敷料、绷带压迫法:主要用于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方法是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患处。②指压法:常用于动脉出血。方法是在出血部位的上端,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身体浅部的动脉压在相应的骨面上,切断局部的血供。在动脉行走中最容易压住的部位叫压迫点,常用的压迫点有:①颞浅动脉压迫点,位于耳屏前上方一指宽处。摸到动脉后,用拇指指腹把动脉压于颞骨上。适用于前头部出血。②颌外动脉压迫点,位于下颌角1.5厘米处。摸到动脉后,用拇指指腹把颌外动脉压在颌骨上。适用于面部出血。③肱动脉压迫点,位于肱二头肌内缘,肱骨的中部。操作时上臂微外旋,摸到搏动后,用食、中、无名指三指的指腹把肱动脉压向肱骨。适用于前臂和手部出血。④手指掌侧动脉压迫点,位于2~5指基部两侧,掌面,手指张开,用另一手拇、食二指摸受伤指的指根部,摸到搏动后,把动脉压向基节指骨。适用于手指出血。⑤胫前、后动脉压迫点,胫前动脉位于内、外踝之间连线的中点,胫后动脉位于内踝和跟结节之间,摸到搏动后,分别用拇指及其余四指把两动脉压向各自的骨面。适用于足部出血。
(3)冷敷法将冰袋放在受伤部位,或把受伤肢体放入冰水中浸泡,叫冷敷法。冰敷20分钟,使局部皮温下降到10~15℃最为合适。寒冷使血管收缩,减少或停止出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冰敷还有麻醉镇痛、缓解肌痉挛的作用。
此外,在体育健身锻炼中,面部或鼻部突然受外力作用或其他原因致使鼻出血时,应让伤员坐位,头微后仰或头后部靠在椅背上。用冰袋或冰水毛巾敷前额、鼻梁部;手指紧捏鼻翼数分钟,亦可止血。出血剧烈时,鼻腔内可填凡士林纱布条或无菌纱布条。
关节脱位、骨折
关节脱位
由于暴力作用,使关节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相互关系,叫外伤性关节脱位。运动损伤的关节脱位多见于肩关节及肘关节。摔倒时,上臂外展,手或肘着地,可发生肩关节前脱位。若肘关节微屈,手掌撑地,则可发生肘关节后脱位。
症状表现:脱位时,伤员往往听到关节内有碎裂声;受伤关节剧烈疼痛;关节功能丧失;关节变形,正常关节隆起处塌陷,而正常关节凹陷处反而隆起、突出(如肩关节前脱位时出现的“方肩”,肘关节后脱位时出现的尺骨鹰嘴向后突出)。
复位前后均作X线检查,弄清脱位、复位、并发症(韧带断裂、骨折)等情况。
处理方法:有休克症状者,应先抗休克,措施是:取头低脚高平卧位、保暖;迅速请医务人员到现场给氧或镇痛药。待伤员清醒后,在脱位所形成的姿势下固定伤肢。
肩关节脱位:伤肢肘关节屈曲90度,用一条大三角巾悬挂前臂,悬臂带直接斜挎胸背部,于健侧缚结;另一条三角巾折成宽带,绕过患肢上臂,于健侧腋下打结。迅速送伤员到医院复位。
肘关节脱位:肘关节不可能弯曲成90度,只能使伤肢尽量靠近躯干,再用三角巾包扎固定。固定方法和肩关节脱位所述相似。
骨折
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骨折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是伤口没有和外界相通,继发感染机会少。运动中发生的骨折常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是伤口和外界相通,继发感染机会多。
骨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足球运动中,运动员的胫骨受到对方足踢而发生胫骨骨折。
(2)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接触暴力较远的部位。如摔倒时手撑地而发生锁骨骨折。
(3)强烈的肌肉收缩。如提起杠铃时突然的翻腕动作,可因前臂屈肌强烈收缩而发生肱骨内髁撕脱性骨折。
(4)应力性骨折。由于骨膜反复受到牵拉,或骨质长期受到较大的支撑面的反作用力的作用而引起,如长跑运动员下肢及体操运动员上肢的应力性骨折(疲劳性骨折)。
骨折透视图症状表现:骨折时有碎裂声,伤员偶能听到;剧烈疼痛,主要因骨膜撕裂、肿胀、肌肉痉挛所引起;肿胀及皮下淤血,主要因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所引起,软组织丰厚部位的骨折,肿胀及皮下淤斑不明显;功能障碍,肢体不能运动、站立、行走;压痛及骨擦音。骨折端或撕脱处有明显锐痛,偶因断端或骨折片互相接触而出现骨擦音。检查时不要有意寻找骨擦音以增加伤员的痛苦;X线检查,常能对骨折作出正确的判断。严重骨折时还会出现假关节、肢体变形、休克、神经损伤等症状。
处理方法:为了避免骨折端造成新的损害刺伤血管、神经及周围软组织,预防休克、减轻疼痛、便于转送,要做适当的固定。有休克症状者,应先抗休克(具体方法同关节脱位处所讲)。休克期过后,用长短合适的夹板或代用品(木尺、树枝、硬纸板等)固定伤肢,或把伤肢与伤员的躯干或健肢固定在一起。固定肢体时松紧要合适,骨折一经固定,立即送往医院做彻底的治疗。如为开放性骨折,应用无菌布敷料尽快包扎;不要移动露在伤口外的骨端与碎骨。
心肺复苏的具体办法
在很多的体育运动中,青少年若不注意控制运动负荷量、不注意气候变化等,都可能会造成昏迷、意识不清的状况出现。因此,青少年应该掌握一定的急救常识,在别人出现昏迷时,可以提供帮助。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心肺复苏的具体办法。
人工呼吸法
一个人呼吸停止后2~4分钟内便会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患者实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将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操作要领
(1)使患者仰卧,面部向上,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
(2)施救者位于患者头旁,一手捏紧患者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同时用口对着患者的口吹气,在其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
(3)吹气要快而有力。此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并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出空气。
注意事项
(1)成人每次吹气量应大于800毫升,但不要超过1200毫升。低于800毫升,通气可能不足;高于2000毫升,常使咽部压力超过食管内压,使胃胀气而导致呕吐,引起误吸。
(2)每次吹气后抢救者都要迅速掉头朝向患者胸部,以求吸入新鲜空气。
(3)对小孩3秒一次,一分钟20次。要规律地、正确地反复进行。
(4)进行4~5次人工呼吸后,应摸摸颈动脉、腋动脉或腹股沟动脉。如果没有脉搏,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法
心脏按压是从体外压迫一度停止跳动的心脏,使之恢复跳动的一种急救方法。
操作要领
(1)患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
(2)施救者站在或跪在患者侧面(左侧或右侧均可),两手相叠,将手掌根部放在患者的胸骨下方、剑突之上,借自己身体的重量,以手掌根部用力向下作适度压陷,然后放松压力,让胸口自行弹起。
(3)如此有规律地以60~80次/分的速度按压,向下按压和松开的时间必须相等。按压的间歇不再使胸部受压,便于心脏充盈。但手掌根不要抬起离开胸壁,以免改变按压的正确位置。
注意事项
(1)施救者的双臂应绷直,双肩应在患者胸骨的正上方,上半身可向前倾斜,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度和宽度应够大。不然会使压迫心脏的力量减少了按摩的作用。
(2)如患者在钢丝床上,应在其背后垫一块硬板,其长度和宽度应够大。不然会使压迫心脏的力量减弱而减小了按压的作用。
(3)心脏大致位于胸腔的中央。在进行心脏按压时,一定把一只手掌放在胸骨中央下1/3处,用另一只手放在前一只手的上面加强力量。
(4)对儿童心脏按压要轻而快。只用一只手,试着力量进行,压力为成人的1/2左右,90~100次/分。若是幼儿,可用两个手指压迫,压力为儿童的1/2,100~110次/分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