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82100000022

第22章 唢呐的源流及社会功能

颜景华

我国的民族器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姿。从浙江河姆渡人狩猎用的骨笛,陕西半坡村、山西丁村、甘肃火烧沟出土的埙起始,华夏各族人民在五千余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器乐文化。六百余种民族民间乐器,形制各异,音色独特,内涵丰富深邃,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奇葩。因其对人类的生存繁衍所产生的影响,对世界各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曾起到的不可泯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世人广泛的关注,其中使用最广泛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音色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被誉为“东方号角”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

一、唢呐的源流沿革

唢呐,又名喇叭,小者为海笛(宁夏俗称“叽呐子”),大者称为铜角(又名金口角、“芒筒”等),是我国各族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吹管乐器。铜角是我国最古老的祭祀仪杖乐器之一,后被广泛用于宫廷、军中鼓吹乐、礼仪祭祀乐中,原只能吹四、五度自然音列,后开孔加键,改用苇哨,在祭祀鼓吹乐队中作低音唢呐用。元代广征前朝归乐,其中新疆维吾尔族吹管乐器“苏尔奈”(俗称木唢呐)与我国信仰喇嘛教的蒙、藏民族祭祀乐和仪杖乐中使用的主奏乐器“那仁筚篥格”(金口角)先后传人中原,被列入宫廷祭祀、鼓吹等礼仪音乐使用(元代宫廷所备礼乐有十三部,金口角列入“北狄乐”中,苏尔奈列入“回部乐”中)。

木唢呐通体由整木镟成,上细下粗,下端呈喇叭口状。全长约40厘米,管身开七个按音孔(前六后一),用双簧苇哨;音色圆润,稍带鼻音,用于伴奏歌舞或仪杖鼓吹。兴起于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第三十八窟壁画绘有伎乐人吹奏木唢呐的形象,可见木唢呐是华夏故有乐器,在云南彝族和延边朝鲜族中都有流传,并非是元代才传人我国的波斯(今伊朗)阿拉伯乐器。那仁筚篥格(金口角)是信仰喇嘛教的蒙、藏、满等民族在祭祀、鼓吹中使用的主奏乐器,其形制与后来的唢呐极为相似,管身木制,下套一至三节的铜制喇叭,小者开三孔,大者开八孔(前七侧一),管顶插入苇制双簧哨子吹奏。元代宫廷祭祀、仪仗和军中鼓吹使用木唢呐和金口角后,经过改制,唢呐开始在戏曲和民间吹打、祭祀中传衍开来,至明正德年间,已成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吹管乐器了。

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锁呐(即唢呐)其制为喇叭,七孔,前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时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明代王磐《王西楼先生乐府·朝天子》词中,描述有:“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唢呐最早的史籍记载,是符合唢呐的源流发展历史的。元以前的军中之乐以鼓、角(铜角、螺号或牛角号)为主,元代鼓吹,仪仗乐中才开始用唢呐,至明代已广泛用于宫廷、民间并在各民族、各地区传衍开来。王圻记载的明代唢呐与普遍使用的唢呐几乎完全一样,其形成为在圆椎形木制管体上开八个按音孔(前七后一),木管上端装一细铜管口,上套芦苇制作的双簧哨子,下端承接一个铜制喇叭口。“当为军中之乐也”“今(明代)民间多用之”两句,为唢呐的源流沿革和用途等做明确的说明和记载。

二、唢呐的用途及其与各民族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

唢呐是一种深受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民族吹管乐器,素有“东方号角”、乐器中的“天之骄子”之称。世界上没有一种民间乐器能像唢呐那样用途广泛,并与各族人民生活有如此紧密的联系。

明清两代,唢呐迅速在各民族、各地区传衍开来,亚洲许多国家也受到影响,将唢呐吸收到自己民族乐队的行列之中。各民族、各地区流传的唢呐类乐器大大小小,品种繁多,形制也不尽相同。最古老的唢呐是维吾尔、乌兹别克、苗、瑶、侗、布依、彝、傣、壮、土家、毛南、朝鲜等民族中传流的木唢呐(苏尔奈),译称“唢奈”“唢呐”“喇叭”等。《清史稿》卷110载:苏尔奈,一名唢奈,木管,两端饰铜,上鼓下哆,形如金口角而小,七孔前出,一孔后出,一孔左出,铜管上设芦哨吹之。公元三世纪始就在新疆一带出现,比六世纪以后在波斯、阿拉伯出现的唢呐要早三个世纪。它的音色柔美圆润,略带鼻音,在唢呐族中独具特色,在宗教节日和民间喜庆活动中鼓吹表演或伴奏歌舞,深受各族人民喜爱。清·听园《西疆杂述诗》卷三《岁时》中记述说:“新年,王府前庭左侧有台,砌砖为之,高丈余,上设铁框羊皮鼓六七面,高低大小不一,错杂连吹以成节奏,复以唢呐喇叭相间吹之,昼夜齐鸣不止,数日始撤去。”此种习俗世代相传,至今不衰。

在四川、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区流传的“嘉令”,据说是从内地传入的唢呐演变而成的吹管乐器。各地的嘉令规格不一,管身用乌木或红木制成,喇叭口和芯子用银或铜制,管身有七个银(或铜)箍,开八个按孔(前七后一),上设簧哨,演奏时竖吹,是寺庙和宫廷乐舞中的主奏乐器。

苗、瑶、黎、壮、傣、白、土家等民族中用的唢呐与汉族地区的大同小异,名称规格不一。如壮族称为“波列”,彝族叫“沙喇”,哈尼族叫“册节”,仡佬族叫“哈姆标”等,多像与汉族地区交流传入的唢呐族吹管乐器。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四川湘西、鄂西等地的苗族、土家族中流传的大唢呐,全长50~60厘米,管身约30厘米,用樟木或柚木制成,由哨子、气牌、尖子、官身、碗口几部分组成。用山棘树干或薄铜制成的喇叭直径15~20厘米,开八孔(前七后一),音域为两个八度,音色浑厚、低沉、洪亮,用于节日喜庆、婚丧嫁娶、迎宾祭礼等场合,与小号、中号唢呐和锣鼓组成乐队演奏,声传十里,别有风味。

汉族地区流传的唢呐,经过长期的交流改进,基本上较为统一规范,大的长五尺,中号一尺二到一尺五,海笛、叽呐子只有七寸多。各地民间流传的多为八孔唢呐,尺寸大小略有差别,近现代以来在艺人和专家的协作下,逐渐规范为高、中、低三种。凡筒音在#F以上的为中音唢呐,筒音在F以下到#F之间的为低音唢呐。每一类之中,又分别以筒音为D宫调的五级音(sol)为依据来定调。如筒音为al为D宫调的sol,就称D调高音唢呐,筒音为a的就叫D调中音唢呐等等。

一般常用的郧G调、E调、D调高音唢呐发音清脆响亮,风格高亢泼辣,高音区则尖锐刺耳,是独奏者喜欢采用的乐器,在吹打、鼓吹中亦作领奏乐器用。常用的hB、G调中音唢呐,音质柔和,音域宽广,风格豪壮雄厚。低音区柔和甜美,中音区明亮清脆,高音区稍显单薄但不刺耳。民间吹打、鼓吹乐队,一般用二至四只,分上手、下手合奏。

现代中、大型专业民族乐队(团)中,唢呐除用高、中两种传统八孔唢呐外,多采用带键的高、次高、中、次中四种半音阶唢呐组成唢呐乐器组,其总音域由大字一组的E1到小字二组的g2,音域宽广,低音区粗狂洪亮,中音区坚实深沉,高音区明亮柔美,转调方便,表现力也较为丰富。但音高唢呐加键后共振作用减弱,音量较传统八孔唢呐小,中、低音唢呐音量大,但强易弱难,不如传统八孔中音唢呐可柔可刚,变化多端。

唢呐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地域特色的吹管乐器,它响亮豪壮,声传十里。它作为传统宗教祭祀、宫廷仪仗、民间吹打、鼓吹乐、宫廷和民间传统乐舞、戏曲等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之一,传衍了几千年,几乎所有的传统礼仪、民俗、演艺、娱乐活动都离不了它。唢呐是华夏民族极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与人民生活建立了最广泛的联系。多少年来,祖祖辈辈在华夏大地上生存的人,从呱呱坠地到仙逝归天,都离不开唢呐乐声的伴随。唢呐伴随着各族人民的历史和生活、斗争,在华夏大地繁衍了数千年,至今仍久盛不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民生活富裕起来的新时代,唢呐仍吹响着时代的强音,在礼仪、风俗、演艺、娱乐、休闲等场合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如何听爵士

    如何听爵士

    爵士乐的精髓何在?我们该如何品鉴大师级的演奏?即兴演奏就是随意发挥吗?为什么听、如何听、听什么、听谁的,有关爵士乐的种种疑问,你都将在这里找到答案。美国杰出音乐史学家、资深爵士乐评论家特德·焦亚在本书中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赏乐之道,他从爵士乐的核心谈起,扩展至爵士乐的结构、历史、流派、名家赏析,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听爵士”,只要用心聆听,定能深入爵士乐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揭示其魅力所在。
  • 艺坛轶事(下)

    艺坛轶事(下)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69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世界摄影艺术(上)

    世界摄影艺术(上)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像狗饮水

    像狗饮水

    周润发、张国荣、张学友、刘青云、黄秋生、张家辉、王菲、葛优……《阿凡达》、《盗梦空间》、《岁月神偷》、《无间道》、《打擂台》、《让子弹飞》……这是一本才气横溢的娱评随笔集,被文坛大佬们称为“野孩子”的评论家金成浸淫香港媒体圈数十年,对香港影视红星、庶民生活及流行文化了如指掌。他把消费、潮流看得透澈晶莹,有把明星当常人看的敏锐,有对社会不平事的仗义,也有对生活忐忑无常的倾诉。一手的私密材料,看得人惊心动魄。狡黠的文字,看似离经叛道,其实却直入人心,读来酣畅淋漓,“有一种野孩子打赢公子哥儿的快感”。
  • 看名画的眼睛

    看名画的眼睛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美术史论家高阶秀尔先生,他曾留学巴黎大学附属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日本和西方美术研究。曾任东京大学美术史研究室教授、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现任日本西洋美术财团理事长。出版有《日本近代美术史论》《日本近代的美意识》《西欧艺术的精神》《19-20世纪的美术:东西方的相遇》等著作和译作近百部。译者范钟鸣198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1986年赴日,1989年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邀请赴美从事艺术创作交流。现为职业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译著有《日本美术尚未诞生》等作品。
热门推荐
  • 一饿就虚

    一饿就虚

    卜张扬,人如其名。被师父赶下山后,开始在社会闯荡。这是武学末世,面对武术就是骗术的质疑,卜张扬化身蒙面高手,在擂台之上以一手国粹击倒了一个又一个高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查理九世之神秘岛的食人花

    查理九世之神秘岛的食人花

    墨小侠的冒险又开始了。一个骨瘦淋漓的海民老奶奶,在临死之前喃喃说了一段惊人的故事:“传说中,世界上有一个无人知晓的神秘岛,历史上也没有它的记载……不少好奇的探险家曾出海去找它,结果无一人生还……直到有一次,一个落难的少年找到了那里。之后,有人在海边发现了虚弱的他。他回到家之后,整个人变得苍白无力,再也不说话。直到临死前,他才留下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呵呵,我知道了……是神的诅咒啊……是我冒犯了岛上的神灵啊……’然后,他僵硬地跪倒在了冰冷的地上,再也没起来……”说完,老奶奶就断了气。她的尸体被海浪卷走,这个封尘的故事将再也无人知晓……小伙伴们在地图上显示不出的神秘岛上,又会有怎样的奇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皇后,朕还行吗

    皇后,朕还行吗

    第一次见面,她装乞丐抱他大腿讨银子,被他厌恶;第二次见面,她一舞成名,他对她动容惊艳;第三次见面,她成了他的后,一个政治对象而已,开口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皇上,知道你不行,不用勉强的。”他怒,把她扑倒,吃干抹净毫不手软!她是他的后,这辈子,别想逃出他的手!
  •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湘西山江苗族的开放历程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湘西山江苗族的开放历程

    本专著是一部以叙事为主干的民族志,主要叙述一个边远苗族社区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围绕着惧感进行的文化再生产,意在展示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基层微观社区的文化动态。作者以对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西北部的山江苗寨十个月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参照该苗寨进行旅游开发而建的苗族博物馆和周边苗寨旅游开发考察苗区内部的原生文化与展演文化,把该地苗族人对惧感的表达作为研究分析的核心内容,着重描述和分析了该苗区传统的巫蛊之风和它们在当下兴盛的旅游背景下的变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仗剑寻道录

    仗剑寻道录

    七年前山巅一战后,少年剑皇便消失于神州大地,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看到了更远的路去闭关了,也有人说他为情所困隐居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七年后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带着一柄名为幽兰的长剑现于神州大地。。。
  • 无忧草女孩

    无忧草女孩

    一个女孩的不平凡生活,青春有苦有甜,有欢笑也有泪水
  • 大宰相

    大宰相

    本书描写二十一世纪财务精英赵和穿越万历末年,利用自己的财务知识缓解明末财政危机。同时投身魏忠贤打压东林党,最后走上权利高峰的故事!赵和语录:不想当皇帝的宰相不是一个好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