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残疾和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①器官缺损和功能不全——胃全部或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胃液部分或全部缺失。食物由食道直接进入小肠,缺少在胃的消化吸收,其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几乎没有改变,十二指肠生理作用也发生改变,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乏,使维生素B12:和铁的吸收发生障碍,从而造成贫血。
②消化和代谢功能障碍
倾倒综合症——由于胃切除术后胃容量变小,食物很快进入小肠,肠道为了尽快消化吸收,就要大量分泌消化液,使碳水化合物很快被吸收,机体出现血糖升高现象。此变化多发生在开始进流食特别是进甜食后,表现为进食30分钟以后出现上腹胀满、不适、恶心、心慌、出汗、眩晕、面色苍白、无力等症状,为早期倾倒综合症。也有患者表现为饭后2~3小时才出现冷汗、头晕、意识障碍等症状,为晚期倾倒综合症。这是由于血糖升高后,机体又反应性地大量分泌胰岛素致使血糖急剧下降的缘故,评估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发生时间作出判断。
返流性食道炎、口腔炎——发生于全胃或毕氏Ⅱ式手术后,评估时根据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呕吐次数或口腔黏膜的颜色、口腔食道黏膜烧灼感的程度以及患者进食时的反应作出判断。
腹泻——发生在手术后2~3周内,常为水样便。
空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7~14日,表现为食后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胆汁,并有上腹部胀痛。
体液内平衡失调——患者由于进食减少、恶心、呕吐、胃出血、胃肠道梗阻等原因,造成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可根据皮肤黏膜的颜色、温度、皮肤弹性有无改变、口唇有无干燥、血压、脉搏、末梢循环有无变化和水电解质检测结果作出评估。
全身营养状况评定
①贫血——全胃切除可致铁吸收障碍而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由于胃切除后内因子缺乏而使维生素12吸收发生障碍,易发生大细胞性贫血,评估时根据手术史、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作出判断。
②营养不良——由于进食减少或禁食、恶心、呕吐或疼痛、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食欲不振,以及肿瘤生长对机体消耗均可导致营养不良发生。评定全身营养状况用体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尿肌酸酐/身高指数等指标。当体重减轻超过平时体重的10%、白蛋白<;35克/升、淋巴细胞总数<;1.5×109/升、尿肌酸酐/身高指数异常时为全身营养不良,白蛋白<;30克/升、淋巴细胞总数<;1.0×109/升时为重度营养不良。
(3)胃痛病人的康复指导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胃癌造成的病损不但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且导致全身营养不良,并伴随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因此癌症的康复应采取综合措施。
精神情绪障碍的康复
①尽早控制情绪应激——胃癌的诊断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可怕的刺激,多数人会自然把癌症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通知患者诊断时要注意以恰当方式、适当时机,同时告知治愈的希望。手术前让患者了解手术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使之有心理准备,不致发生情绪波动,必要时可让接受过类似手术且已取得良好效果的患者作劝说、交流。同时应取得亲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控制情绪反应对于顺利开展治疗和手术后康复是非常有用的。
②情绪障碍——胃癌患者多见的情绪障碍为抑郁、焦虑,尤其是发病与长期忧虑、紧张有关的患者更易发生。情绪障碍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治疗方法,以支持治疗为主,适当配合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等,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常选用三环类药物,如丙眯嗪或阿米替林。焦虑明显者常选用抗焦虑药,常用地西泮。新一代抗焦虑药物如帕逻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不仅抗抑郁,同时也有抗焦虑作用,可酌情选用。
躯体残疾和功能障碍的康复
①倾倒综合症——应指导患者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食方法,让食物少量多次进人胃、肠。合理调节饮食,适当多进蛋白质、脂肪含量多的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并使患者逐渐适应饮食调节,必要时餐前30分钟口服抗胆碱药,饭后再卧半小时。
②返流性食道炎、口腔炎——嘱患者进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进过硬、过热、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食物有异味,避免进食环境中的恶性刺激,以防诱发呕吐。指导患者进食后不要平卧,应当保持坐位或半坐位15~30分钟,必要时给予止吐药或胃动力药。
③腹泻——指导患者饮食应限制或减少乳制品,限制脂肪摄人量,并给予消化酶制剂和利胆剂。
④空肠梗阻——嘱患者应禁食禁水,并为其插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吸出梗阻的胃内容物,同时为患者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如果病情仍不减轻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全身营养状况的康复
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品,同时注意改善进食环境、促进食欲。不能进食的患者由营养管滴注要素饮食。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全胃肠外营养,通常由静脉输入患者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分,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延长癌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
①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会使人体的各种功能协调一致,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②生活规律——规律性起居,定时进餐,定时睡眠,注意休息,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证大便通畅。
③饮食保健——应少食多餐,进食时细嚼慢咽,注意营养素搭配,保证机体需要,应限制食用过油、过成、辛辣、刺激性食品。过冷、过热、过甜的食物也要限制,禁止饮酒。
(4)胃癌病人的中医康复措施
康复阶段的胃癌患者正气虚衰表现突出,主证为脾胃虚寒、胃阴耗竭、气血两亏,另有痰浊、瘀血、气滞等症存在,康复治疗以扶正为主,适当配合理气、祛痰、化瘀、清热等法。
①调摄情志——具体方法有说理开导法、情志相胜法等。娱乐康复法如音乐、歌舞、琴棋书画、戏剧、游戏等也有调摄情志的作用。
②传统体育康复方法——气功、太极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③针灸——倾倒综合症针足三里、中脘、下脘、梁门、内庭,补泻兼施灸足三里、胃俞、气海。化疗后消化道反应重者,针足三里、内关、外关、内庭等穴,用泻法。晚期患者胃痛甚者针足三里、中脘、补泻兼施,公孙穴用泻法。脾胃虚寒、食入复出者针气海、关元、足三里、膈俞,均可针后加灸,耳针可取胃、脾、肝等穴位。
④推拿——施行根治术的患者,如胃脘胀满、嗳气、恶心、呕吐,得点按足阳明、足太阴,任脉经穴,配合选用上腹横摩法、腹部余摩法、脐周围摩法、背部拳揉法等。未行根治于术的患者,胃脘部不宜推拿,常选用足三里、胃俞、气海、内关等穴,每次饭后1小时用掌心按摩15分钟。
⑤饮食康复——一根治术后患者宜选用山药莲苡粥、苡仁粥;胃虚寒者用猪肚1个、胡椒30克,适当加入调料煮熟食用;便秘腹胀者用莱菔子粥;晚期体质弱进食少者选用红枣炖兔肉、大枣营养粥、银耳甜羹等。
⑥中药康复——中气虚弱、胃气上逆证,则为健中补气、和胃降逆,方以参苓白术散合小半夏汤加减。中虚气滞证,治则为补中理气,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胃虚寒证,治则为温中散寒,方以附子理中汤加减。气血两虚,治则为补气血,方以人参养荣汤或八珍汤加减。
29.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1)胃病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状态
疾病改变了一个人生存的正常状态或生活模式。生活节律的破坏成为一种极为强烈的信号,冲击着病人的内心世界,改变其原来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再加上对病痛的体验,不仅会把病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病体上,还会影响到其心理状态,改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评价乃至人格特征。一般来说,患病者最常出现下列心理特征:
①焦虑恐惧情绪——患病时心理应激引起矛盾冲突容易导致焦虑、愤怒、束手无策、绝望、罪恶、羞愧、厌恶等不愉快情绪。病人常为病痛滞留而烦躁不安,惧怕诊断不清而常常到几所医院就诊,反复询问医务人员。也有的病人因惧怕证实诊断而不敢到医院求医,进而表现出健康人的神态、做力不从心的工作,以示健康状态良好同时对身体不适疑惑不解、失眠、食欲不振,抵抗力越发降低。还有些病人明知自己有病却怕别人提及自己的病痛,在他人面前故作谈笑自若,以掩饰自己的恐惧、焦虑情绪。
焦虑是病人对疾病危害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住院病人从熟悉的工作、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环境,焦虑情绪往往容易加重。病人的焦虑反应表现多种多样,如肌肉紧张、出汗、搓手顿足、紧握拳头、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上升等。在这种情境中的病人往往对困难估计过高,过分关注躯体的微小不适,对环境刺激过于敏感,对挫折容易自我责备,情绪起伏特别强烈。
高度的焦虑不仅可以增加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且会对治疗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②依赖性增加——病人在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同志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中心。患者自己有意无意地变得软弱无力,对事物无主见,对自己日常生活管理的自信心不足,被动性增加,事事都要依赖别人,或因为难以胜任而不愿去做。此外,病人的行为变得幼稚,为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呻吟不止,见到亲友来访会一反常态变得异常热情,或病前表现较为大胆泼辣而此时却变得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犹豫不决、畏缩不前。因此,应该预料到病人在患病时的行为可倒退到不像健康时所具有的那种成熟的水平,应该允许病人充分地、适宜地倒退和依赖他人。
③自尊心增强——病人希望得到重视。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病人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的身份,而让人知道他的重要性。有些病人通过与医务人员亲切的感情交流使自己被破格对待,那些不善交际的病人则希望得到一视同仁的关照。病人认为他应该得到别人的关怀和照顾。
④揣测心理——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病人顾虑较多,往往猜测患了不治之症,病情稍一好转就情绪高涨,稍有新发展的症状就容易联系到另一种疾病。这种病人接触医生多,听的病名多,对各种化验、检查结果和药物疗效等比较熟悉。不少病人经常翻阅关于自己所患疾病知识的书籍,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所了解,所谓“久病成医”。揣测心理严重地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使本来可以早日治愈的病变恢复得较慢,甚至趋于恶化。
⑤恐癌心理——不承认是患了癌症。有些病人在病症治愈后不承认是治疗成功,相反认为是当初诊断错误。有些病人惧怕诊断为癌症,只承认症状而不承认诊断。
⑥主观感觉异常——病人认为周围的环境对健康不利,愿意住进医院,以受到医院的保护和重视。但到了新的环境又对周围的声、光、温度、湿度等感觉特别过敏,如怕光、怕嘈杂等。有时过分注意身体的变化,整日诉说这里不适那里不好、这里痛那里麻,会听到自己的心跳、呼吸和胃肠道蠕动的声音,在安静时更为严重。对身上衣服的不舒服感增强,对饮食不满意而常有挑剔。这些病人始终处于焦躁不安状态,不利于健康恢复。
⑦情绪不稳定和易冲动——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病人情绪变得不稳定,遇事易激动。这通常是人在与疾病和环境变化的抗争中不能自拔而激起的情绪发泄。慢性病人常有很多怨言,对人冷漠无情、脾气暴躁,有时好唠叨、爱生气甚至易哭泣,有时反复念叨“我为什么得这种病”或“这病为什么偏偏让我得”,表现行为、情感退化,不能忍受疾病给他带来的压力和痛苦,顾虑疾病对他的家庭、工作、前途带来影响。因此,常感到周围一切都不顺心,听到和自己观点一致的语言认为对方同情自己而落泪,听到相反意见会认为对方不重视自己而大发雷霆,变得固执。有的病人对外界一些刺激反应较为敏感,如看到重病人易产生恐惧感,经常处于焦虑、紧张状态,或者怕痛、怕开刀、怕留下后遗症而终日惶惶不安。
⑧药物依赖和抗药心理——有的病人特别迷信某种药物,认为要治好病非它不可,这叫做药物依赖心理。也有病人由于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或某种药物副反应大,病人难以忍受,故而对某种药物产生惧怕,甚至于脆拒绝服用药物或偷偷地将药扔掉,这称之为抗药心理。
(2)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根据慢性期病人的心理特征必须做到关心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了解病人沮丧的原因,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使病人认识到慢性病虽无特殊治疗,但只要掌握疾病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疾病虽然没有彻底痊愈,病人是能够恢复和“维持一定健康水平并能够参加力所能及工作的。说服病人遵照医嘱坚持治疗、树立信心。要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向病人宣传生动事例,让相似病例的病友现身说法,启发病人增强其积极心理因素,提高自身内在康复能力,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密切注意病人的服药心理,亲自帮助病人服药,进行耐心解释,同时在药物的名称、颜色和剂型等方面也应下一定功夫,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而提高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