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长到18岁,丑儿多少听说了一些关于母亲赛梨花的事。他渐渐明白了,刘盛天对他如此严厉苛刻,是把对母亲的恨转嫁到了他的身上,是拿他当出气筒!练功十三年,天天头上顶着砖头,肩上扛着水缸,屈膝用脚尖走路,光布鞋就磨碎了99双,脚趾盖踢掉了一层又一层!更糟糕的是,自从练矮子功那天起,身体就再也没长高过!17岁了,使劲站直还不到一米三!
“刘盛天,你记着,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我早晚要打垮你!”一天,面对镜子里自己那幅矮小的滑稽模样,丑儿正愤愤地发狠,没想到刘盛天背手站到了身后,黑着脸问:“该你上场了,怎么还不化妆?”丑儿头也没回,气鼓鼓地回答:“我长得就够丑的了,还用化妆吗?”“敢和我顶嘴?这出演完看我怎么收拾你!”丑儿话音未落,只听“啪”的一声,刘盛天操起柳条照着他的后背重重抽下。一阵剧痛撕裂了丑儿的心。
在昌隆戏班,身为班主的刘盛天说一不二。《战金山》的戏一散场,刘盛天便已坐在院子里,脚下摆着一溜十几块瓦片。师兄师弟们一看,一个个心全悬到了嗓子眼上。班主不是要扒丑儿的皮,而是要将他逐出戏班!而此刻,丑儿不等刘盛天开口,便一咬牙双膝一弯,“扑通——”,跪碎了两片!大师兄心肠好,忙拉住他,上前相劝:“师傅,丑儿演的很卖力,唱念做打,倒八字‘二挑髯’,‘山膀’‘云手’都很到家。打他出场,台下的叫好声就没断过——”
大师兄说的是实话。整整十三年,丑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已经将丑角练到了出场就出彩的地步。唱腔勾挑滑抹,谐趣花哨,放眼梨园,手眼身步、精气神韵等诸般技巧能超过他的也没几个。戏谚“无丑不成戏”,按理说,丑儿渐成大器,班主也该宠着他,可怎么越来越狠了?就在众人不解的当儿,刘盛天指着瓦片冷漠地说:“想必你对自己的身世有所了解。没错,你是赛梨花的私生子,不是我的儿子!我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我也没有理由白养你18年!以昌隆的家法,这是18块瓦片,你跪碎一块,我们的情义少一年。你什么时候全部跪碎,就可以离开昌隆,另谋高就。只要有一块是好的,你就给我好好地演你的丑角,乖乖地给我赚钱!”
“刘盛天,因为你恨我娘,所以从小你就让我顶大缸,扮丑角,害得我长不高,成了三寸丁!你记着,等我离开昌隆,我一定要打垮你!”丑儿猛地推开大师兄,一块接一块地跪下去。“嘎巴”声中,丑儿一口气跪碎了12块!由于练矮子功,他的膝盖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即便是这样,在跪第13块时还是磕出了血,疼得再也站不起来!刘盛天一甩长袍衣襟,扔下句“窝囊废”,走了。
丑儿不是窝囊废。接下来的一年,他一边跪瓦片,一边埋头苦练,不仅将“走矮子”的招式练的宛如行云流水,还将昌隆戏班拿手好戏《群英会》、《女起解》、《望江亭》中的每一个丑角,都演的出神入化。一时间,丑儿成了百年难出一个的名角,成了名副其实的“矮子王”,于是,别的戏班开始打他的主意。这其中,要算昌隆的老对手兴泰戏班最有实力。
兴泰戏班的班主姓宋。宋班主和刘盛天唱了多年对台戏,始终难分高下。宋班主听闻丑儿和刘盛天不和,就想开出高价“挖墙角”。在民国时期的梨园,“挖墙角”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宋班主打听到刘盛天身染重病,恐怕用不了多久昌隆就会“树倒猢狲散”,早做打算总比被别人挖去强。要知道,丑儿可是棵伸手一晃哗哗往下掉银票的摇钱树啊!
宋班主私下约丑儿见面,丑儿爽快地答应了。回到昌隆,丑儿又一次站在了那一溜瓦片前。18块瓦片,他已经跪碎了17块,只剩下这最后一块。“这块瓦里刘盛天肯定做了手脚,不然,我怎么跪了几十次都没碎?哼,就是跪断腿我也要跪碎它!我要脱离刘盛天,为我18年来吃的苦头讨个说法!”丑儿想着,运口气正要跪下去,身后突然传来刘盛天的声音:“丑儿,你真的打算离开昌隆?”
从刘盛天的声音里,丑儿听出他病得的确很重。“是的,你不是说我窝囊废吗?我要赶在你不能动前打垮你!”丑儿说着,猛一用力跪了下去。“嘎巴——”,瓦片终于碎了!“刘盛天,我自由了,你的昌隆也要到头了!”丑儿兴奋地大叫。然而,就在他强支着身子爬起的那一瞬间,瓦片里露出了一张纸!丑儿迟疑地拿起,一纸娟秀的小字映入了眼帘:“盛天,对不起,丑儿的确不是你的儿子。那时你天天忙戏班,很少关心我,我就……我的背叛也遭到了老天的报应。丑儿出生三个月,呆呆傻傻的连哭都不会。我抱着他去看大夫,大夫说他脑子有病,还患有侏儒症,一辈子都需要人照顾!我知道错了,没脸面对你,只能选择离开,可一旦离开戏班,我连自己都难养活,更别说丑儿了。看在我们曾夫妻一场的份上,求你收下他,让他给戏班打杂,混口饭吃,能活下去……”
“丑儿,你别怪我心狠。梨园有句老话,叫打戏打戏,不打不成戏。我这么做,是要向你母亲证明,你不是一辈子都需要人照顾的丑儿,你是个高高在上的名丑!如果你想留下来,昌隆我就交给你了。”在丑儿的印象中,刘盛天第一次笑了,笑得欣慰,笑得满脸褶皱。而此刻,丑儿也终于领悟: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天生是个侏儒,演不了生、旦、净,只能演丑!丑角是戏之魂,刘盛天是在刻意将他培养成一代名丑啊!
“班主,不,爹,我错了——”
想到这儿,丑儿泪流满面地大喊了一声爹后,再次跪倒在地。
枫树遍生的梅山脚下,是一片芦苇繁盛的苇塘。时至九月,秋风乍起,山上红叶似火燃烧,塘里芦花如雪飘飘,风景甚是赏心悦目。然而这一年,世代居于此地的梅山人再也无心赏看风景。因为,日本鬼子来了!
听说日寇沿途烧杀抢掠,乡亲们忙驾着木船竹筏,驶进了苇塘躲避。但芦苇荡方圆不过十里,哪里经得住装备精良的日寇,哪怕是一个中队的扫荡?事实也是如此,新组建的梅山游击队队长冯啸很快得到可靠情报,日军大部队继续南进,只留下一个百余人的中队围剿苇塘。要知道,日军的一个标准中队,配备有12名重机枪手,9个掷弹筒班,72名步兵,而游击队队员仅有30余人,武器也多是鱼叉,弩箭和鸟铳!力量悬殊,武器落后,如果硬拼,无异于拿着鸡蛋碰石头!思考再三,冯啸决定带领乡亲放弃苇塘,撤进梅山,伺机开展游击战,消灭一个是一个!命令一下,乡亲们纷纷藏好舟筏,进了梅山。但只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却兀自端坐竹筏之上,挥动着长长的银柄鸭鞭,泰然自若地放牧着他的鸭群。
“老大爷,鬼子马上就到,快走吧!”冯啸和通讯员小张驾舟匆匆赶到,着急地催促。老人恍如没有听见,干瘦的左臂凌空一挥,鞭声脆响声,顿见数百只鸭子在绿头母鸭的引领下,浩浩荡荡地向苇塘中央开去。
“老人家,鬼子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你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冯啸再次相劝。老人这才缓缓扭头。只见老人脸庞黝黑,胡须花白,双目炯炯有神,一字一顿地沉声说道:“这里是我的家!”
说罢,老人荡起竹篙,轻捷地驶进了芦花飞扬的芦苇荡。冯啸新来不久,从没见过这位固执、倔强的老人。通讯员小张说,老人无名无姓,两年前来到梅山后,一直以打猎、放鸭为生,乡亲们都管他叫“梅山鸭王”。据传“梅山鸭王”笃信梅山教,深得梅山祖师真传,能变换形体,并能号令飞禽走兽为其所用。
“冯队长,听说‘梅山鸭王’进山打猎,一个倒立就能变身,变成一棵树,鸟铳变为一根茅草。他看得见野兽,野兽看不见他。每次打猎,都能满载而归——”小张正玄乎地说着,冯啸突然脸色一板,“胡说!这是迷信!”
尽管冯啸嘴上训斥小张,可他心里也多少知道一些,由瑶族人民缔造的梅山文化独特精深。早在唐代,梅山之术便传的神乎其神。在民间传说中,梅山教祖师叫张五郎,天生神力,而且长着一双反脚,倒行如飞。时至今日,梅山人仍将张五郎的雕像敬奉于神龛上,逢年过节,进山巡猎,必先虔诚地祭祀一番,此习历千年不变。
“冯队长,你别不信。就说‘梅山鸭王’的那根银柄鸭鞭,看着不起眼,可是件宝物。一到晚上,‘梅山鸭王’拢了鸭群,鸭鞭往圈里一插,不用看管,那些狡猾的狐狸、凶残的野狼都不敢近前。”小张不服,继续兜售听来的传闻。大敌当前,冯啸一门心思地想着收拾这帮窜上门来的禽兽,哪有闲功夫听这些天方夜谭?看着老人消失在芦苇荡里,冯啸只好紧急返回梅山,与队员商量阻击日寇的办法。
打是打不过,只能智取。有人想到了火攻,像“火烧赤壁”那样烧个痛快。可眼下芦苇茂盛青葱,根本无法点燃!有人想到了潜水凿船,可队员中又找不出梁山好汉浪里白条那样好水性的人……不管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将鬼子拦截、消灭在苇塘中。不然等他们攻上梅山,用不了半日,面积不大的梅山就会被荡平,数千乡亲就会遭受血腥杀戮!从早晨商量到中午,依然计无所出。可鬼子不给你机会,放哨的队员急匆匆地赶来报告:日军的那个中队已驾船向梅山气势汹汹地进逼!
情势危急,不容多想,冯啸当即命队员分散潜入苇塘,借芦苇的掩护袭扰鬼子,即使同归于尽,也绝不能让鬼子攻上梅山,祸害百姓!很快,队员便划着竹筏,三五一伙地埋伏进了密不透风的芦苇荡。半个小时后,鬼子的船只越来越近。冯啸拨开苇叶看去,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幸好没有采取冒险凿船的策略!鬼子开的是一艘大船,船舷两侧,摆放着杀伤力极大的掷弹筒;大船周围,另有四只橡皮艇护卫,每只橡皮艇上都卧伏着重机枪手!以此看来,鬼子已对这次围剿梅山做了充分准备,势在必得!
“冯队长,怎么办?我们这些小筏根本靠不上去!”小张急问。冯啸眉头一皱,冷声说:“等!”
等?眼下距离鬼子不过百米之遥,等他们到了跟前,打不过再想撤退,可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但冯啸清楚,队员使用的火枪鸟铳,射程只有五六十米,现在开打,即便击中鬼子,也不过是挠痒痒,而鬼子的掷弹筒和重机枪可不是吃素的!不等行吗?
等!屏住呼吸等!白茫茫的芦花丛中,气氛陡然紧张得令人窒息。眼瞅敌船进入射程,冯啸正要下达开火命令,顿听一阵高亢激越、慷慨浑厚的歌吟声从远处飘来——“天地苍苍,水雾茫茫,长歌啸吟,霞光万丈。
十里苇塘,濯我衣裳,巍巍梅山,赐我荣光……”
是“梅山鸭王”!他唱的那首民歌,是瑶民人人皆会的《梅山小调》!
灿烂的阳光下,澄澈的碧水间,“梅山鸭王”挥动银鞭,边歌边行。群鸭紧紧跟随着那只体形硕大的绿头母鸭,泛波嬉戏。
真是麻烦,交火在即,他怎么送死去了?冯啸马上吩咐身边枪法精准的队员,瞄准驶在最前面的橡皮艇上的机枪手,要赶在鬼子开火之前射击,尽最大可能给“梅山鸭王”制造跳水逃生的时机!尽管这种可能,已经微乎其微!
“冯队长,‘梅山鸭王’既然敢孤身前去,心里一定有把握。说来你也许不信,两个月前我曾和他打赌,如果我能在水里抓住他的头鸭,就是那只绿头母鸭,他便送我一只鸭子解馋。我扑腾了一中午,却连根鸭毛都没碰到!”小张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冯啸瞪了小张一眼,低骂:“你脑子少根舷吧?鸭子善于游泳,你自然追不上!”
不料,小张补充的一句话却让冯啸大吃一惊:“可鸭蹼上还坠着秤砣呢!”
坠着秤砣?!这怎么可能?冯啸正纳闷着,却听悲慷的歌吟戛然而歇,“啪——”,“梅山鸭王”霍地站立于竹筏之上,银鞭凌空疾挥,挽出一串鞭花。鞭花绽开,宛如迅雷炸响,震得人耳鼓嗡嗡作响。就在鞭响的同时,绿头母鸭亮开双翅,踏波飞起,直冲向大船!头鸭一起,鸭群紧跟着飞起,铺天盖地地落向大船和橡皮艇。
“开枪,快开枪,击落它们。”鬼子的中队长哪里见过如此阵势,叽哩哇啦地仓惶大叫。“砰砰砰”,“哒哒嗒——”,鬼子纷纷开枪射击。子弹呼啸破空,鸭羽漫空飞舞。让鬼子震惊的是,不少鸭子的鸭蹼上,竟然绑缚着短而锋利的剔刀,从空而落,沾者重伤!而更多的鸭蹼上则携带着油瓶。手忙脚乱之中,鬼子不仅击中了鸭子,还击中了油瓶!油瓶里有的装的是柴油,有的填充着木炭、硝粉和硫磺!这些东西一旦被引燃,其威力绝不亚于炸弹!“轰——”,一只油瓶爆炸,浓烟四起;紧接着,又有一只被打死的鸭子从空中跌落,油瓶顿然爆裂,大火熊熊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