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英国人是板着脸说笑,此话不假。尽管英国也有“憨豆”这样面部表情极其丰富的搞笑大师,但总体而言,英式幽默是对冷幽默的绝妙诠释,不仅角色如此,有时连氛围也是正经十足,比如影片《热血警探》,一开始,我们看到一个超人般的青年警探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屡获嘉奖,却被排挤到偏僻小镇当警长。看似荒谬的一场闹剧,细细咀嚼却发现其中竟然或黑色或红色,充满喜感。
英式幽默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冷峻外表下展现的内涵丰富的对白。《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便是其中代表。那些故作深沉的含蓄台词需要用心玩味才能感受英国人习惯自嘲的风气。这一点,当然离不开英国人的民族性格和英国传统戏剧的深厚底蕴。但不管怎样冷嘲热讽,英式喜剧的调调基本都是点到为止,尽管偶尔也爆粗口,也拿性作噱头,但始终放不下绅士的身段。
和英式幽默相比,美式幽默则完全是另一派风格。夸张是其一大特色,不仅情节夸张,充满想象力,如:小孩智斗两个惯犯的《小鬼当家》、为继承遗产捕捉一只老鼠的《捕鼠记》、在养育12个小孩和追求事业发展之间忙得团团转的《儿女一箩筐》、博物馆内经历奇幻之旅的《博物馆惊魂夜》,而且演技夸张,表情丰富,如:美国的“表情帝”吉姆·卡里的代表作《大话王》和《好好先生》、两个黑人兄弟装扮成一对富家姐妹的《小姐好白》,足以让你笑得前仰后合。当然,美国喜剧片也不是一味地大开大合,偶尔也有温情脉脉的轻喜剧佳作,如:为挽回家庭老爸扮成奶妈的《肥妈先生》、“恋爱专家”自遇感情难题的《全民情敌》、高中毕业生自创大学的《录取通知》,让人看后,既有莞尔一笑,也有不少感动。
通过英文电影,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尤其是英语俚语,对于我们中国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非常必要的。
一是因为目前的英语教学,无论是小学到高中,还是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不少学校的英语教学中涉及英语俚语学习的部分少之又少。而一旦和外国人交流,或者到国外留学、生活或工作,很多中国学生就会感觉到对英语俚语方面的了解严重匮乏。参加过TOFEL考试的中国学生应该体会到这类国外英语考试在听力部分对于俚语的考察是相当重视的。因此,学习英语俚语、习语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学生英语进步的一个巨大障碍,例如:学过几年英语的中国学生都知道stupid这个词,却不知道俚语dummy作名词时可以表示“蠢货”(stupid guy)(参见《小鬼当家》);同样,学习dumb的时候,只知道该词表示“哑的,不能说话的”,却不知道在美语中也经常表示stupid的意思。
二是许多中国学生和家长已逐渐认识到了英语俚语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对采取何种方式学习英语俚语却不甚清楚。就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首先,学习者要明白:学习英语俚语不应简单地理解为just memorizing words(就是记单词),每一个俚语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只要提供生命给养的土壤还在,这个俚语就会survive and thrive(生存和发展),反之,有的俚语用的人渐渐少了,甚至最终可能沦为dinosaur(这里指“过时的人或事物”),例如:rain cats and dogs,可能很多中国学生都学过这个表达,但事实是:如果你牙齿没有掉光,自认为还算年轻,那就不要用它来表示“倾盆大雨”了,因为英语国家的年轻人一般都不用这种文绉绉的(literary)表达,你尽可以用“It’s pouring with rain.”或“It’s coming down with sheets.”这种不算太夸张的口语表达,再简单点还可以用“I had a heavy rain.”或者“I had a downpour.”之类的直白表达。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AA制的英语表达,许多中国学生爱说Go Dutch。诚然,意思没错,但这个有着历史背景的习语大概也就在中国用得特多,因为英语国家的人一般都说“Let’s split the bill today.”或者“How about fifty-fifty?”这些轻松的表达,尽管well-educated(受过良好教育的)外国人多半也能听懂Go Dutch的意思,但我相信,他们听到后的普遍反应是:好家伙,咱都不常说的生僻表达你这外国人倒说得挺溜。其次,学习每个俚语不仅要知道它的确切含义,还要知道在何种语境(context)下使用它,否则就会出现用词不当等问题。打个比方:你陪几个外国朋友到上海各个景点参观游览,途中休息时,你冷不丁来一句刚从一部电影里学来的“Anyone wants to take a leak?”我想所有的外国朋友听到后都会为之愕然。这话对应的中文就是“谁想撒尿?”take a leak在当下固然算是个cool的英文俚语,但非很熟很亲密的关系间不用。大庭广众之下,面对一群刚结识的国际友人,你热情万丈地用英语高喊一声“谁想撒尿?”想必这些友人们都彻底无语了。在这种情况下,说“It’s time 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既显得妥当,又不失幽默。
一段电影对白呈现的是一个具体的场景,通过特定的、印象深刻的场景,可以帮助读者主动地、迅速地“浸入”(immerse in)其中,加深对英语语句的理解和记忆。无疑,将英文电影作为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尤其是当下流行英语俚语和习语的素材,是非常好的选择。
学习英文俚语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在编写此书时,一是在译文中,针对某些文化内涵深厚的英语习语表达,适当地添加文内注,便于读者明白为何如此处理某个英文表达;二是在注释中(甚至在对白分析中)对某些词或词组不仅说明含义,并给出一个中国学生更为熟悉的近义表达[如:get dumped on被欺负(相当于:be treated badly)]或它的常见用法[如:scary/"sk??ri/a.可怕的(常搭配:be动词)]。这样做虽然更费精力,但目的一是帮助学习者不仅知其意,而且知道如何使用这个俚语;二是让学生掌握在忘记俚语的情况下如何用已知的词或词组把一个意思表达出来,因为笔者始终认为,“Knowing how to express a meaning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ing a specific expression.”(知道如何表达一个意思远比知道某个特定的表达更为重要。)通过英文电影学习俚语固然重要,但知道某个意思如何表达才是更重要的。
此外,在每部电影的对白分析部分,编者就对白中反映的主要语音问题进行了分析,便于读者在进行跟读、配音朗诵等练习时,根据提示把握语音提升的重点所在。突出朗诵指导是本书区别于其他同类书的最大亮点。读者也可以通过配套的MP3光盘(所录对白以标示)进行学习、跟读和角色扮演。
希望此书能够给广大读者学习英语带去一些帮助。然而要真正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give fish while teaching fishing),恐怕尚有诸多不足,还请英语爱好者和英语界的同仁不吝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