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正史、野史怎么说,孝庄文是否最终下嫁多尔衮,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俩之间一定有很不一般的情感。据说他俩年龄相仿,认识很早,向来就有好感;何况皇太极在世时,他最爱的还是宸妃海兰珠,孝庄文并无过多邀宠优势,他们的婚姻中,政治需要的成分反倒是主导,而孝庄文又与皇太极年龄差距太大……诸多原因之下,孝庄文少女时期情感出现空区,情窦初开的她与同是年少有为、颇有魅力的多尔衮相处机会一多,能不产生情愫?
大清天子为爱妃出家当了和尚?——顺治与董鄂妃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顺治录唐诗《春梦》赠与木陈忞禅师
写到这篇故事时,我最初便要想到,自己多年前还在北京上大学期间,曾与朋友一道去过西山著名的八大处公园。其中有一处,据说正是当年顺治皇帝背着母亲与他宠爱的董鄂妃幽会的地方。
顺治(1638—1661年),即爱新觉罗·福临,庙号清世祖,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皇太极的第九子,康熙帝的父亲。崇德八年(1643年),仅六岁的他便在沈阳即位,翌年进关入主北京。在位共达十八年,二十四岁便英年早逝。顺治是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天子”,著名作家凌力写过反映其生平、故事、情感、成就的同名长篇小说。
顺治是清朝最特殊的皇帝之一。世传“清宫四大奇案”(顺治出家、雍正即位、雍正之死、乾隆身世),首案即是关于他。而世传“清初三大疑案”(顺治之母孝庄文下嫁给顺治叔父多尔衮、顺治与秦淮名妓董小宛之恋、顺治出家),更是件件与他相关。
顺治即位后,由其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不幸死于塞外,十三岁的他即提前亲政,并依靠其母孝庄文参政。顺治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在位期间,吸收先进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之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为后世的康熙盛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顺治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鄂妃猝然病故后,转而万念俱灰,消极厌世,遁入佛界,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禅门的帝王,也被称为大清朝最为多情哀愁的帝王。
关于顺治的死,有很多说法。如说他后来因为董鄂妃患病而逝,非常痛苦,于是看破红尘,出家当了和尚,而且就是在著名的佛教与旅游胜地——山西五台山,并为自己建了三间普通草房。据说,康熙帝曾四次亲上五台山寻父,但顺治根本不认他,至今尚留有好多真迹(如留在该山上的诗句“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就被认为是康熙所作)。并且在当地还流传着很多神秘动人的相关传说,言之凿凿,让人不得不信。金庸的武侠小说代表作《鹿鼎记》中,也有类似的一段故事。
但也有说法认为,顺治并未出家,他确实是英年早逝的,死于天花(即痘)顽症,从患病到驾崩只有极短的五天时间。清初宫廷和社会流行天花,无数人不幸染病而速亡,而让贵为天子的顺治也挨了。在董鄂妃死后,他还真是想要出家的,甚至已经请高僧为他在紫禁城里的万善殿举行了净发仪式。却被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太后知道了,大发雷霆,一顿猛烈的训斥。顺治无奈之下,又只好蓄发还俗。但此后他并没活过多久即一命呜呼,并留下了“财宝妻孥,人生最贪恋摆拨不下底,朕于财宝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觉风云聚散,没甚关系”的“经典名言”。他曾录唐诗《春梦》一首,赠与交谊颇深的木陈忞禅师(见文首所引),正反映了多情天子追忆美人的深厚情意。
历史上又一个“不愛江山爱美人,愿为红颜舍一切”的痴情君王!
董鄂妃曾被人以讹传讹,说成便是南京著名的才女、美女、妓女——“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色艺非凡,被当地官员掳掠并进献给了皇上。后来据史料考证,这说法不对。因为根据董小宛的真实丈夫——江苏如皋籍大才子冒辟疆在其《影梅庵忆语》中的记载,董小宛要比顺治帝大整整十四岁,他们怎么可能走到一起?可能两人刚好同是姓董吧。
还有一个谣传是,董鄂妃系孝庄皇太后设毒计害死的。事实上,孝庄也许并没有这样狠毒。董鄂妃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夭折,悲痛不已,由悲成疾,而郁郁去世的。
其实,董鄂妃系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她自然是何等的美丽、聪慧、宽厚、贤淑、温存、可爱,要不也不会弄得连一代天子也要为她“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了;最终还要为其去世而出家、早逝,并将她高高地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董鄂妃原来是被指配给一个福字辈亲王的,其实应该是顺治的堂弟媳(据顺治的朋友、西方著名传教士汤若望所言)。但既然“今上”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邂逅并看中她,还要娶入,谁敢不从?不过要直到那个虽名“福”实无福的亲王早早归天,她才正式隆重嫁进皇宫,马上就被册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娘娘,可谓皇恩浩荡。而终于得到意中人,顺治也必定心花怒放得很,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了。此后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非常缠绵、甜蜜的日子,日日歌舞、夜夜呢喃,宫闱欢笑、草木含春,好不快活。
只可惜董鄂妃红颜薄命,与深爱她的风流陛下才厮守了四年光阴(1658年到1661年前后),先是皇子夭折,继而自己多病,忧郁早殁,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正是花一样的光景。
但是她也应该感到幸福了。所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年,而她生前所得到的恩宠,乃至死后所厚赐的殊荣,在清帝后妃中堪称空前绝后。
而且,她与顺治死后都被葬在清东陵(今河北遵化境内)的同一地宫中。两人终于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香香公主”之死——乾隆与香妃
“轻舟遮莫岸边维,衣染荷香坐片时。叶屿花台云锦错,广寒乍拟是瑶池。”——乾隆
乾隆(1711—1799年),即爱新觉罗·弘历,庙号清高宗,雍正(清世宗)第四子,满清入关后第四位皇帝。初封和硕宝亲王,1735—1795年在位。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四年太上皇,终年八十九岁。因其祖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他不应超过祖父,只好提前退位。他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王史上是最高寿的一位,在位时间之长则仅次于康熙(其实际执政时间却是最长的),也是对中华帝国的发展起了最大作用的皇帝之一。
乾隆继位时的清王朝,已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代九十余年治理,社会上出现一片繁华景象;再经乾隆的励精图治,使清王朝达到强盛的顶点。乾隆以其雄才大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华之版图。后人将康熙至乾隆统治时期合称“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相对的繁荣太平时代。但乾隆也是一个既有大功又有大过的君主,问题殊多;后期的他好大喜功、专制骄横,使清朝腐败之风滋长,国家由盛转衰。乾隆时代同样也是清王朝的转折点。
乾隆儒雅风流,多情好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很著名的。多年来大陆与港台的古装影视剧中,戏说乾隆、乾隆下江南、乾隆微服私访等都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其中美化他的还是居多。如曾经的郑少秋版“戏说乾隆”;前两年红遍大中华的琼瑶片《还珠格格》里那个宽厚大度、风趣随和、爱才如命的“皇阿玛”;张国立系列之“乾隆与纪晓岚、和绅”、“乾隆与刘罗锅、和绅”;去年上映之电视剧《乾隆与香妃》等。只有在香港作家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乾隆才恢复或者说被纠正为尽量接近其历史上的真实面目,他的自私、贪婪、残忍、好色,他的君主本色、统治本性;其中还说乾隆竟是汉族子弟,被“狸猫换太子”成了满清江山的继承者,而他的亲弟弟则劝他改回汉家天下,但最终必然是失败的。
其实,今天的文艺作品津津乐道乾隆下江南时“微服私访”的“美政”,其实是把其爷爷康熙的故事嫁接到了他身上。乾隆从不“微服私访”,即使有也是出于“猎奇”和“嫖妓”的用心,绝不是为了解民生疾苦。乾隆第二次下江南时,就因为“微服出巡”去秦淮河上嫖妓彻夜不归,皇后在伤透了心的情况下把万缕青丝一刀剪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截发皇后。乾隆先后有三个皇后(富察氏、乌喇那拉氏、魏佳氏)、十四个皇贵妃(高佳氏、苏佳氏、陆氏、富察氏、金佳氏、陈氏、巴林氏、珂里叶特氏、西林觉罗氏、戴佳氏、晋太妃、叶赫那拉氏、汪氏、和卓氏),并生下十七个儿子、十个女儿;此外还有大量普通的妃嫔媵嫱宫娥什么的,宫外还有许多其他相好,还要狎妓……足见其男性能力、生殖能力之强!足见其风流、多情!仅就这点言,他也够格称“十全老人”了。
在乾隆的十四个贵妃中,和卓氏(一说霍卓氏)是特殊的一位,系唯一的回族人,新疆回部台吉和札赉之女,本名伊帕尔,初入宫即被封为贵人,后成为容嫔、容妃;也就是传说中的香妃,两百余年来在中国民间被流传得越来越神秘、神奇,涉及许多野史、笔记、诗文。《书剑恩仇录》(称其“香香公主”)、《还珠格格》、《乾隆与香妃》等小说与影视作品中,亦均有关于香妃的来路、乾隆对她的宠爱的大量情节,但具体故事却又各不一样。
据说,历史上真实的香妃即容妃(1734—1788年),她比乾隆小二十三岁,“淑心克慎,奉职惟勤,壸范端庄,礼容愉惋”。她每年的例银是三百两(相当于知县的五倍),后来更高。她的哥哥也被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容妃随驾,到过扬州、苏州、江宁(今南京)、杭州。乾隆特意按回部习俗,赏她羊肚片、炖羊肉等食物。三十六年(1771年)容妃随皇太后、乾隆东巡,游览泰山、祭拜孔庙,路上受赏回回饽饽等食品。四十三年(1778年)容妃随乾隆到盛京(今沈阳),在塞外中秋之夜受赏“奶子月饼”;到达木兰围场,乾隆猎获野猪和狍子,赏众妃野猪肉,而赏容妃狍子肉。乾隆还为容妃安排了回族厨师,为她做回俗清真饭菜如羊肉馄饨等,并准她着本族服装,以缓解其思乡之情。乾隆也常赏赐容妃以地方进贡的蜜荔枝、哈密瓜、绿葡萄干、白葡萄子等果品。乾隆为讨容妃欢心,还为其修建华丽精美之宝月楼(即今之中南海新华门门楼,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办事处、中国领导人住所的大门),实可谓金屋藏娇。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曾在此作诗(见文首所引),以嫦娥比拟容妃。此外,乾隆还在城郊圆明园中专建一方外观,为容妃做礼拜用。当容妃在做礼拜时,乾隆都会在楼外方亭里静静等候。
乾隆五十三年容妃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她没有儿女。临终之前,她把全部高级衣物和珍贵首饰分别赠与朝夕相处的妃嫔和本宫女子及娘家的姨、婶、嫂、姑、姐、妹,留为纪念。乾隆非常哀痛,谕令隆重办理后事。
而关于香妃的民间传奇,主要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是喜剧说。香妃天生丽质,身有异香,美貌绝伦。她家世居南疆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县),兄长因不满统领霍集占的虐政,举家搬到伊犁。后来其兄在反对霍集占之乱中,心向清朝,立下功劳。他们全家受召到了北京,后来长住京城。香妃入宫为妃(也有和亲的关系),受到皇太后喜爱和乾隆帝宠幸,生活过得很幸福。可惜香妃年纪轻轻就夭亡了。在她死后,乾隆爷闻讯悲痛不已,恩准将香妃尸骨运回新疆喀什入葬。她与她的一家,是为汉回友好作出了很大贡献的。
第二个是悲剧说。香妃是乾隆年间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时,被定边将军兆惠掳进皇宫献给“今上”的。乾隆因其貌美且体有异香,而册封她为香妃,并对她大加恩宠,不时探视。但香妃矢志守节,随身怀刃,准备杀帝报仇,还时常因思念家乡而潸然泪下。皇太后闻讯,耽心乾隆为香妃所害(一说是其他妃子因嫉妒她受乾隆宠爱而向太后进谗言),偷偷召香妃入其宫,成全了她,赐之缢死,后葬于清东陵。香妃死后,乾隆帝万分悲伤,却亦无可奈何。蔡东藩《清史演义》、《清朝野史大观》及金庸《书剑恩仇录》等书中,所描写的故事大体雷同。《书剑恩仇录》中还有一词曰:“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月明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戏剧《香妃恨》、《香妃》,以及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演的《伊伯尔罕》等,也都基本上是按这个悲剧故事编写的。
但不管怎么说,香妃肯定是深得乾隆宠爱的,她的死让风流天子也难免悲痛落泪。
她怎么会被选上做娘娘?——咸丰与叶赫那拉
慈禧太后“前期历经大事,能识人,有果断;晚年耽逸乐,宠佞幸,纲政遂紊;戊戍政变、庚子拳乱,后为祸首”。——后世史书
咸丰(1831-1861年),即爱新觉罗·奕詝,道光帝第四个儿子,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1850年即位,庙号清文宗。在位期间,正逢乱世,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败,天灾不断,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国将不国。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屡派兵镇压之。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迅速攻占广州、天津、北京,咸丰害怕得迅速从“万园之园”圆明园逃到了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只命奕訢(即著名的恭亲王)留守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焚掠了圆明园、清漪园等,将能抢的抢、能砸的砸、能推的推、能烧的烧,最后一座华丽、精美、富豪无比的园子,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兀立在瑟风荒草中。正如法国大文豪雨果所说:“有两个强盗,一个是法兰西,一个是英吉利,他们闯进圆明园,烧杀抢砸,无恶不作。”(圆明园是我在北京上大学的四年中去得最多的一个景区。站在残破荒凉的大水法遗址旁,它让我升腾起一股爱国豪情与奋发之心。)不得已之下,奕訢、奕山先后与英法俄美等西方帝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不久,年仅三十一岁的咸丰迟迟不敢回京,病死于热河。
咸丰即位于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的多事之秋,接手的是一副烂摊子;而他自己又才疏学浅,能力难以服众,岂能扭转乾坤?只能像其后代光绪及明末的崇祯、后唐的李煜一样,属于阴错阳差,心有余而力不足,徒呼奈何。一筹莫展之下,于是他开始沉湎声色,纵欲自戕。他即位的第二年,就下令挑选秀女入宫。他尤其宠爱其中一个名叫叶赫那拉·玉兰的姑娘(即日后的慈禧)。以后他又几次从满、蒙两族官宦人家挑选秀女,并破除祖宗规制选汉族秀女入宫;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牡丹春、杏花春、陀罗春、海棠春四人,时人称之“四春娘娘”,居于圆明园。自然叶赫那拉更是其高居其上的“天地一家春”。还有野史说咸丰养着一位“风流姝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明珠”的山西民间寡妇曹氏。而且,在脱逃国责、苟安热河时,咸丰除了贪女色,还贪丝竹、美酒、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