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实力不是决定胜利的唯一标准:
第一节枪手博弈定律
有三个快枪手,他们之间的仇恨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一天,他们三人在街上不期而遇,每个人的手中都握住一把枪,一场生死决斗马上就要展开。三个枪手对彼此间的实力都了如指掌,枪手甲枪法精准,十发八中;枪手乙枪法平平,十发六中;枪手丙枪法拙劣,十发四中。
如果三人同时拔枪,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最可能活下来的是丙——枪法最劣的那个枪手。
假如这三个人彼此痛恨,都不可能达成协议,那么作为枪手甲,他一定要对枪手乙拔枪。这是他的最佳策略,因为此人威胁最大。这样他的第一枪不可能瞄准丙。同样,枪手乙也会把甲作为第一目标,很明显,一旦把甲干掉,下一轮(如果还有下一轮)和丙对决,他的胜算较大。相反,如果他先射击丙,即使活到了下一轮,与甲对决也是凶多吉少。丙此时便完全具有后发制人的优势。等到双方的枪战结束,结果无外乎两种,两死或一死一伤。如果两死对丙当然是最好的结局,如果是一死一伤,丙也完全可以利用后动优势置对方于死地。
于是第一阵乱枪过后,甲能活下来的机会少得可怜(将近10%),乙是20%,而丙是100%。
枪手博弈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多人博弈中,常常由于复杂关系的存在,而导致出人意料的结局。一位参与者能否最后胜出,不仅仅取决于其实力,更取决于实力对比关系以及各方博弈的策略。
在认识到这种规律之后,不论是强者还是弱者,当遭遇枪手博弈时,如何采取恰当的策略就成为取胜的关键。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方的最终目标都是统一全国,这就形成了一个枪手博弈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最优策略都是首先攻击最强的对手,而对于吴和蜀来说,他们的最强对手都是魏,所以都应该将魏作为首要攻击对象,以形成联盟来作为最佳策略的。在曹操消灭张鲁后,并没有进一步攻打刘备,也是因为害怕孙权在背后袭击的缘故。蜀国几乎一直都在执行一个战略,与东吴保持和平或者结盟,与魏国争中原,恢复汉室。结果除了夷陵之战外,蜀国没有一次主动进攻过吴国。
但在这样的形势下,孙权还是念念不忘荆州,与刘备的矛盾激化,夷陵之战爆发,刘备军队溃败,孙权从蜀国手中将襄阳地区的防守任务接了过来。这样,原本由吴蜀两国平摊的防守压力变成了吴国承担其四分之三,而蜀国承担四分之一。自此以后,吴国就比以前更加疲于应付魏国,直至最终西晋统一全国。吴国看似是占了便宜,实则打破了枪手博弈均衡,吴蜀最终走向灭亡。