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赚钱的天才。他11岁时,曾劝姐姐以每股38美元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不久股票下跌到27美元。姐姐担心自己的全部积蓄将化为乌有,每天责怪巴菲特不该让她上当。后来股票慢慢回升到40美元,巴菲特赶快卖掉姐姐的股票,去掉手续费后净赚了5美元。但是这家公司的股票紧接着就上涨到每股200美元。从这件事上,巴菲特获得了他终身遵守的两条准则:
首先,设立目标必须经过严谨的思考和精密的测算。其次,目标设立后,绝不轻易放弃和改变,尤其是核心目标。
巴菲特崇尚的是美国财务分析之父格莱姆的价值投资法,并且终身实践。即成功投资的重要因素,取决于企业的实质价值和支付一个合理划算的交易价格,而不必在意最近或未来股市将会如何运行,巴菲特把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般商品型企业和特殊商品型企业。一般商品指消费者总是能买得到的商品,如果这类商品的价格提高,更多的商品就会生产出来。商品的高价格会无限制地吸引竞争者制造商品,直到无利可图为止。特殊商品指独此一家生产这种产品,他人没有能力竞争。一个大城市的日报是最好的例子。又如名牌饮料像可口可乐也是。外来的竞争者很难与特殊商品型企业竞争。巴菲特喜欢的就是这类特殊商品的企业,他于1989年以10亿美元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6.3%的股票,三年翻了三倍。
巴菲特在投资上奉行的原则是少而精的原则。他认为投资的公司一多,投资者对每家企业的了解就相对减少。所以他不主张投资过于分散。他认为,投资多元化说穿了是投资者对所投对象了解不足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在他40年的投资生涯里,只有12个投资目标,使他拥有了现在的地位。
巴菲特在制定新的目标之前,将达到目标的可能都有非常精确的估计,有了绝对获得的把握,他才会进行实施。1993年,巴菲特购买了一家在内布拉斯加深受顾客欢迎的家具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办人是一位俄国移民,从未受过正式教育。巴菲特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是90岁高龄,但仍精力充沛地每天上班,坐在打高尔夫球用的三轮车上在公司来回奔波。有一天,巴菲特到她店里问她愿不愿意把家具公司卖给他,她当即开价6000万美元。巴菲特没有还价,径直回到办公室开了一张6000万美元的支票给她。这位老太太问他怎么没有请律师和会计师,巴菲特说他相信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清点存货时,她才发现家具公司值8560万美元。不过一言既出,她不愿毁约,只是非常吃惊,因为巴菲特当时似乎想都没有多想一下。原来他早已认准家具公司值多少钱。
二、要有成功的决心
说起成功,大家所关心的不外乎事业、家庭、婚姻、财产等方面的成功。而私下总有人问:“大师,我想开个商店行吗?”“我想多赚一点钱。”“我想恢复健康。”“我想……”,对于如此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你的目标,岂是“想”可以解决?
所以当我们确定了一个目标时,不是靠想可以解决的!不论你是冥想还是苦想、梦想、日思夜想,都无济于事,不如设定目标来得现实。
当然我们也不否定,“想”是一种潜能,但我们要把潜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不是“想”,而是“一定要”。一定要就构成了强烈的欲望,这种欲望也就是设定目标的最大决心,迫使你步入成功之路。
要想成功,必须要有一种“一定要”的欲望或决心,才会达到目标。唐代玄奘大师十二岁立志出家为僧,主考官陈善果见他年纪幼小,拒绝录取他。玄奘号啕大哭说他出家决心已定,为了实践“光大如来遗教,绍隆菩提佛种”的宏伟目标,他是一定要出家的。主考官在其感动之下,破格录取了他,使他成为流芳千古的高僧大德。
三、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要有目标和“一定要”达到的决心。在成功的路上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限时进度表,而计划也非常重要。
制定的计划要合理,并且有超前意识。每一个行业,有每一行的专业,所以不能在此一一说尽,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旦制定了目标,必须严格认真地去执行每一项计划,在特定的时间去执行。如果做到了,但进度不理想,这就需要修正短期目标,可以从周身的环境(包括公司、住宅及人文环境的公司标志、色彩、造型、签名等)去修正,改善,化阻力为助力,保证核心目标的达成。如果是核心目标非常合乎自己的运程,在执行中所出现的问题,碰到的难关,一般说都可以在短期目标的执行中自动凸显出来。
在实施计划时,必须严格依照时间进度表来实施计划,同时要不断的检验计划实施中的成效。我们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检讨当天,这样做无疑为自己在一年中开辟了三百六十五个检讨、修整、改进的空间。
春秋时有个俞伯牙,他很善于鼓琴,他鼓的琴韵神合一,成为天下之妙而马闻声亦仰首长嘶,就是得益于在东海蓬莱山的观海水澎湃,闻群马悲号之声。长期设身于一种行业或一种环境之中,会出现守陈不前的格局。成功者往往是博学多才,既能明察周身格局,也能审度社会气候。大成功者或是顶尖人物在实践成功时,是不断提升目标,往最高境界前进,绝对拒绝第二等的表现,力求完美。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首富盖茨当被人问道,若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全属微软天下,你会怎么做?盖茨回答说:“电脑市场太庞大了,操作系统只属一小部分,我不认为微软会独霸天下。不论微软占有10%或100%的市场,我们一定要不断进步,从而满足客户和开发商的需求。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别人会。”如果你对现状感到满意,你的进度立即会由高速挡转化成低速挡或者是制动挡。
四、潜意识的应用
有一位名叫博恩崔西的潜意识的大师曾经说:“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的力量大三万倍以上。”我不知道他的三万倍数字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还是有根据的数据,但我可以肯定潜意识对实现成功是有很大的效能,潜意识确实比意识的力度来得大。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思考时都在运用潜意识,相信很多人并不懂潜意识的调动和运用。
我通过反复实践、论证,总结出多种激发和运用潜意识的方法,其中最典型而有效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自己的念力调动潜意识,二是通过外力来激发潜意识。
五、愉快的过程
不管你为自己设定什么样的目标,在实践这个目标时,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而充分享受实践的过程。人在快乐时候的精神、精力及智慧是处在最佳状态的。成功之路,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有些人说,某人是一路顺风,并不是说没有一点困难和挫折,只不过是不在乎困难和挫折,享受着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喜悦。在实践成功的过程中,一定有困难和挫折,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也会出现苦闷,但是与不成功来比较,究竟那一个苦?有一个居士去拜会一个禅师,他说他非常怀疑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禅师让居士去端了一盆水放在面前,让他看盆中的水。居士看了半天,依然是一盆水,悟不出什么道理。禅师突然将居士的头按在水中,就在居士实在喘不过气的时候才松手,居士气急败坏地责备禅师,让他不能呼吸,痛苦得如在地狱。禅师问他现在呢?他说简直在天堂。从这宗公案中,我们不难比较出成功前的困难与不成功的后果,哪一个使人更痛苦。所以在实践成功的目标时,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而充分享受实践中的过程。
六、成功必须付出努力
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加倍努力,而且要比别人更努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不平凡的过程,才有不平凡的结果。打开世界名人的自传,无一不是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别努力的过程。以经商来说,在设定成功的目标后,必须全身投入到工作之中,所有的计划一定要按时完成。在超越自己本身以外,一定要更努力地超越同行的竞争者,成为行业中的最高段数。要超越竞争者就必须要比竞争对手更努力。更加努力是任何人达到成功目的必须付出的代价。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进步,如不努力则会停滞或倒退。
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诀
追求成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永远的目标。渴望成功,人之常情。但在茫茫人海中却只有少数人能够打开成功的大门,成为人类的精英。同在蓝天下,为何只有这少数人能够创造出人生的辉煌,而大多数人却壮志难酬?下面介绍美国5位杰出人士的成功秘诀,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被誉为石油大王的保罗·格蒂,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有3条成功秘诀:第一,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有一个方法能挣到大钱,那就是拥有自己的公司。公司的业务必须是创业者所熟悉的。他在最初的时候可能对这个行业并不完全了解,但是他必须对这个行业有一个全面的、基本的认识。第二,必须节俭,不管是在公司管理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上都不能浪费。第三,给自己打工不能和给别人打工一样,不能早上9点开门晚上5点关门。成功的企业家总要在晚上和周末加班。
有所为,有所不为
杨振宁23岁那年,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前他想到美国去,追随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和威格纳从事实验物理研究。
1945年,杨振宁考取了清华留美奖学金,获得了赴美国深造的机会。但在当时,费米和威格纳都在从事绝密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在芝加哥大学,杨振宁设法与费米多次会面,费米解释说他不能指导他写学位论文。后来,费米把杨振宁推荐给著名物理学家泰勒。
在对杨振宁的指导过程中,泰勒发现,杨振宁在实验物理方面并不太擅长,尽管辛劳备至,却没有显示出出色的才华,而在理论物理的学习和研究方面,则表现得能力超群,于是便建议他专攻理论物理。这使原来立志于实验物理的杨振宁感到痛苦和失望,他苦苦思考了两天两夜,终于下定决心,放弃原先的主攻方向,转向理论物理。
从那之后,杨振宁在理论物理方面很快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硕果。1949年,杨振宁同费米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型,被称为“费米—杨模型”。1954年,他与密耳斯合作,提出了“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在研究自然界的四种基本作用力的过程中,这个理论已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如197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格拉肖、温伯格和萨拉姆,在所从事的基本粒子之间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统一理论的研究中,就使用了规范场理论。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哥伦比亚大学的美籍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领导的实验小组完全证实了这一理论,这样,曾被物理学家视为不可动摇的宇称守恒定律打破了。为此他和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令他的老师费米深感自豪,他说过:“杨振宁是今世最杰出的科学家,他跟中国古代著名学者不求闻达的态度完全一样。能够结识他,深以为荣。若说他是我的学生,诚愧不敢当。”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每当与他的学生讨论基本粒子科学问题时,也时常悄悄地笑着说:“让那位姓杨的中国小博士也来动动脑筋,他的想法有时要比你我还要高明得多。”
杨振宁在1981年7月到中国科技大学讲学时说,当时他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果断地作出改变主攻方向的抉择,是他走向成功的转折点。
有所不为,要面对五光十色的生活时,同时也能抵制种种诱惑。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提倡回复简朴的自然生活,除了一个饮水的杯子和一个盘坐的土瓮外,别无长物,有一天见到幼童用手捧水喝,便把饮水的杯子也扔掉了。当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拜访他,问他想要什么恩赐时,他只是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阳光。”比第欧根尼早一个世纪出生的颜回,称得上是他生活的知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曾连声称赞道:“贤哉,回也!”
第欧根尼与颜回的那种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不赞同,但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于滚滚红尘之中,心无旁骛,对享乐加以限制,而又“不改其乐”,是应该提倡的。有所不为,为无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